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凌晨,华清池。
蒋介石躲在假山里,看着外面乱哄哄的人群,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在刚才,他的侍卫官告诉他,张学良已经领着东北军,打进来了,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应,侍卫官就拖拽着他,连忙跑到了后院。
可是当他在翻墙的时候,却不小心掉进了深沟,手臂和腿部都被擦伤,无奈之下,他只好强忍着剧痛,藏进了东边的一片假山中。
这个张学良的胆子是要包天吗?竟敢发动兵变,难道他不知道全国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吗?
正当他狠狠地,想着如何报复张学良的时候,突然,他听见了有人大喊一声:“在这!”
蒋介石脸色顿时惨白……
(1)暴雨将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
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当时详细的细节就是:当日,奉天北部约7.5公里处的南满铁路柳条湖东段,突然发生巨大的爆炸声。
而当人们去查看的时候,铁路旁边发现了,3具身穿东北军服装的中国人尸体。随后,日本关东军附近的铁路守备队当即声明——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并袭击日军守备队。
之后,不容分说,以此为借口,开始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
当时东北军由奉系少帅张学良统领,刚开始,张学良想的是保存实力。
所以张学良对日军并没有做过多的抵抗,便让驻守北大营的部队,直接撤出了据点。
而后面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由于张学良并不想抵抗,短短一天,日军先后攻占了奉天、四平等18座城镇。
后来随着东北军撤出了东北地区,东三省,以极快的速度沦陷为敌占区,我国瞬间失去了大片国土。
其实当时,部下曾劝过张学良,虽然要避免和日本关东军发生冲突,但也要打几仗,做做姿态,以免失去了人心。
但是张学良并不同意,他认为和日本人交战,东北军几乎没有胜算。现在知道打不赢,如果还去的话,那就是拿自己的东 北军去换取名声,这样的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但后来证明,这种置国土与民族气节于不顾的做法,受到了民众的强烈谴责。
而且在东北军的部队里,失望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
因为对于很多士兵来讲,东北是他们的土地,那是他们的家乡,那也是他们的血肉与根源……
当然,除了张学良在忙着保存实力,国民党面对这样事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也仍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奉行着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9月22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全体党员大会上提出:“以和平对野蛮……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第二天,蒋介石就向全国的军队表明,要求实行不抵抗主义。
而更过分的是,他们不仅对日本侵略者,不断妥协退让,甚至还要阻挠、镇压爱国之士的反日活动。
而共产党是怎么做的呢?
此时,中国共产党仍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风暴”当中。反动派的大围剿,对我党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即使在这样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我党面对九一八事变,迅速作出了反应,表明了态度。
九一八事变发生两天后,中共中央就在全国上下的注目中,发表了振聋发聩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共产党人响亮地喊出了时代最强音:“我们必将反击到底!”
而当即中共中央,向满洲党组织发出指示:
“立刻分配我党全部干部,尽可能地深入南满各地,并且沿中东路等路线,发动民群众与可争取的东北军阀,积极展开反日斗争与游击……”
之后,9月30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
号召群众行动起来,采取罢工,罢课等**活动,逼迫国民党发动派,积极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不抵抗主义。
而在我党的积极宣传下,广大东北人民在东三省内,成立了各种自卫军,起义军等武装队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行动。
而中共满洲省委,也着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和工农义勇军,并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我党也派出了大量优秀的党干部,来到东北大地,领导抗日事宜。
比如杨靖宇将军,就去了东北反日总会,做领导工作,并且负责统领各县的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
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来到了沈阳的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
而短短时间内,党组织在东北地区先后创立了磐石、海龙等10余支反日游击队,而东北义勇军的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距九一八事变一年后,队伍便发展到40万人以上,活动范围遍及东北大地。
……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两年后,部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成功会师。
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再次向民众呼号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年12月,北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政府受到了巨大压力。
1936年初,我党与张学良建立了直接联系。而之后,党中央代表李克农从瓦窑堡出发,前往洛川与张学良会面。
而其实早在一月份,两人就举行了第一次见面会谈。
而我党为表示诚意,由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向全国民众,联名发出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这两次与我党的见面,张学良对于停止内战,有了深切的体验,而这也改变了张学良之前明哲保身的想法。
1936年4月,我党再次与张学良,在延安进行了会谈,而此次由周恩来亲赴。
而此次延安会谈,彻底改变了张学良的主张,他决定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驱赶外敌。
1936年9月,我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一月之后,蒋介石飞抵西安,督战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剿”红军。这时候,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提出统一战线,共驱外敌,但却遭到老蒋的斥责。
而之后,连续几月张学良都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日,但均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1936年12月,张学良密电蒋介石,称其部下不稳,剿灭红军恐有变故,希望蒋介石能前往督战震慑,蒋同意并于几天后抵达西安,住进了华清池。
这期间,张学良又再次,面见蒋介石,再三劝说,期望其停止内战,但不出意外地又遭到拒绝。
12月11日晚,西安事变爆发前夕。
蒋介石邀请张学良等人等参加晚宴,但宴会中途,蒋介石图穷匕见,宣布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并且命令中央军接替张学良的东北军,全力剿共。
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密见,东北军各部等高级将领,宣布于明日,也就是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之后,翌日凌晨5时,张学良部下冲入华清池,捉拿蒋介石。
蒋介石见状,从卧室窗户跳出,意图逃跑,但不慎摔伤,只能躲在假山之后,但仍被张学良部下活捉。
同时,张学良扣留了蒋鼎文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电告全国,宣布发动事变。
之后为了督促国民党进行抗战,张学良正式提出八项主张,西安事变至此,彻底爆发。
……
而此时,对于毛主席来说,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2)于无声处听惊雷
“西安事变”传开之后,举国震惊。
我党情报人员不顾暴露的危险,全力以赴地调查具体情况。
一开始,当大家听到蒋介石被扣押的时候,我党很多人士,无不欢欣鼓舞,畅快至极!
蒋介石对我党民众屠杀与迫害的往事,历历在目,夜半惊梦之时,其丑恶嘴脸仍然难以忘记。
无数红军战士们,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死伤惨重。这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虽然是创造历史的壮举,但是其中的苦楚与艰难,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
但即使是这样,在长征途中,仍然有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现在好了,蒋介石被抓住了,只要一颗子弹,就能让无数的英魂闭目安息。所以当西安事变传来之时,根据地的无数百姓纷纷请愿:血债血偿,枪毙蒋介石。
甚至有些背负血海深仇的百姓,打出了相应的横幅,上街**。
但让百姓不解的是,这时候党中央组织说:“暂时不可枪毙蒋介石!”
抓住了蒋介石这个大反动派后,党中央高层自然也是高兴无比。但很快,当众人冷静下来后,觉得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大家齐齐看向毛主席。
虽然这个时候,蒋介石的生死完全在主席的一念之间,但主席还是十分冷静地分析道:此时若杀了蒋介石,无疑就等于削弱了中国军队自身的力量,让日本帝国主义渔翁得利。
此外,如果现在以这种方式处决了蒋介石,那么必定会引起两党之间的武力冲突,而这无疑会让,本就情形不好的抗日斗争,雪上加霜。
所以,决不能,现在就处决蒋介石!
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只能暂时放下仇恨,放下间隙,合纵连横,共抗敌寇。
毛主席的一番言论无疑是经过仔细分析,句句在理的。但是仍然有许多百姓,甚至红军战士表示不理解。
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仇恨支撑他们走到今天的,可是复仇的机会就在眼前,为什么要轻易放下呢?
就在事情胶着不已的时候,这时周恩来站了出来。
“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同志,主席的弟弟毛泽覃(tán)同志等一众亲人,都被蒋介石残忍地迫害,要说对老蒋的仇恨,主席是绝对不会比大家少的哩!”
“蒋介石欠主席的血债,不比你们的少啊,但主席都能为了国家大局,暂时放下自己的仇恨,你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周恩来的一番话,让许多人惭愧不已。
确实,要说最恨蒋介石的人无疑就是毛主席哩,他不仅杀害了主席许多的亲人,还把主席家的先祖坟墓给破坏了。如果说,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主席,都能为了中华大局,暂时退让,那么自己这些人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主席的想法,暂且放下仇恨,统一战线,联蒋抗日。
毛主席“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胸怀与心性,也让众人佩服不已。
而这件事的影响,也让全国,乃至共产国际投来了注目的眼光。
各方势力开始分析西安事变,以权衡利弊,为未来做准备。
从张学良自身来看,绝不是因为蒋介石多次拒绝抗日而突发兵谏。
张学良这个人一直以来,很难分清是好是坏。
之前的东北易帜,客观上讲,避免了全国的内战,无疑是有功的,但其实这背后,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蒋介石的势力太过庞大,张学良的东北军无法与之抗衡,所以他选择了投降。
之后,张学良毫无抵抗地放弃了东北三省,让日军毫不费力地就占领了中国大片的土地,这无疑是有过错的。
但在他主政东北的时候,他其实为抗衡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暗暗准备了许久。
他裁军修路,建港办厂,还注重工业生产,在东北先后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工厂,极大地促进了东北的经济发展,而为增强国防力量,他还建立了很多兵工厂,禁止种植鸦片。
除此之外,他还免除了国共内战时期,增加的各种附加税,为民众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而此次西安事变的爆发,虽然张学良与我党有抗日统一战线的协议,明面上是为抗日大业。
但很大可能是因为张学良与我党作战时,屡次失利,从而对蒋的方针政策,产生了怀疑,之后蒋介石在他的东北军失利之时,袖手旁观,让他颇为心寒,所以张学良不得不开始,考虑我党提出的合作抗日。
而西安事变,正是张学良走的一步险棋。
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活路,保存自己东北军的实力,否则他只能在蒋介石的冷漠下,被红军全部剿灭。
……
当然不管起因怎么样,张学良确实起到了改变历史的作用,他让团结抗日之大业,提前了不少时间。
但张学良又该怎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呢?而毛主席期望的国共合作又是否能实现呢?
(3)结局如何
1936年12月12日晚,宋美龄在上海收到消息,当即前往南京,并在次日电告张学良,准备谈判事宜。
而就在当天,中研院等学术机关,通电全国讨伐张学良,而南京各大学校长也联名致电张学良,指责其扣蒋行为。
之后,《申报》《大公报》等100多家报馆通讯社,也联名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紧急宣言。
一时间,局势诡秘,风雨欲来。
而此时国民党内部,也乱成了一锅粥。
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亲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但以何应钦为典型的亲日派,想趁此机会,在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并且试图推波助澜,借张学良之手,置蒋介石于死地。
而其他势力,此时也态度暧昧,混乱不已。
西安事变后,当时张学良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山西大军阀阎锡山的反应都十分关注,并且都在极力拉拢阎锡山,进入自己的阵营。
张学良于13日致电阎锡山,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而南京方面,宋美龄等主和派急电阎,希望他能够出面,劝说张学良;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则希望阎能共同讨伐张学良,还天下一个“公道安宁”。
而阎锡山,也是老谋深算,开始以中间人的身份,斡(wò)旋于各方,而之后,阎锡山也是主张守土抗战,以及反对内耗。
其他地方军阀也是态度各异。
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复榘(jǔ),在21日致电张学良,称赞张英明壮举,并通知张学良,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希望到时候勿生误会。
四川省主席刘湘密电张学良,指出内战必致亡国,希望张避免军事接触,以求政治解决。
……
而这样的大事,自然国外的各大军国主义与势力,纷纷染指。
日本政府极力挑动事态发展,扩大中国内战,而英、美两国力求和平解救,以维持蒋介石的统治,而苏联的共产国际也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6日,国民政府见张学良没有投降的意图,便采取了讨伐派的意见,最后决定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讨伐张学良。
何应钦见状大喜过望,立即集结兵力,由东西两面,同时对西安进行迫进。
而何应钦表面应付亲美派,实则暗里已经决定,派飞机轰炸西安,借张学良之手置蒋介石于死地。
宋美龄知道后,一方面与何应钦针锋相对,阻拦其对西安的轰炸阴谋,一方面又赶紧找人,与张学良商讨和平解决的方案。
而张学良,看国民党空军已经轰炸了西安的近邻城市,决定先释放被拘扣的蒋鼎文,安抚讨伐派,避免冲突升级。
而此时张学良,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兵变之后,立即致电了中共中央,征求我党对此事的处理意见。
而12日当天,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立即展开了商谈。
翌日,中共中央为商讨处理意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常委会。
而会议中,毛主席在会上,精密而全面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情形与未来走向,并且听过了众人的发言后,简明扼要地,对于西安事变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杀”为下策,“不杀不放”是中策,而“放”才是上策。
最后毛主席说服了众人,决定联蒋抗日。
此外,他也肯定了张学良对革命的贡献,认为张学良此次的行动,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也极大地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展。
之后周恩来补充发言,他认为,既然要联合抗日,那么在稳定西北三方联合的同时,要争取国民党那些黄埔系的军官积极抗日。
而后来,党组织也应张学良的要求,派遣周恩来亲赴西安,与张学良举行了多次商谈。
12月23日到24日,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等人,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十七路军,国民党进行了会谈。
由于宋氏兄妹救人心切,怕横生变故,所以双方很容易地于24日达成“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决定,并且商谈决定了停止剿共,共同抗日等一系列政策。
会议结束的当晚,周恩来面见蒋介石,通以民族大义,劝其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致抵抗外敌。
而最后蒋介石也接受了这些条件,但他要求不签字,而是以他的人格为担保,事后执行这些条件。
就这样,在众人以为西安事变,就要和平圆满结束的时候,这时共产国际却横插一脚。
后来原本,要蒋保证实施的六项条件,被张学良删减了大部分。
25日下午,周恩来试图劝说张学良,重新考虑放蒋条件,但张学良不以为然。
之后张学良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前往洛阳,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顺利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就此结束。
但蒋介石怎么可能轻易咽下这口气?
12月26日,刚下飞机的张学良被扣,此后开始了长达54年的囚禁生涯,而杨虎城于1949年9月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的东北军,则在蒋介石的指示下,被分拆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