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3-1-1 1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1-1 22:34 编辑

【看历史】张家湾之役
张家湾之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为保卫北京,在通州张家湾、八里桥地区与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后,向北京进犯。清廷派怡亲王载垣赴通州,同英法代表谈判,因英法两国索需苛重,会谈破裂。
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推进到张家湾附近,向清军阵地发起攻击,清军步队千人即行抗击。
9月21日,英法联军五六千人分东、西、南三路向八里桥发起进攻。清军在张家湾、八里桥溃败。
9月22日,北京危急,咸丰帝逃往承德。
是役,清军在兵力上占优势,又在本土作战,但由于指挥不善,加之前线将领缺乏抵抗决心,稍遇挫折即率先逃跑,以致全军溃败。

【看历史】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人,蒙古族,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
道光五年(1825年)入为御前行走,颇得道光帝、咸丰帝宠信。
咸丰三年(1853年)授参赞大臣,督兵抵御太平军北伐。
咸丰五年(1855年)击溃北伐军,与曾国藩合称“南曾北僧”。
咸丰九年(1859年),在大沽口之战中挫败英法联军,重伤英军海军司令何伯。
同治四年(1865年)在山东曹州高楼寨中伏遇害,时年五十五岁。同治帝与两宫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图形于紫光阁。

【看历史】刘光第
刘光第(1859年—1898年),字裴邨,汉族,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诗人、戊戌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12#
发表于 2023-1-1 1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1-1 22:35 编辑

【看历史】徽墨大师胡开文
胡开文(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
因师从徽州休宁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之秀。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字号。
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按易水法制,又有所创新,即重经济效益,更重质量。一九一零年胡开文墨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章,一九一五年所制之地球墨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
胡开文创制的八宝五胆药墨,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蟾酥、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8种珍贵药材入墨,加入木材制成了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治疗阳症有奇效。

【看历史】华俄道胜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沙俄和法国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的金融机构,1886年由俄、法与清廷合股组成。 总行设在彼得堡,十月革命后改设在巴黎。华俄道胜银行享有在华发放贷款、发行货币、税收、经营、筑路、开矿等特权。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与外资合办的银行。1926年停业。
《华俄道胜银行条例》规定,银行有权代收中国各种税收;有权经营与地方及国库有关的业务;可以铸造中国政府许可的货币;代还中国政府所募公债利息;敷设中国境内铁道和电线等项工程。这些都严重侵犯了中国国家银行的主权。

【看历史】英法殖民下的大清邮政
公元1861年,各国驻华使馆采取自派专差传送文件的办法,因感到不便,便要求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代收代寄邮件,后委托海关办理。时任海关总务司英国人赫德对中国邮权早有觊觎之心,便于公元1866年兼办邮政,并于公元1879年将所办邮局命名为殖民地色彩的“海关拨驷达”(拨驷达,POST的译音)。
公元1896年,光绪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委任总税务司赫德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公元1897年各邮局正式对外办理业务。虽将海关拨驷达改称为大清邮政官局,但邮政大权仍然操纵在英法等外国人手中。公元1905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直至公元1911年海关才将邮政移交给邮传部。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13#
发表于 2023-1-1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1-1 22:36 编辑

【看历史】“碰瓷”原始版
“碰瓷”,北京方言,诈骗的一种方式。最早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摆在显眼位置,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以此借机讹诈。后延伸为市井无赖手拿易碎的瓷器故意撞人,以此敲诈行人。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流传,不断演化。现代版的“碰瓷”已呈现团伙化、作案道具多样化的趋势,性质更加恶劣。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并转化成抢夺、抢劫,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9月22日,为依法惩治“碰瓷”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

【看历史】系辞传
《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传》或《周易·系辞》。它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看历史】官折 | 官卷
官折,官员向上司奏事的奏折用纸。朝内大员审阅外省官员呈递的奏折,除内容之外常常还要挑剔纸张款式及质量,视为下级之态度问题。奏折本身没问题但纸张有问题,被阅折人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外省上下官员对此了然于心,故对奏折的选择非常严格。
官卷,是朝廷科举的考试用纸。从乾隆到光绪中期,六朝帝王在京城所用的科举试卷,皆由松竹斋出品。晚清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记载:南纸铺并集于琉璃厂,昔以松竹斋为巨擘,纸张及文玩古董,制造之工,染色雕花,精洁而雅致。至于官文款式,试卷之光洁,皆非外省所及。

【看历史】东陵圣母帖
怀素(737年~799年),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人,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
《圣母帖》又名《东陵圣母帖》。怀素草书,书于唐贞元九年(793年),碑石刻于宋元祐三年(1088年)。
怀素在其晚年自家乡湖南“上游西国”途经仙女庙时,专程去拜谒了东陵圣母祠,由于深深被其圣德所感动,就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圣母帖”。
鸲鹆图
《鸲鹆图》为北宋徽宗赵佶的作品,画面描绘了三只八哥,它们分布在画面对角线的两端,与虬曲而苍劲的树干相互支撑,保证了画面的平衡。右下角两只八哥厮斗正酣,无比激烈,欲置对手于死地,另一只八哥虽停在树枝上观望却绝非袖手旁观,而是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时刻准备参战。
《鸲鹆图》是一处别开生面的活泼地,生死攸关的活泼地。1760年乾隆帝在御览此图时,御题“活泼地”三个大字,还在画面顶端几近中间的位置题写了两首诗,即“鸜鹆飞争翅跳萧,急难枝上目如椒。写情若果通于理,何事助金思灭辽”、“活看哵哵噪枝头,想像传真艮岳秋。论世徒悲千载下,童谣早应出乾侯”。
14#
发表于 2023-1-1 1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1-1 18:55 编辑

题解

金石彩笺
所谓"金石"是指古文字,因在古代,特别是古代早期,文字都是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划在石头上,所以就把研究古文字的学问称为金石之学。所以,金石字画中的“金石”是指“篆刻”。
金,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
石,就是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彩笺
1.小幅彩色纸张。常供题咏或书信之用。
2.借指诗笺或书信。


清代金石学复兴,诸多博学通人、名儒巨公参与进来,流风所被,考究金石文字俨然成为文人学者的时尚,至清中晚期最盛。
约清中期开始,文人朝夕摩挲的金石文字,与文人案头日用的花笺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形成花笺中一个独特的品种——金石笺,到民国间尚风行不衰。
金石题材的笺纸,有的集字成词或成句,有的节摹数字或局部,对金石杂件如瓦当、铜镜等物,多直接完整摹刻,另有以铜器入笺,不仅摹刻铭文,其下还附刻器形,如此等等,变化多端。

有的金石家以珍爱或新近所得的藏品制笺,如吴大澂就有多种。这或许有炫耀的意味,其实也不妨看作以此作为传古的手段。
清代民国笺铺林立,竞争激烈。揣摩顾客心理,生产出适销对路的货品,是商家们的永恒课题,从金石笺的流行不难窥得当时风气之一斑。


15#
发表于 2023-1-1 18:23 | 只看该作者
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

相传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始创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1894年斋主又秘密开设荣宝斋。1900年松竹斋关张。因为松竹斋与荣宝斋同属一个主人,且松竹斋关张时,荣宝斋已继承了她的全部业务,两者具有连续性,所以荣宝斋的历史应从松竹斋创立时算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松竹斋的主人姓张,浙江绍兴人氏,原是明朝官员,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不愿意在清朝做官,用在明朝做官时积攒的俸银,在琉璃厂开设南纸店,赖以营生。

  松竹斋店主是位有文化的前朝官员,在店名上下了一番功夫。他的原籍浙江,盛产竹子。竹子生命力旺盛,用途广。后来在北京做官,又多接触松树,喜欢松树斗霜傲雪的品格,故取店名“松竹斋”。这个店名反映了店主的身世和性格,寄托着他的厚望,既文雅又隽永。

  松竹斋的业务与大多数南纸店无异,概括起来,无非是书画琴棋、笔墨纸砚(习惯称文房四宝)。但因其品种全,质量好,价格公道,服务周到,所以很快就赢得了信誉。纸类,除了宣纸之外,还有棉纸、皮纸、毛边纸、粉连纸以及各种纸制品。如:信笺、信封、稿纸、折扇、宣册、喜庆屏联、挽联等等。顾客在这里买了纸,需要裁成什么尺寸,伙计立刻代裁。顾客拿着扇面来,免费为其代装。总之,松竹斋创立不久就名噪于琉璃厂文化街。

  据《永庆升平》一书记述,松竹斋到了第四代,只剩孤儿寡母,难免受到恶势力的欺凌。孤儿名叫张玉峰,为了保全这份家业,张玉峰拜师习武,学得一身好功夫,绰号“粉面哪吒”。一日,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来到宣武门外,被地方恶势力挡住,张玉峰挺身救驾,受到朝廷赏赐。这虽然是小说,不足为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另据《琉璃厂小志》记载,乾隆东阁大学士、乾隆皇帝重要文告的拟稿人梁诗正曾为松竹斋题匾。

  乾隆年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状况良好,可谓一派升平景象。在文化方面也多有举措,从全国各地调集两千多名学者来京,开设“四库馆”,编修继明代《永乐大典》之后的又一部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就是一例。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商业的繁荣,从而为松竹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旧京琐记》一书有一段关于松竹斋的记述:“南纸铺并集于琉璃厂,昔以松竹斋为巨擘,纸张及文玩古董……制造之工,染色雕花,精洁而雅致。至于官文款式、试卷之光洁,皆非外省所及”。乾隆年间,也是松竹斋的鼎盛时期。

  道光年间,店主张俊秀的儿子张仰山继掌松竹斋。张仰山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法和篆刻小有名气,可谓琉璃厂文化街上的名士,甚至连他在文化街上的许多徒弟,也颇有些名气。他既是松竹斋的老板,更是书画家的同仁和朋友。著名书画家赵之谦说,与其说他是商业界人士,不如说他是个文人雅士。赵之谦、吴大澂等著名书画家是他的座上客,无论店堂还是书斋,经常挂着他们的作品。现在荣宝斋资料室收藏的赵之谦书札,就是用松竹斋印制的信笺写的,这也可作为赵之谦与松竹斋关系密切的一个佐证。

  张仰山本来可以利用他与书画家的广泛联系这个有利条件来发展松竹斋的事业,然而他的兴趣不在生意上,而醉心于书法篆刻,因而这时期松竹斋的生意并不兴隆。更不幸的是,正当张仰山学有所成、涉世颇深的时候,却英年早逝。他死时45岁,值光绪初年,自此松竹斋江河日下。

  张仰山撒手人寰,经管松竹斋这份祖业的重担就落在了他年仅19岁、尚未经世的儿子张梦林肩上。张梦林在生意场上蹒跚学步,艰难地维持着这家经历了二百年的文化老店。但漏屋偏逢连阴雨,张梦林在32岁那年得了肺炎,医治无效而死,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依照张氏家族的规定,在张梦林的儿子成年之前,松竹斋铺事由张梦林的叔叔张次山(张仰山之弟)主持。但张次山辜负了家族的寄托,店里的事经常撒手让他的三个儿子去管。而他的三个宝贝儿子均非省油之灯,仅仅数年,松竹斋就几乎无法维持了。从乾隆中期到光绪中期,历经六个朝代,朝廷的科举试卷一直都由松竹斋承办。到了张次山时,由于管理不善,科举试卷质量下降,以致这桩赚大钱的生意被懿文斋夺走。这是松竹斋衰落的主要原因。
16#
发表于 2023-1-1 18:25 | 只看该作者
百年荣宝斋 07:17
剧情简介
清咸丰年间,京城琉璃厂的百年南纸店松竹斋因质优货全而为文人墨客喜爱,名满京门。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松竹斋掌柜以古墨为郑元培将军止血疗伤、救其性命。郑将军以怀素和尚的《西陵圣母帖》和宋徽宗赵佶的《柳鹆图》为谢。
第二代掌柜张山林沉溺玩乐,连带侄儿张幼林也无心读书。郑家后人秋月沦落风尘,得刑部杨宪基大人搭救来到京城,终与张家相认。
张幼林因打人入狱,却因祸得福结识了西北刀客霍震西。期间经营不善的松竹斋濒临破产,幸亏新掌柜庄虎臣大力革新,松竹斋改号松鹤斋,才得以起死回生。
成年的张幼林尽管对秋月有情,却终依母命,娶米店千金何佳碧为妻。时光荏苒,下一代掌柜王仁山与张家继续苦心经营松鹤斋,百年老店见证了一段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

剧集评价
《百年荣宝斋》是一部弘扬中国文化演变过程的故事,荣宝斋这个品牌的发展,也逐渐成为“朝圣之地”,无论是当年参加科举的学子,还是当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心中,都是一块金字招牌,通过荣宝斋这个窗口,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本剧中从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倒闭到荣宝斋建立,几经战乱的洗礼,仍然矗立在京城,成为京城琉璃厂不能不说的故事。

17#
发表于 2023-1-1 18:29 | 只看该作者
小说《荣宝斋》:经营智慧谱就百年长歌

文房宝物、古玩字画、收藏旧理、商道成规,以及生意常识、人情事理……看都梁的《荣宝斋》,看出很多门道,但在这一串了悟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经营智慧四个字。

荣宝斋坐落在北京琉璃厂西街、享有“书画家之家” 的美誉,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的前身名为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最初只是一家小南纸店,主要经营书画用纸和文房用具,并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1894年店名改为“荣宝斋”,此后的业务范围就扩大到了收藏领域。漫漫三百年,历经鸦片战争、满清覆亡、民国纷争、八年抗战、解放战争……琉璃厂无数老店都在风雨飘摇中不复存焉,唯有荣宝斋屹立至今,成为一张不朽的中国名片。

小说就从这一爿老店、两幅字画、三代同堂起笔,缓缓讲述荣宝斋的百年往事,描绘了老北京琉璃厂一带上至权贵巨贾、下至贩夫走卒的社会各层人等的生活,他们的故事铸就了荣宝斋的前世今生,正可谓宝斋传奇,青史无双。

为这部传奇落下第一笔墨的是掌柜庄虎臣,他在松竹斋入不敷出无以为继时临危受命,连续抛出两个锦囊:先以松竹斋近二百年的基业为抵押向俄国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而后在生意依然亏空势难逆转之时果断宣告松竹斋破产倒闭,避免了高额的贷金本息,另辟荣宝斋,还颇费周折请来当时皇上的老师翁同龢题写匾额,这不亚于今天媒体发布会请大腕嘉宾造声势的效果,更大的作用在于亮出政治底牌,抖擞精神,不容商家和买家小觑。这一招,可谓“起”。

庄虎臣成功的经营之道关键在于他的深谋远虑:要抓住大宗和长期的买主。他把“大”和“长”想到了极致,算盘就打到了官府里——制作缙绅,就是朝廷各府院、六部衙门七品以上的大小官吏名录,从官职、姓名到原籍都记得一清二楚,还有官员的官阶品级、顶服俸禄、钦定会典相见礼、加级记录。这种名录早已有之,但都不能“与时俱进”,有等于无。庄虎臣像如今的记者一样想方设法打探最新任制,时时更新缙绅,再经过精心印制包装,生意自然顺水顺风。这一招,可谓“承”。

店家诚信仁义,用人不疑,掌柜干活就尽心尽力,到了王仁山做掌柜时,形势更为坎坷,荣宝斋好容易在北京城里辟出一番天地,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达官贵人纷纷南下,北京客户大师流失。王仁山急则思变,决定在南京开设分店,而后租房子、登广告,三下两下就联系上了以前的老客户,热热闹闹地办了十来天的“荣宝斋文房用品展卖会”,大获成功,在南京立稳了脚跟。这一招,可谓“转”。

王仁山不只经营“硬件”,更精于包装“软件”。他和张大千的交情不一般,张大千成名之前,一次和王仁山喝酒时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当时临摹石涛、八大山人的画足可以假乱真,所以想在当时已经营名人字画的荣宝斋挂笔单。王仁山有些为难,荣宝斋从来没卖过仿作,估计东家不会答应,于是先拉着张大千去拜访了一下罗振玉,不想他的仿作竟连罗爷都没鉴别出来,张大千便有了“当代石涛”的美誉。王仁山陡生妙招,当时书画市场上溥心畲的画已经价格很高了,王仁山就建议东家把溥和张合在一起,在荣宝斋展出“‘南张北溥’画作联展”,北平的著名画家都到了场,琉璃厂半条街都沸腾起来。从此张大千书画的价码就抬上去了。这一招,可谓“合”。

以“起承转合”来概括荣宝斋的经营智慧,难免牵强,但荣宝斋如传奇般的历史,也的确经历了数度起承转合的波折。

都梁为荣宝斋这一百年老字号撰史,遂成为其著书立说的第一人。小说厚重却不失生动,奇绝而不乏真实,荣宝斋经营智慧的辉煌也只有这样的书写才能绽放出历久而弥新的光彩。
有道是:
一爿老店,两幅字画,三代同堂,谱就百年往事;
千般磨砺,十口相传,九死不悔,终成一品名斋。

18#
发表于 2023-1-1 18:37 | 只看该作者
荣宝斋简介
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荣宝斋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是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
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
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
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
三是代客订购书画篆刻家的商业作品,从中提成。
自1672年北京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南纸店的建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1894年设立“松竹斋”连号“荣宝斋”,并增设“帖套作”机构,为后来木版水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
发表于 2023-1-1 19:19 | 只看该作者
张家湾 10:20
张家湾在历史上是通往华北、东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南粮北运的重要港口和水路要冲,同时也是一座“千年古城”。早在汉高祖时期,张家湾是路县(潞县、通州)辖地,通州潞河之名便是由此而来。唐朝太和年间(827-835)此地建有林皋寺,宋天圣八年(1030)在该地建海藏寺,聊天庆十年(1120)建古城寺。此外,镇域内出土过面积不等的汉墓群,发掘出大量汉代五珠钱,还有唐代的净业院(后改称立禅庵)、兴国寺等遗址。由此可见,自秦汉以来,这里已经有人烟声息,而且经济贸易活动比较活跃。

辽金时期北京是都城,人口众多,需要从南方运粮食,也一直在造船攻宋,所以那时的张家湾就成了是漕运通道和屯兵之地,也是乘船游幸之地。实际东汉年间就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王霸建议开漕运搞运输,建议得到实施;汉末曹操开泉州渠,从泃河口入潞河上溯运输物资;后唐赵德钧开东南河,转运新仓(今宝坻)所储之盐。以上所说的这些漕运,全都要经过张家湾。张家湾于元代成村,因位于潞河,富河(今温榆河)、浑河、萧太后河交汇之处,水势环曲;又因至元十六年大都闹蝗灾、粮食乏收,万户张瑄自东南造平底船六十只,运米四万六千石,从河道至京师,在此停船作为码头,于是便命名为“张家湾”。

1293年,在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的主持下开挖通惠河,于张家湾入潞河;河运、海运成为维持元代统治的命脉。至此,张家湾成为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比通州城还要早。明初永乐迁都,大规模修建新城。修建北京城、紫禁城、十三陵等所用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南方各省水运而来。而此时的通惠河河道淤塞、水势浅涩,船只已经不能像元朝时一样开到积水潭,而是在张家湾起御转输;京城上至皇帝百官,下到士兵百姓,日常生活开销支度,也都是仰仗从张家湾码头肩挑、车载、驴驼而进京的。甚至到了明嘉靖修了石坝,正兑进京的漕粮不再途径张家湾,但供奉皇家的白粮、盐引、皇木等等还是要在张家湾转运或存储。还有,来往于京城的各色旅客,也大多在这里水路换乘,所以人流整日杂沓,川流不息,从而促进了小城的商业活动和客栈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兴旺。

朝廷在张家湾设有大通关、巡检司、宣课司、提举司和料砖厂、花板石厂、铁锚厂等;南北客商、百货珍奇云集于张家湾,车水马龙、日日为集,繁荣程度较通州城犹有过之。从永乐年间开始,朝廷因为漕运需要,就在张家湾建了许多塌房,出租给客商作货栈。明代中期倭寇横行,为防止倭寇沿运河北上侵扰张家湾、破坏漕运命脉,于是采纳了顺天府尹刘君畿“建城便于保卫,利于固守”建议,嘉靖四十三年(1564)始建张家湾城(所以千年古城是夸张的说法)。清代,张家湾繁华依旧,康熙三十四年,原设于通州的潞河水马驿归并张家湾和合驿,沿运河往来的达官显贵、商贾行旅皆经张家湾。城内有会商30余家,当铺3家,其中之一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所开设。

据说《红楼梦》中描述的十里街、花之巷,便是以张家湾为背景的。名著《三言两拍》中也有多篇内容对张家湾做了描写。曹雪芹的挚友敦诚在乘舟去香河之后,写过一篇《游雀林庄记》,其中“耳听船夫吴歌软语,眼观岸边货物堆积如山” 说的就是张家湾。甚至有人认为曹雪芹逝世之后的埋葬地点也是张家湾,因为在1968年,于张家湾“大扇地”出土了“曹雪芹墓葬刻石”。民国时期,张家湾地区先后属于通县第六、第五自治区和第五警区。1946年设张家湾乡,1949年3月通县人民政府迁驻张家湾,50年6月迁往通州镇。1958年成立张家湾人民公社,1993年改建为乡,1990年乡改镇。

今张家湾域内尚存张家湾古城遗址、通运桥、佑民观、清真寺等文物古迹。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南门外,横跨在萧太后河上,所以又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敕建为石桥,取名“通运”。佑民观为道观,俗名天妃庙,是圣母娘娘道场,明清两朝是京东道家第一福地、最大观场。清真寺位于张家湾镇西街,建筑古朴、装饰精美、结构严谨、别具一格。

20#
发表于 2023-1-1 19:24 | 只看该作者
八里桥19:00、27:50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始建于公元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是位于朝阳区东部偏南(通朝边界)。东与通州交界,西至果家店,北起东军庄,南至通惠河。村因桥得名。八里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10月22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八里桥在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竣工时,定名为"永通桥",后因距通县8里,俗称八里桥或八里庄桥。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一年八月,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督工。"又据《通州志》:"八里庄桥即永通桥,在普济闸东。正统十一年敕建,祭酒李时勉作记。"李时勉的永通桥记:"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诸水汇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辄坏。内官监太监李德以闻于上,欲与其地建石桥,乃命司礼监太监王振往经度之。总督漕运都督武兴发漕卒,都指挥佥事陈信领之,工部尚书王卺会计经费,侍郎王永和提督之,又命内官监太监阮安总理之。桥东西五十丈,为水道三券,券与平底石皆交互通贯,锢以铁,分水石护以铁柱,当其冲,桥南北二百尺,两旁皆以石为栏。表二坊,题曰永通桥,盖上所赐名也。又立庙以祀河神。经始在正统十一年八月,告成于十二月,明年三月立石。"永通桥历经五百余年,明清、民国和八十年代屡加修葺,现状为石砌三孔拱券形,南北走向。永通桥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历史上该地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外战争,第一次为咸丰十年(1860)英法侵略军攻陷天津、通州后,清政府为保卫北京在这里阻击侵略军,进行了八里桥战役。第二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义和团在八里桥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桥东京津公路北侧有雍正十一年(1733)所立的"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碑文记载了当年修筑朝阳关外石道之事。此碑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传,村内曾住有一海姓满人,共妇王码汉卡氏为乾隆帝弘历之乳母。雍正三年(1725)在此为其立有一碑,现已无存。
2013年和2014年,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6月,北京近600岁八里桥年底禁车,公园拟复原清朝石道。

八里桥之战就是个笑话
1860年9月,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开始进攻北京。从通州到北京的大运河上有一座明代的单孔石桥,因为距离通州有8里路,被称为八里桥。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城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清朝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骑兵约1万人,步兵2万人在这里阻击联军。英法联军总兵力为8000人。9月21日,战斗打响。武器落后,军事思想落后的清军出动了自己最强大的蒙古骑兵,以长矛弓剑和少量火绳枪和拥有后装步枪和后装线膛炮的英法联军对战,僧格林沁的5000名最精锐骑兵被英法联军强大的火力所歼灭。激烈的炮火几乎把所有的蒙古骑兵打翻在地。有的历史书描述清军英勇战斗,“极大的打击了英法联军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可是,历史的真相是极为残酷的。据《伦敦公报》记载的数据,英军在八里桥之战中仅仅阵亡2人,伤29人。法军阵亡3人,伤17人。清军的伤亡人数因为没有现代化的军事管理系统很难确定。估计是在3000-5000人阵亡,受伤可能在8000-10000人。总之,3万清军经过八里桥一战就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几乎没有再遇到像样的抵抗。八里桥之战,对于经过了拿破仑战争熏陶后的英法联军来说如同儿戏一般。清军最骄傲的精锐骑兵轻而易举就被击溃了。军事装备的代差和军事思想的落后决定了大清帝国的悲催命运。不过,清军在战斗中的勇气还是得到了对手的认可。有砖家曾评议说僧格林沁惧战,没有认真的指挥,是为了保存实力。从历史记载来看,这是不公平的。僧格林沁动用最精锐的部队进行了正面攻击,如果是对付太平军,可能就胜利了。5000精锐骑兵的阵亡,基本上就宣告了蒙古骑兵的失败。步兵更是不堪一击。僧格林沁应该是奋力作战把家底儿都输光了,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八里桥战役事实上揭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阶段。大清帝国从强盛到衰亡,留给我们很多至今值得深思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4-28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