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婴宁 于 2016-7-11 11:17 编辑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说的是韩信。
中国人历来能忍,从勾践到韩信,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们信奉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寻常百姓呢?
只是,尊严无价,当被人辱时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也许他们心中也是怒火中烧,但他们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忍常人所不能忍,因而忍住了,吾辈平庸,做不到这一点。
尊严无价!
想当年,勾践韬光养晦,终于成功灭吴,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他登上霸主之位,俯瞰群雄时,怀想起在吴国受到的屈辱只怕会如虫蚀一般令他意难平。
没出道时的跨下之辱该牢牢地记在他的脑海里,即使以后功成名就,飞黄腾达了,当年的这个姿势,相必他到死也忘不掉。
人这一生中,总会有自己无法超越的坎,即使以后飞黄腾达,也终会耿耿于怀。
韩信,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说到底还是个士人,穷,志不改,达,气不改。对于士,可杀不可辱。韩信的受辱,心理上未尝没有一丝的扭曲,他想称王的作法,或许就有这么一点,想向天下人证实自己。韩信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刘邦封他淮阴侯,但他不满足,想称王。
其实功劳大到一定程度,头上的官位不过是一顶帽子而已了,大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上面对你的态度,帽子太高反而不是件好事。
说到审时度势,俣全自身,韩信就没有张良的机智和冷静,位高权重,这是为臣者大忌,帮着主了打天下固然重要,但揣摩主子的心思这时候更重要。
也许没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而且对于男人来讲,最喜欢追逐权利。韩信,从一个受漂母之食的落魄士人,到功高镇主的侯爷,他不满足,还想尝尝为王者的滋味,因为他没有得到过。
张良不同,他是楚国的贵族,不象韩信,落魄时连口饭也没有,张良出身优越,和韩信不同。
从勾践那里,许多后世的臣子看到了天下为君者的共同点:狡兔死,走狗烹。
汉初三杰,打天下时世人景仰,天下既定,下场令人深思,能全身而退如陈平,后人却又对其褒贬不一。聪明如韩信,也许是功劳冲昏了头脑,总之他没有防。他的性格,试想,即使躲过了刘邦的猜忌,日后能逃得过吕后一朝的打压和陷害吗?
(《历史的天空》演唱:婴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