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日的桃林,路过夏日的池塘,秋日的山间,枫叶流丹,硕果飘香,菊花盛放。
漫步在季节的回廊里,揽一怀清风,听一帘雨落,看秋色挂满枝头。
很喜欢陆游的一联诗,“重重红树秋山晚,猎猎青帘社酒香”,秋山重重,霜林夕照,晚风猎猎,社酒飘香,美得令人心醉。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秋山晚,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梁启超曾评价他“亘古男儿一放翁”。
一心恢复中原的他,曾写下很多爱国诗篇,或慷慨激昂,或苍凉悲怆,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除了爱国作品,他也留下不少描写湖山胜景,抒发闲情逸趣的山水田园诗。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这首《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写于1181年,当时他因为被人弹劾“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愤然辞官,返回山阴老家。
而早在1165年时,他便买宅于镜湖之滨、三山之下的西村,并在此度过了四年闲居生活。
十多年后,再次返回阔别已久的故居,美丽的山水风光,亲切的人情风俗,治愈了他饱受挫折的心灵,于是便有了这首诗歌。
诗歌首联便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前一句描写的是诗人与儿童嬉戏的画面,一个“笑”字,一个“狂”,便将老少之间那种欢快融洽,无拘无束的场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放翁”是作者的自号,原本是为了回敬主和派攻击他“颓放”,但是这里更多的是表现了他潇洒不羁的一面。
而后一句则是贯穿全诗的线索,后文所见之景,皆由“野航”二字而来。
最令人玩味的是“又”这个虚词,诗人久别归来,旧地重游的喜悦之情尽在其中。
接着颔联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泛舟湖上所见之景。
夕阳西下,渔民们捕鱼归来,街市上摆满了鱼摊,空气中弥漫着水乡特有的鱼鲜味。
秋高气爽,正是金菊吐艳的季节,岸上随处可见盛放的菊花,美丽极了。
前一句突出了水乡的特色,后一句则点明了时令,与后文的“重阳”相呼应。
再来看颈联,围绕着“菊花天气”对秋色展开具体描写。
远处的秋山,开满了红树,在晚霞的映照下,更显艳丽。
正当诗人沉浸在这如火如荼的秋色时,湖面上的晚风又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诗人抬眼望去,只见岸上的酒旗迎风飘扬,好似在向他招手。
都说秋日萧瑟,但是诗人笔下的秋日却是格外的绚丽迷人。
烂漫的秋色,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的酒香,怎不令人沉醉?
所以便有了最后一联“邻曲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前一句是承接上联的“酒”字而来,表现了诗人欲与乡亲们共醉一场的喜悦之情。
那么他的“喜”是由何而来呢?除了眼前的秋色外,还有“十年客里过重阳”。
这十年来,天涯漂泊,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重阳,如今重归故里,又逢佳节,怎能不醉一场呢?
陆游其实是个“闲”不下来的诗人,即使屡遭排挤,闲居故里,他的心中也始终装着家国天下。
例如《新夏感事》,前半部分描写夏日风光,后半部分则抒发家国情怀。
这类于写景中暗含家国情怀的诗歌在陆游的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但这首《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不一样,既描写了绚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也展现了淳朴温馨的风俗人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欣喜快慰之情,读来令人心醉。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陆游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折叠词句注释
①新夏:立夏时节。
②漠漠炉香:指云门寺中的缕缕炉香。漠漠:寂静地。
③兼旬:一句为十天,兼旬指二十天。 疏把酒:是指很少喝酒。
④下诏:皇帝宣诏书。通言路:指皇帝广开言路,求直言事。
⑤卜:预测
⑥圣主:指孝宗帝。
⑦初政美:继位之初所奉行的好的政令。
⑧小儒:作者的自谦之语。
折白话译文
百花都已经凋谢了,代替的是绿荫浓浓;晴和的黄昏我安然入梦,熏炉缭绕的香烟悄然无声。
大病初愈难得喝一口酒,算起来已有二十多天了;住在这深山野寺,四月里才听见黄莺的叫声。
近来我听说皇上下诏,要广泛采纳臣下的意见;从这点就能预料,我有望太太平平地度过余生。
圣明的君主登基之初,便不忘记改革时政;地位卑微的一介书生,我只有感激得涕泪纵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初夏。这年高宗听从曾几的建议,下诏开放言路,词人为高宗的开明而欣喜写下这首诗。
文学鉴赏
作者的这首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时对当时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此时已是百花已谢尽而绿树成荫,满眼一片新绿。而云门寺中香烟缭绕,那缕缕炉香伴作者静卧晚起。这两句写了立夏之初景物的特色,在充满生机的一片新绿中透出了日长之中的娴静。作者高卧晚晴,更显出借居云门寺中一种平静的心态,"漠漠炉香"在静默中袅袅升起更增加了寺中平静的气氛。
颔联写作者大病初愈之后,有二十多天已没有喝酒,而自己借居之处又是深山之中藏古寺,山深林密,物候稍迟,到立夏时的四月才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这与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有相同之处,而诗人所处的云门寺也是白诗中所指的那种山中之寺。但作者却是病愈后所见之景,刚刚恢复了健康本身就有一种喜悦之情,而听到黄莺的歌唱声其喜悦会倍增。这患病后的新愈、满眼树叶的新绿,还有"始闻莺"时的新鲜感,组成了立夏节气之时的"新夏感事"。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前一句是指孝宗继位之初下诏书求直言之事。在古时皇帝广开言路往往被视为政治清明的标志。因此,作者庆幸自己在余年之时得见天下太平r。这其中也自然包含了作者对高宗时秦桧当权误国的不满之情。另外也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念念不忘国事之心。
诗的前半部分,自述春末夏初时节凄怆感伤、病态恹恹之状,而以"山深闻莺"暗喻自己在百无聊赖中听到了朝廷那边的好消息。后半部分则转叙时事,饱含感情地抒写了对当今皇帝"不忘初政"的感激之意,并对朝政的转机寄予希望。
折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方东树《昭昧詹言》评:"前半新夏,后半感事。情真语朴,意境绝佳。''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折叠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