听“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侯宝林的相声,已是大约四十年以前的事了。那时觉得他的相声幽默风趣,特别是有故事,欢乐之余学到知识,比如《关公战秦琼》、《空城计》、《歪批三国》等。最近阅读邵燕祥先生的《一个戴灰帽子的人》一书,从他对自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说唱团的一段工作经历回忆中觉得,侯宝林的相声创作是很有态度的。
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东京。侯宝林提议搞一个小段子“配合”一下,几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凑出个《哈格蒂打前站》,段子不长,很快就被广播播出。大家很受鼓舞,就接着又搞了个《艾克外传》,也很快被播出。于是侯宝林就想深入一下,搞个更长一些的,不那么新闻化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美国生活素材,至少拿美国背景做个点缀。这就辗转找到了在中国历经沧桑的美国人李敦白。侯宝林的构思是,美国总统对自己的侵略扩张行为信心不足,要乞求上天保佑,让他正式进教学做礼拜似乎不合适,就想弄清楚美国有没有类似中国道会门之类的迷信组织。李敦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有有有,于是就介绍了一种叫“降神会”的仪式,类似于我们北方民间的“跳大神”,四川的“请斋公”,甚至“一贯道”的“扶乩”。同时还给侯宝林介绍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这为侯宝林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由他执笔的《降神会》也很快就完成了。这在当时全国“高举列宁主义大旗”的同时,“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群众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文艺推动作用。
书中还说,毛泽东“强调对敌人不妨使用讽刺的武器——敌人是打击和消灭的对象,即使讽刺的分寸是有点差池,也无伤大雅。因此可以放手干。国际上的敌人,以美帝国主义为首。”反对美帝,自然合理,百分之百的“政治正确”。侯宝林正是摸准了这个“时代脉搏”,在那样一个大讲政治,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把相声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很好地完成了“配合”的任务,为相声、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政治主动。态度决定成败由此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