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 每日诗作集汇

[复制链接]
1077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4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梅花落

卢照邻〔唐代〕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1077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49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的雪还没有融化。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还无从知晓。
1077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49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梅花落》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中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1077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49 | 只看该作者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1077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09:4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1077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22、仿《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雪堆庭院门未开,苍穹漫舞琼花洁。
遥寄诗篇京城友,踏雪飞燕不一般。
1077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柳宗元〔唐代〕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蹈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1077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
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
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注释
王二十舍人:即王涯,柳宗元的同年友,时为中书舍人。
琼瑶:美玉,这里指雪。
凤沼:即凤凰沼,属禁苑中沼池,这里代指京城。
1077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4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诗《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不见于《柳河东集》。宋人蔡正孙《诗林广记》中选柳诗五首,其三即此诗,今人考证为柳宗元所作。

  柳宗元初贬永州无以为居,寓居在潇岸四无邻舍的龙兴寺内,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迁居愚溪侧畔,筑室茨草,与农户为邻。他在《田家》诗中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古道绕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行人迷去住,野鸟竟栖宿。”永州地处楚南、五岭北麓,偏僻荒凉。而他居住的愚溪一带更是杂草从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无行人。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柳居孤寂清冷的环境:柴门多日紧闭不开、石阶上铺满了皑皑白雪,分不清高底,没有人来访。这两句虽然写的是雪后柳居前的清冷荒凉之景,实际透露出来的却是他人生境遇的寂寞。

  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曾在长安叱咤风云。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南蛮之地,昔日政治上的挚友相继被贬,天各一方,不通音讯。来永州不久,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卢氏病故,而朝廷连发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早日复用的希望破灭了。政治上的迫害,人世间的诸多失意,给他难以承受的打击。他这时的心境正如他在《南涧中题》所述:“去国魂以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柴门多日紧闭不开是他内心寂寞的独白,而石阶上铺满的皑皑白雪便是人世间清冷的抒写。

  诗的后两句叙事抒情。诗人说:为何要把琼玉般的白雪踏碎?是因为有朋友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欣喜之情跃然诗间。柳宗元自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被贬永州至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未有故旧大臣给他写信,后虽有些书信来往但也不多。除随行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之交往。空寂孤寂,怀人泪垂。就在这时,接到了早年朋友王涯寄来的诗,他无比高兴。这一“蹈”字,极传神地描绘出他的欣喜之情。

  前人评价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语言峻洁,气体明净,善于从幽峭掩抑的意境中表现沉着真挚的感情。此诗的后两句似乎是感情外露了些,其实子厚在这里“以乐景写哀事”,以反衬的手法极含蓄地表现了长期潜伏于内心而永难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让读者在岭外荒远凄寒的景象中,看到了一位手举故乡远方寄来的诗笺,足蹈琼瑶,双泪空垂的凄美形象;听到了一千几百年前的回荡在他心胸间的悲凉凄楚、愤愤不平的感慨。
1078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05 |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魏本引樊汝霖曰:“王二十舍人,王涯也,公赴江陵途中寄王二十补阙即其人。涯,公之同年友,至是为中书舍人,以诗来寄。或云王仲舒,非也。仲舒名为中书舍人时,公正在袁州,未几即观察江西,公尚在袁为作《新修滕王阁记》,则此非仲舒明矣”。方成圭《笺正》:《旧史·王涯传》:“涯于元和九年八月拜中书舍人,十年即转工部侍郎”。可知此诗元和九年(814年)冬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4-9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