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4491#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1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19:00 编辑

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3件异事,2000年前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跨度,长达五百余年,但最终依旧在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情况下,走向统一,秦始皇也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时至今日,后人对这位始皇帝仍然存在不少争议。支持者认为,秦始皇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反对者则多以焚书坑儒,对他进行抨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论如何,这位始皇帝的一生总归是精彩的。尤其是外国学者也给出高度评价,认为他的存在,让中华文明有了以国家为载体的发展模式,并成功发展到今天。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相较于秦始皇传奇的一生来说,他临终前还曾经发生过3件异事,过去2000年依旧无人能解答,难道是野史杜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荧惑守心
      在所有与秦朝历史相关的小说之中,荧惑守心几乎都会出现。
     《史记》中就曾经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其实这是指那个年代发生的奇特天文现象。在古人的认知中,将火星称为荧惑,心则值得是心宿
      所谓荧惑守心,也就是说火星在心宿周边徘徊,迟迟不肯离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历史上每一次出现这一天文现象的时候,人间都会出现不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巧合的存在,所以古人一直都将荧惑守心,视为不祥之兆。
      可事实上,这种认知完全是因为古人对天文学现象的不理解。更偏信鬼神以及上天的他们,也往往更喜欢将这类事件判定为是上天给出的指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刚好,始皇三十七年,在东巡的过程之中,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宫(今邢台广宗)。民间也借此一直认为荧惑守心的出现,预示了秦始皇即将因此离开人世。
      两者相互印证之下,也导致即便过去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科学家和史学家们,始终无法对这一天文现象和秦始皇的死亡进行解释。不过就实际情况来说,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巧合而已。

      陨石刻字
      秦朝官员们还没有对荧惑守心给出准确答案的时候,陨石刻字又成了让人不安的另一奇特现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如此奇特的现象究竟会引起多么大的影响。上天给出指示以后,每一个人又该何去何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实上,2000多年以前,陨石坠落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早在周朝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情形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全国各地也不乏有相关的文献记载。
      只是此次陨石坠落和以往完全不同,尤其是上面写的字,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难道秦始皇去世以后,很快就会天下大乱。
      如果按照所谓上天的指示来思考这件事情,答案永远都不会浮出水面。可如果从人为的角度来看,其实就很容易解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那个交通与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有心人想要故意制造出这样的“奇特现象”,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如果真是上天的指示的话,真的会如此直白?

      沉璧重现
      最后便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件事情--沉璧重现。和前文中的自然天文现象,以及人为制造的奇特陨石不同,沉璧重现是最简单的一次人为事件,只是没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谓的祖龙死又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始皇帝二十八年时扔到江水中的玉璧,为何会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秦国使者在一天夜里经过华阴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人将玉璧交给他,并且朝他小声嘀咕了一句祖龙死。使者一听还得了,赶紧将具体情况报告给秦始皇。
      原本秦始皇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看到眼前的玉璧,他也不禁陷入沉思。明明已经丢掉的玉璧,为什么能够重现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秦始皇临终以前发生的这三件事情来说,虽然因为时间跨度的原因,没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能明白,这多半是有心人故意将事情朝着秦始皇身上引导
      封建社会年间,鬼神之说带给前人的影响,远超人们想象。刻意渲染之下,自然会让人逐渐信服。因此,如今看待这类事情的时候,只当是“灵异怪谈”即可。
4492#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19:04 编辑

73年王洪文点名许世友,许司令却摔了茶杯,周总理巧妙化解尴尬场面

      1973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赞成了叶剑英同志提出的将全国八个战区的司令员对调的提议。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军委主席一声令下八大战区司令员就立即执行,如此迅疾的行动力、高效的作风、绝对的服从性让这件事情成为一桩美谈。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歌唱的一般,“革命军人要记牢,一切行动听指挥”,又正如一直以来的口号,“作风优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中国军人的服从命令甚至在国际上都闻名遐迩。
      1973年12月,随着中央的号令,八大军区总司令同时对调,这样的调整命令一时之间也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用意。为何要突然对调任八大军区司令员?司令员们的反应是什么?这些都是当时群众迫切想知道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长久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就容易滋生懒惰和教条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和当时的苏联在军事上冲突不断,国家安全形势瞬息万变,稍不注意两国就会交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毛主席同志当时提出全军要随时做好作战准备,全国进入临时状态。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73年,数十年间,全国所有战区的负责人大多都是在岗位上待了十多年的老将,手下士兵无数,长时期地在一个地方工作对于军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熟人办事会成为常态,工作习惯和该地区的形势息息相关,很容易固步自封,这对于千变万化的军事形势来说无异于致命弱点。为了提升各个军区的创新力,注入新的活力,叶剑英同志在大会上提出要将八大军区总司令对调,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同时,叶剑英同志提到,甚至有几个军区政治委员说话不管用,只有司令员点头这事才算成功。这极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军区稳定和长期发展。于是,便有了这一命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此次对调中,邓公作为参谋长主要策划,王洪文同志作为副主席,毛主席也有意让这个后起之秀锻炼锻炼,于是出言“你来点名对调人员。”王洪文作为后辈,即便当时已经官至副主席,但是在这八大军区司令员面前,仍稍显青涩。王洪文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毛主席的同意,开口便点名“许世友”。这个选择也是有王洪文的考量,他知道许世友将军十分听从毛主席的命令,但是却没经过仔细考究,一开口就把南京军区总司令的名字点出来,这让许世友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尊重,于是无视了王洪文的点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洪文此时内心十分尴尬,不想被拉面子的他再次点名“许世友”,没想到这一次许世友上将直接将杯子重重放在桌子上,王洪文被扫光了脸,便委屈巴巴地看向毛主席。看见这一场面,毛主席虽然对许世友上将如此耍大牌的行为有些微词,但是内心也知道这是王洪文本人不知轻重,贸然点名所造成的结果。这时候,为了缓和气氛,经验老到的周总理出马, 他接过文件,声称自己代王洪文点名,第一个点名的是便是最年轻的李德生将军,李德生将军年纪最小,也十分崇拜周总理,因此十分尊敬的回应”到“,这才有了一个开端。其余几人也不会故意拿乔,对周总理的 调动也十分服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话是一门艺术,做事更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当身处高位时,说话做事就更考验人的智慧和谋略。
4493#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1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19:09 编辑

李可染书写毛主席名言名句,卖出253万元,一字28万,江湖书法?

      李可染书写毛主席名言名句,卖出253万元,一字28万,江湖书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可染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是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学习书画算是比较早了, 13岁开始学习山水画,用了30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72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在中国画方面可谓是久负盛名,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是齐白石之后又一位书画大师!
      然而李可染在书法方面的名气比起他的绘画,那是相差甚远。但是他的笔下的书法作品依然很有价值。他曾创作过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毛主席的名言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仅有9个字,却被嘉德拍卖出了2530000元的高价,令人有些难以相信。那么李可染的这幅书法作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上图所示,即为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书法真迹,这幅书法作品给大多数的书友的感觉就是太“江湖”,缺乏书法传统的底蕴。既缺乏晋唐书法的底蕴,也缺乏当代书法的大众审美之结体。如此的书法怎能提起大众的兴趣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确实如此,李可染的这幅书法作品确实不是大众所能欣赏,所以在广大书友的眼中,李可染的这幅“江湖书法”作品是远远不值253万元人民币的。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吗,在远方诗书阁的眼中,这幅书法作品本身也确实不值253万元,但是如果联想到李可染在绘画上的成就,以及其个人的成就和名气。这幅书法作品,即使不是以书法著称的李可染,也能卖出几百万的高价,没有让人感到太意外,毕竟字因人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如果,同样的是这幅书法作品,让一个名不经传的书法爱好者落款上自己的名字,别说是253万元。即使是253元也难卖出去在,这就是中国书法的流通现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然,远方诗书主人并没有说这幅书法作品没有水平,其实此作品的水平不低,只是其书法的韵味体现得不是很明显。失去了传统书法的根基,注定也就失去了书法的灵魂!
      最后,远方诗书阁主人想了解一下,这幅书法作品,您觉得值253万元吗?

      写在文末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
      精彩文章,推荐阅读:毛主席超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毛体”的巅峰,大气磅礴,大美无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按三秒下方点赞,感谢支持!喜欢本文,记得转发哦!
4494#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20:04 编辑

陶渊明一首很有趣的诗,写了四个不同的季节,最后一句还充满哲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代的士大夫铁骨铮铮,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那都是坚守自我,从来不谄媚,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说起最有个性的文人,我首推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当他在官场上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时,毅然决然回到故乡隐居,过着最纯朴的田园生活,每天无非是像普通人一样劳动,夜里读书写诗。这种平淡的生活,让陶渊明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家对于陶渊明比较熟悉的还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其实除了这一篇文章之外,他还有很多优美的诗作,譬如这首《四时》,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只不过是写了四个不同的季节。但是陶渊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四个季节不同的变化,从中感悟生命,所以这首诗也是充满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这样的作品最是值得我们一读,只要读懂了自然会有所收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如果陶渊明没有隐居,还是一直身处在俗世中,或许不可能会有后来的成就,毕竟在俗世中,一定是会沾染上世俗的眼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缺少灵性,也不可能感动读者。所以说陶渊明选择隐居,无疑是准备的选择,至少世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读到了那些优美的诗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陶渊明的诗清新优雅,写作手法也很独特,不像别的诗人喜欢炫技,到处堆砌典故,还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他的诗只是以最纯朴的笔触描写最真实的生活,还有寻常之景,以及普通的事物,但是写得又是生动有趣,在这首小诗中,他尽管只是描写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可是每一句又有深意,有着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处处繁花似锦,所有的花儿都开了,地上的草也长得郁郁葱葱,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这就是春天,让人心驰神往的春天;等到了夏天之后,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云彩变幻莫测,有的时候犹如一座山峰,千姿百态,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对于我来说同样喜欢夏天。这里所写的是春天和夏天,为的是与下面的两句形成对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秋天的时候大地一片肃杀,所有的花儿都凋谢了,地上的草也枯萎了,秋月明亮,月光下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天就更加有趣了,这个时候大地又是被白雪覆盖,到处都是皑皑白雪,不过这个时候依旧还有好的景色可欣赏,那就是那山峰中的松树依旧还是生长的很挺拔,不会畏惧严寒。最后一句陶渊明突然是笔锋一转,从小小的松树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有着他对于生命的理解,还有对于人生的解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陶渊明大部分的诗都很有趣,也都充满了哲理,从这么一首小诗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唯美的风景,还有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悟,通篇只有那么寥寥数语,但是每一句又都是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我们从这么一首诗中,如果能够感悟一二,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对于人生也是会有帮助,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也最有魅力的一个地方,所以这样的作品,无论过去读过了多少遍,那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只要读懂了,也就能够过好这一生。
4495#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20:08 编辑

巴基斯坦洪水肆虐,夺走70多万生命,解放军果断行动,外交部表态

      巴基斯坦洪水肆虐,夺走70多万生命,解放军果断行动,外交部表态。据媒体8月30日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天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当天早上派出运-20运输机,运送3000顶帐篷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紧急支持巴基斯坦抗洪救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立坚表示,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铁杆”朋友,中国和巴基斯坦长期以来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并肩应对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洪灾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将继续向巴方提供急需帮助,支持巴方开展救灾工作,相信灾区民众一定能早日战胜洪灾,重建家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报道,巴基斯坦国家灾害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自6月中旬至8月28日,强降雨在巴基斯坦引发的各类灾害已造成1061人遇难,1575人受伤,受灾人数超过3300万人,其中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受灾最为严重。
      报道称,暴雨和洪水破坏了3451.5公里的道路,149座桥梁倒塌,近95万栋房屋被完全或部分摧毁,超过71.95万头牲畜死亡。8月25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一切可能援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巴基斯坦洪灾发生以来,中方在中巴经济走廊社会民生合作框架下提供的4000顶帐篷、50000条毛毯、50000块防水篷等储备物资,已悉数投入救灾一线。考虑到巴基斯坦当前灾情,中方还将追加提供包括2.5万顶帐篷及其他巴方急需救灾物资在内的新一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此外,中国红十字会将向巴基斯坦红新月会提供3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全巴中资企业协会向巴总理抗洪赈灾基金捐款1500万卢比。
449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20:19 编辑

她是中国的“万婴之母”,一生不婚无子,曾亲手接生袁隆平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但是今天的主人公,她一生未婚、无夫无子,却是“万婴之母”,她的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医学医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网络提问,如果把一名女性印在人民币上,大家觉得这个人应该是谁?一时间网友们各抒己见,但是票数最高的竟然是林巧稚。

      中国的“南丁格尔”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福建信奉基督教的林家,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非常喜欢这个灵动秀丽的小女儿,故取名“林巧稚”。
      父亲从小就将她送入英国传教士兴办的幼儿园上学,她从小就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读厦门女子学校的时候,她遇到了博学多识、谦卑柔和、影响了她一生的老师卡琳小姐。
      卡琳小姐对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对于不同家庭的孩子也是一碗水端平,林巧稚受到卡琳小姐的博爱精神的感染。她立志也要成为卡琳小姐一样的人,之后她也成为了一名基督徒,并一生将“爱人如己”的基督信条作为自己践行的准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中毕业,学校邀请品学兼优的她留校任教,她毅然婉拒了,因为她通过几年的学识累积和崇高的思想,已经决定报考北京协和医院,她认为她应该去帮助世人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宽慰他们的灵魂,所以她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但是当她将报考医生的重要决定告诉家里的时候,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家里人认为她已经20岁了,同龄人很多都出嫁甚至生娃了。父母担心她因为学业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所以百般相劝,但是没想到这个被宠坏的倔丫头斩钉截铁地告诉父母:“那我就一辈子都不嫁了!”只身奔赴考场。
      见拗不过,家里人也就随她了,但没想到的是,父母以为的一句气话,却成了现实。1921年,她被北京协和医院录取后,苦学了八年之后,获得了医学院的最高奖项“文海奖”和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业后,林巧稚继续留在了协和医院,开始实习,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凭借精湛的医术由助理一路升至总住院医生。1932年以后,被多次派往国外进修,学成归来后的她成为了北京协和医院的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她的工作占据了多半的时间,根本无瑕顾及自己的儿女私情,把毕生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中国的医学事业上,她被称为中国的“南丁格尔”。

      历经万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协和医院是外国人创办的医院,在这里有一条很严苛的规定,女医生如果结婚,医院就会解聘。协和医院的管理人认为,婚姻和家庭会影响女性的很多注意力,这样会导致不能全神贯注地工作。这里我们也就理解了林巧稚为何终身不嫁,很多患者都称她为“活菩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1年,由于日军侵华,协和医院被迫关门,有的医生便选择回老家,而林巧稚却留了下来,继续为患者看病治病。她和卡琳小姐一样,无论是富家千金还是贫民姑娘,她都一视同仁,为她们察看病情、开方配药。
      有的穷人实在拿不出钱,林巧稚就自掏腰包让她们去抓药。碰到病情严重的,她就自己亲自前往患者家里去诊治,医者仁心,让人无不叹服。
      她救助的患者真的是太多,亲手接生的婴儿就有五万多名,就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是在她的接生下诞生。她每接生一个孩子,就会在出生卡片上签名“林巧稚的孩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数次改造的林巧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国之后,协和医院被波及,众多医生被批斗,自然林巧稚也是被批斗的对象,她的职务被革除,然后做着一些给患者打针、送药、清洗便盆的工作,可是即便如此,林巧稚依然是很乐观的态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来,在周恩来的关照下,林巧稚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并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医护人员,极大地缓冲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1983年,82岁的林巧稚病逝,她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北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
      最后,人们遵照她的遗愿将她安葬在鼓浪屿,并为她修建了毓园来纪念医德高尚的她。
449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20:22 编辑

纪念馆正在核实网传南京大屠杀照片
      本文转自【荔枝新闻】;
      今日有网友关注到,国外一名视频博主称手上有一本相册,多为二战时期照片,其中包含30多张南京大屠杀时日军恶行的彩色照片,该博主并未在视频中展示这些照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刚刚回复,已关注到这条信息,正在设法联系对方核实。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498#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26 | 只看该作者
一女子下水洗澡,陌生男子误以为她落水将她救起:年纪轻轻想开点
      一到夏天,去河里洗澡的人就会变多,大家都想靠这种方法消暑,不过,想下河时还是尽量克制一下自己,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是以免给别人造成误会。
      就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女子觉得天气太热,想下水洗澡凉快一下,一位路过的陌生男子以为她不慎落水,连忙跳进水中将她救起,还劝她年纪轻轻想开一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名男子年过三十还没有女朋友,家里人都非常着急,经常给他安排相亲,但因为他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相亲对象都以为他对自己不感兴趣,导致每次相亲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介绍人又帮他找了一位相亲对象,他来到约定地点,却迟迟不见相亲对象的身影,后来介绍人打电话告诉他对方临时有事过不去,等到下次有时间再约。
      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回家,在路过一条河时,他突然发现水里有一位女子,此时他也顾不上多想,只以为女子是不慎落水,于是二话不说就跳进河里将女子拖到岸边。
      上岸后女子不停地拍打着陌生男子,质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拖上岸,男子心想,难道她不是不小心掉进水里,而是遇到什么糟心事想不开?见女子如此激动,他更加确定了心里的猜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一边躲着女子的攻击,一边安慰她,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挫折,不管怎么样,都要乐观面对,年纪轻轻想开一点,再大的困难也要咬牙坚持,只要坚信明天会更好,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听到男子如此苦口婆心地劝自己,她才意识到他应该是误会了,她连忙解释,我没有想不开,就是想泡个冷水澡而已,没想到刚下河没多久,就被你拖上来,我以为遇到坏人才这么激动。
      原来,她上午去帮朋友搬家,回家路上又累又热,恰巧旁边有一条河,她就想着进去泡个澡也好凉快一下,正当她在享受河水的凉爽时,身后突然有一只手抓住了她,她被男子这一举动吓得不轻,把他当成坏人。
      两人得知对彼此产生了误会,瞬间尴尬不已,连忙向对方道歉,女子表示,他救人心切没有错,反而是她没想那么多下河洗澡引起误会,还害得他全身都湿透了。
      女子觉得他为人不错,得知他还没有女朋友,恰巧自己也是单身,便和他交换了联系方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观点:
      这名女子随意下河洗澡的行为非常危险,即便对自己的游泳技术有自信,也尽量不要轻易下河,万一腿不小心抽筋或者被水草缠住,后果不堪设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男子奋不顾身跳进河里救人的精神值得称赞,只不过这一行为有些过于鲁莽,在救人之前也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问题,可以先找其他人一起帮忙,或者看河边有没有长一点的树枝,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再下水也不迟。
      虽然这是一场误会,却让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有了联系,双方都是单身,还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说不定以后可以发展成夫妻。
      男子相亲那么多次都没能成功,却因为一次误会认识了一个单身女子,这大概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缘分。


4499#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1 20:37 编辑

李清照情难自禁,在重阳节写下一首相思之作,后三句堪称神来之笔

      李家有女初长成,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情窦初开,对甜蜜的爱情充满了憧憬,在爱情突然来敲门时,却又很娇羞。“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唇绛·蹴罢秋千》中的这三句就将李清照少女时代害羞的纯情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18岁那年,李清照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她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赵明诚相识,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就在这一年,她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与21岁的赵明诚步入婚姻的殿堂。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如实记载了他们的甜蜜爱情:“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婚后,二人知音相赏。志趣相投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闲暇时刻便填写几首歌词,两人的新婚生活美满而幸福。
      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到青州任职。李清照独守空闺,在赵明诚不在她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写下了一首首倾诉相思之情的词作,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的幸福时光中,有太多的值得词人回忆的点点滴滴的温情与浪漫的时光。正是因为这样温馨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在赵明诚不在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才会格外思念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尤其是在亲人本该团聚的节日里,赵明诚不在身边,李清照的这种思念之情就越加浓烈,他将缕缕相思之情汇成一行行娟秀的词句写在彩笺上,装进信封,寄给远方的赵明诚聊表相思。
      在一年的重阳节里,李清照独自面对东篱中绽放的菊花,不禁让她触景伤怀,此情此景,让她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这让她回想起以前与张明成共度的重阳节,那时他们会把酒赏菊,登高望远,吟诗弄月,共度佳节。
      良辰美景又一次牵动了她无限的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蕴含着无限思念之情的《醉花阴》,寄给了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来的书信后,感动不已,尤其是当他读到李清照的这首蕴含无限思念之情的词作时,更是百感交集。他有感于妻子李清照对自己的一片深情,便下定决心也要写一首词作寄给妻子,而且他想要在表情达意上超过李清照的词作
      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三日,一连写了50首,然后他将李清照的词也夹杂在自己的作品中,请友人前来评定。不料友人品读再三之后,认为在这诸多的词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最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为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也广为人知。因为历代词学评论家对这首词的推崇,让李清照的《醉花阴》成为蜚声词坛的精品佳作《醉花阴》原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篇句“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人从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入手,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阴云浓雾,这种阴暗潮湿的天气最容易影响人的心情,让人变得愁烦。
      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这是人之常情。天气对人的心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好天气能使人心旷神怡,而糟糕的天气又会造成人的忧郁寡欢。各种气象要素中,气温对人们的影响最大。酷热使人心情烦躁,潮湿的雨天易使人的心情忧郁和情绪低落,雨过天晴则会让人心情舒畅。
      对词人来说,本来想趁着重阳节,到外面去感受节日的气氛,但外面不好的天气状况实在叫词人提不起出门游赏的情致,她只好待在屋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光的足迹又是那样缓慢。
      尤其是“愁永昼”三字,从字面上可以想见,她整整一天都很愁闷,在时间的煎熬中一分一秒地度过了这百无聊赖的一天
      她若有所思地看着香炉里的袅袅青烟。此时的李清照,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两地分居,这时她独守空闺,对时间是特别敏感的,也难怪词人对这雨雾迷蒙的漫漫长日感到难捱了。词人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烟雨迷蒙的天气,一窥词人内心的苦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下来三句,词人点明了重阳节的时间节令,“佳节又重阳”中的佳节即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朋友聚会、亲人团聚、登高插茱萸、把酒赏菊等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就发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重阳节意味着亲人团聚,敏感的词人也想着能与丈夫在这一天重聚。而此时赵明诚又在千里之外,节日里没有丈夫的陪伴,没有丈夫的节日祝福,甚至一份节日礼物也没有收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词中的“玉枕”与“纱厨”,分别是瓷质的枕头和沙质的帘子,这还是对闺房内景的描写。从瑞脑、金兽、玉枕与纱厨这四样物品陈设来看,闺房布置是很精致的。
      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词人优雅的生活方式与高雅的审美情致和此时此刻词人的孤寂和落寞形成强烈反差
      闺房虽然布置精美,但缺少丈夫在身边时的那种欢声笑语,抑或缺少两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气息与浪漫情调。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就愈加强烈。
      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词人在这里要传达的何止是身体上感受的寒冷。闺房中精致的物品陈设是她与赵明诚幸福美满婚姻的见证,而现在只是词人独守空闺、孤芳自赏的见证。
      再加上重阳节这天不良的天气状况,室外迷蒙的雨雾与室内袅袅的青烟,就好像萦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缕缕愁情一样,这情与景也更加衬托出词人黯淡愁烦的心绪
      由于李清照从小受到的文学艺术的浸染,她对美与艺术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她爱用鲜花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桂花、梅花、海棠都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常见花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李清照对菊花却情有独钟,菊花是李清照词苑中的一朵琪花瑶草,如《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再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中的“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菊花寄托了词人不同生命境遇下的心绪与情怀,见证了词人欢乐与痛苦,哀怨与绚丽的人生在李清照不同的生命时期,菊花有着不同的风情姿态。她以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词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描绘出了一幅幅唯美动人的菊花情愁图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是重阳佳节的重头戏。
      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来到庭院把酒赏菊。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中,李清照了无痕迹地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词人无法与远在外地的丈夫共度赏花饮酒这良辰美景乐事,实在是遗憾。“有暗香盈袖”中的“暗香”在诗词中通常指梅花。
      李清照匠心独运,将形容梅花的诗句移花接木到菊花身上。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与梅花相似,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两句写词人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思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菊花绽放的重阳节,本该是她与丈夫共度佳节的,但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词人独自一人品尝那份孤独与寂寞,所以她脱口而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可怜,节日的气氛与词人内心的愁情,在极度不协调中漫卷而来
     “莫道不消魂”带有反问语气,词人哀怨的情愫跃然纸上,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帘卷西风”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这阵晚风也打消了她饮酒赏菊的兴致,于是再也没有饮酒赏菊的情趣,便匆匆回到了闺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到闺房后,词人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那柔长的菊花枝条在晚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那纤细的瓣瓣菊花,在晚风中傲寒绽放。
      回想起此情此景,这风中的菊花,不正是此时此刻词人的写照吗?这也让词人顿生“人比黄花瘦”的喟叹。晚风中的菊花、因相思而致形体消瘦的词人,两者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贴切又传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后三句可谓神来之笔,历来好评如潮,这得益于李清照对文字做了合理恰当的排列组合。
      首先,“莫道不消魂”是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用它带动语气,作为引子。接着是动态描写,“帘卷西风”是“西风帘卷”的倒装。最后人物才出现,“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一气呵成,前两句环绕后一句,起到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好像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三句也是词人积聚于心的情感的总爆发。面对重阳佳节,词人心中无望的相思哀愁无法自抑,只有瑟瑟西风恰似解人意,悄悄地卷起门帘,宛若离人归来。
      然而,在一次次失望的煎熬中,词人的愁情却更加浓郁。词人抬眼间,蓦然瞥见帘外黄昏时对饮的菊花,花瓣细长而纤弱,在萧瑟的西风中摇曳飘零,反观自身,觉得自己比那菊花更消瘦、憔悴,真是人不如菊。
      菊花既是清丽俊秀的,又是高雅端庄的。以菊花自喻,更清楚地表现出词人对丈夫思念的深切、爱情的真挚,以及词人的高标逸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帘外的菊花与帘内的词中人相互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不仅把词中人的神态展现了出来,而且也揭示了词中人的情操,创意极美,而且词中人恰恰就是李清照自己。
      更有甚者,因花瘦而言及己瘦,以人瘦胜于黄花,物我交融,情景交融,极其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离思,与词旨相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之感。
      贯穿全篇的愁思,到这里用一个“瘦”字使它得到了最生动、最形象的表现。万般言语,千情百思都集中透入这一“瘦”字,形象鲜明含蓄,耐人寻味。情不说破,而情愈深,可谓幽情凄清,声情并茂。
4500#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1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9-2 18:04 编辑

李讷:毛主席的小女儿,毕业于北大历史系,生活十分低调

      引言
      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工作繁忙,无法兼顾家人,因此,他的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有的从小被送到苏联,如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有的流落在民间,如杨月花,还有的因疾病早早病逝,如毛岸龙。
      毛主席秉承着先公事,后私事的原则,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革命的事业中,因此不能长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1940年,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在延安出生,这个孩子很可爱,已经47岁的毛主席非常喜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时的革命形势已经相对稳定,毛主席考虑到女儿年龄小,不忍心将她送到保育院,留在了身边。李讷的幸运的,在毛主席的众多孩子中,她成了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度过童年、幼年、青少年的孩子。
      因为是毛主席的孩子,李讷必然会被更多的人关注。毛主席喜欢小女儿但不溺爱她,从小就对李讷提出了严格的教育。可以说,李讷成长的过程中,毛主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尤其在教育方面。
      深受父亲教诲的李讷
      毛主席博古通今,给女儿起名是有讲究的,“讷”字出自《论语 · 里仁》中的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一语,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讷言敏行”,通俗地说就是要说话谨慎,行事敏捷。
      除了李讷,毛主席还有一个女儿叫李敏,他给两个女儿取名“讷”,“敏”,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一种寄托与希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革命战争时期,因为有李讷在身边,给了毛主席心灵上的一丝安慰。对于女儿的教育,毛主席始终非常重视,对她是爱而不溺。
      每当毛主席有空的时候,会抽空陪着李讷散步,教她识字读书,给她讲一些小故事。作为父亲,毛主席亲切地称呼李讷为“大娃娃”,李讷十分享受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叫毛主席“小爸爸”,一老一小手拉手走在一起,画面十分温馨。
      十岁前,李讷没有上过学,主要是当时革命局势不稳定,为了安全考虑。在家中,毛主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喜欢李讷这个小孩,闲暇无事的时候,教她写字读诗,效果不比去学堂差。
      每当工作累的时候,毛主席会主动出来活动锻炼,看着李讷和玩伴们在一起开心玩耍,也会袒露出那尚未泯灭的童心。
      尽管毛主席疼爱李讷,但对她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再告诫女儿不能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化。李讷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父亲提出的要求,她都能遵守,为干部子女做了榜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9年,李讷考上了北京大学,受父亲影响,选择了历史系。由于此前上了几年的干部学校,上了大学的李讷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干部子女的傲气。
      有一次,李讷学习了《庄子·秋水篇》后,对自我进行深刻反思,意识到了自高自大的毛病。从此,李讷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改掉这个问题,彻底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事后,李讷给父亲写信,汇报思想动态,提起了这件事。毛主席看了李讷的信后,为女儿的进步发自内心的高兴。
      在婚姻问题上,毛主席要求李讷不要找高干子女,找个普通人就好。李讷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在江西“五七干校”锻炼期间,与一位叫徐宁的招待所服务员相识结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得知李讷的恋情后,非常支持女儿与普通工农子女结合。李讷的婚礼,毛主席虽然没有亲自出席,但托人送去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
      李讷常年在毛主席身边,深受父亲的教诲,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低调生活的李讷
      李讷与徐宁结婚后,刚开始两人还挺恩爱,还有了孩子。慢慢地,李讷与丈夫三观存在不和,双方在各种问题上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这场婚姻以失败告终,李讷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
      毛主席病逝后,李讷在一段时间内处境不是很好,再加上她原本就体弱多病,还要带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着毛主席的女儿受苦,李银桥热心为她介绍了一个叫王景清的男人,他为人背景可靠,革命出身,如果两人能走在一起,他能够很好地照顾李讷。
      李讷接触王景清后,发现二人志趣相投,有说不完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李讷与王景清结婚,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婚后,李讷与王景清十分低调,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每次去医院看病,王景清会专门准备一辆三轮车,陪着李讷去,夫妻俩相互扶持,不给他人添麻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病逝后,李讷没有继承父亲一分钱的遗产,如果有,她也不会要的。李讷说:我觉得父亲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比什么都可贵,可惜我学得太少,只是皮毛。
      李讷回忆道:父亲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就很满意了。晚年的李讷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退休工资,在生活上能够温饱,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今,李讷已经82岁了,不忘毛主席的教诲,心系国家。2021年3月,丈夫王景清病逝,对她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让人敬佩,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4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