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路 每个人对自己故乡最深刻的记忆,除了家恐怕就是门前的路了。 门前的路是宽敞还是蹩窄,是和家的境况大抵一致的。高门大户的家,门前必有敞阳笔直的大路;茅房草舍的家,门前常是泥巴石子小路。 我的故乡在偏避的山区,家里曾只是竹篾骨架黄泥糊墙,茅草或是稻草盖顶的棚屋,门前自然只是一条曲折蜿蜒起伏不平的小路。出门走上这条路,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腿泥;上山往屋后进,下山往屋前出;挑水往左侧去,到邻人家往右侧行。常年没个生人来,黄犬只对野兽吼。门不必关,仓不必锁。祖辈人没到过县城,迟起的太阳落宿的早。坡上的玉米红薯梯 田的稻;园中的萝卜白菜柴灶的火。肩上的扁担溜溜光,脚上的草鞋不用补。父辈走在这样的路上,磨破了脚,累弯了腰;简单了他们的生活,却局限了他们的眼光与见识。 我就是从这门前的小路走出来的:走25里山路去上高小;走70里山路去上初中;走100里山路再走100里平地去临县上高中。全靠的两只脚,未曾奢望有舟车之便。 那年上初中二年级,夏日酷暑中午已达四十度,我从前面那座必经的高山上下坡时中暑了,几乎休克,被后面上来的同学背扶回的家。这年冬天的雪又特别大,下坡路上的雪水凝成了冰凌特别滑,我一步一哧溜,摔到了路边的沟里。我又累又饿,费尽气力许久才爬上来。这条艰险的山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终生难以忘怀的。 后来我从这里走向了城市。当我走上省城长沙的五一大道,走上京城的长安大道,才惊异于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宽敞笔直的大道。站在这样的大道上,看行走这种大道的人们,就热切地希望家乡的父老也能出来看看这种大路。 如今社会发展了,山外的人过腻了城市喧嚣的生活,希望到这穷乡僻壤却山清水秀的地方来休闲,并不嫌这碎石满地杂草丛生的小路难走;山里的人向往外面的广衢大道,都希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却嫌这弯弯曲曲的小路太长太难走。 这些年,外面的世界变化大。高楼大厦成片起,沥青水泥路到处是,国道、省道、县道,又有高速路布列开来。人们盼望这山区也能通公路,开汽车,那日子才能过出幸福的滋味来。 果然,年前一条高速公路就从我家的后面山上修过去了。那高高的桥墩就矗立在屋后,宽阔的桥面就像一道飞虹从头顶跨过去。还在前面不远的镇上有互通出口盘旋而下,连接省道和县道。 自此,山里人出去就不再难了。山区的变化也日渐大起来。山里人出外打工,山外人进来兴业;红砖白灰的楼房盖起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运进来了;门前的小路拓宽了,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就多了。 其实,哪只是我的家门前的路变了,家家门前的路都变了。门前路的变化带动了家乡面貌的改变。所有的农村不都是这样吗?哪怕就是城里的家城里的路,不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吗? 故乡门前的路,就像故乡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国家路的变化就是我们国家变化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