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4041#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7:46 | 只看该作者
美称台海局势若升级责任在中方 华春莹四问美方:谁在制造台海危机?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薛伟 摄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务院不具名高官称,中方不应以佩洛西访台为由继续寻求改变涉台现状,如台海局势在此访后出现任何升级或危机,责任在中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美方有关言论是典型的颠倒是非,贼喊捉贼,反映出美方一贯的霸道、蛮横无理。请美方回答四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台湾问题的现状?事实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那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虽长期政治对立,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这是台海问题的真正现状。
      第二,谁在制造台海危机?美方和“台独”势力勾连挑衅,这是导致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民进党当局放弃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出于干扰遏制中国发展进程的战略目的,不断歪曲、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企图玩弄“台湾牌”,以台制华,不断提升美台接触水平,持续加大对台军售。佩洛西冒天下之大不韪窜访台湾,造成美台实质关系严重升级,严重违反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三,谁应该对台海紧张事态负责?中方已经反复明确表明佩洛西窜台的严重性、危害性,并明确指出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美方负责承担,勿谓言之不预。但美国政府和佩洛西唱双簧,一意孤行。美方恶意挑衅在先,中方正当防卫在后。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正当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四,谁在改变台海现状?美方以25年前的错误先例为由为佩洛西窜台狡辩,中方早已严肃指出,以前的错误不能成为美方错上加错的借口。中国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国家,我们绝不允许美方继续以“切香肠”方式步步蚕食、虚化、掏空一个中国政策,绝不允许美方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寻求逐渐改变台海现状。
      我愿再次强调,当前台海局势出现任何紧张,都是美方一手造成的,其根源都是佩洛西出于一己私利,一意孤行,执意窜台,严重违背一个中国政策。如果没有佩洛西窜台事件,就不会走到今天的局面。对此,很多国家和很多媒体都有十分清楚正确的认识,也都以不同方式向美方提出了警告。美方如果真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立即言行一致、不折不扣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完)
4042#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07:54 编辑

与妻子别离多日后,李白写下一首情诗,内容大胆直白,成经典名篇

     “巫山云雨”是古代中形容男欢女爱的一个经典成语。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一位诗人也能在他的诗赋上,留下这种委婉但是不正经的词语呢?而且还写下了希望吹蜡烛脱衣服的不正经戏码。如果你也好奇这个问题,那么你可以阅读一下由李白写下的《寄远》。

     《寄远》李白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上二句一作:日日采蘼芜。上山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上二句一作:昔时携手去。今日流泪归。)
      遥知不得意,玉箸点罗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李白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写法很特别,它采用了自代内赠的诗歌体。这首诗为什么说又是李白的经典呢?让我们一句句慢慢看。
      第一句“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大概的意思是说我在舂陵东,你在汉江岛。写的是两个人地理位置的距离,这一句话无疑是想表达出两个人相距甚远,言外之意是他想表达无论距离的远近妻子我都一如既往想念着丈夫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第一句是说思念与否,那么第二句话就又有别的含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每天每夜都在看你离开的方向,看到了春花透着日光纷纷落下的样子,岛上的人来来往往,落花凋谢铺成了道路。有时候思念真的很令人着迷,妻子望着遥远的长安,心中涌起百般思念,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看到春花一朵朵的盛开,又一朵朵的凋谢,花泥都铺成了道路,自己的丈夫却仍然没有归来,心中的寂寞悲凉和浓浓的思念之情便不易间流露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继续说道,自从在巫山离别后,这里就长出了遍地的秋草。秋草不停地生长,蛾子都在秋草中飞来飞去,太阳渐渐下落,余晖似乎照到了我的相思,令我更加苦恼。秋草,秋蛾,余晖李白用了三种景物比喻出了妻子对自己的深深思念。秋代表的是时间,与上文的春相呼应,过了多少个春秋,我心爱的丈夫却还未回家,太阳西落表示出了内心的黯淡,表达出了日夜相思的痛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两句就是被誉为经典之处。“昔时携手去,今日流泪归。遥知不得意,玉箸点罗衣”回忆起往事,那段你我在一起的时光,我们手拉着手是多么美好,可是回到现实,人走茶凉,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虽然我知道你在遥远的他乡可能不知道我有多么的想你,那我只好解衣宽带与你梦中相遇。在最后妻子望着落日的余晖,心中的孤楚被推到了高潮,对丈夫的这种思念之情也是上升到了极点,最后尾声,用解下衣服这种委婉的说法来写出妻子可能是如何想念自己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于是自带内赠的诗歌体,他需要运用多种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其中来自《高唐赋》的这个“巫山云雨”一词和后来的“解罗衣”,都写出了其实诗仙李白与妻子有许久不见面,希望见面就吹蜡烛脱衣服的爱情戏码。如此不正经的诗人你喜欢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考资料:《旧唐书》、《唐诗宋词鉴赏》
4043#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7:56 | 只看该作者
佩洛西窜台有“功劳”?台湾专家:将促成两岸加速统一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日前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引发巨大争议,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宣布连续多日举行环台军演,引发岛内震动。对于解放军为何在佩洛西离台之后举行军演,台湾资深时事评论员谢志传表示,这是因为中国大陆明白,两岸之间的事情最好不要牵扯到美国,若大陆想要往统一再进一步,就必须尽可能把美国的因素排除在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放军军演贴近台湾海岸线

      谢志传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佩洛西直到出行之前都未确定到底会不会窜台,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她这趟“亚洲行大秀”的“重头戏”就是在台湾。因为她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国期中选举,民主党现在的选情不好,加上拜登的支持力度不断下降,佩洛西去其他的四个地方都加不了分。佩洛西在台湾的行程看似风风光光,等她拍拍屁股走人之后,就是中国大陆“算总账”的时候。
      解放军在台湾周边展开大规模军演,且已有多方消息证实,有四枚弹道导弹未飞越台湾上空。谢志传说,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现在都可以成真,而且甚至未来也可以变成是常态化的行动。截至目前,台湾的军方也宣称做出了所谓因应措施。例如战机升空、军舰“跟监”、启动导弹准备拦截等等,但谢志传认为这些都是空话,“这样的因应措施根本撑不了多久”。他认为,首先台军的规模就是只有这么大,军费就是只有这么多,“一两次还可以,如果解放军每个月都来一次的话,长期下来,保证台湾的军方是吃不消的。”
      谢志传分析,此次解放军的演习的目的就是彻底“封锁”台湾,而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台湾地区资源的紧张。“毕竟台湾的天然气的储量只有7~10天,石油也大概能撑两到三个礼拜,煤炭就一个月。”谢志传说,这些都是台湾发电必备的资源,尤其是天然气。若按民进党制定的能源政策,天然气发电将占50%。“现在天气这么热,台湾有天然气的下场是什么?一旦没有电,所有人都面临酷暑,晚上睡觉连空调都没有。”谢志传认为,这才是台湾真正的致命伤。
      谢志传指出,民进党当局为了选举操弄佩洛西窜台,完全不顾台湾民众的死活,下场和苦果还是台湾人自己背。但此事反而替中国大陆制造了一个机会,就像这一次解放军的演习。他认为,这是佩洛西来最大的“功劳”,让大陆可以做到以前没有机会去做的事。佩洛西和民进党为了个人的政治私利,反而可能促成两岸加速统一。
      此外谢志传还强调,佩洛西窜访台湾彻底踩到了中国大陆的红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他相信未来中国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和“台独”活动的力道会越来越强,“我们拭目以待!”(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4044#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3:38 编辑

薛宝钗的父亲死于谁手?老鼠精为何群起攻之一个庙?黛玉死亡真相
      薛宝钗的父亲死于谁手?薛家谋害林黛玉,并非无缘无故:豪门恩怨
      林黛玉进荣国府后不久,薛姨妈就拖家带口投奔贾家,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挖林黛玉墙角的图谋。
      一介孤女被薛宝钗和薛姨妈全家吊打,很多读者对薛家恨之入骨:为什么净欺负没爹没娘的孩子?
      薛家全家欺负黛玉,实在让人意难平,但读者有没有想过,《红楼梦》里充斥着因果报应,薛家对黛玉的为难,仅仅只是因为薛家坏,蛇鼠一窝,才对黛玉穷追猛打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没有一种可能,薛家害黛玉,从一开始就是报复,林家和薛家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乍一听这种想法,很多人又气得要让曹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但请你细思原著里那些隐而不发的细节,细品曹翁那些透露了一半,欲说还休的另一半里的真相:薛家还真和林家有不共戴天的世仇。

      杀父之仇:紫薇舍人后代不得善终,谁是幕后凶手?
      薛姨妈为何千里迢迢,带领全家从金陵来到荣国府?原因正是薛宝钗的父亲——紫薇舍人薛公之后——我们简称“薛姨父”的宝钗之父,死了。
      薛姨父死了,对薛家的打击有多大?用一个词来形容——釜底抽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父亲死了,对家人来说当然是极大的悲伤,但对薛家来说,恶劣影响绝不止于此。
      首先,宝钗从千金小姐,变成了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体贴母怀的懂事姑娘: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从只知读书,才华高过薛蟠十倍的千金小姐,到未出阁就分忧家计,这种生活和身份的转变,只是迫于薛姨父之死。
      其次,经济难以为继。薛姨父在世时,宝钗也是穿金戴银,拥有富丽闲装的千金小姐,薛姨父死后,经济一下陷入困顿: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以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识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句话,薛姨父的死,直接导致了“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没钱了。
      第三,社会地位。
      薛姨父的死,使薛家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世人都说宝钗是商户之女,不配宝玉,但这是在薛姨父死后。
      在薛姨父生前,宝钗配不配得上宝玉不好说,但应该有很多豪门大族、仕宦之家,争着娶宝钗,这点看宝钗的妹妹宝琴的婚姻。
      宝琴和梅翰林有婚约,这应该确有其事。应该是薛姨父生前,薛家为她定下的婚约。
      但薛姨父死后,宝琴千里迢迢专门从金陵到荣国府,就是来等梅翰林求娶她,却一再不见动静,是什么原因?
      说梅家在外任不能娶亲,其实只是梅家的托词,也是薛家装点脸面的说辞,真实的原因是,薛姨父死后,薛家的社会地位,梅翰林家瞧不上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薛姨父一死,给薛家带来翻天覆地的消极变化,是薛家不能承受,不愿承受的。薛姨父如果是死于非命,薛家的复仇之火,真的能把他碎尸万段。
      薛姨父的死,是谁造成的?老天吗?还是人为?

      一座庙:林如海送走黛玉后,干了一件多大的事?
    《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耗子精的故事:扬州黛山林子洞里有一窝耗子精,过腊八缺少果品,就去山下庙里偷。
      结果一个年小体弱的小耗子精,摇身一变,变了个最标致的美女,把盐课林老爷的小姐偷走了。
      耗子精的故事,红迷公认为隐喻薛家偷黛玉一事,小耗子精就是薛宝钗。但是这里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为啥耗子精偷窃的对象本是山下一座庙,后来却变成了林老爷家?
      再细读林如海的出身:“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林如海就任的衙门是“兰台寺”,“寺”可不就是“庙”?但此“兰台寺”虽名字里有“寺”,却不是供奉神佛的地方,而是东汉时的一个机构,主要责任是管理历代藏书和监审百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明朝起,就没有了“兰台寺”这一衙属,改名叫都察院了。
      兰台寺和都察院,虽然都是监察机构,但兰台寺的名声要远好于都察院。兰台寺内遍植兰花,出入大都是君子,所谓“兰台遗风千古飘香”。
      为什么曹翁要给林如海一个红楼所属的明清时代都没有的官职?实际是在告诉读者,林如海在假道学盛行的红楼时代,是仅存的有前朝君子之风的人。
      君子之风是指什么?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红楼大环境下,君子之风,就是“真”。
     “真”有多可怕?林如海就任的兰台寺大夫,本来行使的就是御史的职责,今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他面临的是怎样凶险的境地?

      扬州盐战:等米下锅过年的禄蠹,把薛家摁在地上摩擦?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又在扬州当钦差,这个地点熟悉不熟悉?《大清盐商》的发生地,也在扬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盐税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朝廷经济支柱,扬州又是全国最大的盐运中心和集散地,不仅朝廷盯着扬州盐务,朝廷上下的禄蠹们,也在等米下锅。
      再看耗子精的故事发生时间——腊八节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过年的开始,耗子精们都需要过年,所以要去偷,去哪偷呢?去庙里——兰台寺偷。
      为什么要去兰台寺偷?因为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他要发扬君子之风,和盐商较真儿,朝廷上下的禄蠹们,就都不能过年。
      何为“过年”?过年嘛,老百姓过苦日子,禄蠹们却要天天过年。
      而能够让禄蠹们过年的人是谁?当然是雪花银之家——皇上商薛家。
      秦可卿葬礼上薛蟠曾透露:“我们木店里有一副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做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
      薛姨父给义忠亲王老千岁带了一口棺材。送人棺材,实际就是送人去死,义忠亲王,实际是林如海的一种化身,可见,当时薛姨父和林如海的斗争有多激烈?
      不过,从后来的情况看,薛姨父最终死于林如海的铁拳之下,林如海也没得善终,但却成就了“义忠”二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看来,当初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时就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言语之中多是诀别之意,他实际上让黛玉去荣国府避难寻活路。
      这也难怪宝钗对邢岫烟说:“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穿富丽闲装)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 ”
      宝钗在谈婚论嫁的年纪,说七八年之先,可不就是黛玉及薛家相继进荣国府的时候?薛家为什么不住自己京中的家,而投奔荣国府,实际就是来找黛玉保血海深仇的……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4045#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3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奈良警方公布安倍遇刺安保问题详情:因听众增多而忽视后方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8月3日,日本奈良警方针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时现场安保问题进行说明,称当时安倍身后三名安保人员因现场听众激增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安倍前方,未能察觉后方嫌疑人山上彻也的枪击行为。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7月8日安倍晋三在奈良一车站前演讲时遇刺,该事件引发外界对现场安保工作的质疑。奈良警方近日公布了对现场安保工作的调查结果。警方称,当日,安倍遇刺现场共有十几名警员,由警视厅的安全警官和奈良县警共同组成。安倍站立演讲的护栏内有4名,其中1名负责在安倍后方警戒。在护栏内原本负责警戒后方的警察,由于安倍前方、右侧的听众增多,不但要负责后面安全,同时也需要兼顾注意这些听众的行为。安倍身后另外两名警官,一人在山上彻也曾站立的人行道旁,另一名警官则在车道环岛旁移动警戒。这两名警官负责此次安倍街头演讲的整体安保工作。
      事发当时,安倍前方约有300名听众,后方几乎没有。由于安倍后方是车道,且有多辆汽车通行,后方警官也多注意车辆而未能注意到山上彻也的行为。
      据悉,此前6月25日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也在同一地方进行演讲。由于当时并未发生意外,因此当时安倍演讲时也参照了茂木敏充的安保配置,并未预想会出现枪击事件。这也被认为是此次安保出现疏漏的原因之一。
      7月9日,日本奈良县警察本部部长鬼塚友章就安倍遇袭身亡一事表示,“不能否认警备存在问题。”鬼塚友章在记者会上鞠躬致歉并称,他对安倍遇害感到“悔恨至极”。7月12日,日本警察厅长官中村恪表示,就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一案“感到责任重大”。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李心可
4046#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9:22 编辑

建国后伟人做过艰难的三大决定,前两个定国安邦,后一个为了人民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伟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他做过三大惊人决定,前两个安邦定国,最后一个才是雄韬伟略。
      建国初期,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个别国家却对我国虎视眈眈,就在那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伟人做出了三个决策,为我国杀出一条血路。有人说,前两条定夺安邦,最后一条才是雄韬伟略,这三条决策究竟是什么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建国初期,就在我国正在为建国欢呼雀跃之时,伟人却眉头紧皱,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邻近国家燃起战火,北朝鲜代表金日成希望我国能够给予援助,另一边的斯大林也在推波助澜,希望中国能够出兵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新中国的命运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此危急形势之下,伟人经过反复斟酌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支援朝鲜,这是伟人下的最艰难的一个决定。
      要知道,当时大部分的领导人都反对这一决策,单从名义上看,我国是可以出兵,朝鲜战争本是朝鲜半岛的内战,美军贸然插手自然不成规矩,而我国如果出兵,自然是名副其实的正义之师。但不可否认,其一,当时的中国武器装备实在落后,至少比美军落后两代,美军有海军、空军,我国一概没有,这可怎么打?其二,国家刚刚结束常年征战,局势才稳定下来就跨国作战,能得到民众支持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时间中,领导们争议不断,会议上只有伟人、周总理等少数人提出出战,一部分人保持中立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
      大家的话都不无道理,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伟人一句话震慑住所有人:问题不在于我们参不参战,而是国家的政治问题,若是没有参战,美军帮助完南朝鲜后,会不会把矛头指向中国?万一插手我国政务,直接会阻碍台湾的回归。
不得不说,伟人的眼光永远是那么长远。众人听完后纷纷低头不语,唯独林帅坚决反对出兵。不过伟人决心已定,当即下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于是,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立国之战爆发了。
      彭老总率领志愿军跨出国门,毅然参加抗美援朝,面对世界一流的美军敢于亮剑,敢于施展中国人民的智慧,敢于在战场上勇猛顽强,敢于向参战的16国展现我中华儿女的昂扬斗志,由此取得了胜利,纵使美军装备再顶级,我军照样将其打得猝不及防。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彭老总的英勇指挥以及志愿军们的英勇骁战,再加上伟人在千里之外远程操控。
      抗美援朝经历三年之后取得大胜,从此我国在世界站稳了脚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发核武器
      战争虽然胜利,但伟人依旧没有松懈。要知道,美国在当时可是称霸世界的大佬,不仅武器装备都是最顶级的,最重要的是有核武器这个杀手锏。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令人震惊的原子弹,那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原子弹投入到战场上,让全世界见识到了它的威力。在那场战争中,共造成七万人死亡,七万人受伤的惨剧。没过多久,第二颗原子弹在日本上空爆炸,令日本惨不忍睹。
      原子弹的威力那么巨大,毁坏性破坏性显而易见,伟人瞬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倘若美国用核武器来对付中国,那时候中国将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1956年6月,中国正式成立“596工程”,全力研发核武器。要知道,当时中国不管是经济,还是工业实力都相当落后,伟人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惊人之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核武器的制作哪有那么容易,何况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还很落后,没有理论基础,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向对我国进行支援的苏联老大哥,突然撕毁两国协议,甚至撤走了大批苏联专家,中国无奈走上了独立研发道路。
      面对重重困难,伟人义正言辞地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照样可以研发成功,中国人民不怕苦,那么多年的革命战争都熬过来了,如今又怎会怕这小小的原子弹。
      随即诞生了邓稼先、钱学森为核心的科研人员,他们没日没夜地用算盘最原始的方式演算,研究所每日灯火通明,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开始研发到结束,总共不到十年的时间,让世界都为之震惊
      让国人感到自豪的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氢弹也爆炸成功,再一次震惊了美国,令美国不可思议,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一时间,因为是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我国的国际威望越来越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的确,在伟人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终于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也证实了伟人的决策是多么正确。
      如果说这两个决策是安邦定国的关键,那伟人做出的最后一个决策算是真正的雄韬伟略。

提出人多力量大的口号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刚经历过连年的战争,人口锐减,伟人提出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当时众多发达国家都提倡节制生育,但伟人却不以为然,表示人口多是件好事,应该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合理规划人口政策,人多了生产的力量就大。
      事实证明伟人的决策是正确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不但有了庞大的生产力市场,更占据着更大的消费市场,这也为国家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伟人在建国初期就能有这样的高瞻远瞩,实在是英明。可以说没有伟人,中国人民不知道还要在黑暗的环境下摸索多久,让我们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
4047#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3:33 编辑

罕见李大钊书法真迹!粗狂豪迈,洒脱奔放,真性情,字如其人

      罕见李大钊书法真迹,粗狂豪迈,洒脱奔放,真性情, 字如其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李大钊先生我们都很熟悉,他的伟大足我们敬佩,他的光辉事迹深入我们的内心,刻进我们的骨子里。然而,又有多少的书友知道李大钊先生的手稿和书法真迹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家对于李大钊先生的书法不了解是情有可原,毕竟李大钊先生并不以书法著称于世,他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但是当我们看到的他书法墨迹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停留一下,去看看这位伟大先驱的手稿和书法真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文章中的手稿和书法真迹可以看出,李大钊先生的字那是真性情,洒脱奔放,粗狂豪迈,没有太多的拘束,但是看起来还是挺耐看的,足以反映出李大钊先生是一位文化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虽然不以书法著称于世,但是并没有在书写上疏于练习,他的字还是较为得体,尤显大方,笔画宽大,运笔比较快,快笔之下,尚存章法,足见他的御笔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如果前边的手稿不能让你感受到李大钊先生书法的粗狂豪迈,那么我们再来看下他的书法楹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大钊先生的书法楹联,以行书着笔,率性而书,恢宏壮观,有将军书法之气息。其书法结体上扁宽,笔画厚大,运笔急速的前提下,自然产生许多枯笔,给其书法加分不少。如果说李大钊先生不懂些书法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但是在其亲自书写的时候,又有些疏于临摹和练习,所以我们看其书法会有种觉得其善书法,但是又不太能表现出来的样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一个“文人”,李大钊先生的书法富有文化气息,但是作为一个“斗士”,他的书法又有将军之气息,豪迈奔放,自然洒脱,直来直往,豪爽,可谓是字如其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远方诗书阁主人所见的李大钊先生的书法作品之中,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他这幅行书书法作品。运笔流畅,布局合理,笔画多严谨,看起来甚是养眼,不乏书法家之风采。尤其是“还归”两个字,“还”字结体为圆形,与其本身所具备意思有相近之意。“归”字笔墨流畅,结体严谨是,潇洒飘逸,堪称此作的点睛之笔!
      写在文末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
      精彩文章,推荐阅读:张自忠殉国!毛主席为他题写“尽忠报国”,大气宏伟,气势非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按三秒下方点赞,感谢支持!如果您也喜欢本文的话,记得转发哦!


4048#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3:30 编辑

解放军战舰在台岛海岸边“打卡”的地方是哪?卫星图给出答案
      
      8月5日晚,东部战区官宣,东部战区海军10余艘驱护舰艇当日在台岛周边海域展开联合封控,连续组织昼夜间模拟对陆打击、综合攻防、联合反潜等实战化演练。与这条新闻一同发布的两张演训现场图显示,解放军战舰已贴近台湾岛海岸线,岛上连绵的群山,以及岸边的建筑都肉眼可见。一时间,东部战区海军战舰究竟在台岛哪个地方“打卡”,究竟离台湾岛有多近引起各方热议,多方证据显示,解放军此次行动已深入台湾花莲某海域12海里以内。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军类似行动会常态化。
      在解放军海军军舰抵近台岛的演训图发布之后,台联合新闻网报道称,解放军公布的“打卡照”背景疑似是花莲地区海岸线的群山,而照片中的白色塔状建筑疑似为花莲县和平电厂的烟囱。报道援引在此处捕鱼逾30年的花莲县渔会总干事林俊吉的话称,其对该处海域地形相当熟悉,一看到照片就知道,这是在秀林乡清水断崖北边外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中国长光卫星基于国产光学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所研发的卫星影像地理信息应用软件“共生地球”看到,花莲和平电厂确实有一座高耸的烟囱建筑,电厂在其官网介绍称,该厂位于花莲县秀林乡和平村和平工业区内,设计有两台66万千瓦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全厂装置容量132万千瓦。电厂的烟囱高达250米,烟囱上画有台湾少数民族图腾。这座电厂也据称是台湾东部目前发电量最大的电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在东部战区公布军舰抵近台岛的演训图之后,岛内有人仍然嘴硬称“照片是P的”。不过,东部战区在8月6日晚公布的我军当日继续在台岛北部、西南、东部海空域进行实战化联合演训的视频则对这种“质疑”给予了有力回击。当日,在东部战区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战区海军出动舰艇、战机、岸导等任务兵力,重点进行了联合对陆打击、对海突击等科目训练。东部战区海军任务兵力还与东部战区空军任务兵力一起,进行了联合侦察预警、联合火力突击等科目训练,部队在联合体系支撑下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检验提高。而公布的演训视频中,台岛海岸线上的建筑则再次入镜,我东部战区参训部队甚至还给出了一个疑似白色烟囱的特写镜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部战区6日演训现场画面截图
      此外,8月6日晚,国内科技公司中科世通亨奇公布了一张由国外SAR卫星于8月5日上午10时许拍摄的卫星图。中科世通亨官方账号表示,根据多域态势系统的追踪,8月5日我军南京舰在花莲附近海域活动,距离花莲和平火力发电厂的烟囱直线距离约11.78公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78公里的距离,这就意味着我军军舰进入了台当局极为在意的台岛“12海里”范围内,台当局一直将此距离描述为所谓台湾“领海”宽度。3日,台媒TVBS报道称,解放军划定在基隆外海、高雄外海划定的演习区距离台湾岛都不到10海里,“也就是说,有可能会跨进台湾的‘领海’范围”。对此,台防务部门则表示“会加强戒备,虽不求战,但也不避战”。
     “演习的成功举行就是告诉‘台独’势力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干涉势力,台湾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存在台当局所谓的‘领海’和‘领空’,这些地方我们想去就去,而且未来势必会实现常态化。”军事专家宋忠平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军已明确表态“不求战”,因为它求战就是死路一条,“我们进入到了12海里,他们也无动于衷,这就表明他们不敢打,因为一旦交火只能让自己更倒霉。”
      宋忠平指出,台军一定会感到忌惮,如果与解放军爆发军事冲突,这场演习可能就会直接转化为军事行动,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就会大大提前,所以台当局,包括台军不敢挑衅,他们能做的仅仅是所谓的“盯控”。
      值得一提的是,在5日以及6日东部战区公布的演训画面显示,我军军舰在抵近台岛的同时,台军派出了“济阳级”兰阳舰和疑似“康定级”护卫舰“陪访”。其中,5日公布的一张照片显示,台海军“济阳级”兰阳舰已经锈迹斑斑,这也被许多网友嘲笑为“海上移动古董”,“具有厚重的历史沉淀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军拍摄台军兰阳舰

      对此,宋忠平介绍称,台军“济阳级”兰阳舰已有50余年的舰龄,而且是美军淘汰之后租给台军的,这条军舰已经老旧不堪,不堪一击,其所安装的“精确制导”的武器,包括防空体系相对解放军而言要弱得多,一旦爆发冲突,这条船丝毫讨不到便宜,“不仅台军的‘济阳级’‘康定级’,还有从美国购买的二手‘佩里级’,和我军21世纪之后的战舰相比代差巨大,如果真的爆发冲突,葬身鱼腹是这些战舰的基本归宿。”宋忠平称。
      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在解读本次军演的特点时曾指出,本次军演实现了多个首次,其中就包括首次离台岛最近演习,和首次在台岛以东设实战射击靶场,对“台独”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东部战区接连在台岛东部演习区的活动轨迹也印证了这一点。
      宋忠平指出,这次演习也是告诉美国国内意图阻碍两岸统一的势力,“如果你们想以‘切香肠’的方式改变现状,那我们也可以彻底改变现状,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可以用强硬的手段来回敬你们一杯罚酒。”
    (原标题:解放军战舰在台岛海岸边“打卡”的地方是哪?卫星图给出答案)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65

4049#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3:03 编辑

范仲淹很动人的一首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被《西厢记》直接搬运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的名句,是女主角莺莺奔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
      又因为《西厢记》的流行度与传唱度,这几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尤其是“碧云天,黄花地”六个字,因为朗朗上口的旋律感和极天际地的画面感,历来被人们冠以“千古绝唱”的美名,人们也很乐意接受这是王实甫的原创佳句。
      殊不知,“碧云天,黄花地”这两句其实是王实甫从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中搬运而来,而且只是改了一个字,范仲淹的原句是“碧云天,黄叶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以说,应该将“千古绝唱”的美誉的原创标签贴在范仲淹的身上更为合适。“碧云天,黄叶地”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原词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北宋早期的填词人,范仲淹的《苏幕遮》仍然没有完全脱离晚唐五代词作的窠臼,但词作已然呈现出不同于晚唐五代词的韵味,因为词人描写的是以宏大的时空背景为依托的词作境界,这已经不同于晚唐五代以花前樽下为主旋律的词作了。
      范仲淹的《苏幕遮》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展现的是一幅壮丽辽阔的秋景图。整个上阕所写的辽阔高远、色彩斑斓、毫无萧瑟衰飒情味的秋景,在传统文人笔下还是很少见到的,在以“悲秋”为常调的词中,像范仲淹这样的词作更是少之又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篇句“碧云天,黄叶地”,此人只用了六个字就将广阔的空间意象呈现在了读者眼前,那是一幅天空湛蓝深远、大地铺满黄叶的深秋景象。
      不得不说,这六个字多蕴含的景象是辽阔旷远的。词人俯仰天地之间,以天地为依托,视线从上至下,极力创设词境、营造词意。
      尤为可贵之处在于,词人天衣无缝地给这辽阔旷远的秋色渲染上双重的色彩:一个“碧”字形容天空的颜色,一个“黄”字用来描摹大地的色彩,这独属于深秋的景象被词人准确的捕捉到、并成功地填进词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时的词人像极了一位油画大师,他准确地从颜料中选取了两种颜色,在背景板上涂抹起来,一幅“碧云天,黄叶地”的画面便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每一个读到这句词的人似乎都会拿起手中的画笔在背景板上渲染几笔,即使不会画画的人也可以凭借想象力填充出这美妙的画卷来。
      接下来的“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词人移形换步,将视野聚焦到开阔的大地上,他看到那水天相接处的一江秋水。
      这是词人的视觉体验,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秋色画卷,词人笔下的秋色是斑斓的、是绚烂的,是铺天盖地的极富感染力的斑斓色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那湛蓝深远的天空,天空之下是那铺满金黄色落叶的大地,大地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视线的尽头,一江秋水与天色接壤,秋色也延伸到江面上,水天相接,天水一色,好一幅深秋江天远景图啊。
      江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在水光与天色的掩映下,也呈现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动人心扉的翠绿色彩。烟雾 本来是白色的,但经过光线的折射,在词人的眼中就呈现出别样动人的色彩。
      远远望去,烟雾好像和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又好像和秋水碧波连在一起。所以词人才会说“寒烟翠”,而这个“寒”字又恰恰突出了烟雾给人带来的秋意缱绻的朦胧美感与意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的词境交织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为辽阔高远、色彩斑斓的秋意图。傍晚时分,落日将它最后一抹余晖洒在远处的山峦上。
      从词人的视角望去,这是碧水蓝天、芳草萋萋的极致视觉体验。
      词人满眼都是秋色,词人眼中的秋色铺天盖地,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最后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所以,当词人感知到这样的景致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上阕后三句“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三句的词义隽永绵延,意境旷远悠长,将天、地、山、水的色彩通过一抹斜阳连接在一起,景物从词人的视线之内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尤其是词人笔下那萋萋的芳草,足以让读者将它与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联系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为自《楚辞·招隐》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伊始,芳草便成为怀念远方与乡思离情的代名词,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同传统的文人一样,“芳草”在范仲淹的心中也成为乡思离情的寄托,这种情感也从词人对“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地流露出来。
      词人的情感如涓涓细流一样绵延而来,词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词境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抒情,过渡自然,彰显词人创作手法巧妙。
      范仲淹笔下的芳草不只停留在这幅秋景图之内,一句“更在斜阳外”,让词中的“芳草”意象跳脱出画面,延伸在斜阳之外,延伸到远方,延伸到词人的故乡。此时的“芳草”已然成为词人的情感纽带,成为全词的抒情线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范仲俺是江苏人,自从他到延州、耀州戍边开始,他就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朋友,边塞的生活有时很艰苦的,所以在长期的边塞生活中,范仲淹那悠悠的乡思离情和离别愁绪不免会在他的情感世界里流露出来。
      行文至此,词意已经呼之欲出了,原来词作中的每一样景物都被词人赋予了别样的情感,那就是词人心中那缱绻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
      而这种种被词人赋予了情感的景物最后都汇聚到那“芳草”意象之中,词人的情感也是由芳草这一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引出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片两句“黯乡魂,追旅思”,词人紧承上片的芳草天涯,直接点出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词中的“乡魂”就是思乡的情思。这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思乡和羁旅的愁绪愈来愈强烈。
      乡魂和旅思在写作手法上属于互文,此处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由此也能看出词人边塞生活的时间之久,字里行间是词人乡思心绪的真情流露。
      故乡在词人的边塞生活中成为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的温柔与可亲也成为词人在枯燥生活中聊以自慰的情感寄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下来的“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两句是词人对边塞生活的描写。无尽的乡思与离愁牵绊着词人,也无时无刻萦绕在词人的心头。
      每到晚上,这种情感就变得更加强烈。词人回想白天的思乡之情延续进梦中,他也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梦中的自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正待他与亲友一一寒暄之时,词人从梦中惊醒。梦醒时分,词人恍然不已,原来只是好梦一场。
      漫漫长夜,词人难以入眠,于是他来到屋外,这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的片片落叶上;词人举头望月,只见皓月当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词人或许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同样在月明之夜的思乡之情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点,但是彼时彼刻的情感都是一样的,那是跃然纸上的思乡之情,那是跨越时空的思乡之情,那是人类永恒的情感。
      范仲淹的思乡之情无法消除,他在此刻正好可以倚楼凝想这一轮明月,但是这种愁怀反而因为明月更加强烈起来,词人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由得发出“明月楼高休独倚”的慨叹。
      范仲淹从斜阳写到明月,这是时间的挪移,也是词意的递进。词人从寥廓的的秋景写到明月与高楼,所处的地点虽然没有变化,但是词人的视角发生了转变。这就好比电影拍摄中的长镜头一样,从遥远的天边一直向后挪移,镜头和词人所处地点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将镜头聚焦在词人的身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个延续的画面,有一条明显的情感线贯穿其中,就是词人的思乡之情和离情别绪。画面中出现的景物,如天地、黄叶、烟波、斜阳、芳草、明月,都成为词人情感的寄托。这样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全词在“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伤感旋律中缓缓落下帷幕。因为长夜漫漫,明月之下独倚高楼的词人夜不能寐,所以他就饮起酒来,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词人本欲借酒消愁,可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词人欲遣相思反而更增添了相思之苦、更增添了怅惘之情。
      这两句历来好评如潮,被称为千古名句,抒情的成分是很明显的,也是很强烈的,而且词句也很新奇。写到这里,郁积在词人心中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人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为词作画上了让人意犹未尽的的句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传统写作中,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的《苏幕遮》则突破了这一传统的创作手法,因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词作所描绘的秋景是辽阔高远的,是铺天盖地的,是色彩斑斓的。
      品读《苏幕遮》中的词句,宛如欣赏一幅多色的秋景图。
      这一点在开篇几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几句极富画面美与意境美。显示了词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广阔胸襟,以这样的胸襟反衬思乡与离情的怅然。所以每当读这几句的时候,总能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也能激发出人们无尽的想象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品读《苏幕遮》中的词句,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点在结尾几句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虽然是最后几句,词人却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将羁旅之思与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在这样的词意和词境中,词人所抒发的感情就显得柔而有骨,深挚真切不流于俗套了。
      这首词的寻常之处就是:上片寓情于景写景,下片借景抒情,这本来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但是这首词又有自身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秋景与柔情的融合交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范仲淹的《苏幕遮》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苏幕遮》一词中的秋景是辽阔高远的,是色彩斑斓的,是毫无萧瑟衰飒情味的;词中的柔情是缱绻动人的,是缠绵悱恻的,是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的交织交汇。
      通过以上两点就可以一探《苏幕遮》在写景中所蕴含的永恒的情感了,无怪乎清代文人谭献在《谭评词辨》将范仲淹词这首词誉为“大笔振迅”之作,将这首词成为千古绝唱,是中肯而贴切的,也是实至名归的。
4050#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8-7 13:27 编辑

贾宝玉诗词赋在府外小有名气,为何在大观园诗社中,却总是落第?

      平心而论,宝玉的诗写得不错,但最好的并不是诗,而是《芙蓉女儿传》,胜在情真意切。
      有真情实感,作品容易写得好,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界是普遍共识。而宝玉最早在外面受到赏识追捧的诗作,是《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秋夜即事》四首。这四首,恰好不是诗社中的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冬夜即事》为例,本诗表现了大观园中人冬日的生活情趣。全诗即事抒怀的焦点落在最后两句上。前六句不断换角度,但都在写“冬寒”。
      前四句纯写景。“梅魂竹梦”,指梅和竹都已睡去,以梅竹入梦点染冬夜的寒冷。“三更”,点明时已半夜,加强冷的程度,所以人盖着锦毛毯鹈绒被仍嫌冷,睡不着。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上句以松、鹤写冬夜中的清冷。
      松耐冬寒,经冬不凋,在雪光(与下句照应)映衬下,在庭中落下疏影。松亦常以鹤为伴,故合在一起写。下句的“梨花”喻雪花。以梨花喻雪,说梨花落满一地却听不到有莺在歌唱,意思是说这不是春天,还是雪花飞舞雪满大地的冬天,表达的意思既形象又婉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上写景,松、竹、梅“岁寒三友”(如果把鹤也加进去的话则为四友了)都有了。由于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冬夜的寒冷是表现得比较充分的。
      五、六句从人的感觉上写寒。“诗怀冷”,极言寒冷,连诗情也冷却了,可见寒冷的程度。六句的表达方式也是一样的,公子穿着金貂,喝着酒,可都仍不足以御寒。
      经过多方面的形容渲染,冬夜的严寒也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就在这严寒的冬夜,大观园中的人却还有他们的“喜趣”。也许是那个“知试茗”的侍儿出的主意吧,大家都忘却了冬夜的严寒,冒着飘舞的雪花,扫来新雪,烹煮清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的最后一笔,有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诗着一“喜”字,使“趣”味全出。“新雪”一词亦极有表现力。雪水洁净,新雪尤是,烹茶味道清醇。
      诗中说“试茗”而不说“品茶”,是因为茶的品种不同,烹烧的火候也不同,“试茗”就有掌握火候使茶不失色的意思。以上词语都使诗人表现的生活情趣更为浓郁。
      宝玉是个爱自由的人。诗社中写诗,多多少少对形式题材有一些要求,束缚了写作才能。宝玉在诗社中发挥不出最高水平,当然更容易输给才华横溢的姐妹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许你会说,宝玉虽然比不上钗黛,总和探春不相上下吧?再不济,难道还不如迎春惜春?
      可是你忘了,从起诗社之初,就定下了规矩:“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纨、迎、惜)不作,若遇见容易写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
     纨、迎、惜三人,经常不参加写诗,算是诗社的“行政人员”。参与竞争的,是钗、黛、探、玉,湘云,以及后来的宝琴等人。在这些人里,宝玉的确不占优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钗黛的诗作没在“外面”广泛流传,也不是才力不及,或者没人欣赏,主要是因为“闺阁文字”不该外传的观念。偶然有一次宝玉把诗稿带出去,不是引起了哄动、“谁不真心叹服?他们抄了刻去了”。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多而已。
      再回到大观园诗社里来,宝玉常常落第,还有一层原因:他是个男孩子,承受能力比较强。即使他与探春的作品不相上下,把他排在末尾,也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只除了咏絮填词一次。探春与宝琴落第,而自己交白卷、却替别人续写的宝玉,得到了“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不算得”的较高评价。
      应制而写的,自己都嫌不好;看了别人的半首残篇,却“动了兴,开了机”,得到了较高评价。所以说文学创作,还是灵感最重要。而触发灵感的,往往是真切的感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真情实感,未必能写出好作品。但是没有真情实感,是一定写不出好作品来的。宝玉作品在外面与园内得到了大相径庭的评价,既由于强手如林的比较,也因为应制诗与自由创作,容纳了不同的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9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