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狐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狐说】狐言鸟语

 关闭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2:56 | 只看该作者
趣怪的粤语歇后语典故

单料铜煲---- 一滚就熟
【注释】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很容易和别人说得来、混得熟的人。
【由来】出自民谣:大煲粥,大煲粥,单料铜煲,一煲就熟。因为黄铜的导热性能好,可快速地将食物煮熟,所以那时有很多煮食的器具都是用铜来制造的。不过原来制造烹饪器具,特别是煲的铜板有厚有薄,厚的民间叫“双料”,耐用但是价格贵;而薄的就叫“单料”,价钱比较相宜,一般人家都可以使用。由于单料够薄,因此传热特别快,煮东西的话很快就熟透了,所以广州话“单料铜煲”的歇后语就是“一滚就熟”。


狗仔抬轿----不识抬举
【注释】形容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典故】「坐轿子」借代「抬举」,因为轿子需要别人抬起来和举起来。抬举指的是称赞、推荐、提拔、赞扬、器重、培养等。狗不是人,即使坐上了轿子,也不知道轿子是由人抬起来的,所以就是不识抬举。


床底破柴----撞晒板
【注释】「撞板」原来是粤剧的专业术语,它专指乐器演奏或者艺人唱曲的时候,节拍或者速度出现错误,后来就被普遍用来形容出错。不同语境中表达的层次不同,可表示出错、闯祸、碰壁、碰钉子、失败、受挫等。撞哂大板,是非一般的撞板,撞得很劲,很失败。
【典故】以前广州破柴不必用到斧头这么“重型”的工具,有一种较为轻盈的工具叫“柴刀”,要破柴可以坐著挥舞著柴刀一上一下便把柴砍开。从前的床一般是兩张凳承著兩块木板,再高也高不了多少,床底破柴自然碰著木板。


豉油捞饭----整色整水
【注释】比喻装模作样;做表面功夫。
【由来】“豉油捞饭”,即用酱油拌饭,加上酱油,原来淡而无味、单调乏味的白米饭里,也就有了鲜味、颜色和水分,但是,白米饭终究还是白米饭.整句话的意思即表示,在不改变事情根本性质的情况下,加些调料,做些表面工夫,白米饭便也有了色味俱全的假象。


屎坑三姑----易请难送
【注释】想请某人来很容易,但是这种人会死赖不走,想让他离开很难,最后得不偿失。
【典故】屎坑三姑是传说中的厕神,也就是紫姑神。每逢正月十五,就是迎接紫姑神的日子。相传紫姑是一户富贵人家的妾侍,被正室所妒忌,经常要她做一些污秽之事。一日正当正月十五,紫姑就在厕中感伤激动而死。世人就以紫姑奉为厕神,成为迎神的对象。宋代苏东坡「东坡集.人物集记.仙姑问答」中,称紫姑为「三姑」。据闻三姑生性顽皮,人们烧香请神的时候很容易就请来三姑,但到送神的时候,三姑却不愿走,要人们答应许多回报才肯离开,眞是易请难送。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注释】潮州音乐奏法容许各人即兴加花,演奏者常不顾及与他人的协调及整体效果,只能各拉各,再加上二胡发出来的声音「吱吱咕吱吱」,声音像自己顾自己的发音。


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
【注释】指为了挣钱,不惜忍气吞声,做出违背价值观或者有违道德观念的事情。
【由来】猪乸即母猪,跪在地下去喂养母猪,是因为母猪生了小猪,会带来经济效益。当然是看在钱的份上,而不是去尊重母猪本身。



92#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2:58 | 只看该作者
这9个粤语字,很多广东人都写错...



【读音】bi,粤拼:bei2
【释义】给的意思,真正的写法是“畀”,不是“俾”哦。
【举例】老板,畀支水我啊,唔该
【翻译】老板,给我一瓶水,谢谢



【读音】qi,粤拼:kei4
【释义】站着的意思。
【举例】你跂系度做咩啊?
【翻译】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读音】gui,粤拼:gui6
【释义】累的意思。
【举例】攰到只蟹咁
【翻译】累到像一只蟹一样



【读音】shen,粤拼:lam6
【释义】想的意思。
【举例】你谂办法啦
【翻译】你想办法吧



【读音】dang,粤拼:tam5
【释义】哄人的意思。
【举例】女朋友係要凼嘅
【翻译】女朋友是要哄的



【读音】e,粤拼:ak1
【释义】欺骗的意思。
【举例】我从来都唔呃人嘅
【翻译】我从来都不欺骗人的



【读音】sai,粤拼:saai1
【释义】浪费、糟蹋的意思。
【举例】食得唔好嘥
【翻译】能吃的就别浪费



【读音】dui,粤拼:deoi6
【释义】打、杀或干的意思。
【举例】喐我啊,笨!
【翻译】打我啊,傻X



【读音】mou,粤拼:mau1
【释义】蹲下的意思。
【举例】小明踎係张凳上面
【翻译】小明蹲在凳子上面

93#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03 | 只看该作者
口字旁粤语字


我们平时说粤语,好多语气词是口字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词语是口字旁,如果熟练运用这些口字族词语,你的粤语绝对更上一层楼!
【口族字详解】


【呃】 拼音:e 粤拼:ak1
意思:骗
举例:你成日呃我!
解释:你老是骗我


【咁】 拼音:gan 粤拼:gam3
意思:这么,那麼
举例:件衫咁贵!
解释:这件衣服这麼贵


【噉】 拼音:dan 粤拼:gam2
意思:这样,那样
举例:噉都得?
解释:这样都行?


【咩】 拼音:mie 粤拼:me1
意思:表疑问,什么
举例:做咩啊?
解释:干什么呀


【哋】 拼音:die 粤拼:dei6
意思:们
举例:我哋係学生。
解释:我们是学生


【咦】 拼音:yi 粤拼:ji2
意思:叹词,表惊讶
举例:咦?咁奇怪?


【唔】 拼音:wu 粤拼:m4
意思:不
举例:唔好


【咗】拼音:zuo粤拼:zo2
意思:了
举例:我食咗饭啦。


【唧】 拼音:ji 粤拼:zik1
意思:用水射击
举例:唧水


【吖 】拼音:ya 粤拼:nga1、a
意思:语气助词,通常与“嘛”连用
举例:人哋都唔想迟到,塞车吖嘛。


【喎】 拼音:wai  粤拼:wo5
意思:语气词,常用在表达别人的吩咐
举例:佢叫你今日去开会喎。


【啲】 拼音:di 粤拼:dik1  [尐]
意思:量词,相当于“些”,还可以单独作为名次定语。
举例:呢啲嘢,啲人


【啩】 拼音:gua 粤拼:gua3
意思:语气词,吧
举例:应该系 啩。


【啱】 拼音:yan 粤拼:ngaan5
意思:对,合适
举例:讲得啱唔啱?


【喺】 拼音:xi 粤拼:hei2
意思:在
举例:我喺屋企。


【嘅】 拼音:ge 粤拼:ge1
意思:的
举例:我嘅名叫大三元


【嘞】拼音:lei 粤拼:la1
意思:跟‘喽’相似
举例:走嘞


【嚟】拼音:li 粤拼:lai4
意思:来,起来
举例:过嚟


【嘢】 拼音:ye 粤拼:je5
意思:东西
举例:有嘢食


【嘥】 拼音:sai 粤拼:sai1
意思:浪费
举例:好嘥啊!


【嗮】 拼音:sai 粤拼:saai3
意思:完全
举例:啲饭倒嗮


【嗌】 拼音:yi 粤拼:aai3
意思:叫
举例:嗌救命


【嚿】 拼音:huo 粤拼:geu6
意思:量词,块
举例:一嚿石头


【嗰】 拼音:ge 粤拼:go3
意思:那
举例:嗰个人


【嘑】 拼音:hu 粤拼:la3
表示完成语气,相当于‘了’
举例:得嘑


【咯】 拼音:lo 粤拼:lo3
意思:表示完成语气,相当于‘了’
举例:搞掂咯


【啫】 拼音:ze 粤拼:ze6
意思:语气词,‘的’、‘啊’
举例:好差啫!


【咪】 拼音:mi 粤拼:mai1
意思:不要
举例:咪住、咪搞
【咪】 拼音:mi 粤拼:mai6
意思:就  举例:咪系佢啰


【啰】 拼音:luo 粤拼:lo1
意思:呀,啦
举例:就系啰!


【叻】 拼音:le 粤拼:lek1
意思:聪明能干
举例:叻仔,精叻


【噏】 拼音:xi 粤拼:ngeb1
意思:讲(通常指讲废话)
举例:发噏疯、乱噏


【唛】 拼音:ma 粤拼:meg
意思:‘商标’,外来词“mark”
举例:唛头


【噃】 拼音:bo 粤拼: bo3
意思:语气词,表示提醒语气
举例:唔好唔记得噃


【嗲】 拼音:dia 粤拼:dé2
意思:形容撒娇的声音或态度
举例:娇嗲


【喇】 拼音:la 粤拼:laa1
意思:语气词,相当于‘了’
举例:走得喇。

94#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06 | 只看该作者
粤语有段古
唔使问阿贵
话说是广东人从北方南迁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首领名叫罗贵,他很聪明,而大家遇到什么不懂的事都会去找他问问意见的,一天一人求见想要问问题,被罗贵手下拦住了;说了一遍问题,结果罗贵手下就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从始之后“唔使问阿贵”这句话就流传开来了

执笠
商铺倒闭闩门叫"执笠"。话说柳宗元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句,“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执”是执拾的意思。执拾好帽子怎会是关门倒闭呢?

空的竹箩筐广东话也叫“笠。在粤语中指疏眼的竹篓,普遍用以盛装物品。“执笠”一词的来源,商铺一旦结业,各人须“立”刻“执”拾私人物件和余货。如是者,“执笠”一词就是演化自“立执”;把它倒转来说,并通过变调把“立”读成“笠/立6-1”,便得出个“执笠”来。


“执笠”源于广府地区的"趁墟”习俗。到了“墟日”,来自各地的摊贩就将货物装满“笠”(箩筐),挑到墟场摆卖。如果生意不好,“散墟”(市杂结束)时货物仍未卖完,就执拾装回“笠”(箩筐)中,这就是“执笠”。


“执笠”的原义是“收摊”;后来才扩展到城镇商铺乃至工厂,表示“清盘”、“执笠”或收摊”。现在还有的商铺打开门之后,还把货物摆出铺门口卖,到晚上收档后,又把货物搬回铺里闩门休息。这个商铺就如一个大竹篓一样,由此看来,“执笠”就是指商铺收档,粤语把它再引申为商铺“收摊、执笠、闩门、清盘、注销”等。

呃鬼食豆腐
一个版本是,农历七月十四俗称“盂兰节”,广州人也称“鬼节”、“烧衣节”,人们在路边烧金银衣纸“送鬼”。“烧衣”时,会在路边摆一些豆腐、饭、水果、烧腊等祭品。祭完后,一般都把烧腊带回家慢慢享用。因为怕被人说“与鬼争食”,所以老人们带走烧腊时都要讲句“鬼冇牙嘅,食豆腐啦”,就是“呃鬼食豆腐”啰。“鬼”吃不吃豆腐,哪有人知?说“鬼冇牙嘅,食豆腐啦”,其实是自己骗自己兼骗别人;这句大话又太过低级又容易被识破,所以,就有了俗语“呃鬼食豆腐”(潜台词“鬼都唔信”)。你想抨击别人说谎说得没有水平,连“鬼”都呃唔到,就可以用这个俗语来形容他。

另一个版本是,从前有一个书生,口舌如簧,骗人的功夫十分了得。一晚,一只饿鬼到了他家,要把他吃掉。书生毫不害怕,对这只鬼说:“你要吃我啊?我已多天没有洗澡了,肉又酸又臭,不好吃的。不如你吃我碗里的豆腐吧,豆腐比我的肉嫩滑多了。”饿鬼信以为真,把豆腐给吃掉了,还说好吃。第二天,书生把这事添油加醋地告诉村民。村民们说:“你啊,真是连鬼都骗到不吃人改吃豆腐了。”因此,呃鬼食豆腐还可以形容一个人善于编谎圆谎,“讲大话当食生菜”;或者用以形容很不可信、极不靠谱的事情。
95#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06 | 只看该作者
二五仔
这个词有两个故事来源:
其一讲的是清朝康、雍年间,朝廷要彻底消灭反清复明的秘密会社,查得少林寺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关系,便派兵前往剿灭。但需要有少林寺内奸里应,于是收买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马宁儿。他因穷凶极恶,犯下大罪,后被逐出山门,于是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烧少林寺。人们不耻其所为,便称那些告密者、叛徒为二五仔,二和五加起来就是七,即排第七的马宁儿了。


其二来源于二五害晋(史又称晋国骊姬之乱),讲的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妾侍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上太子,贿赂大臣梁五和东关嬖五,设法除掉晋献公的其他儿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的故事。两个五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成功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不过,后来重耳光复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故事出自《春秋左传》 )


罗汉请观音,人多好担当
相传,观世音菩萨游玩到达国清寺。那时候比较穷,国清寺的罗汉以为是某个大户人家过来布施金钱,便拿出看家法宝,纷纷表示诚意。国清寺方丈认出菩萨便差遣罗汉们下去做菜,供养菩萨。寓意:多人集资请一个人吃饭,不会负担太大。

打蛇随棍上
南方多瘴疠,常有蛇虫鼠蚁出没。竹鞭软,棍硬。蛇善于缠绕硬物,下棍打不着蛇的要害,蛇反身一卷,就可以随棍而上,张口吐獠牙,直扑打蛇者。但凡遇上蛇打蛇要用竹鞭,不能用棍。

留返拜山先讲(又或者“有咩留返拜山先讲”)
广府人很重视清明拜山(扫墓)。古时每年清明节拜山,家族的老老少少均会到场祭拜先人,齐聚一堂,家族之间叙旧问话,趁人齐的时候讲很多话。同时,在拜祭这个环节,后人会禀告家宅平安,祈请祖宗保佑风调雨顺、婚姻或事业有成等等。由于拜山时讲嘢百无禁忌,咩都可以讲,所以有咗“有咩留返拜山先讲”这句说。

96#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08 | 只看该作者
广东话俗语正确写法


繁体字:手揗腳震
简体字:手揗脚震   
含义:手足颤抖,比喻害怕。


繁体字:大步𨂾過
简体字:大步𨂾过   
含义:字面意思即为大步跨过。意指逢凶化吉、化险为夷、顺利过关。


繁体字:擘大個口得個窿
简体字:擘大个口得个窿   
含义:张大口唯有一个洞。比喻哑口无言,回答不出。


繁体字:捉蟲入屎窟  
简体字:捉虫入屎窟  
含义:“屎窟”指屁股。此句意思就是自己把虫塞进屁眼内,自找麻烦,弄巧反拙。


繁体字:偷雞唔成蝕揸米
简体字:偷鸡唔成蚀揸米   
含义:赔了夫人又折兵。


繁体字:打爛沙盆璺到㞘
简体字:打烂沙盆璺到㞘   
含义:指人好寻根究底,字面意思是打破了的沙盘,其裂纹一直延伸到底。一般会用作形容人寻根究底,将事情问得清清楚楚。虽然很多人都会写作“打烂沙盆问到笃”,但有指其正写应为“璺到㞘”。“璺”,是指裂纹;“㞘”,则是其末端,在这里则是指其盆底。


繁体字:躝屍趌路
简体字:躝尸趌路
含义:“躝尸趌路”一句现在多是用作粗鲁无礼地命令他人滚开,但原来其由来是指以前一种行业,是道士在夜间赶死尸从一处地方到另一处地方。换言之,此句是间接骂对方是死人,暗暗诅咒对方横尸街头,而且更要“趌路”,早走早着。


繁体字&简体字:跌倒揦秅沙
含义:字面解释上是用来形容即使自己跌倒了,都要死撑自己并非跌倒,只是想抓住地上的沙而已。由于比喻传神,所以一直广为所用。“跌倒揦秅沙”是用来形容人死都不愿认错,甚至明知自己做错了,都要用诸多理由去为自己开脱。

97#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14 | 只看该作者
广府人讲广府话!粤语大挑战,你是哪一级?


记得在小时候,小编(80后)读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的教学基本都是使用粤语教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99%是使用粤语交流。与家人就更是100%用粤语交流了。讲粤语、听粤语,有着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


随着各地的义务教育普及,现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都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却很少能说一口地道的方言。


现在有些父母明明是地道的老广,但小孩子却说不出一口流利的粤语,甚至有些小孩变成了不会说也听不懂粤语,这样又如何能跟完全不懂普通话的祖父母辈交流呢?责任又在谁?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大家都知道,粤语有九声六调,是较好保留了古汉语音韵的中文语种。那么,这九声六调,你是不是能够讲得准,讲得清呢?
事实上,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广府人,都未必能把粤语讲得十分准确。有的是因为有各种地方口音,有的则是因为某些音调或者嘴形没有讲对。
至于要将粤语讲得又快又准,那可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这一次,小编收集了一些粤语里面有趣的急口令、顺口溜,以及一些考验咬字的句子,让大家来试试自己的粤语究竟能达到哪一个级别。
除了自己尝试之外,用这些句子和急口令来教小朋友讲粤语,也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方式。
好,下面开始大挑战!




基础:粤语的九声
诗时史市试事色锡食,番茄酱牛腩面逼客食。


入门级
1、鸡龟骨滚羹
2、姨妈依家去宜家家俬买依家啱用嘅宜家家俬。
3、肯德龟同肯德鸡去肯德基食肯德基最出名既巴辣香鸡。
4、入实验室揿紧急掣,入食物实验室揿紧十个紧急掣
5、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洋葱夹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到笑哈哈


资深级
1、邮差叔叔送信纯熟迅速送出。
2、黐线蜘蛛条蜘蛛丝黐住枝树枝。
3、郭蔼明赞郭可盈,话郭可盈个袋型,郭可盈叫郭蔼明过海改个袋型,改成郭可盈个袋个袋型。
4、麦当娜约咗麦当雄去麦当劳道嗰间麦当劳食麦皮捞当归。
5、去街市买鱼肠,见到姨丈,放低鱼肠 问候姨丈,执翻鱼肠,拜拜姨丈。


骨灰级
1、一蚊一只龟,七蚊一只鸡,佢话龟贵过鸡,我话鸡贵过龟,噉究竟龟贵过鸡定系鸡贵过龟。
2、床脚撞墙角, 墙角撞床角,你话床角撞墙角定墙角撞床脚。
3、财政司叫邰正宵做财政司, 邰正宵叫财政司摞台证先, 财政司话畀邰正宵知, 要摞台证先要搞掂财政司先。


你属于边一级呢?

98#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24 | 只看该作者
《施氏食狮史》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于1930年代在美国写的一篇奇文,每个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如果用普通话读音来朗读,不懂古文的人读起来根本不懂,原因是当代普通话丢失了古汉语的入声和浊音。若然用粤语朗读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由此可见,传承及推广粤语的重要性!

99#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25 | 只看该作者
粤语有段古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
据民间故事所述,以前有一个馋妇,好吃懒做,时常偷偷躲在房间吃东西。有一天,她正躲在房间偷吃糯米饭。忽然,听到婆婆进来,急忙之中她将碗筷藏进被子里。但最终还是被婆婆发现了,婆婆疑惑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呀?”媳妇红着脸说:“我听人说,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后来,人们便用这来比喻一物降服一物。但实际上,糯米和木虱乜嘢关系都没有。


二叔公捉黄鳝----唔衰摞嚟衰
话说二叔公根本不会装黄鳝,却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是装黄鳝的高手,众人一致要求二叔公装一次黄鳝给大家看看。无奈,为了证明自己,二叔公唯有硬住头皮开始了装黄鳝。其实二叔公连黄鳝和蛇都还没有分得清,所以当有蛇进了二叔公下的网时,二叔公还以为真的装到了黄鳝,得意忘形,伸手就去捉黄鳝,却被蛇咬了,幸亏抢救及时,二叔公才执返条命仔,二叔公那装黄鳝高手的假面具被揭穿了,二叔公也成为众人的笑柄,人人都笑话二叔公是“唔衰摞来衰”。于是乎坊间就流传出了“二叔公装黄鳝-----来蛇”和“二叔公装黄鳝-----唔衰摞来衰”这两个经典歇后语。


阴公
作孽、凄凉、可怜的意思。相传以前迷信的人相信,人生前所做的好事,死后到了阴间都可以记功,是谓“有阴公”。反之,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到了阴间会被视为“无阴功”。后来破除迷信不说,人们就把“有”和“无”去除,省略作“阴功”。只为抹杀一些旧时候的记忆。该口头禅最早的意思是“造孽”,现在多用于“可怜、凄凉”的意思。


苏州过后无艇搭
古时候,秦淮河的娼妓很流行,前往那里做生意的广东富商都留连于烟花之地。比较要好的会在找了一个不错的女人搞过之后,再推荐给朋友。一天几个富商又在游船河时谈美女娼妓谈得开心,其中一个心动了,便打算前往,可是船已经到了秦淮河的这边,快要到苏州了,于是便有人笑他苏州过后无艇搭呢。此后,“苏州过后无艇搭”变成一个常用俗语,意为“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丢那星
其实“丢”应为“屌”,为了顺利出街就换个字了。其实“屌那ma”的说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那”其实系“你阿”快速的连读,“那妈”就是“你阿ma”。袁崇焕祖籍东莞石碣,他就有一个名句“屌 那 ma,顶硬上”,就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个说法已经很盛行,连袁崇焕这样的官员都会成为口头禅。由于这个说法不文雅,很多时候“妈”字会写成星星符号(现在这个系统也是这样的),为了隐晦,有时有啲人不明就里,就直接把星星符号读成“星”,演变出来了“丢那 星”。虽然不文雅,但是如果大家真要用这个词,希望在讲的时候也能够想起讲粤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


擒青
“擒青”形容人心急,南方舞狮,少不了“采青”。所谓“青”,就是把一封利市,绑在一棵生菜上。“青”有“高青”、“水青”与“蟹青”之分。“高青”是把“青”吊得高高的,“水青”是把它放在水盆中,“蟹青”是用圆盘盖着。采青一定要经过“见青”、“惊青”、“采青”、“碎青”、“吐青”等配以鼓点的舞步动作,程序不能错乱。如果随便舞几下狮子,就将“青”取去,定会贻笑大方,被嘲为“擒青”。


沙尘
传说清朝末年时,广州西关有个富商叫陈沙,靠经营洋货发了大财,便很想在同行中显显威风,因此出入都讲究“派头”。他每天有事无事都要坐着轿子在街上转来转去以显示自己的富贵荣华。一天晚上,当他又在兜风的时候,忽然刮起狂风,轿夫站立不稳,差点把陈沙摔出轿子。陈沙大发雷霆,欲下纬罚轿夫,刚走出来,还来不及发作,大风“呼”的一下,把他的帽子吹落,领带也瓢起来扯着脖子,弄得他站都站不稳。路人见他这副狼狈样,追着拍手称快,并大声嘲笑“这回陈沙变沙陈了!”“沙陈”就是这样来的,后来又写成“沙尘”,意思都一样。


牙烟
晚清广东著名诙谐文人何淡如擅作“无情对”, 一日,何淡如与友人上街,见两个路人在街上扭打,凶狠异常。友人见状说:“双拳打出眼火!”何淡如接口说:“对面睇见牙姻。”


过了一会,友人说:“我刚才说的是上联,你怎么对呀?”何说:“我对了啦,很工整呀。”友人想想,果然是字面工整的下联。旁边一位外地人听了说:“字面是工整,但你硬作个‘牙烟’来对‘眼火’是不行的。”何淡如大笑:“老兄你有所不知,牙烟系粤语常用词,用在这里系可怕、危险之意。”后来,此联传遍广州,成了市井流行的名联。


牙烟,据前辈说古字写作厓(加齿旁)彦(加齿旁),表示露齿貌,指猩猩恐惧或愤怒时的咧嘴呲牙状貌。后来广州人写作牙烟,包含有几种意思:一是危险,二是可怕、恐怖,三是马虎、质量差,四是难看、不像样。


扮蟹
“扮蟹”出自广州市井俚语,原来指喻有如捆螃蟹一样把盗贼五花大绑。在晚清以前已流行于民间。“扮蟹”的词意起了很大变化。清末才子何淡如曾有一联:“老插到来,总之扮蟹;小娘经过,切莫炒虾!”。“老插”是清末广州人对扒手的别称;“扮蟹”在这里指喻若然碰上扒手,无助之际,我们只能牢牢扎紧自己的各种口袋,缩颈收肩地使自己有似被绑之蟹。后来词意再变,人们以蟹横向行走借指恶人霸道(打横行);又因蟹竖起双钳保护自己或攻击敌人,“扮蟹”用以指人向别人怀有敌意,扮恶相。时下“扮蟹”则泛指人扮野、装蒜、扮有型,与原来词意已经大不同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
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小孩名字叫做“象”,他养了一条大蟒蛇,很听话,很通人性。阿象的母亲生了一种怪病,人家说要用蛇心来做“药引”才能治好。大孝子阿象于是与大蟒蛇商量,蛇同意了。阿象拿着小刀钻入蛇肚,割取了一点蛇心为母治病,大蟒蛇忍痛成全了阿象的孝子之心。经过几次割取蛇心,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阿象为了更快治好母亲的病,他一时起了“贪心”之念。钻入蛇肚后,使劲割去蛇的一大块心脏,大蟒蛇疼痛难忍,合上了血盆大口,结果阿象葬身蛇腹。后来,人们便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做人要戒除“贪心”,要知足,才会有好结果。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28 | 只看该作者
粤语俗语的典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据民间笑话:从前有个光棍佬很会呃神骗鬼。有一次,他把一个小茶壶涂上泥土冒充古董卖给别人骗了笔钱,回到家里好不得意。晚饭时,他儿子从外面回家,哼着小曲,得意地说自己弄到一个古董,说完拿出一个小茶壶。光棍佬拿过来一看,真个是哭笑不得。原来这个小茶壶就是自己今天用来骗人的那个。他怒气冲冲地刮了儿子一巴掌,教训道:“见便宜莫贪,死仔!”后来,人们用这个笑话劝谕人们不要贪小便宜,以免因小失大。亦有人写作 “光棍佬教仔,笨qi米制”。


落手打三更——以前有巡逻及报时的职业,名叫“打更佬”。打更佬由初更起,开始打更,此为一更,之后每隔两小时打一次更。若果打更佬一开工,初更都没有报,就开始打三更,报错时间。那一开始就是错了。此俗语形容一开始就将工作做错的人。亦有人写作 “落笔打三更”。


冬瓜豆腐——旧时办完丧事,例有答谢亲友的的素席,其中少不了冬瓜、豆腐等素菜。后来人们就用“冬瓜豆腐”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包尾大翻——粤剧演出《六国大封相》最后一部分是兵将翻筋斗,是演出最精彩、最好看的部分。多形容最精彩、最刺激的场面。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传统戏曲的小丑(三花脸),因用白粉涂鼻,俗称白鼻哥和白鼻。形容无才无德又爱吹牛的人或好色之徒。


白鼻哥陪考——旧时粤剧中的白鼻哥上京考试总是榜上无名,下场时总是说:“今科不中,明科再来。”比喻无能之辈瞎凑热闹,永远是陪衬角色。


回糖——原指甘蔗等含糖植物过了成熟期不及早收割致糖分逐渐消失。借指人的能力、技艺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出现倒退现象,迟到大不如前。


合晒何车──何车:即工尺。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常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原指合节奏。比喻步调一致或合得来。


补镬唔见枳──旧时广州、佛山等地常有人走街串巷替人补锅。补时先将枳放在破洞下面,把铁浆烧熔了倒在洞口,用另一块枳把铁浆抹平压紧,冷却后铁锅就补好了。枳:这里指用布做成的布塞。形容手足无措、尴尬或狼狈。


饮左门官茶──旧时恐吓小孩子的话:谓偷喝了门官茶或床头(一种神)茶会大笑不止,意在免得小孩偷喝不干净的冷茶,又怕触犯神祗。后来引申为人喜哈大笑或大笑不止。


讲来讲去三幅被,量来量去二丈四——三幅被:旧时蜀官织绵阔封,封度为二丈四,是民间织绵的三倍。形容说话罗嗦重复,毫无新意。


死鸡撑硬脚(也有许多人说“死鸡撑饭盖”)——刚宰杀洗净的鸡脚关节是柔软的,当放进锅里煮时,鸡脚的筋受热收缩使鸡脚撑直。比喻做某些事时力量不足但硬撑着干。


贼佬试砂煲——以前,我们用来煲中药的沙煲,好像人头般大小,被称为四方瓦煲。那些小偷在入屋盗窃之时,会先把瓦煲伸进房里,如果房里的人早有察觉,必定一棍把这瓦煲打烂,小偷自然赶紧逃之夭夭;如果瓦煲伸进去平安无事,那就说明屋子里没有人,或者并未察觉小偷入屋,小偷就可以安心爬进屋子里,大肆盗窃。
所以,广东人就用“贼佬试沙煲”,来形容那些试探性的举措,有个歇后语叫“贼佬试沙煲,试下先”,也就是想做什么事,先试一试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