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较古老的一格。“碎锦”,通常是指嵌四字以上而不规定位置的诗钟而言,将一个合成词或词组打散后,分嵌在折枝的上下联里,象散珠,象碎锦,故称碎锦格,又称七碎。
碎锦格 别名:破镜、堆金在作碎锦格诗钟时,碎、散是关键,无痕迹是上乘。词组必须打散,不能相连;碎锦,应该是碎得愈彻底愈好,题字相对也就显得不够彻底了,因此打散的词组不宜相对。不连不对方能不露痕迹,显出错综之美。
据《诗钟史话》(萨伯森、郑丽生合撰)载:林雨田是位老塾师,当时很有才名,尤其在诗赋方面,更有较深的造诣。一天,林老夫子正在书塾前庭院中闲步,到足前有一张丢弃的字纸,拾起来一看,上有“钱少三文”四个字。此时刚好有位叫莫友堂的学生来请先生出七碎题。林先生随口就说即以此为题。学童做就后交上来,其中莫友堂的一联为:
官路两堤多柳带,
文园三径少苔钱
先生看了夸不绝口,密圈首取。只可惜题字都嵌在了一句里,是为硬伤。
又一次,林老夫子在出碎言题目时,刚好隔壁窜出一只大老鼠跑上街去,有人大喊:“老鼠过街!”林先生灵机一动,就以此四字为题。怎么嵌呢?特别是那个"鼠"字,这下子把这些学童们都难住了。很久很久大家才凑上两句,但都做得不像样子,看得莫先生直摇头,认为“凡所作无当意者”。终于,他自己提起笔来写了一联给学生作范例:
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
这副碎言联做得实在好,和鼠字相连的词语,似乎大多不佳,如鼠窃、鼠辈、田鼠等等,嵌进碎言中岂不是大煞风景?林老夫子却拈出牡丹的别名“鼠姑”来,一下子就生色不少。与鼠姑相对应则用的是"鸦舅",是一种比乌鸦稍小而又很凶猛的鸟,也是乌桕的别名,真是天造地设的巧对。整个联句前后呼应,对仗工整,风雨声、鸟啼声、叫卖声和雨后花儿的幽香,组成了和谐而有声有色还有香味的情景,怎不令人拍案叫绝!又见: 唐 陆龟蒙 《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诗:“行歇每依鸦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
七碎联有嵌至八字者
如“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云:
四围人影三弓地,
一阵和风二月天。
后来此格引用到射虎谜猜谜之中,基本要求是:
格规: 谜底须用两字以上的词或句。
格法:谜底字字分开作两(三)个字,不拘上下左右分析。
谜例:⒈满朝朱紫贵( 战国人) 管仲
⒉众口一词 ( 邮电用物) 信筒
释例:例⒈‘管仲’分读作‘个个官中人’照应题句。
例⒉‘信筒’分读作‘人言个个同’照应题句。
注:①‘碎锦格’和‘曹娥格’的用法似乎相同,实则有明显的区别。‘曹娥格’的谜面、谜底字数有定,底字均作左右分成两个字应题;‘碎锦格’的面、底字数较自由,字字拆开不拘左右上下,只求全句贯通一意。②‘破镜’取义于陈, 徐德言和 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为谜引以作格,只取其形似。它和‘碎锦格’读法稍有不同,如‘灯谜’二字,‘破镜格’应先读右边一半‘丁迷’,后读左边一半‘火言’。哪一边先读或后读,都要随题面句子的用意而定,不论三字、四字的谜底,读法均按上述。由于‘破镜格’谜底的句子分半而读,故又叫‘解刃格’。另有一‘汉印格’,此格谜底选用只能作左右分拆的两个字。读法:上一字从右到左读,下一字从左到右读。如‘灯谜’二字应读‘丁火言迷’。为了去繁就简,今统归‘碎锦格’。
三、展翼格
别名剖腹、双胎、振翼,谜底字数必须用三字以上的单数,双数不能设此格。谜底的最中央一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
谜例:三八献礼,六一贺词(书名二) 祝福 好孩子
释例:谜底的‘好’字分作二字成‘女子’,连读成‘祝福女子孩
子’。
附注:①将最中一字分开,形似展翼(振翼),故取形动而名。此
格可代用‘解领’,‘鹭胫’两格。②据 比干剖腹典,既取
形也取义,双胎同。
四、红豆格
红豆格是一个谜底须用三字以上的词(组词)、成语或句的谜题。
又称金锁格,红逗格。谜底至少三字,且在谜底中加逗号,改变原来的句读来扣合谜面。
例:九十九(红豆格,成语一) ——百无一是(百无一,是)
五、鹤膝格
鹤膝格: 谜底在四字以上(含四字),将倒数第二字个白读,以扣合谜面,又名粉胫格、粉腿格、素胫格。
如:田家四月用人多(鹤膝格 节令名一)=====夏至,芒(忙)种
丹心格: 要求:谜底为三字或三字以上的单数,猜射时,中间字用正字,其余都用白字代替来扣合谜面。 例如:手拿泥鳅(丹心格 外国地名一)=====渥太华(握太滑)
烧尾格: 谜底需四字以上,唯倒数第二字读正义,其他字都谐读作别义切合谜面。例如: 父亲常在动脑筋 (打一国名:巴巴多斯) “巴巴”谐读为“爸爸”,“斯”谐读为“思”切合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