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次见到周福明时,身穿一件褪色的睡衣,手中拿着《二十四史》其中的一册。
周福明小心地和主席打招呼:“主席,您好!”
“你是他们请来为我理发的小周师傅吗?”
周福明点了点头。
“是,不,主席您叫我小周吧!师傅这个称呼我承受不起。”
“不要妄自菲薄嘛!听说你都是理发界的标兵了,怎么承受不起呢?”
“好吧,主席,咱们可以开始理发了吗?”
“我随时恭候你的剪刀!”
毛主席坐到椅子上,翻看起手中的书。
图|周福明与毛主席
周福明担心影响主席看书,他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理发的力度。
主席感受到了他紧张的情绪,和他聊起天来。
“小周,你全名叫什么?”
“周福明,周到的周,幸福的福,明亮的明。”
“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
“虚岁24岁了,年初结的婚。”
“家里人好吗?”
“挺好的,父母和我们住在一起。”
主席与周福明聊天的举动,缓解了他紧张的情绪,让他得以顺利完成理发。
1960年初,周福明再次为主席理发。
理发期间,主席问他:“小周师傅,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和我一起去中南海不?”
“能为主席服务,是我的荣幸。”
“你一个人愿意可不行,还要争取你父母和爱人的同意才行!”
“家里人都听主席的!”
“你结婚不久,爱人肯定会不同意吧!”
“爱人那边可以商量!”
“要好好商量,不要闹脾气,更不能用我来压她,要尊重妇女,你走了她可是要帮你撑起整个家庭的。”
“我会的!”
1960年4月,周福明和毛主席到达中南海。
图|周福明
晚年,周福明谈到自己为什么能够被毛主席一眼相中,成为主席的专职理发师时,他骄傲地说:“我符合毛主席选理发师的三个条件。”
究竟是哪三个条件呢?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周福明与毛主席的日常故事来说明。
一、受邀为毛主席理发 1959年,周福明凭借其精湛的理发手艺,和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成功被他工作的时美理发室,推荐到杭州市参加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会上,通过投票决定评选周福明在内的几人为“青年标兵”。
这个标兵的称号,为他与毛主席的见面打下了基础。
12月26日,年关将近,为除旧迎新过元旦,周福明工作的时美理发室人满为患。
上午11点左右,杭州市上城区的赵书记挤进理发室,进门就问:“周福明同志在店里吗?”
“在呢!”
周福明正目不转睛帮客人理发,顺口答应了一声。
赵书记走到他面前,郑重其事问他:“你理个发最快要多久?”
“半个小时吧!”
赵书记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等周福明忙完手中的活,他拉着周福明进入店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正笔直地坐着两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赵书记为周福明一一介绍,原来他们都是省公安厅的。其中有一位叫王文和。
看到周福明进门,王文和起身与他打招呼:“小周你好,现在请你带好工具跟我们走,杭州饭馆有一位北京来的首长需要理发,组织综合考虑派你去最合适。”
去饭馆理发?还要自带工具?尽管周福明满脸疑问,但他没有问原因。他二话不说,将推子、梳子、剪刀、刮胡刀等工具装到挎包里,就跟随王文和出门了。
门外有一辆公安专用的汽车等候多时。周福明先是被接到了汪庄,在那吃了午饭。
不久,一位自称是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秘书的年轻人,对他说:“王厅长想请你为他理个发,可以吗?”
“当然可以!”
周福明以为要理发的首长是王芳,但他回忆起王文和后半句话。
他自言自语道:“不是北京来的首长吗?”
周福明带着疑惑,为王芳理完了发。后来,又进来了三位领导,都让周福明为他们理发。其中一位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李卫士长。
晚上10点左右,周福明被带到南屏游泳池,接待他的是下午那位李卫士长。这位李卫士长说:“我叫李银桥,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今天主席生日,接你来是请你为主席理个发。”
周福明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想起,12月26日是主席生日。
他点头表示知道了。
李银桥补充道:“主席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快一些。还有,进去后千万不要紧张!”
李银桥将周福明带到泳池后的一扇屏风处。屏风里面,有一张躺椅,旁边有一张桌子,这应该是毛主席临时休息和办公的地方。
李银桥要周福明在屏风那等一下,自己从另一扇门出去了。周福明激动万分,想到自己即将见到毛主席,手竟然不住地颤抖起来。
周福明细心为主席剪完了头发,理发结束后,主席举起大拇指夸赞他,并问他:“小周,你会游泳吗?”
“会的,主席!”
“陪我游会,怎么样?”
“好的主席!”
1961年,毛主席主动精简了丰泽园,为自己服务的工作人员。他这样跟周福明解释:“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我要身体力行。小周你也想回去吗?”
周福明摇了摇头,坚定地说:“主席,我愿意留在您身边为您理一辈子发。”
“光理发的话,那我可就留不下你了。”
“主席,为什么?”
“你想一下,你一个月能为我理几次发?”
“按一周两次算,最多8次。”
“所以嘛,你如果不想被我‘精简’掉的话,就要承担其他任务了。你可能就没这么轻松了。”
“主席,我不怕累的!”
“我们说好,以后你替我值班,当我的卫士,好吗?”
周福明激动地说:“我保证完成任务!”
晚年周福明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他:“毛主席身边有很多理发师,为什么只有您为他服务了十七年呢?”
周福明激动地回答:“中国会理发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谁都有自己的绝技。我能当主席的理发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后来,我总结自己的优势,我符合三个条件。”
周福明掰着手指回答:“第一,理发技术过硬,我是杭州理发界的劳动标兵;第二,农民(贫农)出身,这种身份在当时是根正苗红的象征,毛主席也是农民出身,我和他有共同语言;第三,思想方面经得起考验,当时我已经是预备党员了。”
记者追问:“那您还能谈一谈毛主席的日常生活吗?”
“好啊,主席和我在冬天谈过雪,这使我受益匪浅。当然主席的日常不止一两件,还要细细说来。”
二、一场雪引发的思考 1962年,中南海丰泽园里下起了大雪,不多久便覆盖了整个庭院。
开始成为毛主席卫士的周福明,刚走出房间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无数六角形组成的白雪,将丰泽园装点成一个洁白无瑕的国度。
周福明备好热毛巾,沏好茶,等待主席的呼唤。
这时,值班卫士的电铃响了起来,是主席醒来了,周福明用盘子端着毛巾和茶水,进入主席的卧室。
“外面下雪了,主席!”
“是吗?走,扶我出去看看。”
主席这个南方人,不管在北京生活了多久,对雪的兴致还是很高。他睡衣都没脱,踏上拖鞋就往屋外跑。他踩着地上的白雪,放慢脚步,闭眼倾听雪落的声音,不时大口吸气,呼吸冬天的第一口空气。他扭动身体,舒展闲置一晚的筋骨。
周福明看着雪中毛主席孩童般的举动,感慨道:“伟人也是凡人,不过他比凡人更多愁善感,更能够洞察百姓的疾苦。”
“主席,外边冷啊!快进来穿件衣服。”
周福明像个操心的家长一样紧随其后。
“小周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下雪的时候不冷,只有化雪的时候才冷呢!我有好几年没有这样轻松过了!”
图|毛主席与周福明
主席玩了一会儿,问周福明:“小周,你如何评价雪这一事物?”
“我对雪的态度很矛盾,喜欢,又不太喜欢。”
“为什么这样说?是有什么原因吗?”
“喜欢,是因为新奇。在老家时,我们农村人种田又打鱼,杭州一入冬就下雪,父亲会带我们下河捞鱼。不管别人怎么劝,父亲都不穿鞋,他的脚冬天很容易开裂,渗出血,我很心疼。所以我不喜欢雪。”
“你劝不住父亲,又将原因怪罪到老天爷身上,老天爷可不听你的!我说过,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去评价。你不喜欢雪,可我喜欢。下了雪,不仅对人有益,对庄稼也有益。下了这场大雪,明年会是个丰收年。”
原来,毛主席并不是单纯喜欢雪,而是喜欢下雪对农业种植这一好处,主席的心里无时无刻都装着国家和人民,他不愧是农民的儿子啊!
三、吃咖喱牛肉 1962年7月的一天,周福明陪毛主席吃饭。
厨师为毛主席做了一份咖喱牛肉,主席指着这份菜说:“土豆牛肉,赫鲁晓夫口中的共产主义,我们先享受。”
周福明听别人说过,“土豆炖牛肉”是赫鲁晓夫提出“共产主义”家庭的晚餐标准,但还是第一次从毛主席嘴里说出。
主席招呼周福明坐下来一起吃饭,夹了块牛肉到他碗里,说:“小周,吃块‘赫鲁晓夫’。”
周福明被主席说的话逗笑了。主席看着他,突然想起,他是被自己刚才省略了“的土豆炖牛肉”这6个字逗乐的。
周福明也给毛主席夹了块牛肉:“主席,您也吃块‘赫鲁晓夫’。”
之后,厨师每次做咖喱牛肉,周福明都打趣地说:“今天吃‘赫鲁晓夫’。”
图|赫鲁晓夫
这顿饭一直围绕苏联与赫鲁晓夫展开。
“主席,苏联也太瞧不起我们了吧,您不同意他们在港口驻军,他们就撤走了全部技术援助,太小气了。”
“他们可不是小气,是要控制我们。我当时就说,全部都撤走好了,我们欠他们的债,如数奉还。我还不相信离开了苏联,中国还不行了,地球还不转了!”
“对嘛,他们要我们还的东西还挑三拣四的,太欺负人了。”
几天后,毛主席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
那天早上,主席非常悠闲地看书,一点没有接见外宾的准备,周福明以为主席是要在他的卧室会见他呢!
等周福明将毛主席的衣服熨烫完毕,皮鞋也刷得锃亮,还是没有听到主席的打铃声。
又过了一会儿,周福明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马上到接见的时间了,再不为主席准备的话要来不及了。他走出值班室,走过长廊往毛主席的卧室走去。
主席躺在床上悠闲地看着书,头发散乱、宽松的睡衣还穿在身上,只是看书的姿势稍微变化了一下。
周福明问:“主席,外宾马上要来了,是不是要做一下接见的准备了?”
主席合上书,将头转向周福明:“和接见无关,是‘召见’,头发不用梳,面也不用修。”
看来毛主席在讲这句话时,是带有情绪的。周福明只好不打扰主席,从房间退了出去。
毛主席这次召见前的举动,表达了他对苏联的不满,契尔沃年科走后,毛主席很高兴,从床上下来上厕所,鞋都没穿,直奔东北角的卫生间。
四、多此一举 毛主席的口头禅是“多此一举”。
主席书屋的北面有一条公路,路上车辆繁多,从早到晚也不停歇。为了让主席晚上睡个好觉,周福明会去警卫室,将写有“办公重地,请勿鸣笛”的标语,摆到外边,提醒过往的车辆。
有一次,毛主席发现了他的这一举动,问他:“我睡觉后,你干嘛去了?”
“我去警卫室找值班的卫士了。”
“去警卫室和他们说了些什么?”
图|周福明
周福明这才意识到,毛主席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了。
他清楚毛主席的脾气,在主席面前一定要诚实,否则他一点情面也不会给你留。
“立牌子这种事,真是多此一举。以后不能再干了,这是在扰民,你知道吗?”
虽然毛主席生气很可怕,但每次批评完,他都会找机会安慰你:“昨天是不是把你吓坏了?以后还这么做吗?”
周福明惭愧地说:“不敢了,不敢了。”
主席在平日的生活里,非常喜欢开玩笑,从玩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仁厚、慈祥的音容笑貌。
有一次,主席让周福明为他抓痒,起先周福明没有用力,只是用指甲盖轻轻刮几下。
主席惊奇地问:“你怎么连个蚊子都比不上?用力。”
他非要周福明给自己抓出红点,再用手指甲掐出血来才痛快。
有一年,毛主席到杭州的农村走访,随行人员为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风险,要求村长将村民支开。
主席到这个村子时,发现村里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公鸡大摇大摆在路上走着。主席严肃地问他们:“只有它出来欢迎我吗?”
同志低下头,不敢回答。
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村里人潮水般从会堂涌向主席。
他们发自内心地连呼三声:“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主席却告诉他们:“这个口号我不喜欢,没有人可以活一万岁的!”
1974年,周福明、吴旭君和张玉凤陪主席坐车来到王府井,主席想到周边转一转。汽车沿着长安街向东行驶,主席将视线投向车外,左右扫动。
途经人民大会堂时,他的目光刚好与大会堂墙上挂着的巨幅毛主席像四目相对。
接着,他收回目光,对车里的人说:“你们也不知道可怜可怜我,我每天都在那风吹日晒的,有家难归啊!”
毛泽东晚年身体状况不好,经常不适。病情一好转,精神、气色也挺好。
主席的保健护士长说:“你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可以长寿。”
毛泽东摆着手说:“不,你们没有那么高明,皇帝的御医也做不到。中国有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他不叫我,我自己还去呢!”
五、为毛主席理最后一次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毛主席病危那段时间,周福明没有在主席身边,但他知道主席病情危急,生命垂危,随时都有可能离世。
尽管周福明做好了心理准备,可他依旧无法面对眼前的事实,他失声大哭,痛不欲生。
他跑到存放主席遗体的医院,向领导申请:
“请领导批准我,最后再为主席理个发、修个面吧!”
周福明不确定申请能不能通过,回家后,他默默打开理发箱,整理工具,等待好消息的传来。
9月30日凌晨,汪东兴派人通知周福明,告诉他申请通过了,此刻他的心情比第一次见主席还要紧张,因为这也许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见毛主席了。
周福明换上只有和主席参加盛典才穿的中山装,来到医院,进入病房。房间里,桌子上心电图的线条再也没有起伏,代表一代伟人的逝世。
周福明看着主席的遗体发愣,他觉得眼前躺着的不是主席。因为在他为主席服务的17年里,他从没见过主席睡过这么踏实的觉。
他贴在主席耳边轻轻说:
“主席,还记得我吗?我是周福明,周总理的周,幸福的福,明亮的明。您去到那边可不能忘记我,我以后下去陪您,还希望听到您叫我一声小周……”
图|毛主席(前)与周福明(后中)等人合影
周福明打开理发箱,从里面拿出一把推子,插上电小心翼翼给主席理发。
接着,又拿出刮胡刀,为主席剃去花白的胡须。
临走前,周福明瘫倒在地,顺势为主席磕了三个头,由其他同志搀扶着走出病房。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看到主席的照片,他还会抹下一把眼泪。
2022年4月4日,周福明在北京离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