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赏莲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门茶亭(路过饮茶处——)

 关闭 [复制链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37 | 只看该作者
画面与画外音
                                                              
有的人写诗词作品,只用“眼睛”不用“脑”。
这话怎么说呢?难道不用心思能遣词造句?那倒不是的。
一些人写词作(其实写近体诗也一样),从第一句开始,就把眼睛当成“摄像机”对准了所描写的景物或者画面,把这个景物或者画面变成文字写出来就是第一句。画面移动一下成第二帧画面,写出来为第二句,然后第三帧画面成第三句。如此循环往下,直到最后一帧画面就是文体所需要的最后一句了,于是整篇的大功就算告成。
这种作品,通篇是一帧一帧画面的堆积,就像电影胶片的某一段,挂出来就是“摄影图片展”。
“摄影图片展”当然也有欣赏价值,除了欣赏景物的美丽,还可以品鉴摄影者选择光圈和快门的技巧。不过也就如此而已,更多的人文意义是难以找到的。
与欣赏“摄影图片展”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录像“记录片”。记录片除了画面,还有“画外音”生动的解说。解说词的精彩更能增加欣赏的感悟。解说词必然会有记录片制作者个人的欣赏视角,景物的人文意义,以及希望观众能产生的共鸣。
写词作通常的要求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也就是上阕展示画面,下阕提供“画外音”。因此记录片才能活起来。只有上阕,或者下阕只是继续提供画面,就如同只有图片展。词作就仍然是“死”的,僵化的,无生气的,无人文意义的。观众会过目即忘。
如何能使观众过目不忘呢?一定要给画面配上“画外音”。
其实近体诗也有这种要求的,其“起承转合”要求的后两部分,“转合”就是要求的“画外音”,就是作者的“解说词”。
诗词作者的写作功夫,绝不能只停留在选取景物的“摄影”功夫上,一定要更多地表现在写作“解说词”的功夫上。
“摄影”虽然也需要技巧,但那是浅层次的。面对同一个场景(如诗词创作写“同题”诗词),不同的人拍下的镜头也许有一点区别,但大体会差不多。然而写的“解说词”那就肯定大不一样了。个人因不同的阅历、心境甚至不同的时间点上,会有个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角度,因此写作时的理解和感悟都可能会不同,观众(读者)欣赏的重点也就会在这里。千篇一律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写好描写画面或场景的解说词即词作的下阕(或近体诗的转合部分),主要是“用心”和“用情”,而不是单纯用眼睛。眼睛看到的是表面的,用心思考的才是精髓和魂灵。只有描写,等于只有躯壳,有了精髓和魂灵,才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了精气神,才能感动观众。
如何才能感动观众(读者)?要能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作者写完作品,不妨自己先读一读,看你自己感动了没有?如果没有,那肯定感动不了别人。那你就先不要忙着拿出去给别人看了。
当然打动别人并不是靠肤浅的词汇,而是要用情。花花绿绿的词汇也许能吸引眼球,但唯有真情能打动人的内心。

332#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42 | 只看该作者
来看一个例子:[醉花间] * 一架蔷薇墙上展
上阕是:
一架蔷薇墙上展。——第一帧画面;
千红开满院。————第二帧画面;
藤蔓跃门前,————第三帧画面;
风动香迎面。————第四帧画面;
下阕了,改画外音解说了,却还是画面:
胭脂双蝶伴。————第五帧画面;
七彩花中灿。————第六帧画面;
蔓爬依旧乱。————第七帧画面;
露珠染色蕊红颜,——第八帧画面;
俏娇鲜,——————第九帧画面;
花瓣卷。——————第十帧画面。
没有作者的解说和画外音。因此缺乏生气。
把下阕修改:
一架蔷薇墙上展,千红开满院。
藤蔓跃门前,风动香迎面。——前四帧画面未变;
佳人常顾盼,————第五句引入佳人来看;
不忍伊无伴。————来与花为伴;
徘徊多眷恋。———徘徊眷恋是主人公的动作;
怕随春老逝芳华,——“怕”什么?
叶凋零,花泪溅。——情感投入的归结。
于是词作就有了生命力了。

333#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4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
沁园春·月夜吟
Z说:“精彩好词!无可挑剔!”X说:“欣赏学习,十分喜欢。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有多好?
首先把词谱放这儿:
苏轼体 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 ◎◎⊙⊙ ◎◎◎○       上阕——第一节三句
●◎○⊙● ⊙○◎● ⊙○⊙● ⊙●○○    ——第二节四句
◎●○○ ⊙○◎● ◎●○○⊙●○       ————第三节三句
⊙○● ◎⊙○⊙● ◎●○○         ————第四节三句
⊙○◎●○○ ◎◎● ⊙○⊙●○    ————下阕——第五节二句
●◎○⊙● ⊙○◎● ◎○⊙● ◎●○○ ——第六节四句
○●○○ ⊙○◎● ◎●○○⊙●○    ————第七节三句
⊙⊙● ●⊙○◎● ◎●○○           ————第八节三句

334#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46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样板,我们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及“沁园春·长沙”为例,同时和敝作“沁园春  神龙奋起”比较。
上阕第一节起首的三句其谱式是:
⊙◎○○ ◎◎⊙⊙ ◎◎◎○
要求只有三个平韵字,除了第三句末尾的韵字,就只有第一句的三四字要求平韵字,其余字都是可平可仄的。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实,“沁园春”这个词牌写出来有没有气势,上阕第一节就特别重要。
雪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我词:神阙生焉,风兴雨播,天隐海藏。
——共同特点是后两句要对偶。
月词:“清月淋辉,玉露垂淋,旷野朦胧。
——似是前两句对偶,“淋辉、垂淋”的说法,不但生涩,且“淋”字的重复毫无意义。意象上来说,既然是月夜有清辉布洒,再来“旷野朦胧”就显得是凑韵了。

335#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的四句是:
雪词: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词: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我词:乃 四灵具首,民尊神祗;九牲列象,帝宠纹镶。
月词:叹 阁中闲咏,参差思绪;庭前轻语,闪烁霓虹。
前三个分别是13、24对应对偶。月词13对偶尚可,24对偶就太欠了。而且,以“叹”做领字,实在太扫兴了!上阕你“叹”什么呢?“闲咏”、“轻语”要叹?还是“思绪”、“霓虹”应叹?

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的三句:
雪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长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词:扶正驱邪,惩凶扬善,华夏千年凭吉祥。
月词:水岸吟诗,桃园抒曲,怎奈思飞幽径中。
——要求前两句对仗。其“抒曲”词性上虽能对“吟诗”,但疑生造。且第三句“思飞”也是生造凑词而不谐。

337#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的三句:
雪词:须晴日,看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长词: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词:自唐宋,曾 威衔东土,名盛西洋。
月词:呢喃远,羡 缤纷无限,五彩横空。
上阕之尾,要小结了,前三者十分清晰。而月词其“呢喃远”,写月夜不知为啥扯上了燕子的“呢喃”?后两句也十分突兀!与月夜是什么联系?前面第三节就“叹”了,这里还“缤纷”,还“五彩横空”,岂不乱弹琴?

338#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51 | 只看该作者
下阕就不必一一对比了,
文朋几次相逢,共翰墨、同吟留草丛。——“留草丛”凑句之典型;
忆 耳边倾诉,离愁怨苦;枕间梦呓,聚约相融。——既然是朋友之间的聚会,纵然有点“离愁”也谈不上“怨苦”。这一组对偶,纯粹是凑句,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真情实感。
十万诗情,三千画意,一曲惊涛歌翠峰。——你看,果然是吧,到这里就可足证前面是凑句了吧!
流连久,又低吟浅唱,醉恋苍穹。——到这里,低沉压抑,语无伦次,一点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都没有。读者也就真的不相信作者写的是真情实感了,而不过是看到作者好不容易凑完了整个一章的词,
一句话:凑章。
339#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赏莲居士 于 2020-6-3 20:53 编辑

看看人家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尔来外侮猖狂,枪炮逼,百罹遍体伤。
得红旸沐浴,春风洗礼;除顽斗恶,驭虎驱狼。
既渡陈仓,也修栈道,欲上云霄意气昂。
重奋起,正穿云破雾,天海腾翔。



340#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2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赏莲居士 于 2020-6-3 20:55 编辑

另外敝作:
沁园春 * 祭屈原  
义续中华,百代传承,千古弘扬。有 岳飞[1]蒙害,天祥[2]赴死;胡兰[3]胆略,靖宇[4]心肠。社稷攸关,死生何惜?报国全凭血一腔。皆缘自,公 身投汨水,志报家邦。
黎民在尔胸膛,由来是,民安赖国强。却 今来古往,时非人愿,顺乎奸佞,负了忠良。诗壮忠魂,歌悲郢楚,尸骨何妨留异乡。卿魂祭,此感天动地,赋寄词章。

皆一气呵成,情绪贯通,绝不倒四颠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27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