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民日报引用了“给力”一词后,网络文化算是被中国最正统的文化部门半公开的认可了。
不过楼主对网络用语的担忧和深恶痛绝是没必要的,因为(特定)网络用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短命。
如果你现在发帖还用“哇塞”、“酷毙了”、“大虾”、“886”等词汇,会引起两类人的反映,骨灰级网民会嘲讽你严重落伍,新上网的娃儿则会一脸雾水,不知你所云。网络用语的时效性和极快的淘汰性注定了其不稳定性,因此网络用语也无法长久影响个人意识自律。
网络文化是典型的快餐文化,网络用语则是中式馅饼上的那颗洋樱桃。时间和空间是网络文化成长的土壤,虚拟和现实被交杂、错乱、无序的揉为一体,网民们也被那根网线捆缚甚至于绑架。这种半梦半醒的精神状态确实影响着我们。
但是,网络生活终究不是你的全部,会有醒来的那一天。而且,个人的修为也会为自己松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