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用表现战争来反对战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炊烟 于 2020-6-24 10:28 编辑



   改编自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的芬兰电影,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无名战士》小说一出版,第二年就被搬上了银幕,1985年翻拍,2017年是芬兰独立一百周年,第三次翻拍。所以《无名战士》其实算得上一部“国庆献礼片”。第一次看芬兰电影,第一次看入侵者和战败者战争心理,第一次看败退时的战士心态,第一次看到战士们的平民心凡人心。要说对《无名战士》的新感觉还能举些出来,总之它让我体会到战争的又一面。
        故事的背景是1939年,德国灭亡波兰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1939年10月,苏联以保障其西北边境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芬兰政府将*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将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苏联则允诺以雷波拉地区2倍多的土地作为交换划给芬兰。其实苏联所承诺的土地只是一片荒原和密林,而苏联要求的则是芬兰最富饶的地区。芬兰政府考虑到已经居住在此地的芬兰居民的利益而予以拒绝并重申其一贯的中立立场,但为了表示诚意还是准备作出一些让步,苏联政府却坚持了出价。波罗的海边上的叁小国虽然也接受苏联类似的要求以换取和平,但是不多久苏联支持下的共产党就夺取了政权,将原本独立的叁小国也纳入成为附庸。参考与苏联签订《友好互助条约》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政府的下场后和出于对苏联真正企图的深深怀疑,芬兰拒绝接受这种恫吓式的谈判条件。1939年11月30日,在恫吓不成的情况下,斯大林同志决定动用人民的“铁拳”——苏联红军来贯彻他的意志。早晨六点,红军跨越了边界,苏芬战争爆发。经过3个半月的战争,芬兰终不敌,于1940年3月12日接受了比开战之初更苛刻的条件,但保持了自身的独立。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当然损失很大。芬兰军有两万五千人阵亡,四万叁千人受伤,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打出了芬兰人的团结心。
       冬季战争后的一段和平时间内,苏联在政治上对芬兰横加凌辱、讹诈并以灭亡相威胁,军事上对芬兰进行各种挑衅,包括击落芬兰民航飞机。因为按斯大林的说法,就算仅从地理上考虑,芬兰也决不可能不介入苏德战争。况且双方还经历了冬季战争。由此,芬兰人被逼得走投无路。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芬兰宣布中立。而实际上,芬兰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共动员了五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苏联无视芬兰的中立宣言,空袭了赫尔辛基、土耳库等南方城市。于是,芬兰政府向苏联宣战。8月的下半月,芬兰军队在德军的协助下展开了全面攻势,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收复了芬兰在1939年的全部领土。爱好和平的芬兰人对别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任凭德国百般威逼、劝说,就是不肯前进一步。于是,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随着德国的接连失利,芬兰越来越希望摆脱德国,结束战争。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同意芬兰保持民族独立。1944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
         其实,战争的发生,根本原因并不复杂,不外乎对领地和经济利益的争夺。原想着“继续战争”是芬兰人的复仇之战,可芬兰最后还是输了。可见用实力说话的战争靠不得别人,也无投机可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有条件地妥协”。也许芬兰接受了教训,以后再无战事,和平发展,很快成为欧州乃至世界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这样的认识,我看只有战败国能体会得出。
        从影片本身来看,前线将士的战争心态才是对战争最彻底的批判。新战士出征是保家卫国,意气风发的;老战士出征是义务,无可奈何;下级军官上前线是实现军事梦想,高级军官无私无情,则完全是战争习惯了。战争要求士兵像机器,而士兵毕竟不是机器,他有感情,有个人的希望和梦想。正如老兵要回家照顾家小,上尉要结婚娶媳妇,小兵也喜欢美女。但上了战场,就必须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先是消灭敌人,打败敌人,自己才有生的机会。再是保护自己,身边倒下的战友太多,保不住自己就无法消灭敌人。三是尽量不伤及别人性命,“瞄准敌人的腰射击,敌人也是人”,尽管枪炮天眼,如此观念也算大胆。
   二战之所以被称之为“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有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战后,各主要参战国(这里指的是美苏英法中和德意日)都拍摄了大量的相关题材的电影以纪念那段历史。除此之外,很多在二战中并非主战场,或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也拍摄了很多战争影片,毕竟二战也是这些国家一段重要的历史。比如被入侵不到一个月即被占领,并被苏德瓜分的波兰拍摄过《血战西盘岛》、《卡廷惨案》和《浴血华沙》。抵抗了两个月的挪威拍摄了《国王的选择》,就连被入侵当日即宣布投降的丹麦,都据此拍摄了《开战日》。芬兰电影《无名战士》,从独特角度诠释了对战争的理解,既是对芬兰人民保家卫国、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展现,更是用炮火、毁灭、鲜血和牺牲对战争的控诉。



沙发
发表于 2020-6-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炊烟老哥看的电影真不少,关于二战的片子不少,那一场战争,是全人类的痛,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后人用电影来记录,也是为了让人们铭记,战争带来的创伤。用表现战争来反对战争,说得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2-1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