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话题,是想通过历史谈一点人生。
大名鼎鼎的失败者,这是一个特殊群体。说它特殊,是它的不平常,它的不平凡,它的一路向前步步胜利,是它距离成功半步之遥的失败。失败之前的胜利叫他大名鼎鼎,成功之前的失败,叫他暗然退出历史舞台。从字眼上看,“胜利”和“成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但胜利的结果却不仅是成功,更多的可能是失败。毕竟只有极少数的人取得成功。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开拓疆土保家为国打起仗来战无不胜,治理国家搞建设风生水起,可到头来还是被乱刀砍死。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名鼎鼎的失败者。还有变法斗士商殃,抗清功臣袁崇焕,精忠报国岳飞等等。要说这个特殊群体,最近的当属民国。
民国从创立到建设,经历了孙中山革命,袁世凯复辟,军阀割据,蒋介石形式上的统一。可以说,蒋介石是这一时期最大的赢家,最后的赢家。但本文话题不是老蒋的成功,而是老蒋身边那些最终的失败者。
李宗仁,
国民革命军陆军
一级上将,
中国国民党“
桂系”首领,
中华民国首任
副总统、
代总统,也是
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
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民国时期这类大名鼎鼎失败者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想谈一点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看法。
一、成功是奋斗目标,但必须接受失败。大凡成功者,其实都是经历了很多失败的挫折,要不人怎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蒋介石民国时期的成功者,且不说他在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多少失败与挫折,他的大陆时代最终却被毛泽东终结了。他的成功也不过是一个时期的。和胜利一样来自于努力和势不可当,失败也是一种水到渠成和势不可当。做事的时候是把事做得更好,但必须要接受还有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一旦这个人出现的话。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对手纷纷倒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就要有自己可能倒在比自己更强的对手面前的准备。太平天国石达开在被凌迟三千刀,始终不出一声,可谓钢强铁汉!我倒觉得,是他曾率领千军万马撼动大清江山的成就感支撑着他的精神和意志。由此来看,直面失败,接受失败才是全胜。所以石达开的精神永存!
二、成功和失败不过是一段历史记录。虽然,成功与失败给人心理和精神带来的触动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触动越是敏感或激烈,越容易被情绪驱动,越容易出现判断和分析的偏差。闯王李自成即是如此,好不容易推翻明朝,就被胜利冲昏头脑,就想“过年好咱就天天过年”,结果坐了40多天的皇帝即被赶出京城。而同样是他,起义之初坚忍不拔,每次失败都不动摇信念和意志,对失败感触几近麻木,最后却被胜利打败了。成功了不能正确把握,成功之时也就是失败之始。
三、用对社会所做贡献来衡量成功与失败,才是历史的标准。过分地强调个人主义,也就加重了情绪化成分,必然会影响到对事物和人物评价的公平公正。而且,人无完人的自然性,也决定了我们既肯定一个人的功绩,又认识他的问题。胜利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实现了一个目标;失败是在一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受到了挫折。大名鼎鼎的失败者,往往是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功亏一篑。这种失败,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更是个人能力极限的限制。你尽心了,你努力了,你把能做的都做了,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你应该就是成功了。
一位学者曾说,最接近成功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濒临失败前的大反盘是最大的成功。这话合情,但未必合理。为什么呢?失了一个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这就是一个小失误导致的大失败。赤壁之战与其说诸葛亮借东风,不如说东风帮助了诸葛亮,这样的偶然你能说是诸葛亮的大成功?大名鼎鼎失败者,我看呀那是我们旁观者相对成功者说的,对于他们自己来讲,都是自然,没有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