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64|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感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感

                          /小星世龙

  
  拜读明代万历年间,洪应明原典《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著作,颇感人生真谛。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原文: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发现人性的灵魂;一个人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要想观察人生的真谛,再也没有比这种方式更好的了。

  
  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外部标志,论题是文章论述的中心内容,这篇文章的标题与论题是完全一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标题充分说明了,只有在淡泊中、宁静中才能观察到人生真谛。

  
  作者以一个人的身份,断定一种事物情况为另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逻辑推理方式,得出观察人生真谛的最好方式的结论。

  一是: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像秋水一般清澈),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
  二是: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
  三是:一个人在淡泊中(内心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和蔼)时,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人性的真正本源,人性的真正灵魂,就是人生的真正乐趣,人生的真谛是指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乐趣的人生观就是人生的本质,就是人生的客观规律,就是真理。所以,该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告诉人们如何获得人生乐趣最好的方式。

  
  我读后感悟有三:第一传统养生文化的三要素;第二调解身心的三种方法;第三观察客观事物的三种方式。

  第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三要素。

  
  关于养生学有“动”、“静”两大理论,传统的养生理论以“静”为特色,现代则以“动”为主导的养生理论,实际上“动”、“静”两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关系。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工作等实际选择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是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清静”为主要特色的养生理论,全文阐明了养生的三要素,清静、淡泊和闲暇。

  
  清静的心灵就是指淡泊宁静的状态,以调整人的精神情志。一个人的生命力的强弱不但表现在体质上,取决于精神动力旺盛与否和创造力的高低。淡泊宁静状态的养生之道正适应提高精神动力旺盛的需要,正适应提高创造力的需要,激发自身调节机制,实现平衡与稳定的旺盛的精神动力和最佳的创造力。
  
  心灵是人的灵魂,主宰眼、口、耳、鼻、舌、身,六大感覚器官和思想、逻辑、语言、理论、行为……,是精神意志的总开关,是高层指挥官。人心顺,一切顺;人心和,一切和;人心静,内外静。要做到宁静的心灵,就要排除心内外的干扰,做到淡泊、闲暇。

  
  淡泊是指不能一心追求“名”、“利”、“金钱”、“权力”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贪图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富。生活简单俭朴,交友清茶一杯。

  
  要做到淡泊就要闲暇。在紧张竞争的生活环境中要闲暇必须主动去寻求、安排、夺回白白浪费的时空,要忙中偷闲,忙中抓闲,心中不忘闲。只有这样必须这样才能挤出时间让出空间,排除干扰宁静养心神,通过机体的协调运动来保持一种和谐与稳定的心态,获得宁静无杂念的心灵,以达祛病健康身心的目的。

  
  人虽然不能常生不老,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活的健康,活的自在,活的潇洒,活的和谐,活的平安,活的快乐,活的有价值,活的有意义,活的幸福每一天。

  
  第二调解身心的三种方式。

  
  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要保持最好的健康状态,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就要经常不断的调解人们的身心,以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获得满意的成果。《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告诉人们调解身心的三种方式。

  
  一是去掉贪欲之心。

  贪欲是什么呢?财欲,色欲,名欲,利欲,食欲。一般人说所谓的快乐和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滿足。在现实生活中贪心贪欲是许多犯罪的原凶。马克思曾经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所以人要正确的对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小利不贪,大利不粘,去掉贪欲之念,获得淡泊之心。知足常乐。

  
  二是劳逸结合。

  人的脑力体力是有限的,在无限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劳逸结合,自我调解。在忙碌之前要闲暇,在忙碌之中找闲暇,在忙碌之后必闲暇。闲暇的模式,项目种类多多,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我选择,以迖到保持良好的体力,良好的思想情绪,心平气和,心灵宁静的需要。从根本上调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平衡,吐故纳新,深蓄厚养、储藏能量,摆脱疲劳和无力气状态,以迖到充沛的体能,换发出旺盛的精神,热情真诚的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

  
  三要离烦得乐。要想“离烦得乐”就要先付出,付出你的脑力、付出你的体力,付出你的时间,付出你的物力,付出你的坚强的毅力,付出你的耐心,付出你的信心,坚定不移的排除贪欲的干扰,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有针对性,付出的劳动越多就得到的快乐越多。在排除贪欲的干扰中享受真正的快乐。
  

  
  要“离烦得乐”就要忍怒。凡是烦恼之事,还是坏消息都不能感情用事,要头脑冷静,不能怒发冲冠,一怒必有气,有气必心乱心烦,心烦意更乱,不能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碰烦恼事先要制怒。怒气是烦恼的前提,烦恼是怒气的后果,烦恼助长怒气,怒气又增加烦恼,去掉怒气怒火,烦恼就断了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先要制止住了怒气,怒火,怒色,烦恼的干扰就会顺利的排除掉。使得心态清静安宁。

  
  
  要“离烦得乐”就要自信,做人处事一定要有信心,有多大的信心就有多大的成就,没有信心就一事无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信心的人而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根本就不存在。自信是“离烦得乐”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去掉烦恼得到“真我”的快乐,在实践中才能“离烦得乐”。

  
  第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三种方法:

  
  一是“静”。

  宁静的心灵是认识人本质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样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的真正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是“闲”。
  闲暇的心灵是认识人的真正灵魂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万里晴空一样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真我。
  
  三是“淡泊”。

  淡泊的心灵是认识人生真理的关键。一个人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样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十分明确的告知人们客观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就要做到:宁静、闲暇、淡泊的心灵,只有这样必须这样才能在一切环境中,特别是逆境、险境、困境、恶境……,更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变逆境为有利,变险境为安全,变困境为顺利,变恶境为福地,取得事业的成功。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十分清楚的告诉人们:人生目标是光明的,但道路是艰难曲折复杂的,要保持冷静的心态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审时度势的修正目标以迖胜利的彼岸。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告诉人们“宁静”、“闲暇”、“淡泊”是相对的,要培养自己排除干扰能力,只有战胜贪欲、烦恼、恶行才能获得“宁静”、“闲暇”、“淡泊”的心灵。只有“宁静”、“闲暇”、“淡泊”的心灵才能排除贪欲、烦恼、恶行。

  
  获得“宁静”、“闲暇”、“淡泊”的心灵不是一次完成,而是排除一次又一次各种干扰而获得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要事事、时时、处处连续不断、逐步深入经常化的排除干扰,树立“宁静”、“闲暇”、“淡泊”的心灵。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一文,十分明确的告知人们客观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而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更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宁静”、“闲暇”、“淡泊”并不是让人们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进入虚无的“世外桃源”,脱离实践的空想,更不是心如死灰什么也不想,而是主动调整心态积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客观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貭,正确的把握客观规律,正确的认识客观真理,以指导人类科学、生产、生活的三大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总之:该文有其历史背景,有儒家,佛、道家色彩。要历史的对待与评价。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不能照搬照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其精华,灵活运用。读该篇巨著,心感顺畅,体会颇深,慢慢消化理解,不断提高。感悟不妥之处,希望给予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3草币 +240 收起 理由
小雨的节奏 + 100 赞一个!
水清木青 + 80 赞一个!
婴宁 + 6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20-4-20 10:29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烦恼都是源于太想要和甩不掉!
板凳
发表于 2020-4-20 11:31 | 只看该作者
世龙的读后感棒棒地,我得想想再回。
地板
发表于 2020-4-20 16:17 | 只看该作者
淡泊才会清心,才会寡欲,才会明志;宁静方可专心,方可旁骛,方可致远。
4
发表于 2020-4-20 16:19 | 只看该作者
洪应明的著作《菜根谭》,也流露出了这样的观点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分很多派,洪应明早年也热心仕途,晚年潜心礼佛,他的思想是发生了变化的。

从学而优则仕,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施展自己的报负,到甘于恬淡,归隐修身,从儒到释,作者心路历程的变化,也能看出当时的时代特点。

治世宜方,乱世宜圆。万历年间,社会并不太平。穷则独善其身,作者选择了释,不再与现实对抗,是一种退让 ,也是一种和解,与自己的和解。




5
发表于 2020-4-20 16:2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坐下静观自己的内心深处,开始觉得私心杂念都没有了而流露出本性的真,每当这个时候就从中领悟生命的真义,继而又发现真性只是一时的流露,杂念仍无法消除,在这个时候又感到很惭愧。那就对了!人都是这么成长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4 | 只看该作者
古越涛 发表于 2020-4-20 10:29
人生的烦恼都是源于太想要和甩不掉!

越涛兄晚上好,赞同,新周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5 | 只看该作者
婴宁 发表于 2020-4-20 11:31
世龙的读后感棒棒地,我得想想再回。

婴宁晚上好,新周快乐!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6 | 只看该作者
水清木青 发表于 2020-4-20 16:17
淡泊才会清心,才会寡欲,才会明志;宁静方可专心,方可旁骛,方可致远。

木青兄晚上好,概括全面,十分赞同。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婴宁 发表于 2020-4-20 16:19
洪应明的著作《菜根谭》,也流露出了这样的观点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分很多派,洪应明早年也热心 ...

婴宁晚上好,您对洪应明的著作了解的很全面,总结的很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9-21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