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 每日诗作(二)

[复制链接]
10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3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10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3 | 只看该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
10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4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于辽阔大地上蜿蜒。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10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4 | 只看该作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0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赏评
101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19 | 只看该作者
23、仿《虞美人·晓莺啼破相思梦》

莺啼晨枝旭日霞,婉转梦醒人。慵懒娇起对镜妆,淡眉春山暗藏愁,思伊人。
粉腮犹记当年香,轻罗衣裙飘,佳期如梦丝月星,倚栏月夜心潮海,负青春。
101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虞美人·晓莺啼破相思梦

顾夐〔五代〕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101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21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清晨,黄莺的鸣叫声惊破了她的相思梦,卷起的帘上用金粉涂绘凤凰花饰。昨夜的残妆未卸,酒醉初醒,懒懒地整理了一下妆饰,斜倚着云屏,反而显得娇美可爱。
用香檀仔细描画桃花般红艳的双脸,轻轻地束紧罗裙。可恨幽会的佳期再难寻找,芳草满院,绿柳成荫,这一切都辜负了春日的良辰美景。

注释
金泥凤:指帘上用金粉涂绘的凤凰花饰。
翠翘:头饰,金钗之类。
转娉婷:更变得娇美可爱。娉婷,形容女子姿态娇美。
香檀:用来化妆的颜色。用以涂口或眉,称“檀口”、“檀眉”。
佳期:指男女幽会。
负春心:辜负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
102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19:22 |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春怨。词的上片集中描绘女主人初起慵怠之态;下片揭示她春怨的原因。先写她还是精心地打扮自己,这与温庭筠《菩萨蛮》中先写“懒起画娥眉”,后又写“照花前后镜”一样,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过程。结尾用“绿芜满院”来表明阳春将逝,佳期难寻。全词语词明媚、笔触细腻,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埋怨,怨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片春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16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