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4511#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0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3 08:26 编辑

1998年张万年访美,美国陆军司令一把将其抱住大喊:可算抓到你了
      1998年9月的一天,张万年上将带领中国军方使团来到美军本宁堡陆军基地访问。
      刚一踏进基地大门,一个雄壮的黑影突然从背后扑出,将张万年一把抱住。
      只听那人嘴里大喊着:“张万年,我可算抓到你了!”
      随行的安保人员见状吓坏了,以为是有人要刺杀张万年。
      张万年也被那人吓了一跳,但常年身居高位早已让他拥有了处变不惊的能力。他迅速冷静下来,略带疑惑的询问对方是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人哈哈大笑,回答说自己叫沙利,是本宁堡陆军基地的司令,还说就知道张万年肯定不记得自己了。
      这下人们更加疑惑了,为什么沙利看到张万年后会如此激动?两人究竟有何渊源?
      铁血悍将张万年
      1998年9月,一条消息传到了美国佐治亚州的本宁堡陆军基地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即将来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地的美军十分惊讶,因为中方已经很多年没派代表到美国进行军事交流了,更别说张万年这种高层。
      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基地深处冲了出来,他就是美国陆军司令沙利将军。
      他满脸不可思议地询问情报员:“张万年真的要来基地访问吗?你确定是张万年?”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沙利竟手舞足蹈起来,看上去非常激动。
      在场的士兵傻眼了,这个张万年究竟是何来头,竟让首长只听到名字就如此失态?
      张万年于1928年出生在山东省黄县(即如今的龙口市),1944年16岁的他为抵抗日本侵略者毅然加入了八路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作战英勇,总是冲锋在最前面。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战士。
      1945年,张万年通过组织的考核,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他继续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蒋介石组建了11个整编师的强大兵团增援锦州。
      张万年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接到上级命令赶往塔山地区,阻击敌人。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中,他和战友誓死不退,共同坚守阵地六个昼夜,为主力部队攻陷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因此荣获战斗英雄称号,1949年3月作为英模功臣代表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
      可惜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张万年没单独指挥过一场战斗,没能展现出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一战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8年,越南在苏联的指使下屡次挑起中越边境矛盾,邓小平同志做出了重要指示:有必要教训一下越南。
      同年底,20余万解放军在中越边境集结。其中,包括张万年率领的127师。
      虽然127师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但该部在战争中几乎被打散,于1968年才重建。
      张万年就任127师师长时,部队已经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全师半数是新兵,如何重建铁军是对他的第一个考验。
      所幸他不负众望,仅接手127师半年时间,部队在全军比武中大放光彩,俨然成为了军中精锐。
      由于张万年曾在越南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考察,对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越军的作战方式都十分熟悉。因此在战争正式打响前,他对127师进行了特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至越军战术,下至如何扎紧裤脚才不会被锋利的植物划破脚踝等细节他都做了详细讲解。
      越南人知道张万年和127师是解放军的王牌,为提升己方士气,狂妄自大地喊出了“消灭一二七,活捉张万年”口号。显然,他们是在痴人说梦。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万炮齐鸣,对越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
      127师首战支马,张万年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使用“两翼包抄,围而后打”战术,短短两天部队便攻占此地。
      随后再战禄平,考虑到对方防守兵力不多,张万年决定利用优势兵力稳扎稳打正面推进,又只用了两天便完成了参谋部的任务。
      再转战穷奇河,张万年出奇兵强行渡河,当天就拿下了扁福渡口并建立滩头阵地,接着大部队一鼓作气攻占了河对岸的迷迈山,为友军进攻谅山重镇创造了有利战机。
      其实,张万年在越南打得最精彩的一仗,是禄平伏击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年3月5日,我国对越反击的目的已经达到,全军分批有序撤回国内。
      看到解放军主力撤走,越军又开始蠢蠢欲动,企图袭扰我军殿后的部队。
      张万年深知越南人的秉性,对此早有准备,指挥127师在禄平附近设下重重埋伏诱敌深入,越南军队果然中计落入我军包围圈。
      他一声令下,越军只觉得漫山遍野都是枪声,是役127师打出了媲美谅山攻坚战的战果。
      四战四捷的张万年获得邓公的高度赞扬,由此成为闪耀全军的一颗将星。
      凭借着实打实的战功以及治军方面的先进理论,张万年一路平步青云。
      1995年,他众望所归当选军委副主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功卓著的张万年也引起了美军的关注,不过仅凭这些,不会让一名美国陆军司令闻其名而失态。
      沙利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和张万年在战场上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万年与沙利的不解之缘
      1968年1月末“越南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北越军队为扭转战争局势主动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春节攻势”。但这次进攻失败了,北越遭到沉重打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越领导人考虑到现实情况,立马向中方求助,我国答应了。
      4月,中央派遣时任广州军区参谋部副部长的张万年带领9名专家去越南,帮助北越抵御美军。
      初到越南,张万年一行不适合当地的气候,好几名专家病倒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和北越部队一同穿行在深山密林中。
      经过考察,张万年充分了解了战场形势和地形,为北越方面提供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北越将士迅速执行他的意见,在战场上有效遏制住了美军和南越部队的进攻势头。
      美军想不通,北越军队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厉害了?
      他们派间谍探查消息,几天后关于张万年等人的详细情报被放在了美军作战参谋部的桌子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军指挥官视张万年等人为眼中钉肉中刺,企图刺杀他,以绝后患。得知他们要经过九号公路,美军提前埋伏在此。
张万年到九号公路时,发现了美军,双方展开厮杀。他瞄准了一名美国士兵准备射击时,感受到似乎有人瞄准了自己,这是他长久作战养成的危险感知能力。
      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翻滚躲进掩体后面,这时一发子弹擦着他头皮飞过,在头顶擦出一条血痕。
但凡他反应慢一秒,很可能就要血溅当场了。
      随后,张万年看到远处一名美军士兵心有不甘地叹了口气,扛着枪消失在了密林中。
      这名美军士兵,就是后来的陆军司令沙利。
      前几天长官突然印发了很多照片,说这些是中国军事专家,要求他们在战场上看到了优先进行打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此九号公路发生冲突时,沙利第一时间锁定了张万年。
      作为侦察兵,沙利本不应该冒着暴露自己的风险开枪射击。可他看到张万年后实在有点立功心切,所以大胆地站起身来瞄准了他。
      然而他没想到自己以有心算无心的一枪,竟被对方躲过了。
      沙利对此感到遗憾的同时,不禁也对张万年高超的军事素养有了些许敬佩。
      1969年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沙利跟随部队回到了国内,但他始终无法忘记九号公路上那个中国军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来他节节高升成为陆军司令,依然时刻关注着张万年的消息。
      沙利听说张万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惊艳表现,又得知他成为了中国的军委副主席,对张万年的敬佩不禁多了几分。
      同时,他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再和张万年交手。1998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张万年访美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结束了对中国长达三十多年外交、经济等领域的封锁,邦交实现正常化,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世纪90年代,美国突然单方面宣布制裁中国,中止两国领导人互相访问。
      期间,美国悍然向台湾省出售最先进的F50战机,又把航空母舰开到台湾海峡,制造台海危机,两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直到1997年,我国最高领导人排除万难访问美国,向对方传递了一个积极且友善的信号。
      看到中方的表态后,美国这一次没再端着。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两国的外交坚冰被打破。
      张万年同志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于1998年9月12日坐上了访问美国的飞机。
      此行他不仅要再度向对方传达中国对于两国友谊的重视,更要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展示出中国态度。
      对于他的来访,美国政府尤其是军方给予了高度重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仅因为张万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访问美国的中国最高军事将领,更是因为他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解放战争、越南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履历让美国人肃然起敬。
      美国特意为张万年安排了副总统专机作为他美国之行的交通工具,还在五角大楼为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仪式。
      当天,美国五角大楼十九发礼炮齐鸣,如此规格仅次于接见一国元首。
      促进两国军事交流是张万年将军此行的重点,到达美国的第一天他首先见了美国国防部长科恩。
      在此前两国元首会谈达成的共识之下,两人就台海问题、美日安全关系、反恐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
      会谈中张万年指出:“近年来个别国家、少数人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这是别有用心的...... 有些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为威胁别人制造借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将军这番话说得相当有艺术,虽然他没直说是谁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美国以及它的盟友。
      他既向美方传达了中国没有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与此同时也强硬警告了美国不要再试图通过舆论抹黑、攻击中国。
科恩听懂了张万年的弦外之音,连忙表示美国和中国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随后双方签署了两国国防部关于军事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信息交流的联合声明,并达成了日后中美军队交往的六项安排。
      接着,张万年来到了西点军校。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战无不胜,接连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在欧洲战场击溃德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不可一世的美军装备、补给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在朝鲜战场吃了瘪,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无奈退兵。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想要打败中国,除非上帝戴着钢盔亲自来参战。”从那时起,美国各大军校纷纷开始研究中国军队。
      而张万年当年在越南战场上帮助北越军队扼制住美军的进攻时,让很多人记住了他。
      要知道当时美军的装备远胜北越,现代战争中装备的差距也不是士兵的战斗意志可以弥补的,张万年能阻止美军的进攻完全是因为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过人的战略眼光。
      美方对他的好奇程度,多了不少。
      所以,一听说中国名将张万年访问美国,西点军校立即对其发出邀请。
      张万年出在西点军校主席台上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将军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说:“将军,我们知道您!您爱兵如子。”
      这是在称赞张将军的治军理念,但他听完后只是谦虚地摆了摆手,回答道:“过奖了。”
      在他看来,爱兵如子是每一名中国将领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没什么值得夸奖的。
      紧接着克里斯曼询问张万年一名优秀的军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张将军思索片刻后对在场的所有人说: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军人必须具备两种品质。一种是对祖国的忠诚。一个军人,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另一种品质就是勇敢。只有勇敢的战士,才能够称得上是优秀的战士。”
      操场上再度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克里斯曼直言与张万年相见恨晚。
      美国人有个习惯,每当有其他将领到美国进行军事交流时,他们总喜欢在素来有“美国陆军演习中心”之称的本宁堡陆军基地,向对方炫耀自己先进的军事装备。
      这次也不例外,美国好不容易见到了中方代表,肯定不会放过向中国“秀肌肉”的好机会,因此该基地邀请张万年来“参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张万年也很好奇经历了数十年发展的美军现在是什么样子,有些期待本宁堡陆军基地之行。
      可张万年没想到,自己踏入本宁堡陆军基地的一瞬间,躲在门后的沙利跟小孩子恶作剧一般冲出来抱住了他,并兴奋地大喊着:“我可算抓住你了!”
      张万年有些懵,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么一位美国将军。
      不过听完沙利的解释后,他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笑称自己和沙利是不打不相识。两位昔日战场上的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离别时,沙利流下了眼泪,告诉张万年:“中国陆军是了不起的陆军,美国陆军也是了不起的陆军,希望我们两国军人永远不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访美期间,张万年也拜访了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普理赫等军政要员,与他们进行了会谈。无论是面对总统还是将军,他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态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既没有因为对方的一些无理举动而愤怒,也没有因为对方的“讨好”而喜悦,充分展示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和精神。
      除此之外,张万年积极学习、借鉴美军的优秀之处,希望对己方军队的发展有所帮助。回国后,他将访问美国的经历做了详细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战场上,张万年是浴血奋战、战无不胜的将军,以手中利剑守卫国家和人民。
      外交场合,张万年是谈吐得体、态度坚决的外交官,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态度,并维护了中国尊严。
      张万年将军是不折不扣的共和国守护神,谨以此文向他致敬!
4512#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08:3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有些真实发生过的事,却被认为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来源于生活,不过古人对于大自然的认知有限,加上交通不发达,有时候几百公里以外或几千公里以外发生的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往往就会变成神话故事来传播。
      在这里试谈一个神话故事《共工怒撞不周山》,水神共工是一个有名的恶神,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头发,性情凶暴,话说有一次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这两个神是水火不相容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次战争打的很猛烈,从天上一直打到凡间,共工和他的一帮手下,鼓动起大波大浪,前去攻打祝融,然而终究敌不过火神发出的炎炎烈火,代表邪恶的共工被打败了,失败的共工一怒之下,就去撞不周山,不周山是一根撑天的柱子,这撑天的柱子被撞断后,半边天空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了一个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
      大地上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后来也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毕竟不是历史事实,大家都把它当作上古神话,可是,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女娲补天记录的是真实的天地巨变,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文字记录又受限于文明发展而难尽其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神话传颂至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考古团队发现,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了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这个考古团队模拟重建了滑坡过程,发现由于滑坡坝形成了一个超级大的堰塞湖,当这个超级堰塞湖崩溃的时候,倾泄而下的洪水灌入黄河,就足以造成黄河洪水泛滥,造成大洪灾。而这次超级堰塞湖崩溃的时间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900年,就是距今4000年前左右。
      齐家文化青海喇家遗址记录了这场4000年前的地震灾难,这场大地震的惨烈,也引发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神话故事,人们说成是共工氏败退到黄河上游后,撞断了西边的天柱不周山,而且这场大地震引起了山体大滑坡。在甘肃省积石峡附近形成了一个超级堰塞湖,导致黄河水被截流,只不过原来黄河河道还有渭河等支流正常注入,所以黄河下游的人们只感觉黄河水流量减少,还没有发觉有一场大灾难将要来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河水被截流几个月后,蓄水量达到了一个惊人地步,当河水冲破堰塞湖坝顶,继而引起了溃坝,一场大洪水从黄河上游迅速向下游冲击而来,洪水裹挟着泥土岩石沿黄河倾泄而下,极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横扫了整个黄河流域,沿河的很多部落遭到了灭顶之灾。
      黄河中下游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人们认为是共工撞断了不周山导致天破了,天水倾泻而下,所有部落就联合起来,商量解决补天,于是各方进献各种石头、各类祭品,祭祀始祖女娲,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泄洪,黄河流量也变得正常,人们以为是女娲补天的功劳,也就有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种故事除了读起来有意思,还有别的意义吗?当然有!如果我们把上文中所“假设”的远古天地结构图和先天八卦图结合起来看,就会惊奇地发现其中的绝妙之处!大家不妨发散思维,欢迎下方留言探讨。


4513#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3 19:21 编辑

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姊妹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情画意传唱千年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也是仅次于鄱阳湖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其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千百年来,洞庭湖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致、洞庭湖美丽的传说、洞庭湖畔承载着深厚人文记忆的岳阳楼,无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和足迹。
      洞庭湖潋滟的波光与壮丽的景色、恢宏的气势与浪漫的柔情也激发起诗人的才思,他们抑或泛舟洞庭,抑或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抑或抒发他们的文人情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寄情湖光山色的诗人,总是用自己的才情与诗意去勾画、点染、描摹、吟咏洞庭湖的光彩。
      唐代诗人钱起,天宝十载(751年)应进士试时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其实也是与洞庭湖有关的诗歌,这首诗传诵一时。诗中最后四句:“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被视为千古名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在洞庭湖畔的岳阳与李晔、贾至不期而遇,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记其事。
      其中的第二首是:“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全诗写洞庭湖月下泛舟的闲情逸致,构思奇特而夸张,承袭李白一向豪放洒脱的风格。湖上空明澄澈,而使诗人有乘流上青天的想法,颇有“夜静如水”的境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中秋节,词人张孝祥沿水路回家,途经洞庭湖。中秋时节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明亮皎洁的月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这明月阔水,与张孝祥的精神世界一拍即合
      在这样的情景下,张孝祥写下了一首《念奴娇·过洞庭》的词作。词人眼中的洞庭湖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首词一经传唱,便好评如潮,被誉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元代一位名叫唐珙的诗人乘船经过洞庭湖时,看到这样的壮美景象后,感慨不已,这景象甚至让他联想到了许多与洞庭湖有关的美好神话传说。于是便有了“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千古名句。
      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洞庭湖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洞庭湖的潋滟澄波和壮丽景色、恢弘气势与浪漫柔情激发起诗人们的无限诗情,寄情洞庭湖光山色的诗人,又何止这几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记得那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吗?这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洞庭湖写下的。
      长庆四年(824年)九月,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途经洞庭湖,夜晚泊舟湖上,刘禹锡被洞庭湖壮美的景象深深震撼。
      浩渺的洞庭湖面,澄澈明净的洞庭秋月,湖中的君山,都给诗人刘禹锡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于是,他诗兴大发,写下了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中,《望洞庭》一诗更为人们所熟知,该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人刘禹锡此次途经洞庭湖,正是农历九月的清秋月夜,呈现在刘禹锡眼前的洞庭湖风光,是明朗的秋夜、皎洁的秋月与平静的湖水,湖光倒映月色,一片宁静、祥和。
      刘禹锡深知,眼前的洞庭湖不仅是前代诗人笔下的宠儿,也是后世诗人的掌上明珠。描摹洞庭湖的名句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要突破前人诗歌的窠臼,甚至要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洞庭湖诗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这其实难不倒诗人刘禹锡,他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如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正是由于刘禹锡极其重视诗歌创作技巧,创作态度严肃,因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再如《浪淘沙九首》中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精妙绝伦的诗句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道,也为后代人所崇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以,当刘禹锡与洞庭湖相遇时,注定是一场诗人与诗歌的邂逅,尤其是洞庭湖上空柔和明净的月光和眼前澄澈清莹的湖水给诗人带来了梦幻般的美的享受后,一首湖光与月色交织的诗篇便从诗人的笔端流泻而来。
      开篇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诗人的视觉体验,大意是说:秋月将它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上,湖面平静无风、水波不兴,远远望去如同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
      尤其是第一句这个“和”字,就像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柔美的月亮和柔和的湖水勾连了起来,天与地似乎在这一刻没有了空间的阻隔。这一句不仅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洽画境,还把月光与湖水的韵律美在无形中传达给了读者,诗句融诗境、画境、意境于一体,给人带来无比的想象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中提出“境生象外”的理论。他认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这是一幅唯美动人的洞庭湖月光图,词人眼前的湖光与月色就像是一块天然的油画背景板。读者读到这样美丽的诗句,如果手中正好有一支画笔的话,会自然而然地用手中的画笔在背景板上渲染几笔,即使没有画笔也可以凭借想象力填补这美妙绝伦的画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句中,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此时的洞庭湖远远望去犹如一面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一样。
      刘禹锡用未经打磨抛光的铜镜来比喻洞庭湖的湖面,是说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这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用来形容月夜下的湖光,真是恰如其分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因为只有湖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湖水才会在月光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朦胧美。这一比喻给“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画面平添了几分诗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远离城市灯火的洞庭湖畔,在平静、和美的湖光与秋月下,刘禹锡被洞庭湖的湖光与秋月浸染着,他沉浸式地体验着洞庭湖风光的美好
      皎洁的月光将它柔美的清辉洒在洞庭湖面,洞庭湖水愈加显得澄澈清净,洞庭湖中心的君山在月光的辉映下愈加显得青翠,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此时洞庭湖的月光、湖面、君山,宛如一幅谐美的山水画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两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就好比绘画一样,将整个画面布局好了之后,就该对画面中的C位景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了。
      在皓月清辉的映射下,在洞庭湖水的环抱之中,远远望去,湖面澄澈明净,君山青翠欲滴。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就好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面铜镜,也好像是一只工艺精湛的银盘。
      而被洞庭湖水环抱的君山,就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被镶嵌在一只雕刻精美泛着光华的白银盘里,俨然成为诗人眼中的C位。
      诗人眼中的君山与洞庭湖,是如此美丽,如此相得益彰。诗人以这样的情怀去描摹洞庭湖,将人与自然风光的关系表现得默契和谐,也将生活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于《望洞庭》,《洞庭秋月行》更像是诗人对这次洞庭湖之行的时间和景物的全面铺陈,该诗如下: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时间线来看,诗人从新月初升的湖心开始,写到皓月当空,写到夜半时分,一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从景物来看,从行舟进入湖心,直到行船驶过岳阳楼与君山。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在于,诗歌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一样地静谧、和谐、纯洁、优美,一样地令人神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与《洞庭秋月行》,就像是为洞庭湖量身定做的两件艺术品一样,诗情与画意传唱千年。时光会给艺术品裹上光泽如玉的包浆,时光会将回忆的浓度降低,而诗人的华丽篇章却永远定格在昔日动听的瞬间。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作秀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的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诗意再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禹锡的洞庭湖姊妹篇《望洞庭》与《洞庭秋月行》,是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妙想和闲情逸致的集中体现。当读者感叹洞庭湖自然风光的美好时,也不得不感叹刘禹锡高妙的艺术手法,更感叹于诗句表现出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情思与韵致。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514#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3 19:25 编辑

相亲相爱一家人:上个世纪拍摄的家庭合影,朴实温馨很感人

      无法改变年代的悲伤,却拥有最心甘情愿的守候,家庭亲情超越岁月,抚平忧伤,刻骨铭心。历经人世沧桑,你终会明白,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亲情才是最重要的陪伴。今天这组老照片,选择的是上世纪不同年代、不同家庭拍摄的家庭合影。每张照片都朴实温馨,透着满满的幸福感,非常感人。一起来围观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照片的背面写着照片拍摄的日期是1967年1月1日。那是元旦节,一家人高高兴兴,穿上最好的衣服,到照相馆拍下了这张难得的全家福。这张家庭合影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戴着红袖章,两个年纪较小的孩子手里还捧着红宝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拍一张全家福真的不容易啊!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多么温馨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上一共有九个人,这是一个大家庭。坐在C位的,是家庭中最年长的老太太。她精神矍铄,怀里抱着最小的孙女。其他的人,依次排在她的左右两边。照片上,这位年轻的妈妈有六个孩子,而她身材还那么好,依旧那么漂亮,气质还是那么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张两个家庭的合影照。一家是四口,一家是五口。这两个家庭孩子都还小,生活负担应该比较重。不过,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忧愁,他们笑盈盈地看着镜头,对未来充满信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合影,气氛略显沉重。大概是因为平时很少拍照,拍家庭照的时候,大家都比较严肃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合影。他们穿着整齐,打扮得干干净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九十年代的一家三口。九十年代,城里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那种七八个人的大家庭已经不多了。照上,小两口抱着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两个年轻人陪老人旅游,三人一起合影。站在中间的妈妈显得有些疲倦,站在她左右两边的孩子则十分亲切,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这幸福的时光,大概不多吧!
      笔者感言:各位网友,你们家里也有上世纪拍摄的家庭合照吗?赶快翻出来看一看吧。回忆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4515#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19:58 | 只看该作者
基辛格大胆推测,俄乌冲突将以这两种剧本收尾?给中国提了醒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国际社会也一直对此保持着密切关注。此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尽管多次进行和平谈判,但却始终没能达成统一意见,对于美西方国家来讲,其主要目标便是借助此次冲突削弱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为此,这些国家积极向乌克兰提供众多军事援助。日前有相关人士认为,俄乌冲突可能会陷入僵持阶段。
      俄乌局势引发关注
      英国《卫报》强调,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达到一年以上,在其看来,乌克兰可能会选择通过游击等方式对俄罗斯发起反攻,从而迫使俄罗斯撤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也表示,在其看来俄乌冲突的最终结局有三种,第一种便是俄罗斯获得最终的胜利,成功将顿巴斯地区的绝大部分掌控,黑海周边的部分区域也落入俄罗斯手中。第二种便是克里米亚地区等领土,全部由乌克兰掌控,但在基辛格看来,倘若这一情况出现,那么俄罗斯必然会采取强硬措施,冲突将会进一步升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一种可能便是整体状况恢复到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俄乌双方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剩余的矛盾和摩擦。不过相关人士指出,俄罗斯安联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日前强调,最终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而且这两种结局都是乌克兰落败。梅德韦杰夫强调,第一种便是俄罗斯在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期间,成功实现所有既定目标,促使这场冲突完全结束;第二种便是乌克兰境内发生“军事政变”,新任政权对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的结果表示认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给中国提了醒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爆发的这段时间里,美国不仅向乌克兰提供众多军事援助,还不断以极端措施打压和制裁俄罗斯,此外还试图拉拢更多国家加入北约。随着北约军事同盟的不断扩张,可能会对国际局势带来更为巨大的负面影响。
      专家对此强调,中国也需要从俄乌冲突中吸取经验,维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独立思考,确保国内的团结一致,避免自身安全利益遭受外界影响和侵犯。
      部分信息参考来源:环球网


4516#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0:05 | 只看该作者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url=]#头条创作挑战赛#[/url]前言
      继续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是第3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这首诗又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元好问依旧表达他的观点,即什么人的作品,是他心中的正体。
      一、邺下风流在晋多
      邺下风流,用黄健翔的话说,他不是一个人。邺下风流代表了一个文学群体,还是指建安文学时期的那些诗人。
      邺指邺城,那里是曹操的据守之地,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包括建安七子等人,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
      我们回顾一下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第三首,和第二首类似,对于建安文学提出了表扬,另外还提到了三国以后的晋朝,还是有些人物继承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第二首提到的是英雄刘琨,第三首第2句则提到了一个枭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壮怀犹见缺壶歌
      英雄,常常带有悲剧色彩,例如刘琨、岳飞、袁崇焕等人,这些人不顾私利,具有牺牲精神。
      而枭雄不一样,有时候更能成就大事业,例如曹操、刘邦等人,他们懂的保全自己,却为了自己的成功而不择手段。
      缺壶歌,说的就是两晋时期的一个枭雄:王敦。刘琨之死,也有王敦的原因,王敦忌惮刘琨的威望,担心他在北方成功,于是安排使者去段匹磾处告密。段匹磾以此为借口,对外说奉诏将刘琨缢杀。
      缺壶歌的故事,可以看出王敦的野心: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
      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晋书·王敦列传》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南渡后的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马,指晋朝皇室司马一族,王,指王导、王敦这一族,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家的人。
      王敦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建立东晋,在东晋初期呼风唤雨。掌握兵权的王敦起兵叛乱成功,攻入建康后被拜为丞相。后来王敦再次起兵进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叛乱平息后被剖棺戮尸。
      壮怀犹见缺壶歌,承接第一句“邺下风流在晋多”而来,意思是,建安文学的影响长远,即使是在好清谈务虚的晋朝,依旧有王敦这类人物喜欢吟咏歌唱建安诗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风云若恨张华少
      南朝梁钟嵘《诗品》中评价晋朝司空张华:
      其源出於王粲。其体华艳,兴讬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兒女情多,风云气少。
      谢康乐云:“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今置之中品疑弱,处之下科恨少,在季、孟之间矣。

      元好问说“风云若恨张华少”,即出自钟嵘对于张华诗歌的评价:兒女情多,风云气少
      张华,字茂先,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他自己的十四世孙,则是唐朝著名诗人宰相张九良。
      前面说建安诗歌多么好,连枭雄王敦还击壶高歌曹操的《龟虽寿》。
      到了第三句,陡然一转,假如你嫌弃张华诗歌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那么还有更让你不可接受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温李新声奈若何。
      张华“儿女情多”令人不满,那么见到温李的诗歌,你又怎么办呢?言外之意,温李的诗歌,更加“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温李,即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
      李商隐写了很多隐晦难解的情诗,例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温庭筠的词作确实儿女情多,不过他很多诗歌亦有风云气,如《赠蜀府将》: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不过诗中尽为失落与不甘,当然比不了豪迈雄浑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唐气息孱弱,上下乱作一团,君不君,臣不臣,诗中也没有盛唐的气象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结束语
      元好问的前3首诗,表现了金国当时的诗坛不满,提出了所谓的正体。
      从第2、3首可以看出,他对于建安诗人的偏爱。
      元好问更喜欢雄浑刚健的建安风骨,对于晋朝张华以及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绮靡艳丽的风格提出了批判。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2,曹刘坐啸虎生风,曹刘是谁?


4517#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0:10 | 只看该作者
男子要回老家相亲,来到女友宿舍告别,女友拉着他的手不让他离开
      爱情让两个互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这是天大的缘分,我们每个人遇到这种缘分都应该无比珍惜。只要认定一个人,就要坚定地和她走下去,如果在有对象的情况下还去和别人相亲,这么做不仅对不起对方,也对不起这段感情。
      就有这么一名男子,他和女朋友在同一家工厂打工,他的父母让他回老家相亲,他竟然真的听父母的话,来到女朋友的宿舍和她告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的父母知道他有女朋友,也知道他们在一起打工,但是他们对他的女朋友不满意,就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和女朋友本来在家乡的小县城一起工作,父母阻挠他谈恋爱之后,他就带着她来到大城市,宁愿住宿舍,在流水线上工作,他们也要在一起。
      他们每天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和结婚以后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就是不住在一起罢了。
      他们很满意这样的生活,她就是担心一点,如果总是得不到他父母的认可,他们就要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吗?
      她把自己的心事和他说了,他安慰说他会想办法,让她不要担心,他是永远不会和她分开的。
      他这样劝说她,但是这种永远在一起的信念在他自己的心里也是不坚定的,他的父母总是给他打电话,让他分手,在电话里,他们一一细数她的缺点,让他擦亮眼睛,不要因为一个女孩子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来,他的父母早就想让他去相亲,对方的父母在他们那个小县城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和他们当了亲家,他的前途有着落了,他们一家的生活都会跟着变好。
      工厂的生活枯燥无味,虽然有她陪着,但是他也会感到厌烦,父母说的话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甚至有几次他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回老家相亲。
      终于,他还是没有经受住大好前途的诱惑,决定回去相亲,他自认为很坦荡地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她,还给自己找理由说这都是他父母的决定,作为儿子,他也很无奈,让她体谅。
      他来到她的宿舍告别,她牵着他的手不让他离开,他却无奈地表示自己只是回去装装样子,让父母放心,他的心是永远都不会改变。
      她同宿舍的人听了这件事觉得很不可思议,还说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劝说她放手,这样的男人不值得她挽留。
      她怎么能听得进去,牵着他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后来他语气严肃了一点让她放手,她才不情愿地松开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她转身哭了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观点:
      文中所述的这名男子就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种行为用在别的事情上面还情有可原,用在感情上就是不道德了。
      爱情不是儿戏,它需要双方都负起责任,对彼此都要忠诚,这才是爱情充满魅力的地方,他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还和别人去相亲,就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他真的不值得她付出这么多的感情。
      他还把这件事情都推到父母的身上,仿佛这样他就没有责任了,这么做很没有担当,也没有男子气概。
      如果他想要前程,可以和她说清楚,结束这段恋爱关系,这样不清不楚的,会耽误了她的感情,是对她的不负责任。
      希望她能擦亮双眼,坚决分手,早日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4518#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0:20 | 只看该作者
“白卷英雄”张铁生:恋人苦等15年,41岁出狱,逆袭成亿万富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李白所写,描述了每个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处的人,即便失去了一切但只要肯努力最终还是会取得成功的。
      而用这首诗来形容“白卷英雄”张铁生是再好不过了,他坐牢十五年,恋人苦等他十五年,然而在他41岁出狱后,却逆袭成为亿万富豪。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人生吧。
      01“白卷英雄”张铁生
      1968年,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在城里读完中学的张铁生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插队,很快张铁生凭借着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擅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先后成为了队长,副书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由于他上过学有文化,当时国家的大学生又十分的稀缺,所以身边有人劝他考个大学,这样对前途有利。而张铁生这才注意起周围的工人们,只见他们一个两个每天只想着如何复习,如何考大学,早就将生产队的工作抛在脑后。
      张铁生纵然是管的了一个人两个人,但他管不了一群人,更没有办法阻拦。于是他思前想后决定参加高考,但是在高考的理化科目时,他只是百无聊赖的答了几个小题,其他的所有题全部空着。
      非但如此,他还在卷纸的背面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就是此种高考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一方面有许多的工人们为了能够考上大学有好的前途,开始专心复习,但是必定会耽误生产工作,对国家百姓们的利益都造成了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一方面则是有一些工人们专心的进行生产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是这样一来根本没有时间复习,也考不上大学。如此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没有前途,但是不工作复习的人却可以上好的大学,不太合适。
      而随着卷纸被送上去,这篇文章也立即被发现,随后发在了辽宁日报上面,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百姓们一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而张铁生虽然高考成绩不好,但是他所在的地方生产工作却做的十分出色。
      在想到他敢于说出事实,揭发高考的不合理性,百姓们对他的认可度十分之高。而他也被称为是“白卷英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他,他的官职也越来越大。但是这对他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官场的顺利让他每日十分的得意,甚至有些飘飘然起来。
      对于很多党内的工作不是很认真,再加上一些心又不轨之人看他名气大经常拉着他出席一些商业活动。
      但是这可大大的违反了组织的规定,怎么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呢,于是组织经过讨论决定撤销他的一切职位,并且判处他15年有期徒刑。而张铁山此时也终于恍然大悟自己错的太离谱,于是接受一切处罚,就这样年仅26岁的他进入了监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张铁生的逆袭之路
      一开始进入监狱的张铁生觉得人生十分昏暗,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是这个时候初恋的一句话为他带来了光明,初恋董礼平对他说: 你在里面好好改造,我会一直等着你。
      也是这句话让张铁生重燃信心,就这样在他良好的表现下,41岁的他出了狱,出狱后的他一眼就看到初恋董礼平正在等待自己,这个女子可真的是有情有义,硬等了张铁生15年。
      这让张铁生十分的感动,很快,二人就结了婚。但婚后的张铁生十分的茫然,自己有过前科,继续走仕途肯定是不行了。而且年龄也大了,15年没与外界接触过,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就真的每天在家里混吃等死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时候董礼平看出了丈夫的迷茫,这个贤惠的女人又将自己的学生金卫东介绍给丈夫,当时的金卫东正在研究饲料的生意,而张铁生有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二人见面商议之后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就这样二人创立了饲料厂,但是饲料厂的初期工作非常困难,面对资金不充足,配方质量没有经过检测等等的风波,二人只能够不断的改良,不断的拉赞助。然而过了一段时间金卫东由于家里欠了许多钱的缘故没有在继续与张铁生合作。
      只有张铁生自己还在坚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张铁生不断的研究配方,并且要求一定要用货真价实的东西来制作饲料,他的饲料厂的饲料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而他的身价也因此暴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是创业成功的他并没有像之前一样飘飘然,而是更加的低调谦虚,并且没忘记自己当初的贵人金卫东,将他请了回来,二人继续一起做饲料的生意。
      并且创立了禾丰公司,至此,张铁生已经身价过亿,是一个亿万富豪了。可以说他彻底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当然这一切要归功于他的妻子,要归功于他的贵人,可更要感谢的是他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并且在失败后能够依旧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这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03结语
      虽然大家至今对于“白卷英雄”张铁生的评价依旧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文章才让高考变得更加合理,所以他是英雄。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这篇文章让当时许多的工人们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是可恨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对于张铁生来说,很多事情做了就是做了,所以这些看法也对他造不成什么影响。相反,他的逆袭的经历又鼓舞了一大批的年轻人,坐牢十五年出来依旧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519#
 楼主| 发表于 2022-9-3 2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4 08:34 编辑

蒋诚:负伤消灭美军400余人,退伍后隐姓埋名,却因欠钱曝光身份
      在我国,军人获得一等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如果有一位军人能获此殊荣,那他在家乡会获得很好的待遇。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先辈却不一样,他在上甘岭战役中歼敌400余人,甚至还打下了敌军的一架飞机,因此荣获一等功。但之后却隐姓埋名30年,身份曝光时还欠着大笔债务。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名叫蒋诚的青年毅然参军入伍,在他心里,他一直以军人为榜样。因此进入部队以后,他训练十分刻苦,在几次作战中表现也极为英勇,很快就被提拔为了机炮连的副连长。但此时的他想不到,他即将迎来一场恶战。

      1952年,蒋诚所在部队奉上级命令赶往上甘岭支援。到达目的地以后,他们发现这里已经化为一片焦土,而此时上级已经下达了第二天进行反攻的命令,时间紧急,战士们只得紧急修建防御工事。一切安置好后,蒋诚端着一挺重机枪躲在阵地里准备迎击敌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久,美军在强力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阵地进攻,密集的炮火中,蒋诚身边的战友接连倒下。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用看见一个敌人打出一发子弹的方式,保持着高效率的作战。半天之后,已经有二百多名敌人死在他枪下。但随着轰隆隆的机鸣,新的危机出现了。

      一架美军战机在他头上不停盘旋,并朝着阵地周围扔下炮弹。他极力躲避,但还是被流弹划破了肚子。可此刻他就像一个铁人一样,他将掉落的肠子塞回肚子,接着冷静地观察敌机。就这样对峙了一会之后,在敌机又一次接近阵地之时,他集中火力射向敌机,最终一击得手,敌机冒着黑烟坠落了下去。而他也在不久之后体力不支,晕倒在了阵地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等他醒来后,已经是在医院里了,他也因为在战场上击落美军战机,外加歼敌400余人获得了一等功。等他伤愈回归部队以后,组织上还给他颁发了奖章,但他却对此看得很平淡。甚至后来复员回家以后,他都没有对家人提起过自己的功绩,也没有凭借战功,去找当地政府给自己谋求好的待遇,而是选择在家安心务农。

      就这样直到1964年,为了帮助乡亲们创收,他又开始从事生产桑蚕养殖工作。当时家里的两个儿子对他颇有微词,因为他一忙起来就连家都不回,而后的一件事更是将他的家庭矛盾推至了顶点。1983年时,乡里打算修路,听到这个消息蒋诚毫不犹豫又做了带头人。但路修到一半时却没有资金了,最后他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一千多元,这才顺利修完了道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一千多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巨额的债务压力让蒋诚束手无策,只得又去找了小儿子。但小儿子听完这个数目以后也是两眼一黑,还跟父亲就修路一事争吵起来。但最终,孝顺的小儿子还是决定用自己的工资帮着父亲一起还债。

      直到1988年,辛苦还债的父子二人才迎来了事情的转机。这一年,家里迎来了一封喜报,内容是表彰蒋诚荣获一等功一事的。原来早在1953年时,部队就为了表彰他的一等功向他的家乡发出了一份喜报,但当时送信的人看错了地址,所以这份喜报又被退了回去。1988年,蒋诚弟弟原来所在学校的老师王爵英,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这份喜报,喜报这才终于送到了他家里,他战斗英雄的身份也得以曝光。之后身份核实以后,他因修路带来的债务问题被解决,此后得以安度晚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今蒋成老人依然建在,并且身体健康。后来在87岁高龄时,他还带领着村里发展过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带领村民一起创收。在此我们祝愿蒋老身体健康,多福多寿,一起来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
4520#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4 08:41 编辑

毛主席在庐山见贺子珍,询问她是什么待遇?得知后只说了三个字
      毛主席一生中有过四任妻子,分别是罗一秀、杨开慧、贺子珍和江青,许多人以为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杨开慧,其实并非如此,毛主席还在读书期间,家中父母就为他迎娶了罗一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毛主席对他和罗一秀的婚事并不承认,罗一秀于1910年就病逝了,在毛家仅仅两三年而已,1920年年底,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两人先后生育了三个儿子,毛泽东忙于革命,与杨开慧聚少离多。

      后来杨开慧被反动派军阀何键抓了起来,敌人为了打击毛泽东,把杨开慧枪毙了,在井冈山上的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在井冈山上毛泽东认识了贺子珍,她是井冈山上第一个女党员。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结婚,在革命最为艰难,也是毛泽东最为艰难的十年里,是贺子珍陪伴他度过的,两人一起走过长征,长征路上贺子珍为救伤员被敌人飞机炸伤,险些牺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贺子珍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她坚持走完了长征,抵达延安,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环境,可是在1938年的时候,由于和毛泽东争吵,一气之下离开了延安,去了莫斯科,一边治疗身体一边学习文化。

      此后贺子珍“消失”近十年,1947年,身在莫斯科的王稼祥把贺子珍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得到同意后,王稼祥帮助贺子珍回国,一起回国的还有岸青和李敏,贺子珍回国十分激动。

      当时哈尔滨已经解放了,贺子珍第一站就是在哈尔滨,东北局方面派人去迎接她,才到哈尔滨没有几天,贺子珍就提出希望组织给自己安排工作,东北局方面商量之后同意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哈尔滨期间贺子珍还见到了哥哥贺敏学,以及嫂子等一些亲戚朋友,上海解放之后,时任27军副军长的贺敏学邀请妹妹贺子珍到上海生活,贺子珍欣然前往,在上海后贺子珍仍提出想要工作。

      时任浙江书记的谭震林亲自到上海看望贺子珍,肯定了她对革命的贡献,在谭震林的帮助下,贺子珍到杭州担任妇联副主席,此后贺子珍长期从事妇联工作,期间毛主席表示承担贺子珍的生活开销。

      被贺子珍拒绝了,贺子珍是一个要求的女人,她在1950年就被评定为3级甲等残疾,但她坚持不领抚恤金,自然也不愿接受毛主席的帮助,不过她一直盼望能够见毛主席一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终于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派人把贺子珍接上山,两人见了一面,时隔22年两人第一次见面,初见时贺子珍一直哭,边哭边说自己之前年轻不懂事,毛主席只好在一旁安慰。

      两人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贺子珍离开之后毛主席似乎想到了什么,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贺子珍现在是什么级别的待遇?工作人员说是:“副省级待遇”,毛主席先是叹气,随后说:“可以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后贺子珍与毛主席再也没有见面,自庐山见面之后,贺子珍对庐山情有独钟,之后三次上庐山,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病逝,享年75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7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