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8-10 20:46 编辑
【联理探讨】律联创作三大境界
泰山乌鸦律联创作的三个量化指标:
一、格律工整。二、格律工整,词性对仗。三、格律工整,词性对仗,形意相谐。
以上三条实际上是律联创作必经的三个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在创作其间,这三个阶段的顺序因人而异,各人或擅格律组织,或擅遣词造句,或擅意境营造,不一而足。融会贯通、精益求情是最终学习目的。而且,这也是学习创作古诗词的一个夯实基础和捷径。
著名楹联艺术家叶子彤先生律联创作的三大境界:
一、常境。二、妙境。三、化境。
常境:遵守基本规则,所有律联知识从打基础开始,学会对对子。
妙境:知晓古今,能独立创作出对仗工整、声辨律清的律联。
化境:这是个“先从法入,后从法出”的过程。纯熟地运用传统修辞属对格式及其修辞技巧,并拥有丰富的语藏,得心应手地掌握属文缀偶的词法、句法、对仗种类,乃至节律的调控, 便可以进入汇古通今的境界。这才是律联创作的最高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著名的人生三境界:
一、立。二、守。三、得。
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王国维先生关于人生、事业、文艺创作的一个标志性论断,是文艺青年必备的文学常识,各有理解,不再赘言。
相关学习: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生活是骨架,文艺是血肉。脱离了生活的文艺作品犹如软骨病人,挺不直,走不快。
——泰山乌鸦《律联创作三大境界》
20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