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35集【7】
赐福字 06:10
清代皇帝,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福』字 , 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而王公大臣如能获得皇帝赐赏的『福』字,会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感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预示着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园的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碑高1米左右,长80厘米左右,贯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倍显珍贵。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象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在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康熙对『福』字情有独钟,潜心长期钻研其写法,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人看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在追求『福』字的缘故。
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隐于密云洞中,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府邸前身为乾隆权臣和珅的宅第,其后为庆王府,再后为恭王府。“多福轩”原为王府东路二宫门内的第一组完整四合院,是府邸中一处重要的殿堂,研究其历史沿革并对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恭王府作为一个大型宅第应始自和珅,东路“多福轩”应为和珅家人的起居之所;乾隆五十四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和古代传统习俗推测和珅应将“多福轩”等东路院落作为公主下嫁后的生活居所;和珅获罪后西路居所赐予庆郡王永璘,并且东路建筑内发现的高等级彩绘也证明,“多福轩”等东路建筑应是由固伦和孝公主一直居住到去世。庆王府时期,“多福轩”被回收后究竟由何人使用因资料匮乏尚不得而知。恭王府时期,“多福轩”成为奕訢在王府中的会客之所,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溥伟承袭爵位和府邸居住至清朝灭亡,为还清复辟清朝所欠债款,溥伟不得已将恭王府房产变卖给天主教会学校。辅仁大学期间,“多福轩”成为其女院图书馆。1949年以后,“多福轩”成为供艺术单位使用的录音棚,直至2002年方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处所有。
合史料研究和现状堪察,我们分析:“多福轩”自建成至今,在固伦和孝公主入住“和宅”前以及恭亲王奕訢入住前进行过较大的修缮工程,其余则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基于“多福轩”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和现存状况,我们深感“多福轩”修缮已迫在眉睫。在文物局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下,恭王府管理中心精心组织并和专家、设计方、施工方共同努力,遵循文物修缮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复原依据、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对“多福轩”进行修缮。不久的将来,修缮后的“多福轩”将重新对外开放,以古代王府建筑的完整形象和风貌展现自身的文物价值和历史风采。
1、含义:康熙写《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2、由来: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沉疴,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淑春园
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皇家园林之一,据史籍所载,至晚在乾隆中叶之前,就已经有了“淑春”之名。若论时间,它在几座古园林中应该位居畅春园与勺园之后,排名第三。只不过当时的淑春园似乎并无多少可观之处,园中以水田为主,建筑并不很多。
等到乾隆皇帝将其赏赐给和珅后,经过和珅的大肆修整和营建,淑春园的面貌才发生了大的改观,成为当时冠绝京师的私人园林。所以,淑春园的盛衰与和珅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珅府第在城内西城区前海西街,就是恭王府的前身。和珅在任职期间,用贪污得来的钱,把自己的府第建造得富丽堂皇,甚至可以和皇宫大内相媲美。这在封建社会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至于罪状中所说的“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的园寓,就是指淑春园。
据推测,乾隆赐给和珅淑春园的年代,当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作了协办大学士之后。淑春园在文献记载中,也叫作十笏园。十笏园之名很可能是和珅为淑春园所起的一个新名称。和珅得到淑春园以后,为了应付皇帝的随时召见,就经常居住在淑春园内,并把淑春园建造得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成为当时冠绝京城的私人园林。
不仅如此,和珅还仿照圆明园和颐和园来营建自己的园林。
后人斌良在《游故相园感题》一诗中,有两句说:“缤纷珂繖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诗中注曰:“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内规模建造。”关于这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淑春园的石舫和湖中小岛。
北京大学燕园石舫遗址,位于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畔,清代该区域为淑春园,属圆明园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和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亦遭破坏,仅残存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即今临湖轩故址。
在波光潋滟、秀丽柔媚的未名湖的湖面上,在湖心岛的东侧,停泊着一艘永远也开不走的石“船”,这就是有名的石舫残迹,是清代权臣和珅淑春园内建筑的唯一遗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远在清代乾隆年间,未名湖一带原来是和珅淑春园的一部分。
=========================
淑春园是原燕大校园最重要的主体部分,是从西校门直到未名湖这一大片区域,整个校园的东西主轴线由此贯穿。这一片区域是历史上的淑春园,也叫“十笏园”。 淑春园(亦作舒春园),是清朝“三山五园”中圆明园的附属园林,其中一小部分亦属于明朝米万钟的勺园之内。因为它紧邻圆明园,常到圆明园听政的乾隆皇帝,便将之赐给宠臣和珅。和珅在此大肆营造,使淑春园成了京西名园,到嘉庆朝被查抄时,“全园房屋一千零三间,游廊楼亭三百五十七间”。斌良《游故相园感题》称其“壮丽楼台拟上林”,园中建筑的华丽程度不输于皇家园林。从平面复原图看,淑春园中央是一片较大的陆地,东西两侧都以水面为主,但风格迥异。东侧水面比较集中,是一座大池,其中列有三岛,现在的湖心岛是当时最小的一座。西侧水面相对复杂,在今西门一带,水陆穿插、形态多样。 和珅倒台后,淑春园的西部归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所有,他娶了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十公主;东部被赐予嘉庆帝之弟成亲王永瑆,其府邸称“成府”,现未名湖东部、东北部的经济学院、校医院及博雅酒店一带被称为“成府园”,北大东北正对的一条路也叫“成府路”,大概即来源于此。
道光年间,淑春园的西部被赐给睿亲王仁寿,所以这一部分又称“睿王园”,“睿”字的满语为“墨尔根”,故此园后来又称“墨尔根园”。民国时,淑春园与燕南园一带,被陕西督军陈树藩以2万银圆买到。1920年被燕大以6万银圆购置作为校园新址,陈树藩将所得款项6万中的2万捐作了奖学金。
燕大新校园的设计者墨菲,提出了中国古典建筑复兴理念。据说他被西边远远可见的玉泉山塔启发灵感,根据燕大校园的地形,利用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手法,设计了燕大校园东西主轴线:向西指向的终点为玉泉山塔,向东则穿过西校门、校友桥、办公楼、未名湖湖心岛亭,再大致过未名湖东岸男生体育馆(今称第一体育馆),原计划终点落在正东一塔上,与玉泉山塔东西彼此呼应,后来改在未名湖东南建造了水塔博雅塔。从紧挨未名湖北部的东西排列的男生宿舍德、才、均、备四斋的中间开始,向南从甘德阁、麦风阁(今称北阁、南阁)与适楼(今称俄文楼)的中间穿过,再从女生宿舍(今静园六院所在地)的中间草坪正中穿过,到达当时的女生体育馆(今称第二体育馆)。两条轴线有主有次、阴阳和谐,东西轴线均从建筑物之中穿过,南北次轴线则均从建筑物之间穿过。校园内以这两条轴线为中心的众多建筑,大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形式,风格上典雅而又统一。
淑春园至今仍是北大校园中最美丽的部分,为游人必去之地。燕园内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与景观,基本也荟萃于此。这一区域,1990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