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元春姐弟俩,二人年龄相差较大,对宝玉来讲,元春有种长姐如母的感觉。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元春,也确实不自觉地担当着教诲幼弟之职。在宝玉未进学读书前,元春已经教了不少字给这个亲弟弟,姐弟二人的感情自然与众不同。
可以说,在元春心中,这个小弟弟就象是自己的孩子,比母亲更关爱,比王夫人又多些许理智和冷静。贾珠一亡,宝玉自然便担任着二房的一切重任,所以,元春没有象母亲那样,只要宝玉好就万事大吉。对于父亲贾政的希望,元春应该是理解的,只不过不大主张过于严苛而已。
即使是进了宫,元春心中对宝玉仍是念念不忘,最让她操心的只怕是宝玉的亲事了。择一门好的亲事,对贾府的前途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对弟弟的亲事态度上,祖母与母亲二人截然相反,所择人选不同。身为宫妃,元春对自己弟弟终身大事的了解并不多,一切了解均通过母亲之口。在弟弟的亲事上,元春应该理智多于感情的。因为,她本身就是为了家族进了宫,同样,为了振兴家族,这种做法并非不可行,估计她也不觉着这有什么错。
贾家的前途和荣耀高于一切!
黛玉出色,宝钗也不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弟弟的亲事上,元春没有寻问当事人宝玉的意愿,也许在她的心目中,弟弟身负家族之担,同她一样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只是,幼弟已然长大,早非原先那个无知无识的小孩子,宝玉叛逆的性子远非这些亲人们能想象。
故,金玉良缘促成,也致使宝黛钗三人陷入痛苦的深渊,黛玉因此而亡,宝玉和宝钗即使成了亲,也是貌合神离。
身为幼弟的宝玉,对这位大姐姐敬如母,自小蒙受教诲,但自从姐姐进了宫,也未见他流露出特别的想念 。也许是年纪小,容易忘却,也许是因为身边总是不乏姐姐妹妹们,自小在内帏长大的宝玉,是全家人的凤凰,是不缺姐姐妹妹的关爱和关注的。
尤其是当黛玉来到身边后,三生石上的旧精魂,一见如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心里早被身边的人事充满,哪里又会想得起在深宫中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姐姐。
在爱情与亲情的对峙中,往往亲情被击得一败涂地!
故,长大了的宝玉,对长姐的感情早已非小时可言,有了牵挂惦念的人,姐弟情,在他心目所占的份额远不足一个林妹妹。
探春志向高远,为人不俗,但生母地位低下身份卑贱,身份的尴尬和礼制的缘故,令她远离着自己的亲生母亲。出于礼法也好,还是个人意愿也好,有意无意地对嫡母亲近。
探春虽与宝玉不是一母所生,从感情上与宝玉也比自己的亲弟弟贾环更亲近,固然是因为宝玉是嫡子,更是贾府的凤凰,有结好之意,但反观亲弟弟贾环在亲生母亲赵姨娘的影响下,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也是一方面原因。
探春对贾环,想必是恨铁不成钢。但宝玉性子随和容易相处,也是令探春更愿意与宝玉亲近的原因。虽引得亲生母亲越姨娘妒忌发牢骚抱怨,但也阻止不住探春和宝玉的接触。
才情横溢的探春,性格虽与宝玉截然不同,但与宝玉有着更多的交流,兄妹二人有共同语言,谈诗论辞,志趣相投,能玩到一处说到一起。
与宝玉的及时行乐,不问世事不同,探春却看出了家族的衰微,奈何身为女儿家,无权过问,唯有嗟叹。宝玉尚自不觉,探春却早已暗中神伤。目光远大,犀利,冷静,探春性格中男性的一面,令宝玉也相形见绌。
探春最终远嫁,结局如何,可想而知,自此山高路远,相见无期。彼时,家族的兴衰,她即使再忧虑也鞭长莫及。
如惜春所说,父母兄弟临难之际,尚且不能相顾,探春自己的情形尚不知如何,更谈何顾及千里之遥的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