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里有几个小人物,叫人觉得挺可恨的。如高宝君,郑乔,徐冬秀,陈志文,潘主任等。看得不全的人可能都不记得他(她)们,有记住的也是他(她)们的不好。比如,香橙镇街道负责管教郑耀先和韩冰改造的潘主任,发现二人惺惺相惜、互有暧昧时,给予了种种批判和刁难,态度蛮横面目可憎,完全没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气度,且使尽了追跟查监等小人手段。好在郑韩二人特工出身,应付自如,才没受到大害。再比如郑耀先的女儿郑乔,三岁时就记住了她爸给人撒谎说“她病了”,到后来娘死后她爸不来看她不管她死活,再到文革时主动站出来批斗她爸,改革开放后也不认她爸,甚至在她爸冒死救她和孩子时,她还对爸怒目而视。高宝君六岁时眼看着父亲被杀,血色强烈刺激使他精神出现严重问题,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好些,但仇恨却深深埋在他的心底,导致后来他加入蒋匪组织,进而又为蒋特服务,最后设计仇杀郑耀先。徐冬秀、陈志文本是劳改农场的青年管教,都很要求上进,积极肯干,却在一次次对郑韩二人的揭批中,发现不狠不出成绩,就设计陷害韩冰,幸亏被郑耀先斡旋出了劳改农场。后来郑韩二人再次发配劳改农场后,已成造反派司令的徐冬秀和骨干陈文志更是变本加厉迫害二人。 其实,建国初期的近三十年,阶级斗争是高于一切的伟大唯一主题,历次路线斗争思想斗争,文化大革命中的干革命与反革命,阶级斗争一波接一波此起彼伏,始终不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反革命、历史反革命又是大家共同的敌人。对阶级敌人的斗争就是毫不留情,对敌人留情就是对阶级兄弟无情。对阶级敌人不但要斗争,而且还要打倒,要踩上一只脚,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在那个时期,为难郑韩二人,斗争他们,迫害他们,是大的形势所迫,真的不是那些小人物个人的错,不能将账记在他们个人的头上。剧情给人这样的印象,与编辑、导演、表演有关,与众多剧制人员对剧本的理解、对时代特征的认识有关。这其中造成的误解误读年轻一代观众当然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是跟着剧情走的。而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们当然要客观观影,客观理解,特别要有公正的态度。好在这些小人物都是配角,是绿叶,是为主角们造势,帮助剧情推进,为全方位深入细致刻画塑造主要人物形象服务的。只能说他们演得好,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如果说这部电视剧成功,也一定有他们的功劳。 最关键的是,他们让我们通过电视剧《风筝》记住那个不平常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