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金石彩笺录

[复制链接]
151#
发表于 2023-3-13 19:5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集
徽派黄氏家族 24:00
我国是版画的发源地,随着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问世,版刻书画艺术就应运而生。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画尚有唐、宋、金、元至明初时代的。明代中叶至清初,被称之为我国版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徽州由于徽商勃起,学风兴盛,著述宏富,在儒学的熏拂下,刻书藏书风气高涨。同时,适应于版画事业发展的资源徽墨、澄心堂纸及雕版使用的优质杂木材藏量丰富,因而形成了徽派版画业勃起的高潮。且影响到整个中国版画界。
徽州版刻业的社会基因带有浓厚的封建家庭式传统观念,以姓氏家庭为群体,凡一家一房或一族作一事,往往相染成习。除了世代相传之外,大则一都、小则一村。还有传子媳不传女儿的习俗。以雕版刻工起家的“新安派刻工”,有以歙县虬村的黄氏姓为主力军,另有仇氏、项氏、张氏等,还有旌德汤村的汤氏、杂居徽……
152#
发表于 2023-3-13 20: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集
八大胡同 36:40

八大胡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官员常来此地。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153#
发表于 2023-3-13 20:0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集
明熹宗朱由校 42:57

明熹宗朱由校是非常喜欢木匠活的一位皇帝,他16岁登基,23岁去世。他对于木匠活十分痴迷,但凡是宫中所需要做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动手。据说凡是朱由校见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他都能原样复制出来。朱由校做木工的技术,比民间的木匠要高超的多。
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孝和皇后),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
朱由校在位初年,"东林势盛,众正盈朝" ,后来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 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154#
发表于 2023-3-13 20: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猪皮膘 01:10

用干猪皮炸制而成,做菜前需放冷水里泡一段时间,使之变得松软、胀透,然后用面粉洗一下,去除上面油腻的猪油。(千万不能用开水泡,开水会把猪膘烫缩小了!不好吃)
猪膘是淮扬名菜烧杂烩的重要食材,汤鲜味美。
盐阜人民喜酒的八大碗中,头一碗就是猪膘,所谓无膘不成席,这是礼数。可见盐阜人民对猪膘的喜爱,这可是纯正的农家菜啊。
155#
发表于 2023-3-13 20: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3:35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意思是:礼是崇尚有来有往的。有往无来是不合礼的要求的,有来无往也是不合礼的要求。
原文出自《礼记•曲礼上》。
156#
发表于 2023-3-13 20:0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4:33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出自清代文学家罗振玉的文章《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57#
发表于 2023-3-13 20: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集
蔡伦造纸 35:35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曲水流觞”本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祭水仪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每年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就会举行祓禊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魏晋时期,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饮酒赋诗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人们在这一天会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在溪边喝酒,欢庆娱乐,被后世千古传唱的《兰亭集序》就诞生在曲水流觞的习俗中。


永和九年上巳日,在完成了祓禊仪式之后,王羲之约上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们齐聚兰亭清溪。众人沿着溪边席地而坐,将装了酒的羽殇(一种酒具)放在流动的溪水之上,上游的水缓缓而下,酒杯也顺着弯曲的溪道来到大家的面前。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并饮酒,如果写不出,则罚酒三杯。
史料记载,在这次聚会中,除了有十六人作不出诗以外,剩下的有十一人各作诗两篇,十五人各作诗一篇,共得诗篇37首。酣醉之中,王羲之文思泉涌,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完成了千古名作《兰亭集序》,他书写的诗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据说,酒醒之后的王羲之想誊抄一遍,但是无论怎么写都达不到当时的境界,于是他将原稿保存了起来,成为家族的第一传家宝。自那之后,文人雅士们纷纷效仿,曲水流觞也成为了独具风雅色彩的文化沙龙。

挥毫落笔的毫,一般都形容毛笔的毛。因为毛笔的毛一般都是由狼毫做成的,所以形容挥毫落笔。


鼠须笔和狼毫笔的区别
狼毫笔的弹性好,狼毫笔是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鼠须笔要好,比羊毫笔硬一点。鼠须笔和狼毫笔在古代都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现在很多书画家使用也是比较的普遍。


狼毫笔,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或者身上的毛制成的毛笔。而黄鼠狼尾巴必须用关外东北所出产的才可以用来制笔,因为东北的黄鼠狼身体比关内的大,尾巴上的毛也比关内黄鼠狼尾巴上的毛长。关内的黄鼠狼毛短,而且比较脆,所以狼毫的笔杆上常标明北狼毫三字,用来表明狼毫的毫料来自关外,名贵耐用。


鼠须笔的使用是比较长的,并且可以跟狼毫媲美。鼠须的长度跟狼毫差不多,但是只能制成中楷。鼠须采购起来比较难,所以不像紫毫、狼毫那么普遍,所以鼠须笔也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毛笔。

什么是“鼠须笔”?王羲之用的毛笔是“鼠须笔”吗?
据说王羲之用的毛笔是“鼠须笔”。唐人何延之《兰亭记》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时候“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劲劲健,绝代更无。”宋人苏易简说:“世说: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明人谢肇淛说:“右军用鼠须笔,想当苦劲,非神手不能用也。”


那么,什么是“鼠须笔”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鼠须笔”用的笔毫是老鼠的胡子,故称“鼠须笔”。《辞源》中"鼠须笔"条:"用老鼠胡须做成的毛笔"。古人制毛笔用过多种材料,如狼毫、兔毫、羊毫等,还有人用婴儿的胎毛做笔毫,称为“胎毛笔”。


王羲之用的是“鼠须笔”吗?《笔经》中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世传锺繇、张芝皆用鼠须笔,锋端劲强有锋芒,余未之信。夫秋兔为用,从心人手,鼠须难得,且为用未必能佳,盖好事者之说耳。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近有人以绿沈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必金宝雕琢,然后为贵也?余尝自为笔,甚可用,谢安石、庾穉恭每就吾求之,靳而不与。”


王羲之的《笔经》收录在宋人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中,唐玄宗时期徐坚等人编撰的类书《初学记》中曾引三条佚文,皆冠以“王羲之《笔经》曰”。所以,它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马衡说:“《笔经》是否为晋时作品,虽不敢必,而非唐以后人所作,则可断言也。”据此,王羲之所用毛笔或许并非鼠须笔。


《笔经》中关于毛笔制作的内容主要如下:“(汉时)诸郡献兔毫,出(书)鸿都门(题),唯有赵国毫中用。世人咸云:‘兔毫无优劣,笔手有巧拙。’意谓赵国平原广泽,无杂草木,唯有细草,是以兔肥,肥则毫长而锐,此则佳笔也。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去夏近,其毫焦而嫩,季秋去冬近,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寒暑调和,毫乃中用。其夹脊上有两行毛,此毫尤佳;其胁际扶疏,乃其次耳。采毫竟,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先用人发抄数十茎,杂羊青毛并兔毳,惟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令柱不见,然后安之。惟须精择,去其倒毛,毛抄合锋,令长九分,管修二握,须圆正方可。后世人或为削管,故笔轻重不同,所以笔多偏掘(握)者,以一边偏重故也。自不留心加意,无以详其至此。笔成,合蒸之,令熟三斗米饭。须以绳穿管,悬之水器上一宿,然后可用……”


不过,或许是由于王羲之等人的名人效应,鼠须笔在古代一向奇货可居,文人学士多以此自得。苏东坡在《题所书宝月塔铭》中说:"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硅墨,皆一代之选也。"


苏东坡还将鼠须笔送与朋友王定民并赋诗:"欲寄鼠须并蚕纸,请君章草赋黄楼。"
清代诗人黄景仁《岁暮怀人》诗中说:乌丝栏格鼠须描,爱我新诗手自抄。"
可见,鼠须笔在古代是非常名贵的。


蚕茧纸
用蚕茧壳制成的纸,取其洁白缜密。
出处
《事类赋》卷十五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清·郝懿行《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说》纸似茧而泽也,王右军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
158#
 楼主| 发表于 2023-3-16 11:28 | 只看该作者
159#
 楼主| 发表于 2023-3-16 11:29 | 只看该作者
160#
发表于 2023-3-21 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臭皮匠 于 2023-3-21 11:11 编辑

   真的挺好的,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  上次不辞而别是因为父母住院,加之本人迷失了自我,身体出了重大问题。正式向乌鸦老师和闲亭赏月二位老师致歉。特别幸苦的事儿,我干不来。我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我的工作搭档,早年是个锻工,打铁的,但他自学能力很强,能吃苦,耐性好,业务能力部门没人能比。我们一起合作10多年,没有他的支持我根本胜任不了当时的管理岗位,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他解决问题思路比较窄,因为我的业务能力差一点,就会想绕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求援助,工作环境和权限容许我这样做,全公司的技术资源我都可以调用,包括寻找外协,这是主要原因。团队合作有差异,互补比较理想。
   在论坛坛友合作一般是趣味相投,能力互补是次之,这也许是现状。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4-4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