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狐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狐说】狐言鸟语

 关闭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0-5-3 11:10 | 只看该作者
天堂尿壶——全神贯注,这个歇后语妙
62#
发表于 2020-5-3 11:11 | 只看该作者
学粤语,涨姿势。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13 | 只看该作者
粤语字的区别


【系、係、喺】
这三个字相信好多广东人每日都会讲,但是这三个字的意思有乜嘢区别呢?“系”表“是”,例如“我系(是)广东人”。有人会写成“我係广东人”,有无错呢?如果你通篇都系繁体字就无错,否则你就犯咗“简繁混用”嘅错误啦。即系话,“係”字乃“系”字嘅繁体。另外,我哋经常会用到嘅“喺”字。“喺”字读“系”嘅第二声,表示“在”嘅意思。例如:我喺你楼下等咗你好耐啦。


【躝瘫】
广东人的一个骂人词语。躝瘫系一个香港俚语,顾名思义即系话一个人身体有问题,唔可以用脚行走,要喺地上躝爬,同瘫痪咗唔行得一样咁惨。呢个词语系出自香港艺人周润发嘅一部电视剧《网中人》,系发哥喺剧里面用嚟闹人嘅口头禅。而自此以后,呢个词语就变成普遍用嚟闹人嘅词语啦。


【一戙都冇】
好多人会写成“一栋都冇”,其实正确的写法是“一戙都冇”。戙(dong6),就系叠起的物件,这里的“一戙”指叠起的天九牌,通常系两只牌叠起成一戙。天九牌要把对手的牌全部清除、吃了才完成最后胜利,所谓“扭到人一戙都冇”,引申成“使人一筹莫展,乜嘢办法都冇”嘅意思。“戙”字嘅常用词句有:“毛管戙、一碌木咁戙喺度”等等。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14 | 只看该作者
水清木青 发表于 2020-5-3 11:11
学粤语,涨姿势。

多谢水老爷临贴支持。
65#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16 | 只看该作者
粤语有典故


牙刷刷,脷刮刮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在省城的长堤有间叫“苏记”的小杂货铺,来自番禺的店主麦苏颇有生意头脑,他意识到广州城大有发展前途,市民生活素质日益提高,其中表现在卫生习惯上的改善。当时人们时兴用鬃毛牙刷抹上淮盐来刷牙,以保口腔清洁,牙粉、牙膏是后来才用的。


麦苏着意售卖牙刷、淮盐,每售出一牙刷就送上一小袋淮盐。此举甚受市民欢迎、采买,“苏记”生意越发火红。接着,麦苏用从香港进口的一种白软不生锈的有点弹性的薄铁片,请人做成弓形边角磨圆滑的,长约12厘米、宽半厘米的软条子,美名曰“脷刮”,跟牙刷、淮盐一起出售。贴海报云:“本店售出口齿健康用品’脷刮’。请君刷完牙即用其来刮掉’脷积’,保君口气清新,精神爽利,贵人频遇。”


更有趣的是,麦苏别出心裁,另在海报前头用醒目大字书上:“牙刷刷、脷刮刮,财路全凭口齿去开发。”


大家对苏记的“脷刮”新玩儿越来越感兴趣,“脷刮”软片条不胫而走,省城不少店铺有售卖,以至传销到珠三角各处城乡。而苏记的广告词:“牙刷刷,脷刮刮……”也像口碑一样的传开了,并以此两句诙谐语用来形容、揶揄某些“沙尘白霍”的人,从此就成了一句流行语。

66#
发表于 2020-5-3 11:17 | 只看该作者
狐说 发表于 2020-5-3 11:14
多谢水老爷临贴支持。

要谢也得我谢你,跟着长见识啦
67#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19 | 只看该作者
契弟
      在我们粤语里,认亲戚叫“上契”,干爹称“契爷”,干妈称“契妈”,其他如契仔、契女、契姐、契哥等,但是干弟弟就不能叫“契弟”,而要说“契细佬”。
      因为在粤语里面,“契弟”是一个很不好听的骂人话。
      根据广东文史记载,清代末年,广州西关的光雅里一带,有一种专为红白喜丧主家服务的行业叫“爷门堂倌”,简称“堂倌”。
      堂倌虽然分男堂和女堂两类,实际上女堂也由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充任。男人装扮的女堂倌主要侍候女眷,因此要面施脂粉,油亮的头上卡着镏金镀银的大发夹,出手兰花指,说话细着嗓音,行为举止一如女人。
      据说长期操此业者即使后来脱离此行当,其举止也带“女性”特点。
      这些男性“女堂倌”们之间以姊妹相称,甚至有的还与雇主家的纨绔子弟传出丑闻。经过一些小报的夸大渲染,光雅里被视作藏污纳垢之所,并由此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光雅里出世——正契弟”!
      光雅里这个地方被蒙上恶名,导致许多住户竞相迁离。
     不过事过境迁,现在“契弟”的词义在广州话的口语里已经模糊了,人们相互之间打趣时还用此词表示亲热,骂人的意味已经不像最初那么严重了。


68#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20 | 只看该作者
鸡膆咁多
      “鸡膆咁多”是我们粤语的俗语,用来形容很少、有限的意思。如:”打工仔,就算有积蓄,都系得鸡膆咁多。”
      很多人以为这个膆是碎片的碎,其实这个膆是鸟类食管后段暂存食物的膨大部分,形状如袋。
      这个膆字我们平时很少用到,但可以在古书古文里面查到。例如潘岳的《射雉赋》就有”裂膆破嘴”的说法。《尔雅义疏》里面则解释说:”嗉者,素也。素,空也。空其中以受实。”
      汉代的朱穆在《绝交论》说:”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明代李开先在《詞謔.醉太平(曲)》写:”鹌鹑嗉里寻碗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因为鸟类的这个器官很小,能藏的食物量也很少,所以大家就用这个字来表达少的意思。
      至于鸡膆,大家也知道我们广东人喜欢吃鸡的啦,所以别的鸟类也不会用,就用“鸡膆咁多”来形容少,无料到的意思了。

69#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狐说 于 2020-5-3 11:23 编辑

二打六
      在粤语里面,形容那些不重要、行就行先死就死先,企就企两边的人物呢,好多时就会用“二打六”这个词来形容的。这个词我们虽然经常用,但知道出处的人就并不多。
      原来“二打六”是一个赌.博的用语,出自“赌番摊”。番摊的摊盘是分开为四块的,“一”对着庄家,“二、四”就是对两边的,“三”就是庄家的对面,开摊的时候,荷官用一支拨杆四颗为一组地拨开,最后剩下的数字就是开摊的数字了,买了二的看见剩下六颗就知道自己买中了,赌徒们看见就开玩笑说“见惯见熟,买二开六,今晚翻去煲猪肉”。
70#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1:24 | 只看该作者
大笠佬
      在80、90年代,广东人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当官或有权势的人,好多人会写成“大粒佬”。其实正确的写法是“大笠佬”。笠即斗笠,是指用竹篾编成的尖顶帽子。以前清朝官员头上戴的官帽是无檐的,形如圆锥,酷似大斗笠,因此老百姓们就把官员统称为“大笠佬”。到现在“大笠佬”仍是位高权重官员的专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