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台前风露凉,乌石古桧蟠云苍。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天秀岩前望海亭,月华如练照清泠。
却从东壁重回首,石磴阑干出翠屏。”宋朝郑潜《清泠台》
这是福建福州清泠台的一次中秋赏月。这里虽然海拔不高,但是怪石嶙峋,有三十六奇景。唐朝就认为这里是可以和蓬莱仙岛媲美的道教仙境,在宋朝,这里还有山下广阔的平原沃野,在月夜里,幻成如海的氤氲。另外有远处闽江之水,舒缓如带。
在清泠台前,秋天的夜晚风露清凉,入夜是乌石山的古树照眼而来。
一轮明月升起,海天空阔,这里沃野如海。
那月光照在平野上,照在嶙峋的山峦间,海天空阔,山河绵长啊。
“中秋明月海天阔,万里一色山河长。”
这虽然是写的福州清凉台的小景色,但是在夜晚,这里别有仙境,让人觉得这明月这江山,可以扩展到更广袤的地方,更是普天之下同有的盛景。
实际上,你在任何一处可以看到山河远景的高台,在视野的辽阔下,都会生出壮怀激荡。
所以这句诗美是超越了清冷台本身的景色的,它已经成为中秋明月的山河佳句,更是那人心里,山河壮美,河山永固,明月清辉的一种大圆满,大和谐,大豪情。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朝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这是描写如银的中秋月色。
在高楼上望月,一片银光铺展到天边。那月亮下的山河,都像堆着银子一样灿烂,是那种让人喜悦的饱满的银色和银光。
这里更是对着无垠月下银波万顷的海面。
那月亮的光芒照在海上,折射出粼粼波光。这里有个传说,说是海上的珍珠蚌,在月满之时,贝壳打开,向着月光,孕育美丽的珍珠。
这中秋的明月下的海水,为什么如此晶莹光亮?在诗人眼中,除了波光反射,更有无数的蚌壳在展示珠光,让海水呈现非凡迷人的光彩。
那么在写完海上的月光之后,他又如何写最美的天上的圆月呢?
正是月亮有如此引发生育和繁殖的神秘功能,他带着玩笑的口气赞美。
那月宫中要是没有砍伐桂花的吴刚,那桂花肯定会在肥沃的月宫里,长得撑出了边际。
这里实际是赞美了月亮的圆润皎洁,还有它的巨大能量。
虽然月亮光是否真的有助珍珠的发育,没有资料,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中秋的月亮能够引发潮水是科学认定的现实。
这种力量在古人认为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否则那中秋十五的海水,为什么这么激情澎湃,光亮流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