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3-6 21:02 编辑
第十六集
叫“伏天儿” 06:20
蓝靛颏的叫口与叫错儿!
蓝靛颏叫的最好听的是叫“伏天儿”,行家管这个音叫“秋凉儿”,如果能再加上起落板就是绝活儿了,所谓起落板就是在学叫“伏天儿”时加上“吱吱,都鲁儿”之声,那就是极品的鸟了!除了学叫“伏天儿”外还有就是叫红子音儿,学鹰叫,学鸡叫,学喜鹊叫,学铁球响声(手揉保定铁球之声),还有就是叫冰盏儿了(老北京卖酸梅汤的小贩手里打的响器,就是两个小铜碗)。蓝靛颏能学的虫叫也很多,如:蝈蝈,蛐蛐,油葫芦等等。但是不能有啦啦蛄叫,就是蝼蛄叫,如果有就称为叫错儿,除了蝼蛄之外蓝靛颏还不能学蛤蟆叫,黄胆叫,马料儿叫等!如学叫这几种叫声皆为叫错儿!
第十六集
金钟儿 24:16
金钟儿,即日本钟蟋,珠蟋科,钟蟋属,又名马蛉、蛉虫。
此虫通体黑色,头小,身体扁阔,腹部略长,前翅宽扁呈椭圆形,体长16~19毫米,总体形状很象一颗饱满的阔西瓜子。此虫肢较长,有4个跗节,后肢强健。其触须长约32毫米,从基部起,有3种颜色,基部赭色,约5毫米长;中间白色,约15毫米长;前端黑色,约12毫米。其尾部为白色。有些个体后翅伸出尾部,比2根尾须略短。此虫的扁而椭圆形的前翅上翅脉明显隆起,呈波纹状。雌虫的体形比雄虫稍肥大,前翅比雄虫窄小些。金钟儿的鸣声较奇特,犹如铃声,其鸣声为"铃……"
第十六集
昌平十三陵 38:20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蟹壳青
中华蟋蟀文化发祥地、称霸全国的蟋蟀之乡-山东泰安宁阳县泗店镇
……
泗店镇是中华蟋蟀文化的发祥地。泗店蟋蟀以个头大、性情烈、强悍善斗、弹跳力强、搏斗凶狠而驰名中外,被誉为“江北第一虫”。自唐代起,就作为贡品,元、明、清三朝被宫里定为必送的嬉戏斗玩之物。斗蟋名著《功虫录》中曾有宁阳斗蟋黄麻头战败上海梅花翅而获得“赐宫花披红巡各殿”,且献蟋者朱钲抚获赐赤金百两的记载。《斗蟋随笔》中,全国蟋蟀悍将26个,山东占17个,其中宁阳就有9 个。宁阳泗店蟋蟀被上海、天津、无锡的昆虫爱好者誉为“北(江北)虫第一家”。泗店蟋蟀有青、黄、紫、红、黑五大类近百个品种,载入古谱的名贵品种有大黑青牙、蟹壳青、青麻头、铁头青背、琥珀青、黑头金赤、紫黄等。盛产“铁头青背”“蟹壳青”“青虫将军皮”等名品。
……
《促织》
蒲松龄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第十七集)帅魁轩 27:00
谈“帅魁轩”及蛐蛐文化
《百年往事》里有一段讲到了在“帅魁轩”里斗蛐蛐。这蛐蛐也叫蟋蟀,再早几百年则叫促织。这就不由的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落魄秀才孔乙己向人卖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一细节无非是想证明,斗蛐蛐这一不登大雅的民间传统爱好。是很有些历史的。这里估且说它为“爱好”,而在1990年8月12日至12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星期刊》连载了题为《京都蟋蟀故事》共八篇向读者介绍。看来《中国体育报》是将其归入竞技类民间体育活动了。
而令蛐蛐知名度在老百姓中普及广为提高的当数清代的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一篇,此文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选入中学课本,从而使斗蛐蛐之传奇在全国广为流传。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促织》早在1937年被美国女作家Frances Carpenter(弗朗西斯.卡彭特1890--1972)盗用抄袭发表在《中国姥姥讲故事》及《少男少女丛书》第三卷《童话和民间政故事卷》中、其中还顺带抄袭了另外两篇《种梨》、《凤仙》。此事被邱勋先生发现,特撰文发表在《时代文学》2007年6期上。如此说来我们蛐蛐文化已是早就走出国门了,只是比起美国人对我们施加的反盗版压力来,美国人还是违约在先了。
闲话了半天,言归正传。“收”、“养”、“斗”是玩蛐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蛐蛐还有一书面上的称谓叫“秋虫”,京城“大玩家、大收藏家、学者”王世襄先生在其自选集《锦灰堆》中专有一章讲“秋虫”,其文共有六忆。曰捉、曰买、曰养、曰斗、曰器、曰友。以我看来此文应是自清末拙园老人《虫鱼雅集》以来最权威的著述了。
余生也晚。只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期间热衷过抓、斗蛐蛐。当年正值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大一点的孩子都应主席的号召,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了。我们几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跟了一个高中毕业赋闲在家的叫老毕孩子头,从北师大附小附近远征到土城、黄亭子一带去抓蛐蛐。说起老毕没去插队赋闲在家,其原因也是出在玩上,这事说来还有些浪漫。那年夏末,老毕去放风筝玩,别人多是选一块开阔地放而他偏独出心裁跑到五层楼顶放(六、七十年代的居民楼多是前苏联图纸设计的样式盖的。楼高多为五至六层平顶楼。)他将风筝升起来后,边放线边倒退着跑,没成想这搂顶面积有限,这一退就退到楼低下去了,老毕同学福大命大,楼下正好有一沙坑,他损失了一个肾命却保住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他因伤免去了上山下乡。
记得当时我们带了用玻璃丝缠成的抓蟋蟀的三角罩,半长的竹竿、笆蕉扇和很多张烟盒内衬包装用锡纸和水壶就出发了,到了土城下的荒草坡三个人分散开,用耳朵去听蟋蟀振翘的呜声,确定位置后,三个人包抄过去,如果是藏在草丛中的用芭蕉扇扇出来,然后用罩子罩住,要是藏在洞中,可以用竹竿探入洞中赶出来,或者用水灌出来。用罩子扣住后用空心握拳的方式抓在手里,然后用锡纸卷成圆桶状用嘴对准入口将蟋蟀吹进纸桶中。
每次出征我们都能收获一、二十只蟋蟀、剩下的近一周的时间里都是用大小不一的罐头盒、广口玻璃瓶装了蟋蟀去约战。直至斗的只剩下一两只“大将军”或只剩下一只独腿青麻头的败将。就再组织一次出征。
不知如今的孩子们是否还能有我们当年的乐趣。放下笔窗外已是初冬,几株杨树枝上还挂有几片黄叶,一时间耳边又响起而蛐蛐振翘之声。这恐怕是患上幻听了。
第十七集
积水潭 28:50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
积水潭曾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积水潭的名称很多,人所共知的有:西海、海子、北湖、盼桨局莲花池、净业湖、西水关、白莲池等。但是,有一个名字却鲜为人知,它又叫"西涯"。
"西涯"这个名称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法式善经过多方考证,得出的"至于西涯,则今之积水潭无疑"的结论。法式善(1753-1813),本名运昌,清高宗把他的名字改为法式善,是满语勤勉的意思。字开文,又字梧门,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属内务府正黄旗。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跨立炼凶检讨、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讲学士。法式善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清史列传》称其"凡官撰之书,无不编校",曾参与驼请微《皇朝文颖》、《全唐文》的编纂。他精于史学,尤长文学,喜好书画。他的著作有:《清秘述闻》、《槐厅笔记》、《阳庐杂录》、《备遗录》、《存素堂稿》等,并汇集当时人的诗歌为《湖海诗》六十卷。他在北京的住处就在地安门的北面。
《促织经》
贾似道,字师宪,理宗时拜右丞相,权倾朝野,大小朝政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南侵,被郑虎臣执杀。
《促织经》二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乏虚妄之语。有《夷门广牍》本。
蟋蟀论
序属三秋,时维七月,禀受肃杀之气,化为促织之虫。述其奥妙之玄机,乃作今时之赌赛。千般调养,皆遵昔日之规模;数句言辞,可教后来之子弟。盆须用古,器必要精。如遇天炎,常把窝儿水浴;若交秋冷,速将盆底泥填。下盆须食白花草,则泥泻出;然后必飧黄米饭,可长精神。食不宜多,休要缺水。嚼牙狭食,暂喂带血蚊虫;内热慵鸣,聊食豆芽尖叶。落胎粪结,必吃虾婆;失脚头昏,川芎茶浴。如若咬伤,速用童便、蚯蚓粪调和,点其疮口,禁齿,须将牵草用苍蝇头血染成,如是良医。敌疲体与水,斗处切傍饥。游栅沿墙,藏之暗所。隔盆鸣叫,速使相离。每至未申,便当下食;但临子丑,且听呼雌。浑身好似一团花,红铃难托;遍体却如三段锦,白肋无成。腿长有胜无输,身狭少赢多败。头粗难壮,何人与我敢争锋?牙细翅宽,必定知他难受口。麻头、秀项、销金翅,名播他乡;虾脊、蛾身、橄榄形,声扬别郡。尾短终无力,牙长必有功。看来有妙必藏,莫与他人频睹矣。黑白多输,青黄多胜。狭长有失,匾阔迷痴。尾焦便可弃之,毋为后悔;铃脱休寻争斗,免使嗟吁。是虫也,白露旺生,寒露渐绝。草土中则软,砖石内则刚。背阴必娇,向阳必劣。深砖厚石,其色青黄;浅草薄泥,其颜黑白。若爱其才,必相其色。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虽以微虫,慎匆轻视。然赌赛有千般之变化,调理有万种之功夫。未尽片言,再词于后。
释义:
蟋蟀者,秋虫也,名促织,亦名孙旺,虎丘人曰趱织者。昔日无名氏曾作《育养蟋蟀调理方》一篇,子弟一生所爱其物,亦作《论生化之原》,相虫儿之风鉴,故作是言也。夫促织者,草土中虫之变化,或隔数年,放子于土中,生小化大。白露旺生,寒露暂绝。草土中必嫩,砖石中必刚。浅草薄土,其色黑白;厚砖深坑,其色赤黄。背阴必娇,向阳必劣。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黄不如青。赤小黑大可对,黄大白小是亏。赤黄色者,更生得头大、项肥、腿长、身阔者,皆可观也;黑白更若头尖、项细、脚小、体轻,皆不中也。既爱其才,必相其色。作诗一首,断句三思。形相绝好者,可胜言哉!其余歹者,皆不足观也。
第十七集
红麻头 35:10
斗蟋蟀据记载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大约在公元742至755年.之后宋.元.明. 清.民国都很盛行.建国后因为打击赌博,才转入地下活动.
按古代用颜色分:青.黄.紫.红.白.黑几大类.但主要是青.黄.紫三大类.
虫王级:真青.真黄.真紫.真红.真白.真黑.(代表各色中颜色最纯正的) 紫黄.红砂青.白紫.天蓝青.跑马黄.寿星头等.
一级上品:重青.黑黄.草紫黄.黑青.青麻头.红麻头.红砂紫等。
二级上品:红牙青.油青.蟹壳青.熟虾青.井泥青.青三色.白黄.暗黄.
红黄.狗绳黄.黄麻头.黄三色.拖肚黄.茄皮紫.黑紫.锭灰紫.紫麻头. 紫三色.藤花紫.花项淡紫等.
三级上品:淡青白牙.白牙白青.银牙淡紫等顺色诸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