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87|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童年趣事(二十二)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株断草 于 2016-10-17 19:18 编辑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于是,一股乒乓球热的浪潮迅速席卷大中城市,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成为中国的国球。

    乒乓球(ping-pong),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最初叫“Table tennis”,意思是桌上网球。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故而被称为“Table tennis”。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形成了现代乒乓球的雏形。"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又因简洁明快、朗朗上口遂在国际上被认可,成为正式名称。

    我打乒乓球是跟三哥学的,可以说三哥就是我的启蒙教练,那年我6岁半上三年级,三哥是二中校队队员。一开始纯粹是图新鲜跟三哥腚后头玩的,他在家里的房子中间摆一张小桌,然后以桌为球案,以墙为对手练习推挡抽拉,我们这些小跟班就在边上争着捡球。三哥练累了,就会让我们过过瘾,顺嘴用自己学到的乒乓球知识指导我们,什么“预备动作要双腿微曲、脚掌前实后虚,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持拍、小臂呈水平状”、“推挡时手腕外翻、小臂用力,以球拍中部击球的中上部”、“抽球时以肩为轴向前上方眉头位置挥动球拍击打球的中上部”、“正手弧旋球要奋力扭腰挥臂拉至头顶以上”等等。有时也跟随三哥去外面打球,因去学校路远,便时常到附近的一些有乒乓球案子的机关单位。夏天背个书包,书包里装着球拍、球网和乒乓球,冬季穿的衣服多,干脆直接将球拍插后腰带上,这是预防门卫不让进大门。遇上乒乓球室有打球的还好说,帮人计分、捡球等着排队打球,若是遇上铁将军把门的话,就只有一条道了,跳窗户。

    打乒乓球更多的时间是在张炉集,因为粮管所就有一张乒乓球案子,那些叔叔、大爷打球时偶尔也会让我上场练练手。因为年龄小、个子矮的缘故,我的正手球还可以,反手推挡、抽球和近台削球则是短板,若是遇到对手刚挑过网的断球或者旋转球,得扑倒案子上才能够到球。一次遇到一位削球手,喜欢近台削球,待对手贴近案子时,再抽冷子拉弧旋球至后台,令人防不胜防,我跟他打时很不适应,扑上案子又急速下来归位,一时间上蹿下跳弄得手忙脚乱,乐的围看的人直讲我像小猴子。时常有人自带拍子来粮管所打球,我跟着段叔叔也经常到区政府和铁工厂去打球,在那种较为正式的场合里,我大多充当的是裁判或捡球员的角色。记得当时每逢看到打出精彩的球,无论是参战者还是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的欢呼“好球!”,“好球”一时间成了那个年代球迷的口头禅。我虽算不上真正的球迷,却因整日泡在乒乓球室里,每天不知道喊多少次“好球!”,一激动“好球!”便会脱口而出,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电影放映队来戏园子放电影,好像是《小兵张嘎》,吃完晚饭我急忙跑去戏园子买票排队。农村的晚饭都比较晚,天息好久才喝汤,所以我买票后到门口一看,检票口空荡荡的,哈,我是第一个。那时戏园子里不通电,放映队都是自带发电机供电,高大的门框顶上吊着一盏大号的马灯,玻璃罩里的灯焰在漆黑的夜色里发出幽暗的光。百无聊赖的我坐在检票口的铁栏上,望着不断从黑影里涌现出的人流,盘算着冲进去后要占据哪几个好位置。那时戏园子的座位很简易,就是将圆木锯开后平面朝上,下边用七八十公分高的立柱顶起来,没有座号,自由选择座位。放映机的位置在剧场的正中略微偏后一点,摆一张桌子,放映机往桌上一搁,调整好光束射到台上悬挂屏幕的角度就OK了。一般来说,放映机前面的位置是看电影的最佳选择,我正盘算着进门后打哪儿跑能最快到达呢,耳听得戏院后院里传来一阵“嘭嘭嘭”的马达声,就看见头顶灯泡里的钨丝变得红起来,眨眼间撒下一片耀眼的光明,就在众人一愣神之际,我一声高呼:“好球!”脱口而出,在寂静的夜空里传出去好远,紧接着引来周围众人的哄堂大笑。

    后来再去戏园子里看电影,去早了也不排队了,直接进院子里找放映员扯东扯西的问个不停,摸这摸那地帮人家搬弄东西,很快就跟那些人混熟啦,以后看电影都不用买票了。遇到夏季看电影,小伙伴们做人群里嫌热,就一窝蜂似的溜到戏台上看,坐地板上有时会挡住前排观众的目光,后来干脆找几张报纸一铺,躺在舞台地板上看。你还别说,偌大的舞台上就几个捣蛋孩子躺那儿,即便是在炎炎夏日里也不乏丝丝凉意。若是遇到看过两遍的电影,故事情节早已经烂熟于胸,甚至还多台词儿都能对答如流,不知道是谁提议躺荧幕后面看去,于是乎一小撮人便拿着自己的报纸从荧幕下径直爬到后面。从荧幕后面看电影犹如照镜子一般,左右跟正面颠倒了个个,看得我们不亦乐乎,相信躺着看电影、从反面看电影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际遇。

    小时候,每当看到电影海报上一写出“战斗故事片”的字样,便会迫不及待地把影讯告诉小伙伴,于是几个人约好,吃过晚饭便直奔电影院。每每当影终灯亮之时,直怨影片太短;常常因沉浸在电影中被叫回家之际,暗恨时间太快。想起电影,便想起许多看电影的趣事。

    记忆里儿时的小城里就两座电影院,一个是聊城影院,另一个叫红星影院。聊城影院是五八年大跃进时建的,当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不仅声响效果好,场内设施在全省也屈指可数。场内有两层看台,差不多有近两千个座位,座椅是木制能自动翻起的那种,中前部区域是俗称沙发座的软包,分单双号向两侧排列开来。两侧壁上有几个凸出来部位,人可以站里面打灯,墙面不是平滑的,类似于水冲石的墙面坑坑点点,长大后才知道那样的墙面能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二层看台约为一层的五分之二,前后排座位的高差较大,最后一排的头顶上方就是一排放映口,伸手可及。二层第一排座位前是一条横向通道,通道前面是实体矮墙,墙上面是一道扶手,若是小孩子坐那儿会影响视线,即便是大人偶尔也会闹出笑话来。

    记不清哪年演《望乡》,那是一部由栗原小卷主演的日本电影,故事情节里有一个女记者(栗原小卷扮演)下乡采访时在山林间脱衣小解的镜头,二层第一排的不少观众以为被扶手阻住了视线,纷纷站起身来瞪大眼睛往下看,仔细一瞧才知道人家拍摄底线就拉倒腰带的部位,根本不是被扶手给挡住的,此举引得后排观众哈哈大笑,一时成为小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

    因了聊城剧院是小城最好的影院,加之离我们家比较近,故而儿时的电影大多都是在聊城剧院看的。小时候看电影,多数是跟随父母一起看,或者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跟伙伴们一起买票看,偶尔也会逃逃票。大孩子看电影逃票是爬院墙而入,先是遛进厕所,而后便随着人流大摇大摆的进入放映厅。我人小,胆子也小,爬不上高墙,又不敢独自回家,只得站在检票口外焦急地徘徊。忽然看到伙伴们在检票口内得意地向我摆手,心急之下,计上心来。那时无论是乘车、乘船,还是洗澡、看电影,不足1米的儿童是免费的。于是便壮着胆子跟在一单身大人后面往里挪,检票的看到我后,便问那人:“这是你的孩子吗?”那人愕然地回过身,低头看见小孩紧张而乞求的眼神,便点头称是,弯腰抱我进了影院。一进剧院大厅,我便挣脱下地,迫不及待地说了声:“谢谢叔叔”,然后与伙伴们跑进剧场。

    还又一次,三哥忽然心血来潮,要请我们看电影,大伙自然积极响应,于是便一窝蜂似地往电影院奔去。途中,我不放心地问三哥:“听说今天这电影不错,票很难买的,你有把握买到吗?不然哥几个饶不了你啊!”他自信地把胸脯拍的山响:“放心好了,包你们看电影就是啦”。他打头,大伙依次排队前行,轮到我们检票时,只见他手往后一摆:“票在后头”,于是我们都跟着说“票在后头”。“站住,拿票来”,检票员对最后那哥们儿说,那哥们儿急忙用手一指:“票在最前面的人手里拿着呢”。任凭怎么说,就逮住最后的哥们儿不放,没办法,他只好乖乖的掏钱把大伙的票给补了。当我们兴奋地议论着电影中精彩场面往回走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气鼓鼓地一声不吭,心中却不住地在想:“这一周的零用钱没了,真倒霉啊!”

    那时的电影,除了故事情节新,都是老套路。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欧洲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哭哭笑笑。在我的印象中,让人流泪最多的电影是朝鲜片《卖花姑娘》,在座无虚席的影院里,哽咽声、低泣声随处可闻,那盲女的悲剧命运、凄凉婉转的电影插曲催人泪下。据说有一老太太,边看边哭,鼻涕一把泪一把哟,偏偏来时忘了带手绢,又偏偏前排那位留个光头,泪眼昏花的老太太便误以为是柱子,把满手的眼泪、鼻涕全抹在那光头上了。光头的惊叫声引得周围人注意,待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惹得众人一个个破涕为笑了。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有线电视节目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多的是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电影院便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再也见不到凌晨二点钟排队看《少林寺》的火爆场面。虽然电影院的装修越来越豪华、设施越来越高档、音响效果也越来越好,却少有了和谐的氛围、童年的情趣和快乐,只能在文章、记忆和梦里尽情回味。

                                                        20161017


童年趣事(二十)
童年趣事(二十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60 收起 理由
安然 + 6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7 17:31 | 只看该作者
哎呀,这字又细又密,看得我眼睛疼.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7:3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10-17 17:49 | 只看该作者
童趣永远是最珍贵的记忆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7:54 | 只看该作者
丁香 发表于 2016-10-17 17:49
童趣永远是最珍贵的记忆

谢谢赏读!问好丁香!
5
发表于 2016-10-17 19:1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那时候的生活好有趣……{:57:}
6
发表于 2016-10-17 19:19 | 只看该作者
枕函香 发表于 2016-10-17 17:31
哎呀,这字又细又密,看得我眼睛疼.

这种字体不清晰,我也不喜欢。
7
发表于 2016-10-17 19: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呢这童年趣事真能出本书了~~~{:57:}
8
发表于 2016-10-17 1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株断草 于 2016-10-17 19:21 编辑

乒乓球我也会,你未必能打过我~~~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21:30 | 只看该作者
阚冬 发表于 2016-10-17 19:16
哈哈……那时候的生活好有趣……

9494,感觉比现在的孩子快乐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23 20: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