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 每日诗作集汇

[复制链接]
1078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5 | 只看该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1078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10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1 | 只看该作者
23、仿《泛海 》

洒洒元粒在心中,艰难困苦玉汝成。
飞花漫雪千万里,总归雨后艳彩虹。
1078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泛海

王守仁〔明代〕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078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注释
飞锡: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1078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仗义执言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刘瑾还派人对他进行暗杀。王守仁急中生智,做出投江自杀的假象,搭上了前往福建的商船。王守仁坐在船上,写下了这首诗。
1078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张的“心学”和开创的阳明学派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阳明的学说打破了当时理学家们对于“人”的钳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灵世界,渐渐成为思想界的一种风尚。

  诗歌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原”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王守仁坚毅无畏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能达到心灵的纯明境界。

  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此时的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说到“静”字,还有一个故事:唐代禅宗高僧惠能有一次听两人辩论说风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却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心在动。王守仁的“心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从《泛海》的创作背景看,《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1078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078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1079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47 | 只看该作者
24、仿《陌上花三首》

陌上花三首
苏轼〔宋代〕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
田野花醉开几菲?江山梦好是已非。
尚有游人溺桃源,夕阳西下缓缓归。
……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
山野桃花醉心扉,华车丽女贵胄来。
堂堂白玉金作马,芳缨艳裙把盏醺。
……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
一生梦幻几见真?风流倜傥终成空。
迟迟去鲁意犹在,只留妾身怆然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4-9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