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06|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秋天的阳光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风 于 2014-9-24 15:21 编辑

  接连几天的降雨,使季节骤然变得寒凉起来。
  今天出太阳了。
  站在窗前,外面树梢上连歇息的鸟儿也在欢快地叫着不停。透过在秋风中摇曳的树枝,便是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在秋雨的冲洗之后变得更加的澄清而辽阔。
  在这样的天气,使人有着豁然开朗之感,仿佛被连日的雨水冲刷掉的文字也纷纷如同归来的小鸟般歇息在枝梢。想像中群山深处的树叶,也该在降霜的夜晚被层林尽染了。内心也仿佛听见了牧场和远山的呼唤。
  在这样的季节,庭院内生长的柿子树上,那些饱满而圆润的柿子们也正在泛黄成熟,再过十天、半月的也该是柿红叶绿的丰收景象。秋天的阳光直接照晒在果子上,极具传统年画效果似的色彩,温暖着我的目光。
  收获总是美好的。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下午,放下阅读,静心观赏光线的变化,在光与影的悄然转换中体味着,随着键盘的敲击,那些久违的文字又出现在屏幕上。
  安静。联想。
  在岁月的光影深处,也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来到了一处村庄。
  刚步入村口,就听见院子房屋内传来阵阵的琵琶弹唱。那旋律是如此地悠扬而婉转,诚如白居易诗中云:未成曲调先有情。尽管我还未能见到这些民间的艺术家们,却分明是在他们拨弄三根琴弦的声韵中,这声声花调、背工调的天籁,像一个叫柳坪山谷里潺潺流淌的清泉袭入了心田。


  大约是在康乾时代,来自甘陕的流民,拖儿挈女来到了这大山深处,他们选择背山朝水的风水宝地,建造房屋,休养生息。也是在秋天吧,在田里的庄稼收获之后,在一个粮食归仓,新产的麦子磨出今年第一碗酸菜面之后,在包谷酒第一次酝酿开坛之后,在一个清风明月的夜晚,他们取出“土琵琶”、“四叶瓦”,搬出各自家的“椅窝子”,坐在柿子酡红的树下,摆开了架式。   
  所谓“土琵琶”是山里的那些匠人们在农闲的时候,在大山之上,选择椴木,经过晒干之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工艺制作的民间乐器,被称为“汉族音乐的活化石”,按照“宫商角徵羽”五音原理而制作的精美乐器。

  所谓“四叶瓦”则是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器,过去是利用马蹄的铁掌巧妙地经过加工之后制作而成。后来,为丰富乐器的表现手段,又加入了筷子和碟子。
  在民间的音乐活动和音乐生活中,一切皆是来自于生活。因此,我始终持一个观点,就是文化的活力与活水,不在庙堂,而在民间。
  就像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花调《采花》吧。歌词中提到的桃花、葡萄、芍药、谷米、桂花、石榴、松柏、梅花等,无不是村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与他们的民居与音乐构成了天然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内容与生活场景。正是这些耳濡目染的气息,滋养了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艺术灵感,从而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像《采花》、《南桥汲水》、《小十二将》、《皇姑出嫁》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并且,流传了百年以上。一首民歌能够流传百年,至今仍然在当地百姓口口相传,那必是经典的、经久不衰的作品。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白大爷家里的情形。
  那时,白大爷已是年满八十的老人了。他家的庭院座落在一个叫清平村二组的地方。那里是一片坡地,小青瓦、斜屋面的平房,密集地紧挨着,沿着狭窄而七拐八弯的甬道,我来到了白大爷的家。
  推开大门,庭院内生长着茂密的葡萄,葡萄架上爬满了枝蔓,熟透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蔓之间。架子下摆着几张椅子,白大爷见到我进来,立即从”椅窝子“内站立起来,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快,快,稀客,稀客呀。“
  白大爷拉着我,边吩咐家里的女人为我沏茶,边拉着我的手说,”早听说你要来,把我老汉家给盼的!“  他的语气中分明透着几分的怪嗔和高兴。
   秋天的阳光透过葡萄叶间隙,漏落在他长满老人癍的脸上,尽管他已经步入了耄耋之年,但是却精神矍铄,透着老艺术家的气质,他身上穿着不是什么名牌、品牌服装,而是粗布衣衫,但是那份气闲神定的气质,是许多所谓以艺术家自居的人士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他的手很粗糙。
   那是一双经常下地干活的手,皮肤结着厚且硬的茧子,但是在他操起琵琶,拨弄琴弦的时候,立即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脸部那种叫精、气、神的立即变得生动而活泛起来。
   尽管白大爷常常自称,”俄,就是一块儿农民。“当地语言,爱把”一个“叫做”一块儿“,正是这韵味十足的方言土语,在唱起曲子的时候,才别有一番地域的特色与风格。
   也正是这个自称是农民的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出山,率领他的那帮老哥们,一举夺得西南地区农民调演一等奖。这才有了西南军区的文艺工作者来到这里,进行了采风与加工,创作出了被周恩来总理指定当时东方歌舞团出国演出保留节目的《盼红军》,并且,被选入了《中国百年经典音乐曲库》。

   在秋天的阳光里,我一遍又一遍在心底向白大爷这批早已离世的民间老艺术家们致敬!   
   我好怀念跟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啊!
   正是这三十年来的在村庄、在民间的文化漫游,渐渐坚定了个人的艺术追求。要说价值,像白大爷这一生写了那么多的好曲子,谁又给了他报酬呢?要说报酬,那岂止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至今当地百姓那依然声声的传唱,我觉得那才是最高最好的报酬。
   过于对物质报酬的索取,是一定创作不出好作品的。
   在这个秋天的阳光里,我甚至浪漫地把今天灿烂的阳光想要存上一部分。
   在人生的低谷,在生命的冬天里,我因内心拥有这片来自民间的艺术温暖,始终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



评分

参与人数 3草币 +200 收起 理由
独泊 + 70 很给力!
倚栏听雨 + 70 赞一个!
梦漪 + 6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4-9-24 13:57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来读,雨后的阳光感觉:)
板凳
发表于 2014-9-24 14:02 | 只看该作者
雪夜老师手机敲的吧。
我们不急,回头来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4:44 | 只看该作者
素月 发表于 2014-9-24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雪夜老师手机敲的吧。
我们不急,回头来品。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4:44 | 只看该作者
轻轻、 发表于 2014-9-24 1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坐沙发,来读,雨后的阳光感觉:)


5
发表于 2014-9-24 15:02 | 只看该作者
听风老师,先看俺发你的论坛消息。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5:13 | 只看该作者
小雨的节奏 发表于 2014-9-24 15: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风老师,先看俺发你的论坛消息。

谢谢小雨。。。
7
发表于 2014-9-24 15:52 | 只看该作者
丰富的阅历,遍及大江南北,让我们欣赏到了民族的风范,浓烈的生活气息在吸引着我们欣赏美文,不停的赞叹。
8
发表于 2014-9-24 16:51 | 只看该作者
雪夜听风 发表于 2014-9-24 14: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好,开心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6:56 | 只看该作者
梦漪 发表于 2014-9-24 15: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丰富的阅历,遍及大江南北,让我们欣赏到了民族的风范,浓烈的生活气息在吸引着我们欣赏美文,不停的赞叹。 .

上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14 07: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