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有一个奇怪的观感:刘备整天哭哭啼啼,凭什么被称为枭雄?凭什么让狂傲自矜的关羽、万夫不当的张飞死心追随?凭什么让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知道一个哭哭啼啼的人,一定是软弱、胆怯、不能服众的。
其实,《三国演义》制造了一个假象,把刘备塑造成仁德之君。说刘备有仁心,这话没错,但若说刘备宅心仁厚,就错了。
仁心和宅心仁厚,根本就是两码事。所谓仁心,是看到民间疾苦会有所触动,由此产生真挚的同情;而所谓宅心仁厚,是看到民间疾苦恨不得割下自己的肉喂百姓。
“先主少孤,与母织席贩履为业。”出身贫寒的刘备尝过民间疾苦,这是他仁心的来源。“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同时又决定了刘备不是甘于平庸的人,而不甘平庸之人,是不愿意和底层的贩夫走卒为伍的。
套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刘备非常懂得给自己打造人设,自己的行为皆与曹操相反。曹操做的事,刘备并非不想做,曹操取得的成绩,刘备更非不放在眼里。只是曹操之为曹操,注定了这是唯一的路,后来人走不通,刘备再怎么努力,不可能用曹操的办法打败曹操。
刘备做梦都想要一个容身之地,但陶谦让徐州、刘表让荆州,刘备都拒不接受,真以为刘备傻吗?前者,曹操兵锋在前,要了徐州就要面对曹操大军;后者更甚,曹操率军南下,荆州是兵锋所指的第一站。所以刘备坚决不要徐州和荆州。
而益州,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这时没有曹操的威胁,虽然刘璋和刘表一样是“汉室宗亲”,刘备终于收起了假客气。
法正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场的。
法正,一个刚烈、狠辣、精明、现实主义的谋臣。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必在我面前打造人设,我知道你内心所想,我也能帮你实现内心所想。
于是,法正和刘备一拍即合。在刘备获得益州的谋略中,法正出了不少阴险主意,这些主意大多上不得台面。
最后就是诸葛亮那句著名的感叹:若法正在,一定能劝阻陛下出兵东吴。
若说君臣关系,跟刘备最近的乃是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都劝不下刘备、而法正却能?
刘备固然敬服诸葛亮,但诸葛亮是帝师,虽能折服理性的刘备,但劝不住感性失控的刘备。法正则是刘备的阴暗面,内心的那一只魔鬼,极端现实,极端有效,可对于帝王之家,非常好用。
谨以此文,恭贺家园周年庆。
祝家园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