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3-1-1 19:28 | 只看该作者
赵之谦 02:50、25:36

赵之谦,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李志敏评价:"赵之谦学北碑自成一体。"
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 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
---------------------------------------
赵之谦—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赵之谦他在大约同治元年(34岁)时为又溪作行书四屏,其中一屏录10岁时的诗句,称:“此仆十岁题指画<松月生凉图>句也。”据此可知赵在少时便用功于绘画。从他传世画作观,他曾对恽南田的没骨画法用功极深。他的勾线、设色及写生造型能力都非常好,评者称其“青年时习恽寿平画法”。
赵之谦把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相结合。特别是汲取李复堂小写意的手法,以“南田”设色出之。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由于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以这种富有金石气的笔法勾勒,粗放厚重而妙趣横生。运用各体字体题款,长于诗文韵语,这也是他高出其他清末画家,成为绘画巨匠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是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典范。


综观赵的传世画作,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他的绘画题材,画前人所未画。33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他的<异鱼图>、《瓯中物产卷》、《瓯中草木图四屏》等等,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由于他高超的艺术成就,以上海为中心的艺术家们,特别是吴昌硕等新一代受赵之谦影响,逐渐形成了崭新的流派—海派绘画。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写道:“会稽賈叔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事实上,赵之谦的影响不只限于海上,齐白石、陈师曾等北派巨匠们也一样受过他的影响。
22#
发表于 2023-1-1 19:33 | 只看该作者
恒大人 09:15
额勒德特·恒福 (?-1862)清代大臣。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
1858年(文宗咸丰八年)在河南巡抚内镇压捻军。次年春升直隶(今河北省)总督。六月奉命至北塘(位塘沽之北)迎接并劝说英法公使登陆进京换约,被拒绝。后在北塘代表清政府与美国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1860至1861年间英法联军占北塘。陷新河(位塘沽西北)袭大沽(位塘沽南)时,他阻止人民反击,强令大沽南岸炮台挂免战白旗;又逃往天津,命天津知县迎敌入城,并为之筹设住食,旋授命为钦差大臣偕桂良在天津谈判议和,未果,被撤除钦差大臣职务。

直隶总督恒福与1859年《直隶舆地图册》

咸丰九年二月(公元1859年3月)恒福(蒙古族)擢升直隶总督,三月二十四日(4月26日),恒福接受总督印信。正式就任直隶总督后,时值英法联军蓄谋侵华,他练士卒、修炮台、筹粮饷、绘舆图,积极做战前准备。为通盘统筹直隶全省练兵、运饷、防堵、缉捕、解犯、勘灾诸项政务,恒福命保定府知府徐志导绘制了《直隶舆地图册》。不久,恒福即从保定府赶赴天津,在津、沽间协同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办理防务。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中国古代官名,官衔全称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直隶地区分别设置顺天、保定、宣府三位巡抚和天津、宣大山西两位总督。巡抚、总督之间无明确的隶属关系。之后,清政府又将直隶于北京地区的北直隶改为直隶省,时直隶总督是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历史沿革
直隶总督的前身是设于顺治五年的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当时预定的总督府设在直隶大名府。
顺治十五年,降为直隶巡抚。  

顺治十八年,复置直隶总督一职,驻地依旧位于大名。  
康熙八年裁撤总督一职。雍正元年,重设直隶总督一职。  
乾隆十四年,直隶总督兼管黄河的防汛和治理工作。  
乾隆二十八年,直隶总督兼任直隶省巡抚。  
咸丰三年,长芦盐场的盐政划归直隶总督直辖。  
同治九年,清廷将天津、营口和烟台三个口岸的通商事宜,划归直隶总督管理,并将北洋通商大臣一衔授与直隶总督。

自此直隶总督多驻在天津,在冬天外贸淡季,才回到保定。天津直隶总督衙门旧址辛亥革命后改为直隶省(河北省)政府驻地。1937年遭日军轰炸,成为废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政府在废墟上新建金钢公园,改建第二医院。保定直隶总督衙门旧址现保存基本完好。

23#
发表于 2023-1-1 19:37 | 只看该作者
庄虎臣 40:30

庄虎臣(?-1928),名殷杰,以字为名,清代通州西集镇谢楼村人。1893年在松竹斋旧址创办"荣宝斋",充任经理,清末民初复开辟近代书画艺术厅,1928年6月病逝于家。

庄虎臣清光绪十九年(1893)松竹斋倒闭关张,他受董事之托,在松竹斋旧址创办"荣宝斋",而且充任经理。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兵占据琉璃厂,店铺遭受抢夺,各铺主纷纷逃走,庄虎臣仍坚守本斋营业。
他自幼于北京琉璃厂"松竹斋南纸店"学徒,并出师当店员 。另辟经营途径,不仅出售南纸(宣纸),而且刊印《爵秩全函缙绅录》(清康熙初年发刊至1912年停刊,详细记载清代内外官员姓名、籍贯、出身等项,每年刊行)行世,频繁接触公卿大夫、学子文士。
三十一年(1905),荣宝斋经理嗜赌败店,董事复请庄虎臣回斋经营,于是他复任经理,在店前设拴马桩,店内置大客堂,以结识朝官雅士。又利用我国古老印刷术,以木版水墨印刷印制请柬、信笺,颇得官员、学士欢迎,享誉中外。
清末民初,复开辟近代书画艺术厅,开展挂笔单业务展销书画作品,与书画家结成翰墨缘,既可从书画家润笔费中提取酬金,又可推销纸绢、笔、墨、绘彩、印色等货,使荣宝斋更加红火。尚能帮助穷困书画家,推举书画家。
24#
发表于 2023-1-1 19:41 | 只看该作者
琉璃厂:35:13、 41:40
琉璃厂大街地处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西城区的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的延寿街,全长约800米。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

南纸店 35:13、41:40
南纸店经营书画用的宣纸,日用的高力纸,东昌纸,毛边纸。办喜事、过年用的大红纸,黄表纸。办白事用的纸钱,同时也卖毛笔、墨等。

南纸并不是纸的一个种类,它是老北京对南纸店所经营的文 具的一个统称;这些“南纸”主要包括南方的笔、墨、纸、砚 等,因此而得名。
南纸店经营的纸张大部分是南方的土产名纸,如素有“纸 寿千年”之誉的手工纸中精品、安徽宣州府的“宣纸”;浙江的 元书纸、毛边纸;四川的川连纸、对方纸、国画纸;福建的连史 纸、玉扣纸;以及广东、湖南等省的名纸。
  这些纸都是被当代书 画名家及印刷业界所喜爱的纸张,它们各有特点,各具所长,而 且质量上乘,所以人人称道。这些南纸店从南方采购纸张后,在 店中加工制作信隻封套,选料精湛、加工细腻,采用传统工艺而 且特别注重本店的信誉,绝不以次充好。
南纸店也附设有装裱作坊,并拥有一批个中高手、匠人,承 揽有关业务。
  另外,他们还兼售“湖笔”、“徽墨”、“端砚”及 铜墨盒等物,同样也是由本店的业务人员精选采购的各地名品。 有的店铺还这些名品进行“精益求精”的再加工,质量自然 “更上一层楼”,再加上“应酬周至”,注重信誉,所以清代一般 “科考”、“会试”等所用卷纸、白折以及京外各官场所呈送、呈 递的“奏折”等一应用纸,均由南纸店提供。

  因此也就与官衙 等往来甚密,甚至可在这些府衙“办公”的时间内派遣铺伙前 往“听事”,所以也就有着更为固定的生意来源。
25#
发表于 2023-1-1 20:04 | 只看该作者
胡开文苍佩室 22:09
中国古代墨行家胡开文
在古代中国制墨所采用的烟料,可分为松烟和油烟两大类,其中尤以使用松烟历史最为悠久。松烟墨是用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的,光泽比较差,适合一般写字用,色泽黑亮有光泽,主要用于绘画和书法。
古墨中最有名的算徽墨,产于皖南徽州(今安徽歙县)。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创产于晚唐时期。明代,徽墨出口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如今大江南北广为人们所熟悉的中华传统老字号胡开文店,是由徽墨行家胡开文(清代)创立的。
胡开文本名胡天柱,安徽绩溪人。少年时在墨店当学徒,师从徽州休宁的汪启茂。由于胡天柱吃苦耐劳,聪慧诚实,师傅很器重他。16岁时,就接管了师傅汪启茂的墨店。他从南京乡试考场匾额上看到“天开文运”四个字,从中截取“开文”两字取名为“胡开文墨店”。后来,他就被人称作胡开文。胡开文生产的徽墨,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裉、掭笔下谬、入纸不晕的特点,是书写绘画等必不可少的宝墨。他和产的“苍佩室”徽墨,屡次被清王朝选为贡品。
1796年,胡开文聘请徽派画家到北京,将驰名中久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绮丽风光描绘下来,设计出64幅形态各异的墨模,经过专人雕刻《御园图》集锦墨,重达3500克。八国联军侵华时,坐落在北京的三座皇家御园毁于战火,但徽墨《御园图》仍然保留了下来,至今完好无损,使我们仍能看到御园风光、欣赏到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
其实,墨除了用来写字绘画,还可以当药用呢,胡开文还是一位制作药墨的高手。他创制的八宝五胆药墨曾让他声名大振。他将五胆(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和八宝(水牛角,羚羊角、蟾酥、珍珠、牛黄、麝香、川芎、朱砂8种珍贵药材)入墨,再加入木材制成了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该药对治疗消炎解毒、活血止痛、消肿软坚有奇效,尤其对皮肤病、咽喉肿痛等疗效明显。
苍佩室
苍佩室墨乃清代名墨。安徽休宁胡开文所制贡品墨。
徽墨大师“胡开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开创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九一五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苍佩室”牌“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后一举成名,其精品“苍佩室”牌墨,以墨质优异,工艺精绝而被清廷视为贡品,一跃而居我国制墨业魁首,历两百余年而声价愈隆。
高级油烟是高档书画墨和高档墨汁的最佳原材料,采用海拔1600米以上的桐子(油)和松脂及名贵药材作原料(无化学成份对人体绝无侵害),吸取了胡开文传统“灯盏炼烟”的工艺精髓,结合最新技术精炼而成,产品质量超过了国内最高水平,目前是国内唯一的专业炼烟生产厂家,2004年产品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名牌农产品称号。徽墨??主要有:“苍佩室”牌超顶漆烟墨、超细油烟墨、油烟一O一墨、油烟一O二墨、超细松烟墨、精制松烟墨、松烟墨、特制青墨、书画青墨、朱砂墨、彩色墨、观赏墨、仿古墨、学生墨等。公司萃集胡开文工艺子弟,制墨高手,在制墨生产工艺流程中,既认真吸取老胡开文传统的工艺精髓,恪守传统的操作规程精工细作,同时锐意改革、钻研科学配方,开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雕版及产品市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目前公司收藏了明清以来名家创作的珍贵墨模八千余付,一千多个品种;产品品种齐全。公司系列产品选料严格,一丝不苟,采用纯油烟,天然麝香等16种珍贵药材精制而成,所产“油烟书画墨”具有拈毫不腻、落纸如漆、藏久愈佳、不裂不燥等特点,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日本、东南亚诸国;1999年公司开发的“苍佩室”牌“超顶漆烟墨”“超细油烟墨”、“超细松烟墨”系列产品,达到了“弹之铿锵如金玉之声,研而无声、含砚发墨、黝而有光”的最高境界,以“墨点精金”、“万载存真”之美誉而被授为“国宝”,开创了徽墨历史性的新篇章,产品以高度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了众多书画家必不可少的创作伴侣。

墨止血 23:45

墨作为传统中药材,古籍中有大量相关记载。《本草纲目》中载“墨,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运,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温水服之。又眯目物芒人目,点摩瞪子上。利小便,通月经,治痛肿。”。《开宝本草》也载:“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本草逢原》叙述了墨在止血时的配伍应用和禁忌:“墨,止吐衄血逆上行,或生藕汁、或莱菔汁、或鲜地黄自然汁磨服即止。但勿用干地黄和水捣磨;柏叶汁、甘蕉汁亦咸非所宜,往往止截后有瘀积之患。《本草衍义》强调用松烟。《医林纂要》则曰:“古用松烟,性近温;今用桐油,性近寒。然气、味轻虚,俱不失为平。珍之者加入珠、金、冰、麝,陈久为良。”主要区分了松烟墨与桐油墨的偏温、偏寒的属性,以便于根据疾病的寒温性质分而用之。被苏东坡誉为“墨仙”的潘谷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墨,治疗伤口出血、便秘等症,广受百姓欢迎。
以墨入药始于三国。其时制墨专家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至南唐时,制墨工艺得到长足发展,药墨也随之兴起。有在墨中加入藤黄、冰片、犀角、巴豆等名贵中药,使墨“芬芳馥郁”、“其坚如防”,一时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竞相争用。至宋时,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治疗扭伤出血、通便秘等。后人又有以墨与其他药物制成的成方,如万应锭、八宝止血药墨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甚详:“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产后血晕、崩中,醋磨服之、眯目、物芒人目、点磨瞳子上。”到清朝时胡开文的“徽州八宝五胆药墨”盛极一时,广为流传,它以麝香等珍品入药,以醋为引,有消炎解毒,活血止痛,凉血止血,消肿软坚,防腐收敛之功,适用于吐血、咯血、鼻衄、便血、赤白痢下、痈疽疮疡、无名肿毒、顽癣、皮炎、湿疹等病症。
清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得知家乡的“八宝五胆药墨”疗效神奇,便极力推荐使之成为朝廷贡品。从此,“八宝五胆药墨”与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合称中国三大奇药。而胡开文也因为在中国医药史上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专治顽症、皮肤病的“药墨华佗”。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文房四宝之: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传统书写、绘画都要用到墨。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最早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上就有黑色颜料,经过研究,虽然那并非是墨,但也与后来的墨非常的接近。

古时的墨,是取自自然中的黑色土石加工而成的,具体起源现在还不确定。在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纯黑色陶器,有着如蛋壳一般的陶胎,而这种黑色和传说中的色石染料并不一样。在出土的商代器物上,不仅出现用于书写文字的墨,还有了朱墨,经过分析,里面的成分都是朱砂。
具古籍记载,西周时期人造墨出现。在《述古书法纂》中有记录,西周的周宣王时“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明代《物原》中则记录道“刑夷作松烟墨,奚廷硅作油烟墨。”这是人造墨在中国历史中最早的记录。
根据发现的春秋战国遗留的帛书、帛画等物来判断,清晰的内容表明周时的制墨水平相当高,已经不局限于天然魔了。松烟墨最早就出现在战国末期,只是还没有出现形制。松烟墨很容易溶于水,故而无法杂墓中长久留存,所以很难发现周之前的墨块。可以推断,西周时期,人造墨发明,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后,人造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一开始,墨没有固定形制,还需要配合研磨棒来压碎、研磨才能使用,直到东汉时期墨加工成锭才得以改变。当时的制墨中心主要位于隃麋(今陕西千阳东)地区,这一带有非常茂密的松林,人们开始烧制松烟墨,逐渐声名远播,有了隃麋墨。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时期,兴盛的书画艺术直接推动了制墨业的发展。历史记载徽墨最早出现于南唐时期,徽墨的创始人是唐末和五代十国的奚超、奚庭圭父子。奚家本是墨工,在举家南迁中路过黄山,看到皖南松烟有出色的品质,尤其适合做墨,便留在当歙州,以皖南古松为原料,之后还催生出了捣松、和胶的工艺,最终创造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优秀墨品。
宋代的名流喜欢墨、研究墨,且制墨名家辈出,不过在元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统治下,元代的墨并无技术创新,多沿袭前人,墨的质量上尚可,油烟墨得到了很大发展,超过松烟墨成为主流,对明、清两代有较大影响。
明、清两代的制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徽州地区,经过发展,墨的工艺水平和质量出现了显著提升。明中叶以后,徽州墨创新了多种样式,将绘画、雕刻、装饰等艺术方式用到了墨模和墨锭的加工上,墨成了艺术性上品,异彩纷呈。
------------------------------------
文房四宝——最有名的墨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宋善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遂统一定称为徽墨。徽墨之名逐渐形成,相沿至今。

到明代,经受万元朝贵族严重摧残的制墨业重新复苏;制墨工人激增,文人兼作制墨成为一时的风气。特别是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使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竟达一百二十多家。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中期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的制墨特点是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并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不仅质量精良,而且墨谱的图式、墨模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在此期间,富有装饰性的成套丛墨-集锦墨,也开始出现,就连装墨的漆盒也非常精致。至清初,制墨倾向于实用美观,集锦墨和另锭墨进一步盛行。歙县的曹素功、绩溪的汪近圣、歙县的任节庵以及稍后崛起的胡开文,被称为清代四大造墨名家。





26#
发表于 2023-1-1 20:06 | 只看该作者
赌蟋蟀:37:10
蟋蟀,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27#
发表于 2023-1-1 20: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集
恭亲王 04:03

爱新觉罗·奕欣(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恭亲王奕欣,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静皇后。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他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恭亲王病重期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亲临探视。 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28#
发表于 2023-1-1 20:15 | 只看该作者
《应科目时与人书》 19:50

应科目时与人书
[ 唐 ] 韩愈
原文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译文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注释
(1)本文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
(2)濆(fén):水边。
(3)常鳞凡介 ( cháng lín fán jiè ): 解释 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4)品汇匹俦:指同一类东西。
(5)獱(biān)獭:水獭,半水栖动物。
(6)於(yú):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7)庸讵:通假字通“岂,怎么,何以”。
(8)忘:通假字通“无,没有”。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9#
发表于 2023-1-1 20: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集
彼得大帝 41:40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罗斯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对俄国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3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3: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5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