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倚栏听雨 于 2014-3-3 23:08 编辑
和尚被警察押上警车,开往精神病医院,这一幕刚好被从城管局赶回来的格洛菲看见。虽然格洛菲一路狂奔,可惜的是,仍然差了这么一步。
和尚此去,不知前途如何。而作为和尚的徒弟,格洛菲深知他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曲折,不禁大为感慨。
佛曰:没有天生的和尚。和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那个时代,物质还很贫乏,整个儿童时代,和尚一直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度过。这种特殊的经历,让和尚对饥饿仿佛有天生的感悟,致使他发迹后,广开粮仓,每天都为大家发送盒饭,赈济他人。
变故出现在他16岁那年。16岁,正是花季,对于少年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梦想、充满激情的岁月,可惜就在那一年,和尚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四处求医,但医生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症状则是:越吃饭越觉得饿,越饿吃的就越多,这样下去会把身体撑坏,不吃饭却又会饿死。
为了照顾父亲,和尚很少离开家门,窗外的草长莺飞,仿佛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也正是在这一年,和尚遇到了老和尚。
在给父亲买药回家的路上,老和尚挡在了和尚的前方。“少年,老衲可以救治你的父亲。不过作为条件,你要拜我门下,接我衣钵。”老和尚说,和尚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慧根。
老和尚的治疗很简单,就是对着病人的饭碗念一段经文。但是也奇怪,这碗饭吃下去,这奇怪的症状真的没了。
和尚于是跟老和尚走了。
试想,一个恋恋红尘的少年,突然出了家,岂能安心礼佛?
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和尚内心的这份斗争,让他对于佛法有另一番见地。正如那仓央嘉措,一生为情所困,但却写下了美丽的情诗。
老和尚收和尚为徒后,没多久就坐化了。和尚独自在寺庙中,思考将来的前程。他不堪平庸,凭借着无上的才华,在寺庙中创造了“忘忧草”家园,苦心经营,终有今日之造诣。
如今和尚门徒无数。和尚“每日一煽”,其才华教人折服;“广为布施”,每日子时发放盒饭;“念念梵音”,朗诵的作品婉转动人。
想起当日创业艰难,岂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没经历过创业之艰难的人,也无法理解那份苦痛……唉,想到这里,格洛菲深深叹了一口气。
门庭越来越广,布施越来越多,和尚的名声越来越好,这花销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我佛慈悲,就算我等饿着肚子,也不能亏待了大家。”那一晚,和尚召集包括格洛菲在内的众弟子,商量着以后的出路。
商量的结果,就是“走偏门”。而最好走的“偏门”,当然是制造假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千难万难。首先,你以为那模板、印钞机等设备,是那么容易买到的吗?这可是有价无市的玩意。
买,自然走不通。和尚日思夜想,虽然有些零星的灵感,但总是无法连成一片。那种感觉,就像作曲家谱出了几个经典的音符,但却无法把这些音符连成完整的乐章。
和尚却也真是天纵奇才!那一晚,在和尚“每日一煽”,又“广为布施”之后,正欲昏昏睡去,朦胧中似乎有人提着一根木棍,走到他身边,狠狠地往他头上敲了一下。
和尚一下子清醒过来了,但连日来思考的片段,仿佛穿上线的珍珠,一下子完整了。和尚此后不吃不喝不睡,三天过后,竟然凭借着高超的机械技术、雕刻技术、绘画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己把整套流程做了出来。
有了产品,还要打开销售门路,走上市场……和尚仍然凭借自己的才智,一步一步走过这些坎坷的路途。格洛菲知道,和尚没少吃苦。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布施能够继续下去,而他自己却从来没享受过——和尚从没去过尼姑庵,也从没和师太们讨论过佛法。
和尚虽然聪明,仍然没逃过东窗事发。其他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