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4431#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0: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历史功绩:
  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10.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443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9 20:14 编辑

徐悲鸿 | 一洗万古凡马空——徐悲鸿的艺术丰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洗万古凡马空—— 徐悲鸿的艺术丰碑
      东南亚知名私人珍藏中的徐悲鸿杰作即将于中国书画春季拍卖中隆重登场,专家与您共赏大师艺术伟绩和著名杰作若综合画家之个人艺术与社会承担,徐悲鸿乃二十世纪中国将两者结合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于形式上,他选择中体西用,以中国画为主要创作媒介,引入西方的写实手法来改良中国画形式语言,革新造型方式。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笔墨”不再独立于作品其它因素,不再被强调其自身的趣味性。无论是西方的素描油彩,还是中国的线条笔墨,对他而言,都是可用的表现方式,不拘一格,而作品呈现的风格,与表达传递的精神,才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古法吉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人者融之。”——徐悲鸿
       相较于人物画与山水画,徐悲鸿的动物画数量最多,深谙其艺途的学生张安治认为徐氏的动物画最突出地表现他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因素,而又有“新的发挥”。他在动物画中找到符合自己改良目的的艺术语言;又运用中国传统文学“比兴”的修辞方式,将人文气质带入其中,令人耳目一新。他笔下涉猎动物种类甚多,而“马”无疑是当中最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题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悲鸿自学艺之始,即爱画马。他最初临摹卷烟盒上的动物画,1916年时他画的马已得到高奇峰兄弟极力夸赞:“虽古之韩干,无已过也”。徐氏早年画马风格结合西方水彩与郎世宁的独特画风,造型则已做到准确,然仍是用他人之法,尚无自己的绘画思想与风格。
      1919年,徐悲鸿开始在欧洲留学、游历,直到1927年回国。这期间,他苦学西方写实技法,勤练写生:“旋旅欧洲,凡明都之动物园,靡不涉足流连”,对动物动态熟悉掌握,表现驾轻就熟;也从西方艺术中对马的表现获得崭新的印象与灵感,他的业师François Flameng、Fernand Cormon笔下的马,虽然没有被他直接师法,但作品中的奔腾威武应该对他日后作品产生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到中国后,徐悲鸿的艺术逐渐回归传统,中国画成为主要创作形式,早期水彩画风不再出现,他的个人风格开始变得清晰成熟,大约在1930年代初期,他笔下的马已经逐渐成熟,找到自己的风格:线条变化多样,用雄浑粗壮者表现马的整体轮廓;用飞扬者表现马鬃马尾;用精准钩勒者表现嘴鼻、马膝等关键部位。全画少用渴笔,大笔蘸满水分泼写,酣畅淋漓。背景多空无,或疏疏寥寥交代,令作画之精力、观画之精神,全集中于画中的马上。真如杜甫诗中所云:“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若说徐悲鸿笔下的狮威严魁伟,是国家民族的象征;那他笔下的马则更似乎是个体的拟人,承载更丰富的涵义与情感:激昂骁勇的、紧张急迫的、沉着坚韧的、迷茫忧愤的,不一而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春佳士得有幸呈献陈剑敦先生所藏悲鸿作品六帧,五幅以马为题材,创作于约1938至1941年间的南京、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正是徐悲鸿中国画个人风格成熟、创作力最旺盛时期作品。本季上拍的《长河饮马》、《三骏图》、《草枯马蹄轻》、《冬风迎春阳》及《春风得意马蹄轻》等画作皆为奔马题材,不同朝向与角度,将悲鸿画马之功展现得淋漓尽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剑敦先生生于1917年,少年时即南渡新加坡。经过一番打拼,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经营地产实业、船务和混凝土生产。陈氏乐善好施,1950年代事业成功后,频频拨款捐助到中国内地,支持家乡公益事业。
      陈氏在事业之余,亦是摄影爱好者,在艺文圈内结识精通中西不同画法的新加坡画家,从此开阔眼界,与中国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他多方瑰集,上下求索,建立起自己的中国水墨艺术收藏。同其他东南亚华人藏家一样,他尤其对徐悲鸿的艺术情有独钟,收藏其作品既丰且精。1970年代,陈氏于历次中国大陆访问中结识黄胄、李苦禅、王雪涛及黄永玉等北京画家,并获赠多幅精彩作品,其中大多具陈氏上款,皆属佳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剑敦先生后代收藏之廿余幅书画精品将于2022年5月29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登场,本收藏另有7件作品将于5月16至30日开放竞投的「丹青荟萃:中国书画网上拍卖」呈献。
      图文来自佳德,网友学习参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3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9 20:18 编辑

生病卧床不起的杨万里,见到外面下了小雨,信手拈来成就一首经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读杨万里的诗让人惊艳,也让人很感动,无非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寻常之景,还有普通的事物,可是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使得寻常之景,还有普通的事物立马充满了诗情画意;另外他的诗清新脱俗,写得很简练,通俗易懂,不过用词又是极为讲究。这在前几篇文章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展开来描写,其实只要读他的诗就能够感受到。
      前面的文章所推荐的大多都是七绝和五绝,杨万里比较出色的也是这两种类型,笔者在这里为大家推荐杨万里一首经典的七律,也是难得的佳作,正是这首同样很有趣的《风雨》。这首诗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冷门,不过写得生动,当时诗人生病卧床不起,见到外面还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于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成就了这么一首经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残风剩雨故欺人,垂箔关窗护病身。
自拾荷花楷面汗,新将笋箨制头巾。
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嬾拂尘。
帽子一峰青可掇,隔墙不敢略开门。

      杨万里的七律不多,这可能是与写作习惯有关系,不太喜欢长篇大论,愿意用简练的笔触,使用七绝,或者是五绝来表达,这也就是他诗作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但是这首七律很有细腻,也很生动,把自己当时的处境,还有对于人生的感悟也是全部融入进他作品中,从而让这首诗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首诗写什么什么时间,很难去考证了,不过从文风上来说,大概是写于晚年,这个时期杨万里回到了江西老家,过着一种隐居式的生活,每天无非是在村子里游玩,夜里读书和写作。但是写这首诗时杨万里生病了,还病得不轻,从开篇的第一联就看得出来,当时诗人被病魔折磨,才会说残风和剩雨欺负人,只好是起身去关窗户,不让风雨再为侵袭身体。这两句着实是很普通,可是又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联则是更贴近生活,由于淋到了雨,只好是用自制的荷花手帕来搽汗,把新制的毛巾围在头上。第三联又写了自己的处境,显然是伤感,毕竟有很多天没有读书了,这让诗人感慨万千,外面的梅花都开了,可是桌几上的笔墨都干了,已经是有许多没有写字了,上面还有一层灰尘。这几句与前面的两句很接地气,诗人从日常的生活入手,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尾联则是更加有趣,正是由于风大,帽子都掉落到了地上,只好是起身捡起来,但是只好隔着墙,也不愿意把门打开了。其实在这两句中更具有生活气息,也立马使得此诗意境全出,读来也是朗朗上口,从而使得这一整首诗有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万里的诗接地气,写得又很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非是日常普通的事物,还有普通的场景,但是他的笔触很细腻,从而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也是人们之所以会喜爱他作品的原因,每次读他的作品,那都是会让人感动,还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一首好的作品就应该这样,使得读者品读过后,会引起共鸣,于是喜欢上阅读,喜欢传统的文化。
      我们从杨万里的作品中,很少看到什么高超的技巧,更不会使用生僻的字,以及引用典故,完全是以白描手法来写,平铺直叙,但是每一句又是很美,字里笔间充满了诗意,也有着一种高远的意境,这样的作品其实最值得一读。
4434#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09:57 | 只看该作者
1958年,30万群众冒雨欢送,毛主席向张治中解释:他们是主人了
      1958年9月19日,毛主席结束合肥视察的工作,将要前往芜湖。这些日子里,毛主席每每外出参观,都深陷人民群众的狂热包围中脱身不得。人一多,秩序就不好维持,这可苦了保卫人员。可是不能把毛主席完全隐藏起来,又不能封街锁路,将人民群众强行驱赶,这该怎么办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于是在毛主席离开合肥时,安徽省政府决定弄个有序有准备的“夹道欢送”,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合肥人民亲眼见到毛主席了,这是多大的荣幸啊。关键,这件事还得到毛主席本人的许可,这可是破天荒了。其中,离不开张治中的不懈努力。
      毛主席特批张治中随行,一同巡视大江南北;途中,张治中不止一次向毛主席提建议,请他到安徽去,去黄山游玩。毛主席的耳朵都听起茧子了,有次故意回了句:“你们那个偏僻的地方,谁去?”最后毛主席还是去了安徽,视察工作。
      毛主席从武汉离开,来到安徽时;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先行离开湖北,返回合肥做准备。曾希圣临行前,张治中特地找到他:“这可是毛主席第一次到安徽,要让广大的安徽群众,一睹毛主席的风采,这是安徽人民多年以来的渴望。我们能不能把群众组织在大道两边,请主席坐在敞篷车上巡游一二。”
      曾希圣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他知道毛主席的脾气和惯例,不愿张扬,出行喜欢轻装简从,不接受夹道迎送之类的安排。曾希圣说出顾虑,担心毛主席生气不让;张治中大包大揽,表示自己去同毛主席讲讲,试试看。曾希圣一听,这个可行。
      曾希圣回合肥的当天,晚饭时,张治中真把这件事提了出来,询问毛主席反不反对。毛主席还没开口,旁边就有人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你说要夹道欢迎。”毛主席夹起一筷子菜,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完再咽下:“你们多次批评我没到安徽去,安徽省委的同志也多次说道。这次怎么办都行,我不管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的这句话,真是让张治中喜出望外,他立即将这一喜讯传达给曾希圣,请他着手去安排。
      原定计划是,毛主席抵达合肥,群众来夹道欢迎;但是随行在毛主席身边的安徽省委同志,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群众站在街道旁欢迎,势必会出现许多人跟随毛主席到他的住处去;这样就难免会有数量不少的群众,一天到晚站在主席的住处,等待毛主席出来;这样的欢呼和喧闹,不利于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安保工作也不好做。
      于是便定下,毛主席离开合肥时,搞一个“夹道欢送”的。所以毛主席初进合肥城,是暂时保密的;外出视察后,合肥人民才知道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是9月16日抵达合肥的,三天后的9月19日离开。这一天,夹道欢送的一切准备工作已就绪。但还是出了点小意外。
      欢送毛主席的消息传开,整个合肥都动了起来,附近几个县的群众也闻风而动;原先通知了15万人参与欢送,可集合起来后,人数已高达30万人,这等于当时合肥市人口的半数左右。
      省委住处到火车站,10多里的道路两旁,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有工人、农民、市民、教师、学生、军人、退休大爷大妈;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爱戴毛主席的中国人民。天渐渐下起了秋雨,脚下是一片泥泞,但他们不为所动,小声交谈着,翘首以盼着,举起“我们敬爱的领袖万岁”的长幅标语等待着。
      下午2点15分,毛主席在曾希圣的陪同下,乘坐第一辆绿色敞篷车,向火车站缓缓驶去。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车队走得特别慢;毛主席站在车上,和大家一样没有撑伞,顶着细绵的秋雨,向两边的群众挥舞着手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车队所过之处,就会掀起人浪,欢呼声和掌声,一处比一处高;带着小孩的家长,都卖力地将孩子举过头顶,让他们看清我们的领袖。参与欢送的许多人,都激动得流出热泪。车队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火车站,65岁高龄的毛主席也冒着雨,足足站了这么久。
      等到进车站、到车厢后,毛主席又多次从车厢走出,向大家挥手致意,每一次露面都能引起一场山呼海啸。火车开动后,许多人还在火车站,不舍离开。这天夜里凌晨两三点,合肥邮局依旧川流不息,写信、寄稿的,都是说见到毛主席的事情。次日省报发行比平日增加两倍,但还是有很多群众没买到,惹得群众都有怨言:太保守了,卖的报纸太少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已经远去的专列上,张治中对毛主席感慨:“今天群众的情绪这般狂热,他们对领袖拥戴敬爱的场景,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毛主席开心地回道:“这是他们感到自己当家做主了,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啊。”


4435#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14 | 只看该作者
演得太像林彪,刘少奇夫人拒绝握手,被评价:搁天安门能把人吓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到剧院观看了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九一三事变》,当李雪健出场时,她突然怔住了。
      只见台上的李雪健脸颊消瘦,头顶稀疏,表情阴沉地慢慢踱步,一开口便是自带威严的喑哑声线。
      恍惚之间,王光美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林彪,过去的种种记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心中顿觉痛苦不堪。
      表演结束后,王光美上台和每一位演员握手致谢,却唯独越过了李雪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旁边的工作人员小声提醒,“这是演员李雪健,不是林彪”。
      王光美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雪健演得太好了,让我觉得他就是林彪,我不会跟林彪握手。”
      能让熟悉林彪的人都感到“太逼真”,以至于混为一谈,可见李雪健的塑造能力有多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雪健之所以能把林彪演得如此传神,与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活脱脱的“林彪”
      其实,论经验,论咖位,彼时的李雪健是根本够不上林彪这么重要的角色的。毕竟他那会儿才刚刚出道,仅仅参演过一部名为《天山行》的影片。
      只是,眼看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开始正式排练了,原定的演员却因为档期问题临时放了鸽子。
      就在全团为此急得焦头烂额之际,副团长苏克猛然想起,有个叫李雪健的小伙子,下半张脸长得跟延安时期的林彪,几乎一模一样,这才决定让他来试一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雪健从小到大一直都很热爱文艺,中学时就曾参加宣传队表演山东快书,16岁进入工厂劳动期间,也经常去排演样板戏。
      1973年正式入伍后,李雪健又成为了解放军二炮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并凭借自身的努力、实力,以及导演卢威的推荐,于1977年顺利考入空政文艺团。
      那时李雪健才23岁,还很稚嫩。作为一个小新人,他只能干打杂跑龙套的活儿,别说主角,就连只有几句台词的“甲乙丙丁”也捞不着。
      此番,突然听说有机会演林彪,李雪健感觉自己撞了大运,兴奋得无以复加。
      李雪健很珍惜这次机会,立马就钻研起角色来。
      他将林彪的相片贴满了整个屋子,又找来林彪的讲话录音和纪录片,每天废寝忘食地琢磨林彪的表情、动作和声音,从外化的种种特点揣摩林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秃头、清瘦,这是林彪最显著的两个特征。为了从外表上更接近角色,李雪健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头发给剃了,又生生减下20多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期间,李雪健还会特意穿上林彪的衣服,到大会堂、毛家湾等地方采访林彪过去的副手及战友,以便塑造出最真实还原的“林彪”。
      正式走位的那一天,当李雪健以“林彪”的形象和姿态出现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看着李雪健那一片光秃秃的头顶,消瘦的身板以及和举手投足间投出来的阴郁深沉,所有人都不禁大呼:这哪里是李雪健,简直就是林彪本人吗?
      就连空政文化部的部长黄河都连声惊叹:“这小子化妆后,搁天安门上能把人吓死”。
      除了从内到外的惟妙惟肖外,李雪健还在正式演出时,特意增加了一个玩火柴的细节——这正是林彪最生活化的特点之一。
      这一举动技惊四座,不仅瞬间让角色活了过来,更让整部话剧的质感都有了极大提升,赢得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李雪健也凭借这一角色,一举拿下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实上,像这样逼真的角色,李雪健在演艺生涯中还塑造了很多。
      李雪健在《荆轲刺秦王》中饰演的秦始皇,眼角眉梢透着一股阴鸷的帝王之气,他根本不需开口,只用一个眼神便可让人感受到千古一帝的霸气;
     《嘿,老头》里,李雪健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小老头。剧集中一段艰难喝酒的长镜头,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搭错车》里,李雪健饰演了一个哑巴父亲。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李雪健凭借精湛的演技,愣是只用眼神和动作便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除此之外,还有焦裕禄、杨善洲、甘祖昌等等。李雪健的每一角色都是鲜活真实,深入人心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雪健之所以能在40多年的从影生涯中,留下这么多经典角色。归根结底其实源于两个字——“玩命”。
      他总说,要是不玩命,根本算不上专业演员。
      演戏不玩命就是不专业
      什么叫“玩命演戏”?
      在李雪健的演戏哲学里,演员就是要完全服从于角色。
      演员不应该吝啬地给予,而要将自己全部抛出去。只要角色有需要,演员就必须无条件地做出改变,尽一切可能贴近角色。
      像是1990年拍摄电视剧《渴望》时,为了演出好男人宋大志的憨厚善良,李雪健“胡吃海塞”,短时间内猛增十几斤体重。
      由于将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加之十分敬业,李雪健凭借宋大志一角迅速走红,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各种剧本邀约也随之如雪花般飞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众多作品中,李雪健一眼就看中了电影《焦裕禄》。奈何彼时,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对李雪健并不满意。
      要知道,焦裕禄作为干部楷模,那是十年如一日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他身高一米七八,却格外瘦削,皮肤也是劳动人民常年户外劳作的黝黑底色。
      反观李雪健,刚在《渴望》中增肥的他,整个人既圆润又白皙。再加上个子也要矮上六七公分,外形条件与焦裕禄可谓相去甚远。
      但正如他“服从角色,拼命演戏”的意志一般,面对徐俊雅的质疑,李雪健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暗暗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接到角色后,李雪健立马开始减肥,他足足啃了三个月的白菜帮子,一下子就减掉了20斤,生生将原本健康结实的身体饿成了一副瘦骨嶙峋的架子。
      这样频繁的暴肥暴瘦对身体损害极大,周围人都劝李雪健不要这么拼命。
      可李雪健却说:“既然接下了这个角色,就要对得起观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此,李雪健甚至坚持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感受长期睡眠不足产生的焦虑、困顿、疲惫,尽可能摸索焦裕禄的生活状态与思想精神。
      李雪健抛弃了传统的表演技巧,也没有忙着在影片中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而是以挖掘焦裕禄的人生为基础,一点一点地堆砌起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他真正演出了焦裕禄一身正气、立志为民的“公仆魂”。
      当镜头抓到他那双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而变得空洞忧郁的眼睛时,一种丰沛强烈的情感冲破了所有的表演框架,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一开始并不看好李雪健的徐俊雅,也在顷刻之间打消了所有疑虑。
      甚至于,李雪健的用心与敬业,以及那入木三分的表演,让徐俊雅情不自禁流下眼泪,动情地感叹道:“真是难为雪健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雪健的付出没有白费,《焦裕禄》一经上映就备受好评。影片中自然流露出的大气磅礴之情,让其在当年众多优秀影片中一骑绝尘,一举拿下1991年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李雪健所塑造的焦裕禄,更是被业内誉为“中国最成功的英雄模型”。
      如果说这些角色让李雪健付出了极大的健康代价,那么2000年拍摄《中国轨道》这部电影期间,李雪健就是真的在“玩命”,因为那时他已经患上了鼻咽癌。
      查出这个结果时,电影的拍摄还没有完成。可眼看着李雪健的病情快速恶化,连台词都难以讲清楚。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剧组最终决定中断拍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这个决定遭到了李雪健的强烈反对。他知道电影一旦停摆,不仅巨大的投资会付诸东流,所有演职人员全部的努力也将化为泡影。李雪健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无论大家如何劝说,他都坚持己见:
     “宁可我死了,也不能让这个戏夭折。”

      就这样,李雪健每天上午去医院化疗、治疗,下午便回到剧组咬着牙继续拍戏,风雨无阻。
      尤其是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笔挺站立。他吐字清楚、声情并茂地说完一段台词,给这部电影的拍摄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一时间,剧组现场仿佛变成了眼泪的海洋。几乎所有人都为刘雪峰的敬业精神,感动万分。
      比起如今手指划破皮就要坐救护车的小鲜肉,老戏骨李雪健用生命演戏的举动,可谓向大众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艺人风骨”。
      看淡名利,君子坦荡
      1990年,李雪健因为“焦裕禄”一角,一举拿下了金鸡奖与百花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双料影帝”,就此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高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面对不断涌来的鲜花、荣誉、奖杯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李雪健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格外清醒和谦逊。
      他经常在想,自己仅仅是体验了几个月焦裕禄的生活,就觉得苦不堪言,但焦裕禄可是过了一辈子这样的日子啊!掌声究竟应该给谁?是饰演焦裕禄的自己,还是焦裕禄本人?
      李雪健认为是后者,但舆论选择的是前者,这让李雪健的内心十分愧疚不安。
      于是,在上台领奖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话音刚落,整个颁奖掌声雷动,无人不为李雪健坦荡磊落的赤子情怀而感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试问现在的青年演员,还有谁能将角色的价值看得比自己还重,又有谁将荣誉看得比李雪健还轻呢?
      很少有演员能认识到,角色的伟大其实是超越表演者本身的,然而李雪健却无比清醒,将荣誉致敬给了好人焦裕禄。
      他的格局境界,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从艺人员,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他高洁的品性,清高的风骨和谦虚的品格,更是演艺界的标杆。
      从《渴望》的宋大志到《水浒传》的宋江,再到优秀的党员焦裕禄、杨善洲和开国将军甘祖昌,不难看出,李雪健在角色的选择上非常注重“本土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影视作品受了欧美日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强烈影响。
      许多演员也纷纷追求“洋化”,对那些具有“中国味”的角色嗤之以鼻。
      就拿风靡一时的日本影片《追捕》来说,当时有许多大陆演员都在模仿高仓健的形象,想要蹭着角色的热度走红。
      但李雪健从未选择盲从。
     “我是一个演员,我要为自己的角色负责,从生活中向他们靠近,不能来半点虚假。”
      李雪健认为,好的表演不能是空中楼阁,唯有扎根生活,理解人物的灵魂,才能演得入木三分、有血有肉。
      盲目地模仿他国文化,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因此,当其他演员都亦步亦趋地模仿日本电影时,李雪健却另辟蹊径,在电影《大侦探》中塑造了一个机智幽默,且有富有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旧时代私家侦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且在表演中,李雪健没有装腔作势地“装洋”,而是采用本土化的表演语言,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对文艺品位的坚守,成就了李雪健的艺术人生。
      当然“月有盈亏,人无完人”。李雪健的演艺生涯并非没有遗憾,他也曾因成功“得意忘形”过。
      从堕落到重生
      靠数个经典角色成名之后的李雪健,的确有些飘飘然了。
      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上万人瞩目的大演员,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就此沉湎于喜悦之中,一度过上了“辣椒香烟二锅头,三样宝贝不离手”、“三天一小醉,五天一大醉”的放纵生活。
      事业上,他依旧像一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着。
      只不过,原本应该用于打磨角色的时间,大量被他砸在了一场又一场的商业活动上。
      他走马灯似的穿梭于各大剧组,循着自己从前的表演技巧,套路却平面化地演绎着不同角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直到2000年查出鼻咽癌,这种生活才得以终结。
      忍着病痛拍完了《中国轨道》后,李雪健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开始进行治疗。
      放疗的过程非常痛苦,李雪健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肉体疼痛。最严重的时候,他的脖子已经出现了溃烂,连化疗也无法进行。
      每当痛到近乎崩溃的时候,李雪健都会怀念起那些年获得的掌声与赞美。一想到只要治好病就能继续拍戏,他顿时觉得再大的痛苦也能忍耐下去了。
      然而,除了满满的希冀之外,有一件事也令李雪健愧疚难安,那就是1999年上映的电影《横空出世》。
      在这部电影中,李雪健饰演的司令员,在大漠中带领部队和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最终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原子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这部电影的反响很好,尤其是影片中有一段李雪健带领大家一起唱《打夯歌》的片段,许多观众看完后都纷纷感叹李雪健的演技好,唱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可病榻之上的李雪健,每每回想起这部影片,就忍不住自责表示,自己那个时候实在太胖了。
      李雪健认为,那个时期国家很穷,大量民众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一位扎根大漠、潜心研究的“司令员”,身材必定会是干瘪瘦削的。可大荧幕上的自己,却面容饱满、体格健壮,丝毫没有忍饥挨饿的痕迹。
      李雪健一遍又一遍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当初可以为“焦裕禄”毫不犹豫减掉20多斤,拍摄《横空出世》时却做不到了呢?
      经过深入的反思与自我审视,李雪健最终得出了结论:说到底,就是因为成功后“忘乎所以”,被花花世界迷乱了双眼,丧失钻研和创作的欲望,也随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想到这些,病重中的李雪健愧疚难当,觉得很对不起观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不甘心自己的演艺生涯,将以如此“不光彩”的样子落下句点。于是在心中默默发誓:只要度过这个生死难关,自己一定回归初心,一直演下去。
      万幸的是,李雪健真的康复了。刚一出院,他便迫不及待回到了剧组。时隔一年多,再次吃到剧组盒饭时,他发自内心的感慨到,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了。
      自打这之后,李雪健推掉了所有的商业活动,除了影视作品外鲜少在大众面前露脸。
      每当电视制作单位向他提出邀约,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嘴笨,不会说话,我想说的话都在角色里。”
      偶尔接受采访时,李雪健也会毫不避讳的谈起那段“堕落”的时光。甚至直白的自嘲:那时候自己过得很放纵,不敬业,简直不堪回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显而易见,李雪健是真正承认、剖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始终引以为鉴、绝不再犯。而这正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这种大气自省的态度,当今又有几个影视明星能够做到呢?
      李雪健从艺41年,得到了39座奖杯,33个影帝,2个终生成就奖。
      他不仅有着出色的业务能力,更有着高山止仰的人格担当,他是所有中国演员都应当学习的标杆,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演员不需要光鲜,也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执着于“演好戏”的赤子之心。
      希望中国未来的影视圈中,能多一些像李雪健这样“用作品和观众交朋友”的艺术家,少一些靠走穴捞金、靠绯闻出位的“小鲜肉”。


4436#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21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现溪头镇汪满田)人。故署“满川村人”。幼喜丹青,十七岁至上海学画肖像,十九岁任浙江小学美术教师,二十岁至北京,以卖画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学院任教。与张大千交厚,大千数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绘画上师法华新罗,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则宗法黄公望,沈周诸家,雅致古朴。工诗词,擅题咏。作品多次选国内大型美术作品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版有《汪慎生画集》。《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22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现溪头镇汪满田)人。故署“满川村人”。幼喜丹青,十七岁至上海学画肖像,十九岁任浙江小学美术教师,二十岁至北京,以卖画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学院任教。与张大千交厚,大千数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绘画上师法华新罗,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则宗法黄公望,沈周诸家,雅致古朴。工诗词,擅题咏。作品多次选国内大型美术作品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版有《汪慎生画集》。《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38#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22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现溪头镇汪满田)人。故署“满川村人”。幼喜丹青,十七岁至上海学画肖像,十九岁任浙江小学美术教师,二十岁至北京,以卖画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学院任教。与张大千交厚,大千数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绘画上师法华新罗,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则宗法黄公望,沈周诸家,雅致古朴。工诗词,擅题咏。作品多次选国内大型美术作品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版有《汪慎生画集》。《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39#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22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现溪头镇汪满田)人。故署“满川村人”。幼喜丹青,十七岁至上海学画肖像,十九岁任浙江小学美术教师,二十岁至北京,以卖画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学院任教。与张大千交厚,大千数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绘画上师法华新罗,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则宗法黄公望,沈周诸家,雅致古朴。工诗词,擅题咏。作品多次选国内大型美术作品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版有《汪慎生画集》。《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440#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0:22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汪慎生(1896—1972.11),名溶,安徽歙县里东乡满川(现溪头镇汪满田)人。故署“满川村人”。幼喜丹青,十七岁至上海学画肖像,十九岁任浙江小学美术教师,二十岁至北京,以卖画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学院任教。与张大千交厚,大千数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绘画上师法华新罗,以小写意花鸟画于北京画坛享有盛誉,民国时期同陈半丁、王雪涛等齐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则宗法黄公望,沈周诸家,雅致古朴。工诗词,擅题咏。作品多次选国内大型美术作品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张大千、徐悲鸿在一次交谈中,徐悲鸿称张大千是“画坛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先生闻听此言,赶忙摆手,惶恐地说:“山水,我画不过溥心畲、吴湖帆;花卉翎毛,我画不过于非闇 、汪慎生;人物仕女,我画不过徐燕荪;”大千先生的这番谈吐绝非自谦之语,倒是徐先生的话太显溢美了。大千先生的话足可佐证汪慎老在画坛的艺术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版有《汪慎生画集》。《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长春图》《花鸟图》和他与齐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齐放图》《普天同庆图》《群芳介寿图》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2-1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