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3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涂鸦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以往和姐姐聊天惯了,姐夫九月退休,我和姐姐的电话粥少了很多,故此在这开贴聊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08:57 | 只看该作者
重读红楼梦,读到八回了,下边胡乱写几句。红楼梦描写人物心里思维就如同今人思维,对话语言也不陌生,不断的串门子,把客人往炕里让,往炕沿上让,热热乎乎的交流。曹公了不起。
红楼梦中的人情味好多传承下来到至今,也许祖国五千年前也是这样的人情味儿,但是那时都是文言文,记录下来一点东西,后人还猜来猜去的。
红楼梦中相互请客,互相串门子,以贾母为首的,爱串门子的习俗,小说描写津津有味。在我小时候去农村姨家、姥姥家(也是舅舅家),也是那样的爱串门子,村里亲戚套亲戚走动,唠嗑,但是贾母她们的排场等级和百姓家是不一样的。
话说刘姥姥和周大娘的对话与行动描写,可以说就是那些现代版的小说细节描写,也不过如此。走进红楼梦,也就找到了中国人的根。
坐炕沿这个传统,那时也在我们市内波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好多平房拉成趟房,也会像那时农村一样,左邻右舍、街坊四邻的串门子走动。而且我家是二楼日本人时期的简易楼房,也搭了空心火炕,邻居来家,也是坐着炕沿唠嗑。楼上14家,大宽走廊,来回的串门子唠嗑,所以看红楼梦,也会想起小时候串门子的热闹。小学时,这14家就有7名同班同学,女孩子几个走动频繁,有时会比比织毛衣做家务等,就上学前,也把家里地板擦完才一同上学去。红楼梦里的小孩子也在一起学这学那的,情节像。
我们为什么14家,就有7名同班同学,看莫言小说《蛙》中写到,——这是一九六零年闹饥荒前,而在灾荒的三年里,人们没有了生育能力,过后六三年来了个“地瓜小孩”年——婴儿大丰收。 山东这样,大概全国都一样,我们7名同学基本就是1963年生人。
而现在的水泥楼房越来越高,几乎人们不去谁家坐坐了,一般都是新楼房装修时认识几家,也就在楼梯、电梯遇到时打声招呼,火炕,炕沿的时代远去。
社会的进展是大得不可思议了,应该就从独生子女这代,电脑,手机的,再不用邻里之间串门子了。

火炕炕沿让贵宾,红楼楼少炕多拼。
北方大雪红梅绽,贵胄侯门火炕亲。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3 11:17 | 只看该作者
60后的淡月没赶上闹饥荒呀
地板
发表于 2017-11-13 11:20 | 只看该作者
我小学时请一老太太忆苦思甜,“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吃不饱穿不暖,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62年”,学校领导听到这儿赶紧上台让老太太打住{:57:}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2:25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2:28 | 只看该作者
水清木青 发表于 2017-11-13 11:20
我小学时请一老太太忆苦思甜,“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吃不饱穿不暖,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62年”,学校领 ...

我在小学时听不止一次这样的忆苦思甜。忆苦思甜还是有些教育意义,但不能成一种形式,成为运动就吓人了。

谢谢水清来访支持,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3:43 | 只看该作者
贾平凹说:“待看到张爱玲那一系列(小说),中她的毒已经日深。”还说:“张(爱玲)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有她的书读,就够了!”我信这话。
我写不出像贾平凹那样的一篇《读张爱玲》,但我也在想,我咋就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呢?喜欢她小说描绘凡人的烦恼,喜欢她“制造”的那份人物内心的苍凉,喜欢她能让各种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爱读她作品的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一个传奇的女子,能写出不少很平实的生活来,一个大户人家的孩子,见识多,对富人家的人物的穿着和室内的摆设描写细致,也能对“小艾”那样的穷人的苦楚,剖析的淋漓尽致。
风华绝代的才女让贾平凹说成“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呵呵,其实小说家都是会说是非的人,也是启示人专家,往往还能预测点什么。而张爱玲的是非说的更深入人心吧。
看张爱玲的照片是傲气的,读张爱玲的作品是涓涓细流,方方面面的人物,方方面面的情感,除了没有写出手机外,什么都呈现了。
她的文章正像她说的“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她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人生安稳的那一面,不是极端的好与坏。她还说她的文章“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我生活的时代不是英雄时代,该是我喜欢张爱玲作品的原因。

《张看》《流言》名惊艳,风华绝代富传奇。
小说装满人间事,金字塔尖谁可敌?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3:46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是我很崇拜的作家
夕阳秀

2010-11-3 7:39




张爱玲的散文中说过“却是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她能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是个极高水平的写作方法。她的书我常常翻翻,百看不厌。她写人物能入木三分的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让人能感觉到那样的真实,道出人性的真谛。比如《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那呆呆的神情,好像什么时期都有这样的男孩,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前因后果。而《心经》里的小寒也是那样“小寒爬下床头,跪在箱子一旁,看着她做事。看了半日,突然弯下腰来,把额角抵在箱子的边缘上,一动不动。”两个青年人是在古旧式与现代式两种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但都是走进痛苦万状之中。张爱玲真是妙手。她写各种的家庭,都那样的深入人的内心,每个人物的灵魂都呈现给读者。在爱虚伪、爱掩饰自己的社会中,只有在这些小说家中看到认得人性的真面目。

张爱玲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观察生活,揣摩人心,呈现给我们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画卷,更辐射到了我们时代的生活,其人性的上演还是有那般的影子。也喜欢她不少小说篇幅短的特点。该收笔,绝不赘笔。佩服她能截取某人物的一生中的一段“时光”,就能把人写的性格鲜明。

从张爱玲的散文中看出她也是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她也许常有话要说,所以就走上了写作的路。天才,没有常人家庭的生儿育女,但写作成就完全胜过很多常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3:4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小团圆》
夕阳秀

2009-12-23 14:53




第一次读小团圆大概是今年5、6月份,今天再读就比较细致,因为二读是品,而一读是看主线何去何从。

从开头读,就强烈的感觉到张爱玲对人物的相貌和人物的穿衣打扮描写的细致、精湛。张爱玲的观察力极强。

小说开头就有一场母女见面的戏,描写九莉的母亲蕊秋的举止,神态和她们的心里描写,其中也包括亨利嬷嬷的心理反应,都很传神的描写手法。

九莉心喜自己得到了八百元的奖学金,她“还以为憋着好消息不说,会熬不过那一两天。”高高兴兴的去“浅水湾”高级旅店见妈妈,见到,马上报喜,而她母亲想歪了。

九莉是在大家族成长,见识多,尤其男女关系这方面,三妻四妾的都常见,还有别的情感交织,九莉也该是成熟的早些,所以很敏感她母亲的想法,她母亲的话使她坐立不安,那样的怕去旅店见她的母亲,怕蕊秋退回给学校奖学金,等去了,在回来的公共汽车上才明白了母亲说话时遮遮掩掩,是输掉的钱,正是她的八百港币奖学金。这使九莉“不是她自己作的决定,不过知道完了,一条很长的路走到了尽头,”一位母亲就这样的熄灭了女儿的美好心情,让九莉看到了母女关系的尽头。

蕊秋一开始的歪想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她看完奖学金的校方信,就决定自己用这钱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会写评论文章,写了三次,也没表达出喜欢张爱玲作品的全部的心情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5 12: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