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 桃花潭游 形胜景佳之地,若兼具优质的人文资源,无疑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升华。古人所谓“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大量山水诗的涌现,比如李白的很多佳构,载籍流传,已擅绝尘之誉。就拿他晚年寄居和埋骨的安徽来说吧,李白相关的诗作就有多首,此处只举三例:池州青阳九子山,自打李白吟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后,从此便易名为九华山;再比如敬亭山,李白去过七次,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惹无数后人为之猜谜:是暗指与玉真公主的那段情事吗?尚无确考。
还有便是泾县的桃花潭了。 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天宝年间,汪伦(唐开元间泾县令,卸任后,由家乡黟县移居泾县桃花潭畔)听说仰慕已久的大诗人李白正旅居南陵族叔李阳冰家,遂致函相邀:“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请注意汪伦的措辞,我以为颇具广告词写作的技巧,因为他明白若按寻常套路邀约,李白几无搭理的可能,故以“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为诱饵,想必是摸准了李白好游嗜饮的诗人习性。果不其然,李白接信后兴冲冲地来了,一见汪伦便嚷嚷着要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如实相告:“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无桃花。至于‘万家酒店’,是我们这家酒店的店主姓万,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估计当时的气氛有点尴尬,但以李白的豁达,必不会拘泥于“事必求真、语必务确”这样的逻辑层面,倒可能仰头哈哈一笑,说声“真有你的”。 我这么臆测不是无来由的。此时的李白,已经摆脱京都被谗、赐金放还的阴影,与朝堂的一番戏耍,终以不告而别、肥遁自放收场。他寄情山水,曾多次接受好友的邀游。汪伦虽非同道中人,但他的热诚好客,李白分明是感觉得到的,岂有责怪之理?况且一到桃花潭,风光物情,奔来眼底,想必早已心驰神迷。 桃花潭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可谓备尽其美矣。其潭影之清碧、烟云之缭绕、山光之映带、重檐之飞翘,使我徜徉其间,倍惬欢情。潭东岸竖一标识,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末所建踏歌岸阁。关于“踏歌”,这里要稍作一点说明,因为关乎李白的名作《赠汪伦》。据《西京杂记》及《朝野佥载》记载,踏歌是一种群体连袂的歌舞,乃踏地打节拍的动作。唐刘禹锡等皆曾以“踏歌”为题吟诗;而南宋马远所绘《踏歌图》,表现的正是山路上四位老者的踏歌神态。 坐摆渡船至西岸,一路游赏及拜谒的景点尚有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多处。拾阶过“潭影清心”拱门,见一亭,传为李白饮酒作诗处。透过几扇木格子窗,嵯峨的远山、湍洄的清潭尽收眼底。 如此胜景,李白定感不虚此行,而汪伦每日美酒佳肴殷勤款待,还呼朋唤友前来作陪,定使李白心情疏朗。汪伦不仅留李白于家中连住数日,临别时还厚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缎。李白欲乘舟往万村,再登岸去庐山,汪伦遂于古岸阁设宴为之饯行,再赠美酒两坛。李白登船前,汪伦隆重其事,以退居二线的前县长身份,发动当地群众为李白踏歌送行。想象那一刻,桃花潭上,碧空如洗,云水流动,汪伦不可能意识到,他生命中的高光时刻随之到来:李白感念汪伦的深厚情意,即吟七绝《赠汪伦》以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假修饰、朗朗上口的诗句啊!1300年来,被无数后人传诵。由此,人们才记住了一个名叫汪伦的人,曾盛情款待过一个伟大的诗人,且以一腔古厚的情怀,温暖了他那颗漂泊和桀骜的灵魂。(喻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