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29集【1】
英吉利使团来访 16:30
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因此,英国派遣一个使节团到中国访问,由于这个使节团的全权特使是一个叫乔治·马戛尔尼的人,所以这支使节团又叫马戛尔尼使团。
虽然表面上是想和清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但其真实目的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清朝门户,开拓清朝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清朝的情报,估计清朝的实力,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使团乘坐的船只和携带的大批礼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意制造的。这艘“狮子号”炮舰,装有64门大炮,是当时英国第一流的军舰。使团携带的礼物除一部分是投清朝皇帝之所好外,更多的是为了显示英国的科学技术。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清朝,如蒸气机、棉纺机、英王还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也许,他们想暗示64门火炮的“狮子”号在英国强大的海军舰队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英国人在礼单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他们想,这些东西可能会引起清朝军官们的兴趣。
但后来让英国人大失所望的是,清朝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文人出身,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这些洋人的东西,不过是些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而且就连当时清朝军方的代表人物福康安,也对英国使团警卫准备已久的操练毫无兴趣;马戛尔尼在当天的笔记里记道:“真蠢!他一生中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爆的枪。”
最后,就是双方的具体谈判事宜,英方提出了六个要求,有一部分是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但还有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侵略性,如割让岛屿一事,清政府决不能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理应认真研究和区别对待,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再谈,最终达成一致;但清政府却简单地一概拒绝,将英国的六项要求全部斥为“非分干求”,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而后乾隆皇帝下旨,驱逐马戛尔尼使团,令其尽快离境;虽然马戛尔尼这次出使表面上看是失败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马戛尔尼成功了,因为他摸清了清朝的真实情况——自大、狂妄、落后、愚昧、富庶、无能;为后来欧洲以坚船利炮打开清朝的大门奠定了基础。
更令人可笑的是,马戛尔尼这次出使,是打着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所以乾隆皇帝还以为英国与其他番邦小国一样,都是争着来给自己“上贡”的;事后,还让宫廷画家画了一幅《万国来朝图》,其中荷兰、英吉利、法兰西等欧洲国家使节都位列其中,当真是“夜郎自大”。
而且在此次事件中,乾隆皇帝还说了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日用有资,并沾余润。”简单来说,就是我大清朝物产丰富,根本不需要你们的东西,如今是可怜你们,才和你们通商的。当真是“霸气”啊!
郭世勋(?-1794)汉军正红旗人,是清朝大臣。乾隆中被授吏部主事。累任知州、安徽布政使、湖南布政使,贵州、广东巡抚等。曾坚决抵制英国对黄埔等地的干扰,控制对外出口。
汉军正红旗人。早年由笔帖式提为吏部主事,后历任福建龙岩知州、湖南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1789),升任贵州巡抚,调广东。乾隆帝诏谕说,广东有洋商往来,是容易滋生事端之地,郭世勋为官廉洁,希望更要谨慎从事。乾隆五十五年(1790),命他代理两广总督。他在任时,弹劾雷琼镇总兵叶至刚诬民为匪,左江镇总兵普吉保滥用非刑将人致死,后来,二人都被按律论罪。暹罗国王郑华因本国三个城市被缅甸侵占,向清廷请求公断。郭世勋认为中国不宜干预其内政。遂上奏请示。清廷同意他的看法。次年,郭世勋上奏提出:洋船行驶时可携炮自卫,内地商船不准携炮。清廷诏谕说;商船出洋,携炮自卫未便禁止,可由海口官吏严格查验。其后,英国遣使来华,请求留人在北京居住,清廷不允,并将此事通知郭世勋。后来,英国又请求在广东黄埔建房居住,遭到郭世勋严词拒绝,并禁止当地不法分子勾结英商。为此,郭世勋受到了清廷嘉奖。
海里,是一个用于航海或航空的长度单位,通常1海里相等于国际单位制1,85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