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
谭嗣同 32:54 、34:00
谭嗣同(1865-1898),字更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北京宣武门外烂缦胡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从事变法和参与新政。1898年9月18日夜独自到法华寺袁世凯住处,争取袁支持变法。9月26日被清兵逮捕,28日在菜市口就义。
仁学
中国近代思想家 谭嗣同的哲学著作。在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对谭嗣同的思想震动极大。《仁学》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仁学》全书凡50篇,分为两卷。《仁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日本将其中一部分发表于1899年的《清议报》上,后来正式刊印成书。
《仁学》是谭嗣同三十二岁到三十三岁在南京候补知府时著作的,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上一年,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战争,清朝的海陆军溃败,屈辱求和,割台湾,赔偿军费银二百兆两,他悲愤到极点。因称次年所著《仁学》为"台湾人所著书"。1896 年夏天,他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就到北京去,没有看到康有为,认识了梁启超。梁向他介绍了康的大同学说。他在南京又曾向杨文会学佛学,又广泛地阅读了有关西学的著作。因此,《仁学》里融贯儒释耶三教,通贯中外古今为闻见博杂之学。这年,强学会被解散,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他在南京著作《仁学》,经常到上海去和梁商讨。梁在《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说:"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在维新派著作中,《仁学》是最激进的。
浏阳会馆
浏阳会馆即谭嗣同故居,位于宣武区半截胡同。分前后院。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曾住在会馆主房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他的许多诗文、信札都在这里写成。
莽苍苍斋原有一幅谭同同自书的门联:
上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
后改上联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改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
会馆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区别
1、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学习西方经济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3、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4、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物。
5、洋务派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运用政府的职能,来开展洋务运动;维新派采取发动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6、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①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
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③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普鲁士)其操兵则登山跳涧
康有为谈教育
国家体育总局康有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体育上他主张停止弓刀步石... 称赞德国(普鲁士)其操兵则登山跳涧,横野渡河,遇伏遭伤无不备,其练兵为两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