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和科学的区分
伪科学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 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经过一个多世纪科学哲学家(或科学史家)与科学家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对话,尽管大家对科学方法有很大程度上的认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很多被贴上伪科学标签的研究者及其理论的支持者质疑分界太过严厉,一些现在被接纳为科学的领域曾被认为是伪科学或具有伪科学的某些标志,如结果没有可重复性,缺少可证伪性。(注:维基百科中未给出参考文献。)
有些理论家认为实验验证本身并非一定是科学方法,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认为在他的理论(范式理论)和卡尔·波普尔的理论中实验方法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原文:
can testing play a quite decisive roleDaniel Rothbart 认为科学的重要标志并非实验的成功,很多真科学往往已经被实验否定。原文: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science does not seem to be experimental success,
for most clear cases of genuine science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falsified这是否意味着科学理论必须能够解释所有与其竞争的其他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经验上与竞争理论相冲突并导致与竞争理论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一个理论是科学的或非科学的就依赖于历史的环境。如果它比同时代的其他解释更好,就意味着科学进步。比如在古希腊,很多领域,如:迷信(superstition),宗教(religion),魔法(magic)和神秘(the occult)被认为是正统的科学。这就是科学理论相互竞争的模型,Rothbart 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模型。(注:在古希腊,即便是苏格拉底这样死于渎神指控的哲学家,他认为自己是信神的。更具体一点,托勒密的地心说当时在预言天文现象时要比日心说更有优越性。)
库恩认为相互竞争的范式(注:科学史家拉卡托斯称之为科学研究纲领。)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相互漫骂,他们会各自向公众寻求支持,而公众是缺乏判断竞争理论的能力的。科学哲学家 Larry Laudan更认为伪科学一词并无科学意义,它大多时候描述了我们的情绪:
如果我们需要站出来并进行理性的讨论,我们会冒出伪科学或不科学这样的词汇,
它们完全是空洞的说法并仅仅对我们的情绪有影响。原文:
伪科学"If we would stand up and be counted on the side of reason, we
ought to drop terms like ‘pseudo-science’ and
‘unscientific’ from our vocabulary; they are just hollow
phrases which do only emotive work for us".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Richard McNally 认为:
伪科学一词仅仅是在传媒争论中快速否定对方的煽动性的废话。原文:
"The term 'pseudoscience' has become little more than an inflammatory
buzzword for quickly dismissing one’s opponents in media sound-b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