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松对店家警告不理不睬,偏要黑夜过岗,这绝非英雄所为,按现代话说,就是有点虎啦吧唧。
英雄是为道义,为他人,或为公共利益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绝非是个人酒后耍虎,这是逞英雄。
武松深夜闯山不是因为胆大,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因为他自始至终不相信有虎,所以才敢贸然闯山。
假如确信有虎,他也不会傻到找死的程度。只是因为喝酒过量,行为失控,借着酒劲耍人来疯。
俗话说的好,一碗酒一分胆,十八碗酒十八颗胆。说的好听不如看的明白,武松酒后过山跟英雄没半毛钱关系。
放屁崩脚后跟赶点了,武松不信有虎却偏偏碰上虎。那一瞬间,武松虽未吓破胆,却也肠子悔青了,肚里的十八碗酒都变成了冷汗。
咋办?硬着头皮也得上,总不能眼睁睁被虎吃了吧?
看到这明白了吧,武松打虎是为保命,仗着体力好会武功,误打误撞成英雄。
如果山里有虎且经常伤人,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民除害打死老虎,这才是真英雄。
武松为保命,借酒劲打死老虎,他就是打死恐龙,也算不上英雄。
按现代理念,武松打虎非但不是英雄所为,而且是犯罪行为,严重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况且,老虎属于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不蹲个十年八年大狱饶不了他。
就算那时没还有明确保护老虎的法律,但在道义上也应该受到谴责。
华夏文明历来倡导和谐共处的中庸理念,万物都有生存权。既然是英雄,就必须在道德品质上说得通。
其实,古代也是有关于动物保护法律的。早在五帝时代就开始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那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被称为“虞”,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保护机构和官职。
秦汉时期有法令叫《田律》,其中有保护鸟兽限制捕杀的明确规定。
到了武松那个时代,对生态保护更加重视,朝廷在工部下设虞部,掌管山泽苑圃之事,宋太祖还下达了《禁采捕诏》。大宋先后出台过禁捕青蛙,禁食重点保护鸟兽,禁止以鸟羽、兽皮为服饰等法令。
即便那时的野生动物保护划分的不是很详细,执行的不是很严格,但普通人可以忽略,而你武松却不能忽略,因为你是英雄。
武松打虎的情形都是演绎,因为当时没有第二人在场,咋说咋是,无论哪个版本都可信可不信。我下面说的,你也可信可不信。
武松打死老虎,他的勇猛并非决定性因素,而是因为那只老虎犯了致命性的错误所致。
据说武松跟老虎狭路相逢的一刹那间,老虎愣住了,它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唯我独尊的地盘上,竟然有人大摇大摆藐视它的虎威。随后它接连犯了三个错误。
其一霸王说。老虎一愣之后心里狂喜,他奶奶的,饿了好几天了,居然送货上门。老虎占山为王,在它眼里,人就是它砧板上的肉。老虎犯了盲目自信的错误。
这跟眼下个别领导差不多,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如己出,把单位和管辖的地方视如己家。
其二狂妄说。老虎准备吃人时,武松惊慌过后进行了剧烈反抗。他奶奶的,居然还有人敢不服。老虎犯了狂妄自大的错误。
这跟眼下个别一把手何其相似,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就是法,谁不服就打压报复赐小鞋。
其三桃花说。据说那是只雌虎,还据说武松年轻气壮长的还不错,否则潘金莲也不会动心。奶奶的,还是个小白脸,老虎见异思情动了恻隐之心,犯了犹豫摇摆举棋不定的错误。
这跟眼下个别官员如出一辙,建别院,养情妇,拿原则做交易,换取美人欢心。
由此看来,武松打老虎并非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老虎盲目自信,一时疏忽,给了武松可乘之机,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武松真英雄也好,非英雄也罢,最冤枉的莫过那只可怜的老虎,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死于非命。要是搁现在,任何一只老虎被打死,只要能查到人,只要能抓到人,无论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会施与重罚,为老虎报仇雪恨!
这只老虎的仇没人报,而武松却以英雄自居名噪华夏,后来竟坐上梁山第十四把交椅。那只老虎若是地下有知,岂不比死更令它心寒,真是比窦娥还冤!
武松打虎要搁在如今,整个故事都会改写。武松违法入狱,老虎得以昭雪。
那么,无论从功夫,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看,武松都够不上英雄二字,充其量不过一酒蒙子,逞个人英雄主义的匹夫莽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