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18-5-30 17:18 编辑
诗词系列讲座一
学诗分两大部分:一.格律;二.创作。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格律,你写的就不是诗词.沒有创作,格律何用?
近体诗格律又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音韵,平仄,对仗,粘对,孤平救拗和其他一些要求与避讳.
诗的平仄与调节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读古人.古韵诗词,你必须掌握入声字.调平仄,是区别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体诗在调平仄方面,格律规定是很严格的。律诗、绝句在内的近体诗,是怎样调平仄的呢?举杜甫的《客至》为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是一首七律。
全首八句,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
第三、四句称为颔联,
第五、六句称为颈联,
第七、八句称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凡是律诗,都是这样称呼的。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这一平仄格式可以看到一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
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关系。相连两联的平仄关系。
一句中各字的平仄,是交替变换,在交替变换时基本上以两“平”或两“仄”为一单位,这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是以双音为一单位。
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即仄对平,平对仄,这称为对。反之,若不合乎对的规则,则称为失对。
相连两联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的平仄与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这称为粘。
反之,若不合乎粘的规则,则称为失粘。粘对的作用是,使平仄的调配有变化,有回环。
但是,由于还要照顾到律诗偶句押平声韵等特点,在粘或对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不符合粘对要求的现象,如在这一平仄格式中,下联出句的第五、第七两字与上联对句的第五、第七两字就不可能相同,这种情况是允许的。
最重要的是,每句的第二字,必须严守粘对要求。
近体诗调平仄的一般规则,可以归纳为四条,即: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第二,平仄在一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
第三,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
第四,凡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律诗的平仄格式:
(一)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律诗的平仄有基本的句式,这是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有四个类型,即: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每句少两个字,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律诗平仄格式的缩减,把七言律诗每句开头减去两个字,剩下的后五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这样,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句式,也有四个类型,即:
(1)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
(3)平平仄仄平。
(4)平平平仄仄。
a.平起首句起韵的。
b.平起首句不起韵的。
c.仄起首句起韵的。
d.仄起首句不起韵的。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起韵为正格。
首句,即一首诗的第一句。起韵:即尾字入韵或押韵.
平起.仄起:指笫二个字的平仄.若平声字,则谓之平起;若仄声字,则谓之仄起.
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基本平仄格式,习惯上称为正格。
但是,由于内容的需要,诗人往往在不违反格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把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这称为变格。
汉字具有着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古人把它概括为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同现代普通话中的四声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的阴平和阳平。古代的上声和去声,仍相当于现代的上声和去声。而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却消失了,入声字已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即所谓"入派三声。
绝句的平仄格式:
(一)七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绝句都是四句,为律诗的一半。七言绝句的基本平仄格式也有四种,即:
(1)平起首句起韵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首句不起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窦巩《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当时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3)仄起首句起韵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肠”、“杖”、“徐”、“轻”这几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因一般规律来讲,一.三.五字平仄不论.
4)仄起首句不起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每”、“佳”、“兄”这四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理由同上.
(二)五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首句起韵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和“不”这两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
(2)仄起首句不起韵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和“愿”这两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
3.平起首句起韵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略
(4)平起首句不起韵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李贺《莫种树》
园中莫种数,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日,今秋似去秋。
“莫”字位置可平可仄。
诗词系列讲座二
关于诗的押韵
1.本韵.
2.邻韵.
邻韵有两种情况:
一是首句押邻韵.
二是邻韵通押.
一.韵和韵部.
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
平仄相同,韵母相同、相近的字归并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韵部.如上平一东,73个字.上声六语,50个字.
二.本韵
一首格律诗所用韵字均在同一韵部中,即本韵.
三.邻韵
江阳互为邻韵,位置排列上却相差甚远。这是由于语音变化的缘故。我们可以从东冬二韵与江韵中有些字音是相通的这一点上推测出其原来的读音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
如:鏦、淙、跫、惷等字既为冬韵又为江韵,玒、韸、悾等既为东韵又为江韵,虹字既为东韵又为绛韵(即江韵的去声部)。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平水韵对韵部归并不合理造成的。元韵在唐宋韵部里分属三个韵部:元韵、魂韵和痕韵。
元韵可与寒删通而魂痕可与真文通。所以有元半为真文的邻韵,而元半为寒删先的邻韵之说,徒令纷纭淆乱。戈载对此深为不满,其所著之《词林正韵》即以《集韵》韵目为本。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
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荧”,就是互为邻韵。
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
(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
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
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
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
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诗词格律》一书中也对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上海某出版社还出版了关于邻韵通押的工具书。
四.关于押韵(也称压韵.叶韵)
诗词是因为有平仄讲押韵,才产生节奏感和音乐美.没有韵就不能称为诗.即使散文诗.顺口溜也要押韵,不押韵读起来也不顺口.所以说押韵是诗歌的笫一要素.
请注意:新体诗也须押韵.否则难冠之以"诗".
押韵有古韵与今韵两种.古韵,现在大都沿用平水韵,共106部.
今韵,指<<诗韵新编>><<中华新韵>>.
押韵方法.
1.本韵押韵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所用韵字要在同一韵部(否则为出韵),必须一韵到底,古人不忌邻韵通押,忌通押也只是“试贴诗”“限韵诗”“应制诗”。而且不许通韵。
七言律绝
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人何处来。
一、四句的“回”“来”是平声“灰”韵。
第二句的“衰”是平声“支”韵灰” 通“支”。另有“衰”入“灰”韵一说,但字书与《诗韵合璧》未载。
唐·杜牧的《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一、二句的“儿”“眉”是平声“支”韵。第四句的“妃”是平声“微”韵。(“支”通“微”)
唐·杜甫的《客旧舘》: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噪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二、四、八句的“亭”“青”“冥”是平声“青”韵。第六句的“声”是平声“庚”韵。(“青”通“庚”)
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通“冬”)。
七言律诗
唐·李商隐的《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园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一、二句的“重”“缝”是平声“冬”韵。四、六、八句的“通”“红”“风”是平声“东”韵。
宋·邵雍的《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函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一、二、四句的“卮”“枝”“时”是平声“支”韵。六、八句的“菲”“归”是平声“微”韵。(“支”通“微”)
明·徐渭的《春日过宋诸陵》:
落日愁山鬼,寒泉锁殡宫。
魂犹惊铁骑,人自哭遗弓。
白骨夜半语,诸臣地下逢。
如闻穆陵道,当日悔和戎。
二、四、八句的“宫”“弓”“戎”是平声“东”韵。
第六句的“逢”是平声“冬”韵。
押通韵也只是限于“邻韵”。
在唐宋人的律诗中很难找到“东”“冬”与“青”“蒸”“庚”通押的律诗。
上面几首诗的作者贺知章、杜甫、欧阳修、徐渭都有能力“本韵到底”,之所以押通韵,也可能是为“意”所迫。
清时有人认为押通韵“错韵”。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探春见香菱苦吟“十四寒”韵的咏月诗,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答道:“闲字是‘十五删’,错了韵了!”
尽管如此,清诗中也能找到押通韵的诗。
如汪士慎的《绝句》:
目眩心摇寿外翁,兴来狂草活如龙。
胸中原有烟云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第一句的“翁”与第四句的“工”是平声”“东”韵,
第二句的“龙”是平声“冬”韵。
4.特殊的邻韵通押.
有进退格(一进一退)、辘轳格(双出双入)、葫芦格(先二后四)
辘轳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
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
双进双出,前面一格,后面一格,此起彼落,有似辘轳,五七言律诗中经常用到,故称。
进退格 两韵并用,一前一后。如唐·李师中的七律诗《送唐介》: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淤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第一联的“难”与第三联的“寒”是平声“寒”韵。第二联的“山”与第四联的“还”是平声“删”韵。(“寒”通“删”)
再如宋·戴复古的《庚子荐讥》(其三):
去岁未为歉,今年始是凶。
谷高三倍价,人到十分穷。
险淅矛头米,愁闻饭后钟。
新来慰心处,泷麦早芃芃。
第一联的“凶”与第三联的“钟”是平声“冬”韵。第二联的“穷”与第四联的“ 芃 ”是平声“东”
葫芦格,一般用在首句押韵的律诗中,前二后三(若十句小排,则前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三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葫芦格,亦称“葫芦韵”。
特别强调:辘轳格.进退格和葫芦格均针对律诗.前两种为首句不入韵情况下.葫芦格为首句入韵情况下.
5.具体押韵方法.
一般是在偶句末一个字用韵.
绝句中,如首句入韵的,四句诗用三次韵(一.二.四),首句不入韵的,四句诗用两次韵(二.四).
律诗中,首句入韵的,八句诗用五次韵(一.二.四.六.八).首句不入韵的,八句诗用四次韵(二.四.六.八)
其中要注意的是,首句入韵的,可以押邻韵.
用韵,是汉诗的要素.更是格律诗的第一要素.
若不用韵,则不叫诗
这是诗词界的共识.
学诗用韵,一是中华新韵,二是平水韵.
但现代人大多用平水韵.
所以我下面讲点平水韵.
1.什么叫平水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合用,所以唐朝《切韵》实际简化版为193韵。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
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至今广为流传使用的平水韵。
2.关于平水韵的几点重要说明
a.关于平水韵中的括号.
这些括号里的字有的是解释字意,教我们如何用该字组词,如中[中间;
有的是音同韵不同,比如蛩[冬韵同,表示蛩这个字还在二冬里使用,不管你写诗用二冬韵还是三江韵,都可以使用这个字作韵脚;
又如笼[董韵同],意即笼字可作上平东韵,也可作上声董韵,平仄仼用.第三种是词性解释,如椅[音漪,木名等等。
b.多音多义字.
如上平东韵的:中(中间);去声一送的:中(击中)
上平四支的:思(动词),去声四置的:思(名词).
上平四支的:衣(衣服.名词). 去声五未的:衣(着衣,动词).
这类字要因义择音.即根据语境确定其读音.
c.平仄通用字
什么叫平仄通用?即不管字义如何,都可平可仄
如:笼.看.听.翰.叹.楷.菌.姣.獠.爹.么.峨.狰.蹂.揉.嵌.巉.喷.讪.钿.缭.刨.凭.莹.售.澹.负.狙.望.篦.颔.批.探. 喷.论.否.蜺.髁.妇.阜.忘.否.撞.牡.吐.敲.泡.邅.取.渐.恕.颔.钞.铫.挠
另有些字部分字义可平仄通用:
为:副词(因为)时,仄用,其他词性平仄通用.
我讲平水韵.这些字有时与押韵有关.看句中位置.
应:动词仄用,其他词性平仄通用
漫:副词仄用,其他词性基本通用.
兴(名词仄用).
教(使也),令(使也).这两个字只作使令动词时平仄通用.
过:各词时仄用.动词时平仄通用.
平水韵颇有学问,要好好学习掌握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