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价值绝对值得人们肯定。
就连鲁迅先生都曾经高度评价:作者虽儒生,但真性与原神杂出,是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在鲁迅先生看来,尽管《西游记》的作者是一名儒生,但小说却并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限制。
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对这部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现如今不少人而言,即便很少通过书本去阅读《西游记》,也一定在电视上了解了有关西游记的一些情节。
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越来越多通过西游记改编的故事,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精神,以及唐僧一步一个脚印前往西天取经的品质,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原小说之中,无论孙悟空还是唐僧,最终都成功修成正果。其中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而唐僧则是旃檀功德佛。
可在现实之中,又是怎样的呢?
更关键的是,作为一介凡人,历史上真实的“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唐僧 在真实历史之中,唐僧的原型其实就是大唐时期著名的高僧玄奘,也是取经团队的核心。
玄奘,法相宗创始人,居于洛阳,被世人尊称为三藏法师。
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而有关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就是借鉴唐僧在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千辛万苦以后,从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并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
在那个年代,仅凭一人之力能够完成如此成就,绝对值得所有人敬佩。
不仅如此,在取回经书以后,唐僧还将所有先后翻译了75部佛家典籍,1335卷佛法教诲。
通过这些典籍的传颂,中国对佛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百姓也选择了对佛教的信奉。
根据历史记载,玄奘先后花费十九年的时间完成这一伟大壮举,而在他回归长安之际,广大人民群众夹道欢迎。
即便当时太宗李世民紧急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自烧香送花,但依旧无法阻挡民众们的热情。
尤其是了解玄奘的经历之后,民众们充满好奇之余,更多的则是敬佩。
可古往今来,民众的情感总是单纯的,统治者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要知道玄奘取回佛法经书这一壮举虽然伟大,但是否有可能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对民众的思想是否会产生任何影响,这都需要官方检验才行。
虽然在《西游记》小说之中,唐僧的行为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可在真实历史之中,李世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
唐僧的结局 好在玄奘也深刻地明白这一点,在赶回长安的第一时间,他便主动寻找太宗李世民告知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
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李世民明白佛法对于民众的利益之后,自然也没有为难唐僧。
不仅如此,对唐僧谈吐不凡、处事不惊的气质,李世民还十分欣赏。
在他看来,如果玄奘能够入朝为官,让官员们都学习这种先天下而后己的品质,大唐盛世一定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繁荣。
只是面对李世民的盛情邀请,玄奘不为所动。
此时玄奘心中所想,唯有将经书翻译为汉字,真正让世人了解其中究竟讲述了什么,否则带回一堆“梵文”却无人理解,这岂不是白费功夫。
面对玄奘的倔强,李世民虽然惋惜,但最终也没有太过为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没有入朝为官,可玄奘在寺庙之中翻译经书佛法,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自然没什么问题。
当然了,别看唐太宗对玄奘十分信任,可太宗去世以后,继位的唐高宗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根据史料记载,虽然玄奘已经做得十分周全,并也向高宗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却依旧引得高宗不满。甚至就连经书翻译,高宗也明令禁止。
无奈之下,唐玄奘只好迁居玉华寺,继续致力于翻译经书。
时至公元663年,《大般若经》终于翻译结束,此时唐僧的身体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状态。虽然依旧继续坚持翻译,可唐僧也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公元664年,唐玄奘绝笔翻译,向自己的弟子们交代了后事以后,圆寂于玉华寺之中。
一代佛学大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