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到剧院观看了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九一三事变》,当李雪健出场时,她突然怔住了。
只见台上的李雪健脸颊消瘦,头顶稀疏,表情阴沉地慢慢踱步,一开口便是自带威严的喑哑声线。
恍惚之间,王光美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林彪,过去的种种记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心中顿觉痛苦不堪。
表演结束后,王光美上台和每一位演员握手致谢,却唯独越过了李雪健。
旁边的工作人员小声提醒,“这是演员李雪健,不是林彪”。
王光美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雪健演得太好了,让我觉得他就是林彪,我不会跟林彪握手。”
能让熟悉林彪的人都感到“太逼真”,以至于混为一谈,可见李雪健的塑造能力有多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雪健之所以能把林彪演得如此传神,与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活脱脱的“林彪” 其实,论经验,论咖位,彼时的李雪健是根本够不上林彪这么重要的角色的。毕竟他那会儿才刚刚出道,仅仅参演过一部名为《天山行》的影片。
只是,眼看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开始正式排练了,原定的演员却因为档期问题临时放了鸽子。
就在全团为此急得焦头烂额之际,副团长苏克猛然想起,有个叫李雪健的小伙子,下半张脸长得跟延安时期的林彪,几乎一模一样,这才决定让他来试一试。
李雪健从小到大一直都很热爱文艺,中学时就曾参加宣传队表演山东快书,16岁进入工厂劳动期间,也经常去排演样板戏。
1973年正式入伍后,李雪健又成为了解放军二炮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并凭借自身的努力、实力,以及导演卢威的推荐,于1977年顺利考入空政文艺团。
那时李雪健才23岁,还很稚嫩。作为一个小新人,他只能干打杂跑龙套的活儿,别说主角,就连只有几句台词的“甲乙丙丁”也捞不着。
此番,突然听说有机会演林彪,李雪健感觉自己撞了大运,兴奋得无以复加。
李雪健很珍惜这次机会,立马就钻研起角色来。
他将林彪的相片贴满了整个屋子,又找来林彪的讲话录音和纪录片,每天废寝忘食地琢磨林彪的表情、动作和声音,从外化的种种特点揣摩林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秃头、清瘦,这是林彪最显著的两个特征。为了从外表上更接近角色,李雪健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头发给剃了,又生生减下20多斤。
期间,李雪健还会特意穿上林彪的衣服,到大会堂、毛家湾等地方采访林彪过去的副手及战友,以便塑造出最真实还原的“林彪”。
正式走位的那一天,当李雪健以“林彪”的形象和姿态出现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看着李雪健那一片光秃秃的头顶,消瘦的身板以及和举手投足间投出来的阴郁深沉,所有人都不禁大呼:这哪里是李雪健,简直就是林彪本人吗?
就连空政文化部的部长黄河都连声惊叹:“这小子化妆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
除了从内到外的惟妙惟肖外,李雪健还在正式演出时,特意增加了一个玩火柴的细节——这正是林彪最生活化的特点之一。
这一举动技惊四座,不仅瞬间让角色活了过来,更让整部话剧的质感都有了极大提升,赢得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李雪健也凭借这一角色,一举拿下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事实上,像这样逼真的角色,李雪健在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很多。
李雪健在《荆轲刺秦王》中饰演的秦始皇,眼角眉梢透着一股阴鸷的帝王之气,他根本不需开口,只用一个眼神便可让人感受到千古一帝的霸气;
《嘿,老头》里,李雪健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小老头。剧集中一段艰难喝酒的长镜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搭错车》里,李雪健饰演了一个哑巴父亲。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李雪健凭借精湛的演技,愣是只用眼神和动作便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除此之外,还有焦裕禄、杨善洲、甘祖昌等等。李雪健的每一角色都是鲜活真实,深入人心的。
李雪健之所以能在40多年的从影生涯中,留下这么多经典角色。归根结底其实源于两个字——“玩命”。
他总说,要是不玩命,根本算不上专业演员。
演戏不玩命就是不专业 什么叫“玩命演戏”?
在李雪健的演戏哲学里,演员就是要完全服从于角色。
演员不应该吝啬地给予,而要将自己全部抛出去。只要角色有需要,演员就必须无条件地做出改变,尽一切可能贴近角色。
像是1990年拍摄电视剧《渴望》时,为了演出好男人宋大志的憨厚善良,李雪健“胡吃海塞”,短时间内猛增十几斤体重。
由于将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加之十分敬业,李雪健凭借宋大志一角迅速走红,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各种剧本邀约也随之如雪花般飞来。
在众多作品中,李雪健一眼就看中了电影《焦裕禄》。奈何彼时,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对李雪健并不满意。
要知道,焦裕禄作为干部楷模,那是十年如一日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他身高一米七八,却格外瘦削,皮肤也是劳动人民常年户外劳作的黝黑底色。
反观李雪健,刚在《渴望》中增肥的他,整个人既圆润又白皙。再加上个子也要矮上六七公分,外形条件与焦裕禄可谓相去甚远。
但正如他“服从角色,拼命演戏”的意志一般,面对徐俊雅的质疑,李雪健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暗暗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接到角色后,李雪健立马开始减肥,他足足啃了三个月的白菜帮子,一下子就减掉了20斤,生生将原本健康结实的身体饿成了一副瘦骨嶙峋的架子。
这样频繁的暴肥暴瘦对身体损害极大,周围人都劝李雪健不要这么拼命。
可李雪健却说:“既然接下了这个角色,就要对得起观众。”
为此,李雪健甚至坚持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感受长期睡眠不足产生的焦虑、困顿、疲惫,尽可能摸索焦裕禄的生活状态与思想精神。
李雪健抛弃了传统的表演技巧,也没有忙着在影片中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而是以挖掘焦裕禄的人生为基础,一点一点地堆砌起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他真正演出了焦裕禄一身正气、立志为民的“公仆魂”。
当镜头抓到他那双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变得空洞忧郁的眼睛时,一种丰沛强烈的情感冲破了所有的表演框架,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一开始并不看好李雪健的徐俊雅,也在顷刻之间打消了所有疑虑。
甚至于,李雪健的用心与敬业,以及那入木三分的表演,让徐俊雅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动情地感叹道:“真是难为雪健了。”
李雪健的付出没有白费,《焦裕禄》一经上映就备受好评。影片中自然流露出的大气磅礴之情,让其在当年众多优秀影片中一骑绝尘,一举拿下1991年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李雪健所塑造的焦裕禄,更是被业内誉为“中国最成功的英雄模型”。
如果说这些角色让李雪健付出了极大的健康代价,那么2000年拍摄《中国轨道》这部电影期间,李雪健就是真的在“玩命”,因为那时他已经患上了鼻咽癌。
查出这个结果时,电影的拍摄还没有完成。可眼看着李雪健的病情快速恶化,连台词都难以讲清楚。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剧组最终决定中断拍摄。
不过,这个决定遭到了李雪健的强烈反对。他知道电影一旦停摆,不仅巨大的投资会付诸东流,所有演职人员全部的努力也将化为泡影。李雪健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无论大家如何劝说,他都坚持己见:
“宁可我死了,也不能让这个戏夭折。”
就这样,李雪健每天上午去医院化疗、治疗,下午便回到剧组咬着牙继续拍戏,风雨无阻。
尤其是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笔挺站立。他吐字清楚、声情并茂地说完一段台词,给这部电影的拍摄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一时间,剧组现场仿佛变成了眼泪的海洋。几乎所有人都为刘雪峰的敬业精神,感动万分。
比起如今手指划破皮就要坐救护车的小鲜肉,老戏骨李雪健用生命演戏的举动,可谓向大众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艺人风骨”。
看淡名利,君子坦荡 1990年,李雪健因为“焦裕禄”一角,一举拿下了金鸡奖与百花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双料影帝”,就此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高峰。
面对不断涌来的鲜花、荣誉、奖杯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李雪健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格外清醒和谦逊。
他经常在想,自己仅仅是体验了几个月焦裕禄的生活,就觉得苦不堪言,但焦裕禄可是过了一辈子这样的日子啊!掌声究竟应该给谁?是饰演焦裕禄的自己,还是焦裕禄本人?
李雪健认为是后者,但舆论选择的是前者,这让李雪健的内心十分愧疚不安。
于是,在上台领奖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话音刚落,整个颁奖掌声雷动,无人不为李雪健坦荡磊落的赤子情怀而感动。
试问现在的青年演员,还有谁能将角色的价值看得比自己还重,又有谁将荣誉看得比李雪健还轻呢?
很少有演员能认识到,角色的伟大其实是超越表演者本身的,然而李雪健却无比清醒,将荣誉致敬给了好人焦裕禄。
他的格局境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从艺人员,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他高洁的品性,清高的风骨和谦虚的品格,更是演艺界的标杆。
从《渴望》的宋大志到《水浒传》的宋江,再到优秀的党员焦裕禄、杨善洲和开国将军甘祖昌,不难看出,李雪健在角色的选择上非常注重“本土化”。
其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影视作品受了欧美日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强烈影响。
许多演员也纷纷追求“洋化”,对那些具有“中国味”的角色嗤之以鼻。
就拿风靡一时的日本影片《追捕》来说,当时有许多大陆演员都在模仿高仓健的形象,想要蹭着角色的热度走红。
但李雪健从未选择盲从。
“我是一个演员,我要为自己的角色负责,从生活中向他们靠近,不能来半点虚假。”
李雪健认为,好的表演不能是空中楼阁,唯有扎根生活,理解人物的灵魂,才能演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
盲目地模仿他国文化,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因此,当其他演员都亦步亦趋地模仿日本电影时,李雪健却另辟蹊径,在电影《大侦探》中塑造了一个机智幽默,且有富有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旧时代私家侦探。
而且在表演中,李雪健没有装腔作势地“装洋”,而是采用本土化的表演语言,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对文艺品位的坚守,成就了李雪健的艺术人生。
当然“月有盈亏,人无完人”。李雪健的演艺生涯并非没有遗憾,他也曾因成功“得意忘形”过。
从堕落到重生 靠数个经典角色成名之后的李雪健,的确有些飘飘然了。
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上万人瞩目的大演员,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就此沉湎于喜悦之中,一度过上了“辣椒香烟二锅头,三样宝贝不离手”、“三天一小醉,五天一大醉”的放纵生活。
事业上,他依旧像一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着。
只不过,原本应该用于打磨角色的时间,大量被他砸在了一场又一场的商业活动上。
他走马灯似的穿梭于各大剧组,循着自己从前的表演技巧,套路却平面化地演绎着不同角色。
直到2000年查出鼻咽癌,这种生活才得以终结。
忍着病痛拍完了《中国轨道》后,李雪健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开始进行治疗。
放疗的过程非常痛苦,李雪健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肉体疼痛。最严重的时候,他的脖子已经出现了溃烂,连化疗也无法进行。
每当痛到近乎崩溃的时候,李雪健都会怀念起那些年获得的掌声与赞美。一想到只要治好病就能继续拍戏,他顿时觉得再大的痛苦也能忍耐下去了。
然而,除了满满的希冀之外,有一件事也令李雪健愧疚难安,那就是1999年上映的电影《横空出世》。
在这部电影中,李雪健饰演的司令员,在大漠中带领部队和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最终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原子弹。
其实这部电影的反响很好,尤其是影片中有一段李雪健带领大家一起唱《打夯歌》的片段,许多观众看完后都纷纷感叹李雪健的演技好,唱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可病榻之上的李雪健,每每回想起这部影片,就忍不住自责表示,自己那个时候实在太胖了。
李雪健认为,那个时期国家很穷,大量民众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一位扎根大漠、潜心研究的“司令员”,身材必定会是干瘪瘦削的。可大荧幕上的自己,却面容饱满、体格健壮,丝毫没有忍饥挨饿的痕迹。
李雪健一遍又一遍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当初可以为“焦裕禄”毫不犹豫减掉20多斤,拍摄《横空出世》时却做不到了呢?
经过深入的反思与自我审视,李雪健最终得出了结论:说到底,就是因为成功后“忘乎所以”,被花花世界迷乱了双眼,丧失钻研和创作的欲望,也随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想到这些,病重中的李雪健愧疚难当,觉得很对不起观众。
他不甘心自己的演艺生涯,将以如此“不光彩”的样子落下句点。于是在心中默默发誓:只要度过这个生死难关,自己一定回归初心,一直演下去。
万幸的是,李雪健真的康复了。刚一出院,他便迫不及待回到了剧组。时隔一年多,再次吃到剧组盒饭时,他发自内心的感慨到,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了。
自打这之后,李雪健推掉了所有的商业活动,除了影视作品外鲜少在大众面前露脸。
每当电视制作单位向他提出邀约,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嘴笨,不会说话,我想说的话都在角色里。”
偶尔接受采访时,李雪健也会毫不避讳的谈起那段“堕落”的时光。甚至直白的自嘲:那时候自己过得很放纵,不敬业,简直不堪回首。
显而易见,李雪健是真正承认、剖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始终引以为鉴、绝不再犯。而这正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这种大气自省的态度,当今又有几个影视明星能够做到呢?
李雪健从艺41年,得到了39座奖杯,33个影帝,2个终生成就奖。
他不仅有着出色的业务能力,更有着高山止仰的人格担当,他是所有中国演员都应当学习的标杆,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演员不需要光鲜,也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执着于“演好戏”的赤子之心。
希望中国未来的影视圈中,能多一些像李雪健这样“用作品和观众交朋友”的艺术家,少一些靠走穴捞金、靠绯闻出位的“小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