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旬“农民画家”王秉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旬“农民画家”王秉秀:画出自己的“诗和远方”
  新华社昆明1月23日电(记者严勇)苍山下,洱海边,丈夫正挥着鞭子犁地,妻子拎着饭菜从家里赶过来;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花,周围还有小动物在悠闲地吃着东西……整幅画配色明亮,构图巧妙,出自一位87岁的白族老奶奶之手。
  她叫王秉秀,画了近十年油画,是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上一位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每天一收拾完家里的卫生,她就会支起画板创作,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房间。老人总是边想边画,精力高度集中,累了就去搓一桌麻将。
  “握画笔的感觉很好,我脑子里想的东西都能通过它来完成。”王秉秀说。
  大半辈子做农民的王秉秀,此前从来没握过画笔,碰得最多的就是绣花针。“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我老是握不住画笔,一碰它手就抖,慢慢才习惯。”王秉秀回忆起2010年前后刚画画时的场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秉秀老人画的作品局部。新华社记者严勇摄
  那一年,她78岁。从上海过来的艺术家沈见华收了这位“高龄”学徒,让她尽情地在画布上创作。
  “我只是给了她几块画布和一些颜料,让她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能画出自己的风格就行。”沈见华说。
  第一次画苍山时,王秉秀迟迟不敢动笔,画了一半后找来村里的年轻人帮忙。但沈见华的鼓励给了王秉秀继续握笔的信心。
  此后,她的画中开始有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白族男女生产劳作的场景。就连平日里见得多的小猪小羊,通过独特而大胆的配色,王秉秀也能画出自己的风格。“我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画,管它画成什么样子。”她说。
  加上原先刺绣的功底,老人画画的手法愈加娴熟。早年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王秉秀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画布成了她心灵的寄托。只要握起画笔,老人就能全身心投入进来,画出她最理想的“诗和远方”。
  “她的画很少有人能模仿。哪怕是一间房子,老人家也能画出自己的个性。尤其是里面人物的造型,几笔勾勒出来特别淳朴,整个构成一幅画,就是乡愁的感觉,给人一丝温暖。”沈见华评价道。
  后来,双廊镇专门成立了农民画社,吸引了很多像王秉秀一样的老年人加入。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都是扛锄头的,慢慢都拿起了画笔。画社社长赵定龙说,除了定期办展,画社还负责销售他们的画作,推出了系列文创产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20日,王秉秀老人正在进行创作。新华社记者严勇摄
  王秉秀记得,她画的第一幅画卖了5000元,这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年轻的时候,王秉秀常去山上采梅子,贴补生计。“这得卖多少梅子啊?”她说,本来就想着随便画画,没想到还能靠它挣钱。
  2012年底,在师父沈见华的帮助下,王秉秀在北京办了画展。她把心目中的苍山洱海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很多观展人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称她是“农民画家”。
  这是老人第一次出远门,此前她连省城都没去过。如今,王秉秀带着她的画,先后去到了上海、杭州等地,见到了很多和画里不一样的事物。“画画把我带到了更远的地方。”她说。
  双廊镇位于洱海东北岸,素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的美誉,目前正在全力打造艺术小镇。这里的山山水水、传统民居和神话故事,都是王秉秀的创作源泉。
  老人没读过书,因为画画的缘故,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每画完一幅画,她还会将“王秉秀”三个字小心翼翼地写在画的右下方。


沙发
发表于 2021-2-23 17: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1-30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