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104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6:18 编辑

醉!飞鸟戏雪


醉!飞鸟戏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铁岭市铁岭县郊外的雪地上,厚厚的积雪还未融化,
小鸟在雪地的草丛间跳跃,
以野果为食、觅食戏雪,
呈现出一幅醉人的初冬景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辽宁日报










玩友疯了,把玩了两年的紫油梨扔到沸水里!结果意外!




104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6:22 编辑

朱淑真的才华可以比肩李清照,一首凄美的爱情诗,每一句都很感人

      朱淑真是唯一可以和李清照相媲美的诗人,同样才华横溢,人也长得漂亮,可是她的命运却很悲惨。据说她有过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投意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无奈却被父母拆散,还把她许配给了别人,这件事情让她悲痛万分,以至于婚后一直郁郁寡欢,始终思念着初恋,还写下过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无非是难以割舍对于初恋深沉的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人对于爱情可谓是一往情深,只要一旦爱上了,那么就是一辈子,而朱淑真是一位重感悟的女子。正是由于深情,对于初恋一往情深,所以她后期的作品,每一首都情意绵绵,写得缠绵悱恻,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这首《落花》,这是一首很典型的爱情诗,通过对于落花的细腻的描写,以此来突出骨子里的感伤之怀,每一句都写得很深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落花》
宋朝: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朱淑真生于富裕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能很多人会有误解,认为古代的女子,大部分的时间是独守空闺,学习女红,等到了年龄匆匆出阁,在父家相夫教子,过同样的生活。其实对于大户人家,还是会请先生,让女孩读一些书,也还是有机会出门,只是相对没有那么自由而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初恋让朱淑真一直念念不忘,即使婚后丈夫对她不错,可她依旧还是在思念着初恋,时常沉浸在过往美好的岁月中,说明诗人爱得很深沉,始终是放不下,在这首《落花》一诗中,她以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先是很细腻的描写了春色美景,然后又抒发了内心的苦闷,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让整首诗有着一种孤独之感,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
      每当到春天来临之后,连理枝头的花儿就会在春风中尽情地绽放,那开出来的鲜花艳丽无比,看上去美不胜收,可是无奈会被风雨嫉妒,原本是艳丽的鲜花,却会被风雨无情摧残,那艳丽的鲜花就会纷纷飘落。在这开篇的第一二句中,朱淑真重点是在写景,通过对于事物细腻的描写,以此来点明主题,引出下面的两句,突出骨子里那份悲痛之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最后这两句可谓情景交融,诗人进一步地阐述了对于人生态度,还有就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人生愿望,希望花儿不会被风雨嫉妒,可以永远停留在枝头,其实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那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初恋身边;我真心希望掌管春天的天神可以长久做主,不会吹落娇嫩的鲜花,使得那花瓣飘落到地面的青苔。
      朱淑真爱得很深沉,也爱得轰轰烈烈,对于初恋更是一往情深,即使是另嫁他人,也依旧还是在思念着初恋,通过这首《落花》,最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无奈,还有对于爱情的向往,虽然爱人不在身边,可她还是希望有一天,两个人可以生活在一起,像以前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爱情很美好,可有的时候却又是最折磨人,朱淑真对于初恋念念不忘,以至于她的婚姻很不幸,所以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于落花的描写,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有一天树枝上的花儿不会被风雨所吹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朱淑真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而已,无论是树枝上的花朵,还是她自身的婚姻,其实早已是注定了,她永远也不可能与初恋生活在一起。

104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7:03 编辑

苏轼一首经典的七绝《扇》,开篇第一句就耐人寻味,通篇意境高远

      苏轼晚年被贬到儋州,当时他从惠州离开之时,已经向亲人交代了后事,他很清楚到了儋州之后,此生再也不可能回到中原,回到他的故乡四川眉山,所以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毕竟已经垂垂老矣,儋州又远在天涯,与中原相隔几千公里,想要回去显然是不太可能。但是老天还是眷恋苏轼,当宋徽宗继位之后,为了体现自己的仁爱,于是大赦天下,苏轼得以从儋州回到中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纵观苏轼的一生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后半生一直被贬,正是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要知道变法可是宋神宗在背后支持,他反对王安石,也就意味着反对宋神宗,这与他们的理念不和,尽管他过华过人,但是在这一件事情上,宋神宗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而是把苏轼先贬到了黄州,此后又被贬惠州,最后去到天涯海角的儋州。
      苏轼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诗人,尽管在生活中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但是他依旧坚持了自我,并没有向任何人低头。这也是苏轼最为人称赞的地方,其实古代从来不缺乏天才,但是苏轼能够脱颖而出名气很大,除了文学上的成就,还有就是他骨子里的傲气,以及他高尚的品格。那我认为才华与品格之间,最重要的还是后者,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会受到人们尊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轼的诗水平很高,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只要细细品来,则是能够从中发现其中所独有的魅力,譬如这首《扇》通篇看似很一般,但是他写得同样很有趣,仅仅是开篇七个字,读来就耐人寻味,通过对于一把扇子的描写,所要表达的正是苏轼对于人生的解读,所以这样的作品最是能够体现出苏轼独特的才情,还有他过人的才华。

《扇》 苏轼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扇子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生活用具,类型于我们今天的电风扇,到了夏天人们为了用扇子来消除炎热,当然今天我们科技发达,扇子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艺术品。那苏轼这首诗写得就很巧妙,扇子是一种象征,而通过对于一把扇子的描写,所要表达的正是他对于人生的解读,因此这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同样写得很深刻,每一句都是另有所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古代的扇子也是多种多样,有团扇和折扇,可能对于折扇大家比较熟悉,也见得多,团扇在电视剧里也是经常出现,一些宫女就会用这种扇子,下面有一把长长柄,上面要么是圆形,要么是长方形,用一块丝绸蒙在上面,还会题写诗句和画上图画,即实用又美观,使用时还可以欣赏上面的诗句和画。
      这首诗第一句就耐人寻味“团扇经秋似败荷”,到了秋天之后,人们就不会再使用团扇,这就好像是秋天的荷花一样枯萎了,再也没有人欣赏,毕竟秋天这后天气转凉,人们就不会再使用扇子,上面的丹青也仿佛好像是旧松萝没有以前好看了。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扇子也像是人一样,有用的时候被人记住,但是没有用的时候就会被遗弃,所以苏轼才会有“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的感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轼这首诗相对来说比较冷门,并不怎么出名,但是尽管很冷门,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写得也是很有韵味,只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的话,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苏轼对于人生的解读。那这首诗也是他晚年的作品,尽管没有明确注明,但是很多的学者认为应该是写于被贬儋州时期。
104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22 | 只看该作者
外交部:中美双方正就元首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密切沟通
央视新闻 2021-11-12 16:15


11月12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汪文斌介绍,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两次应约同拜登总统通电话,‍‍两国元首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目前,中美双方正就元首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密切沟通,‍‍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元首会晤取得成功,‍‍引领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 张熙)

104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24 | 只看该作者




@笑花小王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也别想阻挡我爱打麻将的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663


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笑花小王令
关注


认证:优质搞笑领域创作者
简介:搞笑妹子很有趣,逗趣妹子很调皮


作者的其他视频






104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25 | 只看该作者




@奇闻迷踪说
你还记得儿时有哪些顺口溜,现在还会说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3


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奇闻迷踪说
关注


认证: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简介:每天发布原创优质视频,喜欢的关注


作者的其他视频
00:11你知道这道菜,它叫什么名字吗?
1720次播放2021-10-27 09:59










104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8:42 编辑

      每到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时“一”字排开,时交叉成“人”,古人常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等。雁属候鸟,春秋迁徙,因此自然成为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的诗句。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或渲染气氛,表现环境悲凄;或状写景物,表现高远寥廓;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期盼,或比拟自身,表现孤傲落寞;或触动游子思妇,寄予浓浓乡愁亲情。意象之盛,表意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一、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
  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而迁移,春天北飞,秋日南归。季节更替之时,大雁都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特点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天荒地老永不褪色的亲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疆场征战,物换星移,雁能归家,人几时回?”“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夜深人静,思乡情切,秋雁无情,为何啼断人肠?”“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红叶满天,黄花堆积,雨声淅沥,自然会雁鸣伤怀。同样是思乡,有谁能像张可久那样情感之切切,“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折桂令》);有谁能像陆睿那样愁绪之凝重,“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瑞鹤仙》);又有谁能像赵嘏那样心情之懊恼,“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寒塘》)。同样写闺怨,有谁能像李清照那样苦苦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有谁能像李煜笔下的思妇如此空虚惆怅,“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又有谁能像张可久曲中思妇“为伊消得人憔悴”,“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水仙子》)。归雁啊,你可知道,多少游子为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多少思妇为你望穿秋水,泣断肝肠,请不要再“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了。
  
  二、代指书信、音信
  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而且准确无误,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因此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成语有雁去鱼来、雁逝鱼沉、雁素鱼笺等。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匈奴君主流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这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随从,把真实情况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只好把苏武放了。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如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又如他的《寄高三十五詹事》诗:“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再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在这些诗中,秋雁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寄托着诗人真切的思念和美好的期盼。
  
  三、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
  雁行有序,自是伟丽壮观,但失群之雁,也会倍显孤单凄惶,因此诗人每每在遭受磨难、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就自然会想起孤雁来。有时是表现自己的孤傲不屈,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诗》)。有时是表现自己的孤苦无依,如“人是岭头云,聚散无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赵鼎《浪淘沙》)。有时是表现自己的落寞迷惘,如“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夕阳楼》);“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陈亮《水龙吟》)。
  
  四、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
  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悲鸣声声之时,亦能唤起古人或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因此,诗人为表情达意,有时故意借助飞雁这一意象,加重对环境的渲染。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借“北风吹雁”写出了塞外荒漠的凄凉寥廓;如李颀的《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借“胡雁哀鸣”写出了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再如张可久的“雁声芦叶老,鹭影梦花寒。”(《中吕?红绣鞋》),唐彦谦的“丹湖湖上送行舟,白雁啼残芦叶秋。”(《留别》),分别借“雁声”、“雁啼”写出了环境的清寒凄冷,有力地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五、壮写景物高远寥廓
  在很多情况下,鸿雁都是以悲秋伤怀的形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但是它毕竟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有时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长于迁徙,飞翔雄健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自然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点缀寥廓星空,让人游目骋怀,心胸开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李贺《帝子歌》);“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秋水澄凝,一抹江天雁字横。”(谢逸《采桑子》);“夜清更彻寺,空阔雁冲烟。”(贺冲《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等。
  总之,雁这一极具张力的意象,以其丰富、深邃、独特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雁文化,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清江引?秋怀》)“红叶满天,黄花堆积,雨声淅沥,自然会雁鸣伤怀。同样是思乡,有谁能像张可久那样情感?”(来源:中国语文网)


一声雁声 一缕乡愁——古诗词中秋天的意象:鸿雁(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赋墨雁图分得宿雁
宋-赵希桐
漠漠秋汀起晚烟,半欹寒影立风前。
月明应有芦花梦,飞遍江湖万里天。

秋天的傍晚,水边的小洲上烟雾笼罩,一只只大雁半倚着,站立在寒风中,影子长长的,落在沙汀上。
明月夜,大雁的梦中应该有芦花飞舞,它们自由自在,飞遍江湖,飞舞在万里长空。
这是一首题画的词,画的是停留在江边小洲的芦花中的大雁。
这是秋天的傍晚,烟雾笼罩着水边的汀州,一只大雁半倚在微寒的秋风中,影子长长地拖在地上。
大雁在芦花中入眠,梦中一定会有芦花飞舞。明天,这只大雁会继续飞着,飞遍江湖,飞在万里长空。
诗人笔下的大雁很有自由自在的感觉,想飞就飞,想停留就停留。
晚霞,汀州,芦花,大雁,都是很有诗意的景色。
而最后一句想象,更描写出大雁飞翔在万里长空的辽阔的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雁图
宋-姜夔
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
年年数尽秋风字,相风江南摇落时。

万里晴空,夕阳西下,照耀在沙滩上,大雁的心思只有断断续续飘过的云彩知道。
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从天空中飞过,让人们忍不住会数一数,天空中有多少次大雁飞过的身影。
每一次大雁飞过,秋风更劲,秋意更深,更浓,此时,我更想见到江南的秋天,草木摇落的情景。
是为《飞雁图》题写的一首七绝。雁图的背景开阔辽远,广漠的沙漠、渺远的断云,苍茫中透出古朴劲健,而思乡的情绪却开始萦绕了画面。雁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积淀了特定的意蕴,总是和乡思联系起来。此诗实是借题画抒乡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残缺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照着稀疏的梧桐树叶,计算时间的漏壶声断断续续,已经是更深十分,四周悄然无声。
此时,谁能想到有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在庭院外徘徊。只有缥缈的云雾中,一只孤鸿飞来,月光中,它寂寞的身影在大地上。
鸿雁像是突然被惊醒,它频频回头,心中似乎有怨恨,谁能明白它的心思,谁能安抚它呢?
这只一路上被猎人的猎枪和猛禽追逐的孤雁,在清寒彻骨的深秋寻找归宿,巡检每一根树枝都不肯栖息,最后停泊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的他,就像一只掉队的孤鸿,好容易在黄州有了安身之处。
      从苏轼到苏东坡,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却从悲愤痛苦甚至绝望走向乐观旷达,他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是,他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粉红的藕花凋谢了,残留的香气渐渐消失在空气中,玉色的竹席也收起来了,时光已经到了深秋。
      词人轻轻解开罗衣的带子,独自走上木兰小舟。
      她望着天空中的白云,云中有大雁飞过,心想,谁能够托大雁给我寄来一封用锦盒装着的书信。
      记得那年他走之前,我们的约定,明年的秋天,当大雁排成人字飞回,当月满西楼的时候,我们再相见。
      如今,大雁回来了,你在何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藕花的花瓣飘零着,流水匆匆而去,一种相思的情愫慢慢升起,而闲愁在你和我两处蔓延。
      如此情绪怎么能够消除,在眉头放下了,却又在心底涌起。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大雁即是季节象征,更因为鸿雁传书而成为情感的寄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南乡子-闻雁感怀
清-李因
嘹呖过南楼,字字横空引起愁。
欲作家书何处寄,谁投,目送孤鸿泪暗流。
忆昔共追游,荻岸渔汀系小舟。
又是那年时候也,休休,开到黄花知几秋。

      大雁凄厉地叫着,飞过南楼,它们排成字,横空而过,却引起我阵阵乡愁。我想写一封家书,却不知道寄到何处,谁帮我投递这封家书?于是,我只能目送孤鸿远去,暗自把眼泪流。
      忆往昔,我们共同追逐,游玩,在长满芦荻的岸边沙洲上,看渔夫捕鱼,把小舟系在岸边。
      如今,又是那年秋天的时候,算了吧,别再提起,每当黄花开放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离别已经有了多少个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因,明末清初女诗人,画家,字是庵,号龛山居士。晚号今生,会稽人,早年为江浙名妓。
      古时候的青楼女子都是有才学的,比如柳如是、李香君等秦淮八艳。
      李因虽然是女诗人兼画家,但是名气却不如秦淮八艳,不过,她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幸福的。
      再幸福的婚姻也少不了离别和相思。
      李因也如此,每当秋季,鸿雁南飞,传来阵阵凄厉响亮的叫声,她就会从心底涌起思念之情。这份思念之情也委托大雁为她传递。
      可惜,丈夫身在何处却不知,书信如何寄?托谁投递?想到这些,她只好说算了吧,两个休字连起来,将她无奈与惆怅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细腻委婉,清丽动人,很有感染力。
      很快地,秋天即将过去,冬日即将到来,而鸿雁归来也只有等明年春天了。
104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53 | 只看该作者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乐府为描述思妇怀念远征良人的佳作。此诗提到的捣衣这个现象,我们还可以在很多诗文里面看到,如庾信《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王建《捣衣曲》:“月明中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妇姑相对神力生, 双揎白腕调杵声。”刘禹锡《捣衣曲》:“爽砧应秋律, 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 家家音不同。”等等,可见捣衣是个十分常见的题材。

  有人认为捣衣就是洗衣服时用木杵在砧板上敲击,使之干净。这是个误解,实际上它是古人制作衣服的第一道工序。捣的过程,其实就是“精练”的过程。蚕丝在未练之前,还是一种生丝,含有较多的杂质及丝胶,而且手感很硬,没有光泽。因此捣练为一极其重要的工序,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脱胶、分解色素,把生丝练成熟丝,使其柔软、容易染色,然后作为布料用来制作成衣。练的方法,东周时期便已相当成熟,据《考工记》记载,先把草木灰浸在水中,澄清之后得到碱性水;再把生丝浸在碱性水中,溶解丝胶,经过7天之后拿出来曝晒;最后在夜间把丝放到井里,使已分解的色素和丝胶充分溶在水中。但是这个方法局限较大,整体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在秦汉时期有所改进,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砧杵来捣,化学作用加上机械作用,不但缩短了脱胶的时间,而且“练”出来的织物效果更好。

  捣练时,一般都是站立用木杵对捣。徐光启《农政全书》载:“盖古之女子对立,各执一杵,上下捣练于砧。” 王建“妇姑相对神力生”、杜甫“新月犹悬对杵鸣”等诗,正佐证了两人对立、执杵而捣、击砧而鸣的事实。捣练时用的杵,宋以前为两头粗中间细,也叫“细腰杵”。(具体情形可参见唐代大画家张萱所作之《捣练图》。)

  关于捣练的时间,据文献记载,则多为秋天与寒夜。如庾信“秋夜捣衣声”、白居易“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杜甫“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等等,已讲的十分明白。
104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9:07 编辑

三首送别诗,各有一个千古名句,闲暇时陪伴您回忆美好时光

      每次读到一首好诗,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暖意,也会产生深刻的感怀。作者通过诗歌描写景物,却含蓄地表达内心的复杂感受,或寄寓美好,或凝聚真情,读者虽然看不见诗人的模样和表情,但透过文字,却仿佛正与先贤交流、谈心。
      闲暇时光,有了诗词的陪伴,既感到充实,又不觉得孤寂,甚至还能体验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在人们彷徨无助时,在人生陷入低谷时,读一读这些经典的作品,就会倍受鼓舞。下面分享三首送别诗,各有一个千古名句,闲暇时陪伴您回忆美好时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维写过很多山水田园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委婉地表达内心对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因为诗人从小就广有诗名,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文人墨客,都愿意和他交往。所以他有很多作品都抒写分别时的难舍之情,这首诗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作品。
      开篇先进行气氛的渲染,一场春雨洗净了尘灰,天宇澄清,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本该是出游踏青的好时光,可是“渭城”二字,却点明这里是送别之地,而且柳色青青也暗指留别之意,让人心中立刻就涌起了一场惆怅和孤独之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友即将奔赴遍地黄沙的边关,别后不知归期,更无法确定他日能否重聚。诗人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担心,满腹知心话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便端起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别后路途遥远、再无知音。
      尾句就是作者劝酒的理由,也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依依之情。诗人没有模仿王勃的“天涯若比邻”之豪迈,却令人觉得表达自然真挚,也让这两句成为酒席上流行的劝酒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昌龄是盛唐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经常景中寓情,虽然行文简短,却将诗人的情怀和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作者在润州送别朋友辛渐去洛阳,他在江边的芙蓉楼为其饯行,并赋诗相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时王昌龄正担任江宁丞,好友离别,自己也是客中送客,惆怅的心情不言而喻。不过诗人却不提一字感慨,只是用景色描写来渲染离别的凄凉气氛。
    “寒雨连江”,增添了一种萧瑟意味,也表达出对朋友艰难行程的担心。一个“寒”字,一语双关,既点明秋意深浓,又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凄寒。自己本已仕途起伏不定,而好友的离开更让他无法安心在异乡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过前两句的烘托,展现了高远壮阔的境界,接下来转而抒写诗人的嘱托。“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千古名句,形容出诗人内心清明,仿佛一块纯冰盛在玉壶之中。
      诗人被贬江宁,自己可以坚不可摧,但人言可畏,诗人恐怕洛阳的家人担心,于是让朋友捎话,于是以冰心玉映传达心志,不仅得到了朋友和亲人的理解,也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适也是盛唐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雄浑古朴,为大唐诗坛注入了一种悲壮的气息。诗人年少孤贫,为人豪爽,他的名作《燕歌行》既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慨,又委婉深刻。这首送别诗于是流传千古,百读不厌,作者送别琴师董庭兰,表达了仰慕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董庭兰被迫离开长安,寻找新的人生归宿。而诗人则是仕途失意,可谓同病相怜,彼此又惺惺相惜。此次在商丘会面,既非常难得,又极其短暂,真是时光匆匆、聚散两难。
      前两句交代时节特点,为了烘托氛围,作者极力描绘了一幅恶劣的天气状况,日暮天寒、千里黄云,风雪迷茫、北风吹雁,短短14个字,就让人觉得游子逆行的艰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两句却笔锋一转,诗人并没有按照常理,继续表达感慨和惜别的话语,而是慷慨激昂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千古流传,更激励了无数在挫折中饱受煎熬的世人。
      诗人虽然自己也是前途未卜,却依然信心满怀地劝说对方,不要灰心丧气,机会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何况您还大名鼎鼎,必然会有人赏识您的不凡才华。作者既表达了对朋友的赞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他也像李白那样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05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1-11-13 09:12 编辑

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梅花》 五首
北周 庾信《梅花》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唐 李煜《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唐 来鹄 《梅花》
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

唐 罗邺 《梅花》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唐 罗隐 《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30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