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 每日诗作集汇

[复制链接]
11411#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45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汩汩流淌的泉水,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奔流,为何总是这样从春又到秋。
你只说因为水池还没有满足,可是你可知道,水池满了以后,就会溢出来争抢着强行纵横交流。

注释
汩汩:象声词。形容水急流的样子。
复:又。
11412#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46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所作的《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组诗中的又一首。诗的前两句以汩汩流淌的山泉水起兴,描绘出水流潺潺不止之美,赞誉流水整日里不知疲倦,从大地回春开始,一直到秋天结束,以此暗寓自己为坚持心中信念孜孜以求的精神。后两句对首句的“几时休”加以阐释,原来是水池太过于贪心,永远不知道满足,可却不知,过于暴涨的后果就是泛滥横流。表达了一种求知若渴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在警示世人“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该诗格调新颖,理寓情中,令人耳目一新。
11413#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46 | 只看该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11414#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11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3 | 只看该作者
97、仿《在北题壁》

萧瑟秋风叩舍门,孤独驿馆寒衾悲。
伤心燕儿都南去,后夜雨急潺潺声。
1141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在北题壁

赵佶〔宋代〕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1141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3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西北风呼呼地刮了一夜,把那扇破门摇动得不停地响;残旧简陋的旅馆里,我独自一人,对着微弱的灯光。
回首故国,相隔千山万水;我放眼南望,一直看到云天尽处,也见不到一只大雁在飞翔。

注释
扉:门。
家山:故乡、故国。
目断:指望断。
天南: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1141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3 |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徽宗赵佶被俘后,题写在被囚禁的馆舍墙上的一首绝句。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二次南下,同年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押送北方,汴京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11419#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4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作为一位天子而成为阶下囚,昔日的荣华富贵,转眼烟云,心中自然充满了感伤。这首诗写得凄切哀苦。从诗中“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这样破败不堪的场面,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会回忆起千门万户,美轮美奂的皇宫,一呼百应,炊金馔玉的生活,眼前境地越是恶劣,越能令人体会到他的苦闷。后两句回首故国,恨无寄书人,包括了无数的对往事的困惑、迷恋及深切的悲慨。“三千里”极言其远,“目断天南”很具体地刻绘出自己满怀的愁怨。他想捎信说些什么呢?是希望故臣来解救,是向亲属们诉苦,还是对自己在位时荒淫无道酿成国变而忏悔,诗中没有明说,读者可以自己去揣测。

  读赵佶这首绝句,很容易使人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都是皇帝被俘的悲叹。一首是《虞美人》,写于被俘后,寄托亡国之痛,今昔之悲,上片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也是见景起兴,思念故国,与赵佶诗内容景物不同,中心意思完全一样。另一首是《浪淘沙》,写亡国后一夜听雨睡不着,愁思纷至沓来,因以词表示哀怨。词云:“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以曲折的笔墨表达自己的痛苦,正可用来注释赵佶写这首绝句时的种种感受。

  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诗词也写得不错,可惜他治国的本领远远比不上他文学艺术的素养,在位时任用奸邪,坐失江山。这首诗写得低沉凄迷,令人感动,但他的处境实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人同情。无独有偶,大约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南宋恭帝赵(xiǎn)也步上了宋徽宗的老路,被元人俘到大都;他也作了一首诗,怀念故国,悲伤凄黯,诗说:“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借梅花写失国之恨。历史的巧合令人沉思,正合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句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42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 11:54 | 只看该作者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9-20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