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舞婆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图] 上海,模糊的秋天意象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4-12-14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14 12:57 编辑

现在女士都抽细的,很多男士也换成细的了,烟的品牌种类太多了,俺还是抽粗的,硬合的。身边有个朋友抽雪茄的,俺也尝试抽过,但拿不出那个派来。
抽雪茄是讲究派头的,抽烟带也如此。  现在专门有绅士品牌店,里面都是男士耍派头,耍酷的用品,诸如:打火机,腰带,烟袋。。。。
12#
发表于 2024-12-14 1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15 12:44 编辑

摄影这事挺好的,以前没意识到。 摄影知识,俺还是有点,但只限于知识,现在连相机都没玩明白。

俺准备兵分三路重学摄影,入门级,舞姿您你来看看是否可行。
第一路:博物馆看画展:学的色彩
第二路:艺术馆看摄影展 : 光与影
第三路:居家家具城参观家具展:结构和构图



现在缺导师,一想这个问题,俺就头疼,疼的睡不着。画展和家具展都去过,没有机会和作者交流,挺遗憾的。
13#
发表于 2024-12-14 1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14 13:35 编辑

高档家具城的导购小姐艺术素养,不是很专业,和她们聊过,如果设计师在场就好了。
14#
发表于 2024-12-14 13:38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哈尔滨的冰雕艺术,没见有人发过,您有收藏吗?
15#
发表于 2024-12-15 1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15 13:28 编辑

图图,俺有印象是在尼罗河惨案电影。只是角度略微有区别。
【《尼罗河上的惨案》配音艺术欣赏(一)-上译经典系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16#
发表于 2024-12-30 02:46 | 只看该作者
清修复西河大鼓名家马增芬的代表作《玲珑塔》珍藏版http://baike.baidu.com/l/LCvRTgwV
17#
发表于 2024-12-30 02:59 | 只看该作者

玲珑塔”的演唱者:马增芬

马增芬,女,1921年出生于北京,西河大鼓演员。五岁随父马连登学艺,七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建国后,任中央广播说唱团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擅唱短段,与其父共创西河大鼓“马派”唱腔。擅演曲目有《薛家将》、《花唱绕口令》,《江竹筠》、《一分钱一两米》等。

马增芬天资聪慧,不但自幼学唱西河大鼓,而且学习弹三弦。5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马连登先生在天津撂地演唱西河大鼓,同时还兼为马老先生三弦伴奏。7岁时,在天津大观楼首次登台演唱西河大鼓而走红出名。11岁、12岁时,便在律京唐及河北地区的戏曲曲艺表演界小有名气。她超凡的艺术才能、娴熟的表演技巧,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15岁时同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宝全、白云鹏、孙小轩、骆玉笙及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张寿臣等同台演出。解放前她演出的主要传统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玲珑塔》、《马前泼水》、《游湖》等。

在17岁那年,她以超群的艺术功力首次成功地灌制了她的首张个人唱片《玲珑塔》,至今这脍炙人口的唱段仍为人们赞叹。马增芬歌喉嘹亮, 可以用“华”、“美”、“甜”、“脆”四个字来概括。她的唱腔挺秀豪放、跳跃活泼、感情丰富,有新鲜感、流动感、感染力强,很注意音乐造型,充满时代气息。

马增芬的生命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她在追求艺术上尽善尽美的同时努力完善着自己。她倾心她的艺术,同时又用西河大鼓作为武器去战斗,当好宣传员,做 广播战线上的尖兵。在广播局(后广电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8#
发表于 2024-12-30 0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30 03:14 编辑

想了半天,留存在记忆中的上海太碎片化了,串不起来了, 上海有二家关联公司。第一次去时,浦东还没繁华起来。


上海有16个区,分别是: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总共16个区。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至2003年末,上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纪念地点29处,保护地点14处。迄今仍保留着我国唐、宋、元、明、清以来的若干古迹和富有特色的园林。有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龙华古寺,有建于三国时期的静安古寺和国内外知名的玉佛寺,有号称江南名园之秀的豫园,有嘉定的孔庙,松江的方塔、醉白池等。
19#
发表于 2024-12-30 0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30 03:24 编辑

有个很亲近的小学同学,在上海谋生,他父亲是归国华侨,他在上海管理家族企业,酒店房地产。 在职时,不知他在上海,后来每次去上海,都要找他喝顿小酒,好像每次都喝多了。
20#
发表于 2024-12-30 0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30 03:33 编辑

疫情过后,他给我打电话,让我找音乐老师,和几个同学聚一下。我找三个人,去酒店消费了一把。听说,他有几个同学拜了把子,但他是活动最少的一个。特理解,除了发小情谊,别的聊不起来了。那架子端的可好了,不违和,他父亲比他还端着。是家庭教养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4-3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