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平安春信图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2-4-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渤论》
第九集
15:58——   21:44——
22:04——   27:15——

平勃论的内容:讲述中国历史的全过程。
平渤论 ---佚名
混沌初分盘古出,三才治世号三皇。天生五帝相继续,尧舜相传夏禹王。
禹王后代昏君出,乾坤一统属商汤。商汤以后纣为虐,伐罪吊民周武王。
周室东迁王迹熄,春秋战国七雄强。七雄并吞为一国,秦氏纵横号始皇。
西兴汉室刘高祖,光武中兴后汉王。三国英雄尊刘备,仲达兴为司马王。
杨坚篡周为隋王,国号兴称仁寿王。天生逆子隋炀帝,弑父专权大邺王。
邺王邪政行无道,天下黎民尽遭殃。天公降下真明主,重整乾坤归大唐。
施行仁政贞观帝,万民感戴太宗皇。平除四海番王顺,无道东迁又放狂。
明君御驾亲跨海,一纪班师东海洋。

42#
发表于 2022-4-2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杀鸡焉用牛刀
第十一集 32:04——


《论语》中记载,孔子到了鲁国的一个小邑武城,他的学生子游,名叫言偃,当时在武城做官。 孔子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杀牛的刀呢?”意思是说,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不着施行礼乐教育。想不到子游却回答说:“从前我听到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好使唤了。’”孔子听了便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只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

《论语》中这句话已成为非常大众化的成语了,引申为办小事不必浪费大才。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43#
发表于 2022-4-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战鼓思良将
第十一集 39:30——
第三十集 27:20---


出自《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而思将帅之臣。”
鼙:是较小的一种鼓,也可以用作战鼓。
思:思念。
原文意思是:君主在听到鼙鼓时,就会思念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立过战功的将领。
联系上下文就知道,这里讲的是君主在听音乐时听到的的鼙鼓声,而非在战场上。
……
“听鼙鼓而思良将”。《礼记·乐记》上的原句是这样的:“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
鼙,音pi,是军中的小鼓,军中有“鼙鼓喧天”之说……
44#
发表于 2022-4-8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集
聪明反被聪明误  25:25——

聪明反被聪明误出自苏轼诗。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全诗意即:
人们养育小孩都盼望他聪明,而我却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迟钝,能够不受挫折地当上大官。 该典故解释为:形容自以为聪明,结果反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赏析
  《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

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悲剧选作主角。

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45#
发表于 2022-4-8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集
天方夜谭 18:40——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萨桑王国的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他每天娶一名少女,第二天就把她杀死。山鲁佐德为救无辜的女孩,便自愿嫁给他,并在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只好不杀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天方”是从前中国对阿拉伯的称呼,天方夜谭作为成语比喻虚诞夸饰、荒诞不经的说法。

"夜谈"为何称"夜谭"
"夜谭"就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写成"夜谭"是由于古代的避讳。
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凡是遇到两个"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讳,用其他字代替。于是,人们在写"夜谈"时,就出现了以"谭"代"谈"的怪现象,后来,人们习惯了,"谈"与"谭"也就相通了。
46#
发表于 2022-4-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奋剂
第十二集 40:00——
第十三集 11:32——   19:22 ——   20:22——


兴奋剂这东西,由来已久,在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会有一些运动员为了金牌铤而走险—服用兴奋剂。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
绝大多数国人对于兴奋剂的印象,应该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约翰逊事件。长期服用兴奋剂的他被国际奥委会终身禁赛,不可谓不严厉!
危害
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兴奋剂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直接的危害。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禁用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
1.生理危害: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
2.产生药物依赖性
3.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
4.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来自激素类和刺激剂类的药物。特别令人担心的是,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


47#
发表于 2022-4-1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疑兵之计
第十三集 39:07——
第十四集 02:47——  04:40---   06:39---


疑兵之计是指骗敌人的方法,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争取更大的胜利。使用示形欺骗敌人的方法因时因地因敌而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用兵双方都要讲求诡道,一方的诱敌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断失误为前提,关键是看谁的棋高一些,古今中外的杰出军事家,都是能在深入了解敌情的的基础上,诱敌深入,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领略其兵法的特殊之处。著名的案例有诸葛孔明的空城计。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悬羊击鼓,饿马提铃,是指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悬羊击鼓: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国事荒废,进而发生宫廷内乱,襄公的弟弟公孙无知杀死了襄公,并自立为国君,公子纠和公孙小白各自逃到鲁国和莒国避难。至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护送下准备回临淄即位,而鲁国国君鲁庄公在管仲带领下(护送公子纠)也准备回国即位。两军在淄河相遇。由于当时实力悬殊,公子小白被公子纠围困在岑山上,公子纠看到峨庄山高林密,心中窃喜,以为小白插翅难逃,只要将其围困在此山,无需厮杀,守之可擒,便可瓮中捉鳖,正是上苍赋予的好机会。小白被围困在山上,人困马乏,粮草断绝。正在危机的时刻,有士兵来报,探知山的东南有一小路可经青州赴临淄。小白闻之大喜,命手下兵卒捉来十余只山羊,拴住后腿,吊在树上,前蹄下置一面战鼓。又命士卒在山上挖出战壕,将饥饿的战马放置在战壕中,自己率兵悄悄下了山,沿山路经青州回到临淄登基坐殿,人称齐桓公。

此时,悬羊山上,山羊、战马饥饿难耐,山羊前蹄乱蹬,擂鼓震天;战马也因饥饿在战壕中奔跑寻草,互相撕咬,马铃声响成一片。山下的公子纠好不得意,认为用不了几日,齐王宝座便可手到擒来。没想到,齐桓公小白率兵从背后杀来,大败鲁军,鲁庄公见此,被迫杀掉公子纠向齐国谢罪。自此便有了"悬羊击鼓,饿马嘶草"的典故。小白治理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岑山",更名为悬羊山,相传沿用至今。


饿马提铃:

宋代毕再遇和金兵守垒对抗,因为金兵强大,宋营兵少,他便使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在一个夜里把队伍全部撤走,只留下旗帜在阵地上,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金兵日夜听到马嘶和铃声,没疑心,也不敢发起进攻。等了几天,金人才发觉中计。但此时,毕再遇的队伍已经走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著名的"饿马蹄铃"掩护撤兵的故事。
48#
发表于 2022-4-1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集
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40:15


意思是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暗中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取你性命却不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变故。
一、字词释义:
(1)金风:指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秋为金。
(2)觉:察觉。
(3)无常:古指勾摄生魂的使者。
二、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四:“常言道天网恢恢,你则待厮摘离暗欢喜,对清官磕牙料嘴。自古道无忧愁无是无非,怎想这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准备着拷打凌迟。”
白话译文:人们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却为脱离罪过而暗欢喜,对着清官胡言乱语。自古道没有纠纷没有错误则没有忧愁,怎能想到这秋风还未来到,蝉却早已察觉。暗中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取你性命却不知道,准备着被拷打凌迟。
49#
发表于 2022-4-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童
第十八集 33:01
第十四集 20:28

李世民为啥被称作唐童:
唐是国号,童是小子、小毛孩的意思。这是李世民打洛阳时王世充对李世民的蔑称。
王世充有一次在朝堂之上,提起李世民,意含讥讽称李世民为“唐童”,于是这戏谑的称呼于是在洛阳之中不胫而走,郑军明里暗里提起李世民时,都以“唐童”呼之以示讥嘲。


正史里没有这种记载,但在《说唐》里王世充起初瞧不起他,称他为“童子”,李世民这才有个别号“唐童”。其原因是当时李世民年纪很小(大约18岁)却敢带兵与势力很大的王世充对阵。

50#
发表于 2022-4-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王鞭
第十七集 42:52——
第二十四集 30:56——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打王鞭是由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著名的有殷商太师闻仲的打王金鞭、唐李世民授予尉迟恭的打王鞭,宋朝大将呼延灼的打王鞭。
打王鞭,也就是金锏(有托孤的意愿),多为唐宋两代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更可以先斩后奏,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通常打王鞭都由上代君王赐给忠实可靠的托孤老臣,为了防止自己选出的皇位继承人昏庸无道或者由于年轻气盛作出错事的时候,可以有能够制止他的方法而发明的一种措施。

商朝闻仲闻太师的打王鞭,唐代时李世民授予尉迟恭打王鞭及秦琼打王锏,北宋时赵匡胤授予八贤王赵德芳打王鞭,都是一种政治权利的象征。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打王鞭是由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著名的有殷商太师闻仲的打王金鞭、唐李世民授予尉迟恭的打王鞭,宋朝大将呼延灼的打王鞭。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相传唐代时李世民授予尉迟恭打王鞭,有打王除奸佞的功用。

据《说唐后传》,尉迟恭所有打王鞭,鞭上可有'无端狄虏造反,抢掳国家廊庙,朕知虢国公忠义,三宣召请还朝。上打昏君无道,下打文武不忠,神人万不能回避,神尧高祖亲封'。"字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10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