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出谷幽泉 于 2022-11-10 18:36 编辑
词曰:“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陰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鹭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温故知新,前文先生诗歌中这句“毗蓝菩萨姓名高”,到底啥意思?我们先拆“毗”字,拆开后为“田、比”,田字检索就回到了我们先祖之农耕时代,对应的是游记里的赤脚大仙,赤脚大仙指唐时李绅,《悯农》就隐显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比字检索,唐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再对应姓名高三字,可见两位先生在唐时诗坛德高望重。
“菩萨”两字到底啥意思?草字头代表心田长草,菩字拿掉草字头得“咅”,“咅”字再拆开“立、口”,文理应该明白了“立德修口”,修口从修心开始,故学佛者须向内寻,莫向外求,便是善知识。萨字拿去草字头,再拆开“耳朵旁加一产字”,啥意思?文化承传,是从牙牙学语时“眼、耳、鼻、舌、身、意”六趣中输入而引发,产生的记忆,不灭六贼如何明察文理?
那么观音大士的三根救命毫毛是什么?先生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悟字,从哪里悟呢?从无字真经里得一真字,从道德经中得一善字,从美猴王里得一美字,组合便是“真、善、美”,秉持三字就能救命,心若迷本,即使上终南山修道也无济于事。古文化岂非是古殿帘垂香袅?先生想表达什么呢?应该是民族一家亲的“勤俭节约、团结、互爱、艰苦奋斗”之精神,而非窝里斗。
如来佛祖降服了孙悟空后,玉帝大喜,为了犒劳佛祖与众神仙召开了平天大会,佛祖归山后又召开了仙界盂兰盆会,庆祝此次旗开得胜,召集了上八洞神仙、下八洞神仙等贵宾全部参加,好不热闹,佛祖一高兴喝了点台州千年陈酿宁溪老糟烧后,说:“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城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大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意性愛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菩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菩萨遂将镜湖袈裟作一个包裹,令他背了。菩萨将金箍藏了,执了锡枚,径下灵山。
这平天大会倒是好理解,便是《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洗涤群秽,平准高下是后世读书人之崇高使命。这盂兰盆会啥东东?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民间称之为做七月半,又称祭祖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祀亡魂、焚纸钱、祭土地爷等。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向祖先报告秋成。此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如来佛主原来是咱们自己先祖啊!护佑的是后世炎黄子孙嘛!谁呢?祖师老子先生也!观音菩萨只是其坐下弟子。那祖师这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即指《道经》谈天、《德经》说地;先生说还有被怠慢了的瑜迦之正宗《心经》,度的是心之鬼,意指为世人迷茫的心解惑释疑;可见先生晚年对佛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给予其非常高的历史评价。可见咱们古代的那些大德先贤,自佛法在中土传播后,非常重视并警觉,将其吸收、融合、创新后,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之佛文化。
理圆四德又何解呢?老子道德经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就可以提取四字,理圆四德即“德、仁、义、礼”,这是民族文化之四柱。
佛祖的五件法宝:锦澜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儿、金紧禁,只有四宝,还有一宝呢?这一宝便是定心真言;锦澜袈裟四字,锦指锦绣河山,澜指波澜壮阔的历史周期律,袈裟两字取谐音加锁,指对伪文化加锁;后世这些青师不能对道德经瞎琢磨了,瞎磨文化承传上要出大问题。紧箍儿三字,紧指要有紧迫感、危机感,箍指约束,子指后世炎黄子孙;金紧禁三字,金指金子般的心,禁指禁止;九环锡杖四字,前文已对九环两字解析了,即文化之九连环,环环相扣,所导致的历史周期律,锡杖两字,锡取谐音惜,指珍惜,杖指权杖。故先生对德、仁、义、礼这理圆四德用一字“真”进行总结归纳,即崇真思想,假如失真,这理圆四德便无从谈起。文化上遗留之后遗症,需要在不断的斗争中去统一认知,统一思想。
先生对道、佛、儒三家提出了个人意见,指出了其三家文化上存在的不足,故请出了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与坐下降魔大力士惠岸,惠岸两字,惠指惠心,岸指糟粕文化所引发的苦海无边,需回头是岸。
那么古代还有哪几位大德看出了此问题呢?大家可以一起去寻找答案,个见以为《水浒传》有答案,如果《水浒传》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共同成书,两先生已经看到了文化承传之严重问题,答案在哪里呢?林冲前文已经解析过了,林冲应对应杨志,杨取谐音扬;武行者醉打孔亮,孔指孔先生,亮取谐音量;公孙胜三字,公指大道为公,孙指子孙,胜指胜出;可见两先生对文化承传寄希望与后世炎黄子孙;九纹龙史进踢翻瓦罐寺才是重点,九取龙生九子,史进两字。史指历史,进指进步,历史为什么没有进步,文化承传出了大问题。水浒(火)传三字可以说是直接点题,两位先生婉转的说,孔门弟子要有雅量啊!孔先生都已经说了老子真乃吾师也!为后代子孙计赶紧回头是岸,而吴承恩先生更直接指出儒家不分尊卑乱了上下规矩,即使先生发现了其不足,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但文化总纲没毛病,故提出三宝巍巍道可尊。
基于当时历史特定条件,有些话是无法明说的,只能传书后人去悟。不妨一起细品《水浒传》开篇之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七雄绕绕乱春秋。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诗曰:“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现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神静湛然常寂,昏冥便有魔侵。五行蹭蹬破禅林,风动必然寒凛。”
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兔走鸟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