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4331#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10 编辑

除黎智英外,乱港“黄媒”壹传媒核心全部认罪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陈青青 李耀】乱港“黄媒”壹传媒黎智英与6名壹传媒及《苹果日报》高层,连同集团旗下3家公司,由于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22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案件管理聆讯。除黎智英外,其他6人均已表示认罪。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22日报道,控方表示,案件涉及12名被告,除黎智英及3家公司外,其余被告均表示认罪。22日出庭的6名被告分别是壹传媒前行政总裁张剑虹,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总编辑罗伟光、执行总编辑林文宗、主笔冯伟光和杨清奇。法官对6名被告的答辩,或将安排在本案审讯前进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报道称,当天的聆讯由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李素兰和李运腾审理,法官表示,案件应尽快排期审讯,届时可能无法迁就所有律师日程。审讯预计需30天。
      案中涉及的6名壹传媒及《苹果日报》高层,与黎智英同被控于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6月24日期间,串谋刊印、发布、邀约发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及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实施制裁、封锁香港特区或中国。除上述两罪,黎智英另单独被控两项涉及勾结外国的罪行,指他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2月15日期间,与他人串谋,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制裁封锁中国或香港特区。3家涉案公司则分别为苹果日报有限公司、苹果日报印刷有限公司及苹果日报互联网有限公司。它们被控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以及串谋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共2项控罪。香港《苹果日报》已于去年6月24日停刊,壹传媒有限公司则在去年12月15日被法庭下令清盘。
      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秘书长陈晓锋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日报》荼毒香港26年,其在各大事件中扮演重要政治角色,是香港敌对势力政治动员的机器。尤其在“修例风波”期间,该媒体散播大量谣言,与西方国家搞“颜色革命”的手段如出一辙。他表示,6名高层的认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标志着香港国安法正本清源的效果,同时也再次向世界证明国安法补齐了香港法治缺失的一环,同时香港法官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独立性和公平性。此次苹果高层认罪,虽不能判断一定是出于真诚考虑,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给黎智英等反中乱港分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2#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35 编辑

《蝶恋花》发表后,胡乔木提出要修改,毛泽东:乔木,你还是年轻

      1958年秋,《蝶恋花·答李淑一》在上海红旗评弹队的创作下,这首毛泽东的词作用弹词唱腔搬上了舞台。1976年后,跟随演出团,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余韵。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毛泽东在1957年写给一位同志的应答诗。
      既是应答之作,又是为了寄托感情。没错,这是毛泽东一首怀念故人的诗作。
      “我失骄杨君失柳”中的“骄杨”是毛泽东的发妻、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而“柳”又是谁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毛泽东

      贾岛一日骑在驴上创作出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曾在“推门”和“敲门”之间犹豫不决,难下决定。这个时候,韩愈为在任京兆尹,坐车出行,偶遇贾岛在路边冥思苦想,神游在外,一询问,帮贾岛做了决定:“敲”字佳。因为这么一个交集,二人逐渐熟络起来,最终成了贫寒老友。“推敲”的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
      说来很巧,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从写成到最终出版,也和贾岛这首诗的来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也和一位同志加深了情谊。
      这位同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一提到毛泽东,大家都会不由自主想到这个人,可以说他就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今天这篇文章就让大家走进这篇诗作背后的故事。
      这位同志就是胡乔木,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二人也经常以诗会友,结下了一段多年的诗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胡乔木

      两人畅谈诗词典籍,在相谈甚欢的时候,也会出现分歧。
      1957年,正值新春佳节,收到友人湖南长沙中学语文老师李淑一的信件,信中提到了已逝的故人,她的丈夫柳直旬。一时间勾起了毛泽东对发妻杨开慧的思念事情。一贯爱写诗的毛泽东选择了作诗抒发感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他和以往一样把创作的新诗给了胡乔木,两人就这篇诗作展开了一番谈论。胡乔木直接说道:“这首诗很好,读完很感动。但是‘忽报人间曾伏虎’一句里的‘曾’是不是可以修改,用另一个字替代呢?”当时,胡乔木给出的理由是认为那一句中的“曾”用得并不恰当。毛泽东听完,没有跟以往一样斟酌好一会,而是直接拍板:“就是‘曾’了”。胡乔木又劝说了几遍,毛泽东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胡乔木就没有再提过了。此事按下不提,两人的感情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变化。对于经常探讨诗作的诗友来说,这都是家常便饭了,他们都是“就诗论诗”,从来不会带入到生活中,更何况这两人的渊源深着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毛泽东和杨开慧

      胡乔木,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他的原名叫做胡鼎新。说到这个名字其实还是有一点来历的。
      胡鼎新这个名字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他父亲起的。胡乔木的父亲胡启东,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革故鼎新”的大功劳,所以给儿子起名“胡鼎新”。他父亲厌恶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对家乡的教育和水利事业很费心,胡乔木的一身正气和他父亲的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
      他是有名的政治家、一代文人,不过他最为人所知的身份还是1941年起就担任的毛泽东的秘书,辅助毛泽东工作多年,很受毛泽东的信任,曾经参与起草了很多重要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功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孙中山

      杨尚昆先生曾经回忆道:“和他在延安相识,长期共事,断断续续,前后有五十多年。”在他的书里《我所知道的胡乔木》,这么评价胡乔木:“他个人已经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融为一体了。这是一个终生用笔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乔木同志的地方。”杨尚昆在书中亲切地称呼“乔木同志”,可以想到,作为和胡乔木共事多年的战友,乔木同志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让人佩服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生为人民服务。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文人墨客。《诗经》中曾经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胡乔木的名字就出自这句充满韵致的诗词,“乔木”取自“材质高大,挺拔直立”的意思。可以说,胡乔木的一生绝对做到了“正直挺立”的原则,即使遭遇沉重的打击,身处困境,他依然能做出傲然挺立。
      江苏省盐城县鞍湖乡是胡乔木的故乡,1912年6月的第一天他出生在这里,开始伟人不平凡的一生。
      在十几岁之前,他一直都在家乡生活,因为家境比较优渥,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奠定了他良好的文化素养,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也培养起了对文化的探索兴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少年时期的胡乔木就是一名很求上进的学生,在课堂上他努力汲取知识,在课堂外,他怀揣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在风雨飘摇的社会现状里,他心中想的是好好珍惜相对安稳的学习机会,等到来日学有所成的时候,利用自己掌握的本领投身到改变社会的运动中去。
      在他12岁的时候,小小年纪的胡乔木就踏上外出求学的道路。他来到扬州中学读书,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组织有了联系。
      1924年后的六年时间里,胡乔木一直都在扬州学习,他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也能够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但是难得的是,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也没有耽误学习。1930年,胡乔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之后,他就到了北平求学。在北平,他对社会局势看得更加清晰。也正因为如此,他坚信共产党所坚持的革命和共产主义才是拯救社会危局的正确道路,在这样的信念下,他抓紧了一切加入党的机会。在入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有意向的清华学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与胡乔木的想法一拍即合,他立马撰写了一篇入团申请书,在申请书中,擅长文字写作的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质朴的语言诉说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党坚定的信仰以及对同胞的患难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北平

      就这样,在1930年,胡乔木在入学初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亮,这句话用来形容胡乔木再贴切不过了。在清华大学这个人才济济、高手如云的地方,他表现得丝毫不会胆怯,除了专注学业之外,他还在课外的时间积极参加活动,把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青年团中。在青年团中,他以高度的才华和稳重的性格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很快脱颖而出,被共青团的领导看见,继而得到了赏识,把重要的任务派给了胡乔木。胡乔木也不负众望,在千锤百炼中,革命斗争的经验更加丰富了!
      当时,他担任了北平市市团委的一名委员,胡乔木写文章的本事在学校也是如雷贯耳,组织上看重了他笔杆子的本事,把宣传部长这一重任放到了胡乔木的肩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呼吁抗日救亡,北平学子发起了抗日救亡的活动,胡乔木当时也参与其中,为了宣传抗日奔走。
      1932年,社会形势更加危急,全面抗日也更加迫切,面对动荡的社会,胡乔木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誓要将多年求学学到的本事用到拯救山河中去。由于他在北平团委上的几年宣传经验,党组织决定让他“重拾旧业”,主编《海霞》等刊物。这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宣传刊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之后的几年,胡乔木一直辗转多地,但是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从事的都是宣传工作。青涩的学生时代,他的笔杆子用来搞文艺创作,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胡乔木还是用一支笔杆子,掀起了舆论的浪潮,引导民心所向,真是了不起啊!
1931年,他在浙江大学深造时,还不忘绞尽脑汁组建秘密读书会,这些读书会可不在畅谈什么《诗经》、《楚辞》这些诗词歌赋,而是在正儿八经地搞革命。
      胡乔木把学校的有为青年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聊的都是马列主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聊民主、平等在全民中普及的重要性,大家都意识到肩上的重担。
      两年后,他又在上级的安排下来到了上海,是当时地下党组织的领导,领导了上海的救亡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上海老照片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胡乔木在7月抵达延安。毛泽东和胡乔木正式结缘也是在延安,两人的友谊从延安到北平、从抗日到建国,持续了几十年。
      初到延安,党在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把联合学生力量的重任交给了胡乔木。中央组建了战时青年训练班,胡乔木担任负责人。
      但是,胡乔木在延安最重大的成就还要属主编了一份杂志,这份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很重要,可以说是指引青年的一面精神旗帜,党决定要交给一位思想觉悟很好,在青年群体里能起表率作用的同志。
      党组织把目光投向了延安的胡乔木。胡乔木当时接到了这份主编职位的时候,整个人是极为震撼的,震撼之余是难掩的激动。胡乔木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
      因为这份杂志不是普通的读物,而算得上是当时青年群体的必读书目,对党内青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胡乔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中国青年》杂志

      它就是《中国青年》,当时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已经在风雨飘摇的社会中坚持创办了十几年,中间遭遇过国民党的破坏而两度停刊,又两度复刊,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它能够走过风雨,离不开一代代主编挥洒的鲜血。1923年,在共产党员恽代英和萧楚女奔走呼号下创立,从此就一直活跃在革命的最前线,是最能革命的刊物,邓中夏、张太雷、任弼(bì)时都在上面发表过文章,宣传的都是先进的思想,也在全国收获了很多青年追随者。
      胡乔木感觉到自身的责任重大,但是他也没有退缩,拼尽全力地发挥了《中国青年》的作用,在抗日的关键时期,在赴延安学习的进步青年和边区青年中开展了革命的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播洒在了青年们的心中。
      胡乔木在主编《中国青年》时,在延安地区引起了一阵震动,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注意,但是他和胡乔木的正式结识是在几年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邓中夏

      1941年,党中央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给毛泽东同志身边安排一个政治秘书,毛泽东和中央都考虑了很久,人选还没有能够定下来,这个位置在毛主席身边,处于中央的核心位置,事关重大。就在这时。有人提议:“不如选胡乔木同志,我看他很合适。”
      听到这个建议,大家就开始考虑:胡乔木的政治觉悟、对党的忠诚性还有笔杆子的本事都很符合,确实是个可以任用的人选。于是在这一年,胡乔木正式成为毛泽东同志的秘书,同时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在延安的这段时间里,他协助毛泽东同志在党史文献整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毛泽东和他的工作默契性也是在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同时深厚起来的还有两人的情谊。
      但是两人也经历过一段“磨合期”。
      要知道,做主席的秘书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胡乔木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还记得他第一天到毛泽东屋子里待命的时候,只能简单用一个词概括——“紧张”。好歹胡乔木也是当过党的老同志了,他为什么这么紧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报到那天,毛泽东和胡乔木正式见了一面,但是只能简单的一次见面。毛泽东简单问了胡乔木同志的过往经历就低下头忙手头上的事情了,胡乔木就待在一边了,只能说他当时无所适从,完全不知道做秘书要从什么地方入手。他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了。
      当天晚上,胡乔木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之后绝对不能这样下去了!要不然自己这个秘书就啥用也没有了,毛泽东那么忙,自己这个秘书就是因为要替他分担,才设置的。
      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他老早就出门,估摸着毛泽东应该起床了,就给自己打气,然后敲了毛泽东的门。结果一进门,毛泽东已经开始工作了!他赶忙走上前去,候在毛泽东的身边,原来他在校对《六大以来》文稿的清样。胡乔木心中了然,别的不敢说,这个校对的活自己可是拿得出手的,以前可没少干!于是他直接开口对毛泽东说:“主席,这个给我干吧?”毛泽东一听,就从桌子前抬起头来,还伸了伸懒腰,笑笑说道:“你这是总算找对任务了!”
      其实,《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从1940年就开始了。那个时间,胡乔木还没有到延安。胡乔木向主席主动请缨,这份差事自然就落到了胡乔木头上,胡乔木的秘书生活也算是从这里开始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六大以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胡乔木第一次共经风雨是在1947年。
      那时延安正处于很危急的时机。1947年,蒋介石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的战略失利之后,国民党在战争中由优势转为劣势,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又开始了他的“谋划”——纠集重兵袭进犯延安。在蒋介石看来,延安是党的中央机构所在地,是党决策和统筹作战的大本营,直捣延安就会让共产党陷入慌乱之中,从而为国民党争取时机,扭转战局,但邪恶战胜不了正义,和平和统一是民心所向,蒋介石的阴谋终究是要破碎的。
      同年3月,国民党亲信部队胡宗南在蒋介石的命令下,率部朝延安而来。延安的形势变得危急,延安的兵力并不多,绝对不能和胡宗南部队硬碰硬,这时,中央决定先行撤退,但是毛泽东告诉大家:要留在陕北。大家都不赞成毛泽东的决定,这样太危险!
      当时,只有毛泽东的警卫士兵张耀祠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所有人一起撤退不现实,他要留在陕北引开胡宗南主力部队,帮助其他人撤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蒋介石

      毛泽东心意已定,他的随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带着4个连的警卫部队和中央机关精干人员的中央纵队,赶在胡宗南先锋部队达到之前,紧急撤离到王家湾。
      谁知,胡宗南在延安扑了个空,不甘心空手而归,运用先进的新式无线电测向仪查出了在王家湾的电台群,就察觉到了毛泽东等人的行迹。
      胡宗南又率部往王家湾而去,毛泽东的警卫兵很早就察觉到了,大家只能立马转移到附近人烟稀少的山林中。那几天,国民党就在毛泽东等人的眼皮子底下蛰伏了几天几夜,眼看着敌人快走了,在山沟里待久了的胡乔木一个走神,就差点倒向旁边的水坑里。说时迟那时快,在胡乔木不远处的毛泽东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胡乔木的手臂,胡乔木稳住了身子,也没闹出动静让敌军发现。事后两人回忆起来,都感慨那时的惊险一刻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胡宗南

      两人因诗词结的情谊要到建国后的时间了。1961年,胡乔木在繁重的工作下,患上了“职业病”——神经衰弱症,当时病倒的时候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出于无奈,他只能在那一年的夏天向毛泽东请了病假,归期不定。毛泽东立马批准了,但是听到自己长期以来的战友生了重病,他的心中很不好受,因为两人距离远,毛泽东只能在回信中关切:“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从事游山玩水,专看闲书,不看正书,也不管闲事,如此可能好得快些。作一、二、三年休养打算,不要只做几个月打算。如果急于工作,恐怕又将复发。”毛泽东知道胡乔木得的这个病,都是因为工作忧思太重,他是个停不住操劳的人。
      于是到了8月份,胡乔木离开了待了20多年的毛泽东的身边,开始静下心来养病,这么一养就是五年的时间。这几年,胡乔木不在身边,毛泽东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但是还好他们经常写信闲谈。
      诗词是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原因无二:这两个人都是党中出了名的才子啊,他们都好作诗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4年,在家养病的时候,胡乔木也没有让自己真正闲下来,他又迷上了填写旧体诗词。之后就把自己的一些诗作寄给了毛泽东,两个人直接在信中探讨起来。每次胡乔木写给毛泽东的诗,毛泽东都会认真看,甚至平时工作再忙,还是要抽空帮乔木同志改词,还要叫上郭沫若、康生一起给些意见。
      收到毛泽东回信的胡乔木受宠若惊,对毛泽东给出的意见,他很重视,改了又改,终于在1965年的元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后来 两人经常以书信为媒,切磋写诗的本事,当然只为乐趣,自然不是为了争个高低。胡乔木有次就感慨到:“经过毛泽东同志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了成金子。”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毛泽东和胡乔木,一位是主席,一位是秘书,一位是上级,一位是下属,但是换个角度看,他们都是彼此的战友,也是对方的诗友。两人相伴走过了20年的风云岁月,他们的友谊也在岁月中沉淀得更加醇厚,更加光辉,让人们感动。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35 编辑

朱敦儒最有哲理的一首词,开篇的两句直抒胸臆,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苏轼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道尽了委屈,特别是开篇的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虽然只是两句看似很普通的句子,但是包罗万象,把他对于人生的解读,还有对于生命的思考,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让这两句显得别具一格,让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苏轼深刻的思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于这两句写得好,后世的文人也就曾经化用,其中化用最成功的当数朱敦儒,作为北宋后期的宋词大家,他的词也是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他在那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一词,同样一开篇就化用了苏轼的词句,不过用得很巧妙,不着痕迹,从而写出了新意,成为了一首新的经典;所以有的时候即使是化用,只要使用的巧妙,那也是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北宋后期的文坛大家,还见证了北宋的灭亡,这件事情对他打击也是很大,为此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处处能够感受到他的无奈,还有悲痛之苦。他在这首词中,也是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看法,还有悲痛之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北宋后期的南宋的文人,他们要比任何的一时代的文人都更加痛苦,山河破碎,但是又无能为力,朱敦儒尽管是一位文弱的书生,可是他始终心系天下,有着家国情怀,当北宋灭亡他逃离京城,到达了江陵后感慨万千,回想过往的岁月,发现原来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道尽了一生的委屈,还有人生的无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词的上阕便是直接照搬了苏轼的名句,不过稍稍改变了一下,但是意思是一样,世事就像是一场春梦,非常的短暂,也很匆忙,转瞬即逝,人情更是如薄云,世间没有多少真正的亲情,以及友情。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无论如何辛苦和劳累,所有的事早已是注定了,我们根本无力去改变。短短的几句,写得极为深刻,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的无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词的下阕又是再次直抒胸臆,写得就更加伤感,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人世间,最让人幸运的是还有三杯美酒,然后又遇到了初开的花,举起酒饮酒,看着含苞待放的花朵。即使是短暂的相聚那也是令人感动,让人感动很亲切,至于明天会发什么?会出现什么事情,根本不值得去思考,我们无法掌握,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最后一句看似有些消极,其实在这里却是更具有感染力,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忧愁,还有骨子里的悲痛之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敦儒的词别具一格,写得很是有韵味,在这么一首看似很普通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一词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道尽了一生的委屈。只有那种真正活通透,活明白了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还有人生的价值。朱敦儒的一生历经磨难,但是这些挫折和困难,却是让他对于人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就更具有说服力。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从这么一首词中,其实也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人生是悲痛的,有的时候亲情和友情也是很淡薄。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4#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39 编辑

中国最伟大的母亲,独自一人养育8女5儿,把他们全部培养成博士

      母亲,一个神圣的身份;而作为孕育新生命才能拥有的身份——母亲,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将她孕育的生命,抚养长大、教育成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位母亲应该称得上是最成功的,没有比她更成功的了。丈夫离世,成为寡妇的她,孤身一人 养育8个女儿和5个儿子,不仅将孩子们全部抚养成人,还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了博士!她的名字叫王淑贞。
      王淑贞的一生,横跨三个世纪:生于光绪,长于民国,成于共和。王淑贞在1897年光绪23年出生,家在江苏如皋。王家家境较为殷实,因而王淑贞兴趣爱好广泛,上过女高读过书,从小就是信仰佛教的。王淑贞19岁那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嫁给了如皋豪富之家的李浩民。
      从此,王淑贞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作为李家儿媳,王淑贞做得无可挑剔;在那个崇尚多子多福的时代,王淑贞共生下8个女儿、5个儿子。王淑贞和李浩民这样的一对夫妻,真是神仙都羡慕啊。要在穷苦农家,这13个孩子应该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经商有道的李家,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吃好喝好穿好,还能教育好。
      1948年,因战乱,李家举家迁到台湾。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49年春节前后,李浩民在苏南买了一批鱼苗,乘坐太平轮运回台湾,不幸遇难。李浩民遇难,李家失去了顶梁柱,李家就此衰弱,王淑贞成为带着13个孩子的寡妇。
      要是寻常人,遭受了这样的打击,恐怕早就撑不住,抑郁而终了;可是52岁的王淑贞并不是寻常人,她是具有坚韧品质的优秀的中国妇女,她还有着长远目光和先进的教育观念。王淑贞若想简单养大这些孩子,大可不必那么辛苦;可是她的心很大,一个都不想落下,她要把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们,一路送到最高学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52岁的王淑贞,在丈夫离世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太太,丈夫离世后成为受尽白眼、做尽辛苦事的下人。王淑贞的工作很辛苦,没日没夜地做事,但是从不在孩子面前说苦说累,只是笑容满面地嘱咐他们:“以后要有本事,有出息。”
      这一点,值得很多父母学习,你天天在孩子面前唠叨自己怎么辛苦,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父母的辛劳什么的,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李家的孩子们虽然没有了父亲,生活条件也变得很差,但他们还有遮风挡雨、任劳任怨的母亲王淑贞;日子过得不仅不苦,还挺幸福的。
      即便别人说是苦中作乐,但是王淑贞和孩子们过得确实很开心。在王淑贞的呵护和照顾下,那13个孩子都很有出息,最后都成为拥有博士学位的精英人才。李家嫡系一代就诞生了13位博士,这不仅在中国是奇迹,在世界范围内更是一种传奇。
      王淑贞的孩子里,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李昌钰,刑事鉴识专家,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生化博士,美国哈姆斯顿大学荣誉博士,纽海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终身教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名誉院长,现在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
      王淑贞培养出的13个博士孩子,从事着各行各业,做什么工作的都有,而且都是行业的精英人物。这13个孩子中,其中有3位被授予过“美国十大杰出青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布什,都在母亲节给王淑贞写信赞誉过,并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淑贞百岁生日时,孩子们问母亲有什么愿望;母亲说想给上不了学的孩子们建一所学校。于是在王淑贞离世前,孩子们修建了一所学校,圆了母亲朴素的梦。
      2003年3月6日,王淑贞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
433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44 编辑

54岁周涛突然变勤快!穿小香风主持活动尽显优雅风情,央视脸超美

      低调了好久的周涛,这段时间终于变勤快了许多,连续担当了两场活动的主持人,作为央视老牌一姐,周涛虽然今年已经54岁了,但不管是颜值还是身材都依旧让人惊艳,这两场活动公开亮相的她,状态看上去就非常不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成熟女性的魅力。54岁周涛不愧是姨圈扛把子!穿小香风大方秀出好身材,气质好优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服装造型这一块,周涛也是将优雅端庄进行到底,两套服装,虽然款式不同,但风格却都很统一,在剪裁上利用简约的线条,营造出满满的大气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涛的优雅风穿搭
      示范一:白色西装裙+温婉盘发+尖头高跟鞋
      对于主持人来说,在主持活动的时候,选择的服装风格不仅要兼顾女性的柔美,同时也要能够凸显出飒爽与干练,像周涛这一次主持博纳上市活动,就特意挑选了一件白色的西装裙亮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较于传统的西服套装来说,西装裙在剪裁上很好的将西装的干练与裙子的柔美进行了融合,上半部分经典的翻领V字剪裁,不仅能够有效的突出造型层次感,同时也可以借助窄V领的线条切割,来纠正上半部分比例,既拉长脖子线条又能够凸显出造型的小性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经典的翻领V字线条之外,正肩元素也是能够很好的凸显出整个造型的端庄与正式,而且配上垂坠性强的面料后,轻松就能达到1+1>2的效果,让整个造型看上去更加优雅。
      除了裙子的剪裁风格非常重要之外,选择的发型也需要与整体穿搭形成一致感,对于剪裁线条比较利落的西装裙来说,披肩发虽然也能够营造出优雅感,但是多多少少会显得有些累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反倒像周涛这样略带蓬松八字刘海的盘发,更能够凸显出整个造型的成熟与稳重,而且八字形刘海还可以更好地遮掩住太阳穴,让脸型更加流畅精致,打造出清爽感的同时,进一步凸显出成熟女性的温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示范二:小香风连衣裙+精致披肩编发
      相比较于盘发与西装裙的端庄干练,另外一场活动中,周涛选择的造型要更具女人味,两套造型最大的区别就是发型做了改动。
      跟彰显成熟温柔的盘发比起来,周涛的这款波浪披肩发与精致的小编发结合的发型,既能打造出清爽感,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营造出减龄的效果,尤其是与精致的珍珠耳环搭配在一起,女神感顿时扑面而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裙子的剪裁设计中,也是很好地加入了小香风元素,白色的翻领拼接,能够与浅色调的底面形成互补,既丰富了色彩元素,同时也能够利用色彩互补分界线来,营造出足够的切割感,配上高收腰A字裙摆后让周涛的S型身材曲线顿时展露无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此之外,整套造型中,还特意加入了精致的竖排纽扣进行装饰,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实用作用,同时装饰效果也非常强,与白色腕表相呼应,让整个造型看上去更大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4岁周涛突然变勤快!穿小香风主持活动尽显优雅风情,央视脸超美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文/落花生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8:48 编辑

一首流传了上千年的爱情词,无数人争相模仿,但是无人能够超越

      李清照是北宋最具有创造力的女词人,无数是表现手法,还是思想深刻,她的词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准,完全可以媲美当时的苏轼。当代著名学者康震曾评价李清照的词是独一份,认为他在写情感的变化,那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到位,整个北宋的词人,尽管大部分的作者都写过爱情,但是李清照的爱情词对于情感的把握是恰到好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李清照如此了不起的一位词人,其实也是有偶像,正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李清照对他极为崇拜,还时常模仿他的文风,当年欧阳修写了一首经典的爱情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对于这首词可谓是情有独钟,还特意模仿了一首,也就是她那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虽然模仿之作没有超越原作,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才女,极为仰慕欧阳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这首词在宋词里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名,整首词意境凄美,每一句都感人肺腑,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为起句,这样的话就点明了女主所居住的地方是庭院,而且还是很深的院子。一连使用三个深叠加在一起,也是为了突出那种相思之苦,所以在下面的两种句,又是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下阕则是由景入情,写了女主通过伤春,进而想到了远方的心上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清照后来模仿的作品中,她在序言中写了作此词时的动机,还有当时内心的感受: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从这一段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李清照对于欧阳修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自己的偶像还特意模仿了一首。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李清照这首词也是很深情,每一句也很伤感,只是由于欧阳修的在前,她的作品终究还是没有超越原作,但是水平也不逊色于欧阳修,两首词所写得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欧阳修是以女性的视角来描写相思。李清照则是通过情感的渲染,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苦,两首诗不同的风格,但那种悲痛之苦是一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举足轻重,除了李清照是他的粉丝之外,当时的另外两位大文豪还是他的学生,那就是苏轼和王安石,这两个人也是极为推崇欧阳修,由于是他的学生,也是尽得他真传,所以整个北宋欧阳修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也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庭院深深深几许?仅仅是这一句,那就足以令人伤感,思念的人就在不远处的庭院里,可是彼此无法相见,这庭院很深,它阻挡了恋人,只能是相爱的人处于相思之中。我们看上去这首词只是那么平铺直叙,并没有使用什么技巧,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这也从侧面说明欧阳修也是一位多情的男子,正是由于他的多情,才使得他能够写出这种感人肺腑的爱情词。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19:52 编辑

抗战胜利后,女汉奸藏在大山30年,临终前留下一本笔记警醒世人


      日本侵略中国,这段历史沉痛地烙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中,那时候多少的中国子民,倒在了日本人的刀枪之下。
但是面对着侵略者,更多的中国人团结一致,挺起胸膛,顽强地反抗,最终打赢了侵略军,日本最终兵败投降。这期间,曾涌现出数不清的爱国志士,他们的付出,我们后人应该永远牢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是那时候,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给日本人做事当差。不管他们起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活命还是为了图荣华富贵,他们都背叛了国人,投靠了敌人。他们是每个中国百姓都痛恨的人,甚至比恨日本人还要恨他们,人们给了他们一个称号,叫做汉奸!
      国家就如同母亲,生我们养我们,在她受到外人欺负的时候,如果背叛她,认贼作父,那这种人太可耻了,而汉奸就是这样的人。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汉奸,而且她还是个女汉奸,她的名字叫张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琦出身的家庭还是很富裕的,父母很有钱,因此她从出生没有饿着也没有冻着,过着温饱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在日本人攻陷东北之后结束了,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东北地区成了一片狼藉。她的家庭随之毁灭,父母都死了,没有依靠的她,投奔了父亲的生前好友张景惠。一开始关系还算正常,但时间久了,他们就成了男女关系。
      也正是这时,张景惠开始给日本人做事。起初是他一个人干,但是慢慢的他开始做起了张琦的工作,想让她也给日本人做事。孤身弱女生逢乱世,再加上与张景惠的关系,她没有拒绝的权力,于是她开始了汉奸的生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文锋曾经这样介绍张景惠:
      “张景惠念过两年私塾,家境贫寒,在家务农干活,做豆腐为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不太平,日本人和俄国人在这发生战事,清朝中立。辽南也闹土匪,农民加入匪帮是非常常见的事,张作霖也没念几年书,他们在匪帮认识了,四个人(张作霖、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结成把兄弟。他老四,张学良一直叫他四大爷。”
       按照长春市宽城区政协文史办原主任王久荣的研究,张景惠做过一段土匪之后,就被地方绅士拉去做了团练长,组建“大排”(保险队)。这是他得势的起点,与张作霖相识时,张景惠其实已不算土匪,他维护秩序,是为了保护非抢百姓财产,后更被清政府招编,成为帮带(连职)干部,而张作霖则任管带(营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们人马渐多,与张作霖的合作,奠定了张景惠此后荣辱的基础。“张景惠文化不多,性格豪放,八面玲珑,算不上心狠手辣,结交了不少人。张作霖很相中他。在军阀混战时期,张景惠也出了不少力。但他不愿打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景惠此后一直与日方合作,直到被捕。而马占山后来则下了贼船,再揭反日大旗,后退入苏联境内。
      后来日本战败,张景惠的好日子也到了头,就被捕了,终于遭了报应。同是汉奸的张琦,却逃了出来,跑到了一个大山里面,躲了起来。这一晃就躲了三十年,要不是后来一个人到山里打猎,还不会发现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是发现她的时候,她早已经很老了,加上生活很困难,所以早已不像人样。这个人把她的行踪告诉了当地的公安,等到再来找她时,却发现她在自己的床上,但是已经死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她留下的只有几张照片和她的笔记,这些好像是提醒人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要做汉奸,否则就是她这样的下场!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8#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1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20:03 编辑

姜夔舟过德清写下两首诗,旅途漫漫终有归期,孤独和思念都有尽头

      江西鄱阳,人文荟萃,历史悠久。1155年,姜夔出生于鄱阳一个书香门第,得益于鄱阳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家庭文化底蕴的双重浸染,少年姜夔在文学艺术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姜夔对诗词歌赋、音律书画,无一不熟谙精通,是一个身兼多种才艺的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姜夔在文学、诗词、音乐、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他的身份完全是不相匹配的。有时候,我们会感觉他一定是宫廷音乐家,或者是附庸风雅的士大夫阶层,但其实,他只是一介布衣,而且一生过得相当清贫。
      姜夔曾多次参加科举,但都名落孙山,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在显贵之家做“清客”,依靠吟诗作曲博得达官贵人的赏识,说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才华领取微薄的收入。
      当然,做清客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之外,陪主家喝酒打牌,娱乐消遣,还要左右逢源,看主人的脸色,清客是一种寄人篱下的寓居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如清代人在笔记中对清客有过这样的记载的: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
      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当,
      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
      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这样的记载虽然对清客的生活有戏谑夸张,但是将清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为了生计,姜夔在三十岁投靠了和父亲生前交好的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是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的诗人,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加之情趣相投,两人一见如故。萧德藻特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萧德藻调官湖州,第二年暮春,正式去湖州上任,姜夔也决定追随萧德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途经杭州,萧德藻介绍姜夔认识了赋闲在此的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赞叹不已,认为姜夔的诗风酷似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并说“为文无所不工”,由此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的诗友。
      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认为姜夔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似魏晋间人物。
      得到杨万里、范成大两位诗坛大佬的流量加持,姜夔在诗坛声名鹊起,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结交。连学者朱熹也对他青睐有加,不但喜欢他的文章,还佩服他深通礼乐。著名词人辛弃疾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湖州弁山风景优美,公元1190年,姜夔正式卜居湖州弁山苕溪白石洞天,遂在圈子中有了“白石道人”的雅号。在湖州,姜夔度过了人生中较为安适、惬意的十年时光。在湖州居住期间,姜夔仍旧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
      某一年秋季,姜夔乘船过湖州德清,萧瑟的秋风,让诗人触景生情。姜夔回首自己飘零寓居的岁月,又想起合肥女子,一时情难自抑,写下了两首同名诗歌《过德清》:
其一
木末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一首写的是诗人船行所见之景。姜夔的一生几乎是在漂泊中度过的,这样的情景是诗人经历过很多次的,本来没有可写的。可是这一次,却偏偏让诗人心中升腾起些许况味来。
      那不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沉浸式体验,那是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感觉,诗人就这样百无聊赖地看着两岸的秋景。忽然,他看到远处一座亭子的一角屋檐从树梢间隐约显露出来,诗人试图用目光锁定这座亭子。
      但随着船只的前行,诗人的视角也发生了位移,那亭子又被树枝掩盖起来,变得若隐若现,这无法捉摸的亭子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使得诗境呈现出虚幻的色彩画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船只渐次前行,一座临水的建筑物出现在视线中,这让诗人眼前一亮。清泠明澈的秋水映出它华丽的倒影,这浮光掠影的景物只会给诗人增加惆怅与寂寞,于是产生了友情慰藉的心理需求。
      这一心理反应正是诗歌从写景转入叙事的契机。但是在德清,诗人没有相识的人,友情只是镜花水月般的存在,诗人是孤独的。
      船只渐行渐止,两岸的风景也渐次变化着模样。当船只停泊在水湾处时,诗人看到江岸两边屹立的青山,还有建在青山上的一座塔,而塔下的一片漫无目的地晃悠着的孤云,像是理解诗人的孤独一样,步履匆匆地前来陪伴诗人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样的情景与诗境,组合在一起便像是一幅寂寞而苍凉的水墨画,画面中的水和天空都是大片的“留白”技法,而诗人与船只似乎只是随意勾勒的一笔。但是,塔下的秋云没有绚丽的色调,只有清冷的气息,他能读懂诗人的孤独吗?诗人四顾茫然,心境越发显得落寞。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两个孤独的人》中说:“他俩从没有对人讲述过的,也几乎自己都没有供认过的,这两个还几乎是陌生的人彼此都袒露了出来。每一声呐喊都在他们的灵魂中得到了回响,因为两个人在痛苦上是相亲共感的。”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应该在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可是,在诗人姜夔的德清之行中,他做不到不在乎目的地,他没有看风景的心情,这只是江湖间的一位匆匆过客而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德清》其二
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
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

      第二首的开头一句“溪上佳人看客舟”,很是耐人寻味。说这是诗人在船头的所见也对,因为他看到了伫立在岸边的一位佳人。佳人似乎也向诗人所在的行船望过来。
      四目相对间,他才发现,这位佳人只是一位陌生人,她或许也是在岸边等待她的心上人,她或许也是一位“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痴情女子吧,诗人心中这样想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人由佳人凝望归舟自然联想到情人遥望自己。姜夔的爱情也是曲折而艰辛的,他客游合肥时,邂逅了一位歌女,并与之坠入爱河,两人曾经度过了一段浪漫的时光。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这样匆匆,姜夔为了生活而怅意独行的孤单背影与他们花前月下你侬我侬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们的浪漫爱情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付诸东流。为了生计,姜夔只能在定居合肥与江湖漂泊之间做出抉择。在纠结、无奈、彷徨的复杂心态下,姜夔与心爱的合肥女子终究成了天各一方的两处闲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姜夔再次来到合肥时,时过境迁,他苦苦寻觅这位女子,可是踪影难觅。昔日的恋人或许早已有了新的生活。终究,爱情输给了时间,但合肥女子却成为了姜夔情感世界里挥之不去的丁香结。
      姜夔的这种情感纠结一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次,姜夔舟过吴兴,他看到画船上一位歌女和昔日恋人颇有几分相似,这都让姜夔产生了再回首恍然如梦的感觉。
      这次吴兴之行就像姜夔生命中的又一个似曾相识的插曲一样,短暂的惊喜换来的却是诗人心中的层层涟漪。怅惘良久后,诗人才从梦境回到现实。于是,他在《琵琶行》一词中写下了“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他的恋恋笔记本上又多了几行记录心路历程和情感经历的文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麦家先生在《人生海海》中说,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这次舟过德清,诗人姜夔也并不认识岸边的佳人,但也勾起了他对前尘往事的回忆。或许,诗人是佳人眼中的一道风景,但对于一个人的旅途来说,佳人又何尝不是诗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其实,在人生路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孤独的旅途中,面对岸边若隐若现的一座亭子,诗人内心充满不确定性,他的焦距无法准确捕捉它的画面;面对飘荡的白云,诗人无法与它分享内心的孤独,他找不到一丝慰藉;面对凝望的佳人,诗人感到的只有互相孤立的飘零之感,他同样也找不到一丝慰藉。
      诗人内心一片茫然,他需要一个能轻柔地托住他身心的空间,他需要一种能让他感到安适的归属感。可是,在舟过德清的旅途中,这个空间和归属感都是不存在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客船随着烟波渐行渐远,穿桥而过,一路向东,驶出了画面,也驶出了诗境。同时,渐远的烟波也象征着诗人思绪的绵缈不尽。渐行渐远的不只是身边的人和事,或许还有曾经的自己。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可是,对于姜夔来说,应该在这句话上再加上一个后缀语,才能完整地表述诗人的人生足迹和心路历程,那就是:在一个人的旅途上,孤独和思念,总有一个萦绕在心头。
      或许,是诗人姜夔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才让他在踽踽独行的人生旅途上多了一份自洽。曾经的科举失利、曾经的生活失意、曾经的情感困惑,也都会像行船划开的水波一样,随着船只的远去,水波依旧会归于平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是啊,对诗人姜夔来说,接受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旅途漫漫终有归期,甜蜜苦涩都有尽头。要接受世事无常,接受飘零寓居,接受平淡如水,接受阴差阳错,接受如影随形的孤独和思念,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
      一个人的旅途,孤独和思念,总有一个萦绕在心头。姜夔的这两首诗,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南宋张炎评价姜夔的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读姜夔的这两首诗,确实能给人带来空灵唯美、清空高远的极美意境。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4339#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20:17 编辑

叶剑英主持授衔仪式,看到两人的名字后不禁当场发火,怎么回事?
      授衔仪式的“差错”
      同名同姓同乡同军衔,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看向授衔仪式名单的叶剑英此时大为恼火,如此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够出这种差错,太不像话了。
      1955年的授衔仪式,叶剑英因两个名字当场发火。
      授衔仪式中每位同志都是从炮火中出来的,哪个不是历经生死考验,如此重要的活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当叶剑英气在头上时,同行的工作人员却表示,名单不假,他们是老乡。
      叶剑英再次仔细查阅了名单内容,这两人的信息除了职务不同,其他都一样,稍不留神就会看错
      工作人员表示,当时录入这份名单时,都以为信息有问题,在经过多次核查之后才确认没有问题。
      方国南,两人都叫这名儿,少将军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一个在广西军区担任政委,一个在解放军体育学校担任政委
      如果不是年龄和职务,这两人还真容易让人引起误会。
      后来为了方便区分,授衔仪式后,广西军区年龄较大的方国南改名为方国安
      两人都是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的老乡,说起他俩的经历,真算得上心有灵犀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方国安出生在1913年,方国南出生在1915年,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据悉他们的出生地相距不到5公里。
      同为有志青年的他们,在土地革命爆发后,都有相似的经历。
      1928年平江起义,湖南长寿地区迅速展开革命斗争。
      革命的火焰来到家乡,哪有不参战的理由。
      于是方国安在16岁那年加入了当地少年先锋队,跟着队伍一起打土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时的方国南则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也进入到革命的火焰中。
      1930年,彭德怀带领红军从长沙出来,正好路过方国安的家乡。
      怀着满腔热血,方国安加入到了红三军团中,成为了一名红军。
      土地革命期间方国安因表现优秀,担任过红三军团的警卫连排长,后来在红五军第二师六团连中担任政委,进行政治指导工作。
      后来国民党的围剿行动越来越猛烈,时任第二团政治委员的方国安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两个方国南
      方国南这边,参加红军后也一样与队伍进行过多次围剿活动,后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期间,湘江战役差点让方国南牺牲。
      当时战况紧急,敌军火力猛烈,一发子弹直接击中了方国南的太阳穴。
      这一枪让他直接倒在战友的尸体边上,不过同行的战友没有放弃他,仍然坚持将他扛过江对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过急救后,方国南大难不死,再次活跃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方国南担任八路军卫生部第二兵站的政治委员,后来又到了晋察翼军区第十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
      而方国安在抗战期间主要担任八路军团政治处主任,并在鲁西军区进行政治指导工作。
      同一时期内,两人的工作内容几乎都集中在政治工作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方国安参加的第一场抗日作战便是平型关战役,后来又参加了汾离伏击战。
      表现优异的他,被上级部门提升至团政委。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方国安则跟随部队主要在东北地区活动,并与四野纵队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同时也留下了不少伤痕。
      但相比之下,方国南则更加善于管理政治事务,相关的政治工作在军队中也广受好评。
      当然,对于打仗来讲他也是一把好手。所以有不少手下都很尊重方国南,并且在部队中有着很高的声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至于两人的名字,方国南的原名叫做方衍康,参加红军的时候,他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方国南。
      其实两人的身世和经历让人分不清楚也不是第一次就有,当初他们在部队时也经常因为名字的问题出现许多问题。
      1948年的时候,方国安这时来到天津前线,负责政委工作的同时还要指挥作战,但一位在翼东的县委书记带着人手来到方国安的所在地。
      事实上这位书记其实曾在方国南的手下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变动,便与方国南分开。
      不过两人的关系平日里还不错,因此当他听闻当地有位叫方国南的政委时,便立刻带着人手前来看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似的命运
      结果到了现场一看给愣住了,当时他说到,怎么几年不见瘦了这么多,样子咋还变了呢?
      聊天的时候,方国安才明白,原来县委书记找错人了,虽然自己也叫方国南,但不是他认识的那个人。
      所以他向县委书记表示,自己不是你要找的方国南,那是另外一名同志,咱们同名同姓,他也不在这里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类似的事情不止方国安这里,方国南那边也会有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人想要找方国南,结果方国安的部下跑去找到了方国南,婚帖什么的错送到了方国安手里。
      新中国成立后,方国南和方国安分别担任了其他地区的政委,并继续在军区主导政治工作。
      回到授衔仪式这里,叶剑英在了解了两位方国南之后才明白,这两位少将还有如此戏剧性的故事,怒意全消,还大为赞赏两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之后,方国安继续在广西军区担任政委。不过年纪大了之后,方国安的便渐渐将精力放在了个人生活中。
      由于战争时期受伤较多,年老的方国安行动不便,因此在1967年便提出了主动离职。
      当初领导本来想让方国安继续留在部队做点简单的事务,但他还是婉拒了。
      他认为这样的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自己已是上了年纪的人,再留在这里不合适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方国南在这之后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直到自己完全退休。
      方国南先于一步在1997年病逝,年纪最长寿的方国安在2011年逝世,两位颇具戏剧色彩的将领最后也迎来了自己晚年的尾声
4340#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24 20:21 编辑

42岁张蕾气质非一般,穿蓝色薄纱连衣裙主持,气质胜过同台李思思

      对于女主持人这个职业来讲,礼服裙装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品了,礼服裙装大部分在版型上其实都比较单一,因此穿搭的多了很难在版型上找到时尚的突破点,穿出与众不同的感觉,但是可以在裙装的元素上选择更加丰富的,比如央视文艺风主持人张蕾,一款蓝色薄纱亮线元素礼服连身裙亮相,将文艺气质呈现的美轮美奂,又被张蕾的气质惊艳到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蓝色的连身裙在色彩上就比较端庄大气,非常符合王蕾的气质,这种淡淡的蓝色相对来讲既能够凸显出成熟女性大气沉稳的风格,也能够避免在舞台上呈现出过于沉重的感觉,而且在灯光的照耀下,这种淡蓝色还能够呈现出一种十分恬静的感觉。40岁张蕾气质非一般,穿蓝色薄纱连衣裙主持,气质胜过同台李思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款的连身裙在版型上采用拖地的版型,将女性高雅的气质完全凸显出来,在裙摆的位置采用了内衬的方式,白色的内衬呈现出很好的层次感,在元素感上也更加丰富,起到很好的配色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连身裙采用了修身的版型,将曼妙的腰肢曲线完全凸显出来,对于纤瘦型的身材来讲,这种收腰的版型能够将身材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拉高腰线的设计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腿部比例拉长,营造出大长腿的既视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连身裙上面采用了亮线的元素,在镁光灯下闪着星星点点的光,丝线的造型呈现出一种大气的感觉,在胸前和裙摆的位置都采用了这种亮线的元素,穿起来充满亮眼的感觉。又不失女性的端庄大气,生活中的姑娘们如果有参加晚宴或是主持等这种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借鉴这种元素的裙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圆领的款式比较保守,受到央视主持人的身份限制,在裙装的选择上不能选择过于暴露的款式,以免带给人一种低俗的感觉,这种圆领的款式大方典雅又完全不会有暴露感,非常适合张蕾的身份和文艺气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侧分盘发端庄优雅,盘起的发型与衣服搭配起来呈现出一种十分大气的风格,风向标样式的发型真的是非常难驾驭的,对于脸型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是拥有张蕾和李思思这样的气质的话,建议谨慎尝试,一不小心就容易产生显老的感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淡色系的西装套装非常清新,穿起来充满文艺风,西装上衣在版型的设计上比较特殊,在领口的位置采用了露出锁骨的开口设计,不动声色将张蕾的性感完全激发出来,但是又丝毫没有媚俗的感觉,修身的版型起到很好的凸显身材线条的作用,搭配上稍稍修身的直筒裤,身材真是好到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色的西装套装在颜色上比较亮眼,鲜亮的颜色起到很好的提亮肤色的作用,在腰间的位置增加了白色的扣子,红白色的搭配经典的同时在配色上又有一种配色十分协调的感觉,西装上衣在左右下摆的位置采用了开叉的设计,既新颖又充满女性的优雅感,直筒的西装裤搭配鱼嘴凉鞋,既潇洒又性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格纹款的西装套装在元素上比单一颜色更加丰富,相对来讲在亮眼效果上也更强,而且格纹的元素自带一种浓浓的复古感,白色为底色,黑色的格纹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凸显年轻的作用,工作中的小仙女们在穿搭的过程中如果穿腻了单一颜色的西装来讲,可以选择格纹款式的元素,既能够起到亮眼的效果,也不会在职场中呈现出不专业的感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声明:文章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有异议请联系删除,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8 07: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