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隐寺有一副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隐寺有一副对联,悬挂了1700年,点醒无数世人,帮他们走出困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中国人几乎在那里都能够看见对联的存在,比如说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家的门上要贴对联,老寿星过生日的时候门上也要贴祝寿的对联,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喝酒聊天的时候也爱写对联。总之对联几乎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传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联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洪武年间(1368-1399年)江西庐陵曾出土过一尊特点大的铁十字架,经过鉴定这座十字架是三国时期的,在这尊铁十字架上面写着一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座对联的出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十分的喜欢对对联,甚至经常用重金赏赐那些对联对的好的官员。很自然对联变成了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一批批经典的对联闻世,寥寥数字却往往能够包罗万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便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迄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所建,慧理和尚初来中国,见杭州山岩秀丽颇具灵气,于是便修建了灵隐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历经风霜后的灵隐寺逐渐没落,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的著名僧人德和尚住持灵隐,灵隐寺得到进一步开拓,规模已成东南地区最大的寺庙。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6:25 | 只看该作者
这九大定律,你知道么?
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
这个社会,微妙又复杂,变化万千。一旦读懂它背后的规律,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定律,胜过一切技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三忌定律
聪明忌巧。聪明的人一心选择走捷径,那靠运气、偶然、投机“对赌”获得的成功只是一瞬而已。
才华忌傲。越有才华,越需要深入群众,越不能傲慢,否则一定会穷困潦倒。
平庸忌懒。世间的普通人,败就败在一个懒字上。
二、高调定律
越成功的人越需要慎言慎行,如履薄冰;越弱小的人越可以胆大妄为,野蛮生长。
而很多人却搞颠倒了:年轻时做事畏首畏尾,最终一无所成;成功时却胆大妄为,最后终于栽倒。
三、“100-1=0”定律
这在数学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人性上却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你对他100次好,他不记得,一次不让他满意,他就会翻脸不认人,抹杀之前你对他所有的好。
人性是经不起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所以,别对一个人太好。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知止定律
生活中,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一点欲念,些许越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止语:守住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不知道的事,更不要乱说。
止欲:如若贪、懒、名、利等欲望不知止,就像无法控制的毒瘾一样,一旦沾染,就会深陷其中。
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不懂思虑如何行事之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事。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能立身长久不败,收获人生最大的逍遥!
五、两分钟定律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一定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可能就会拖延好久,甚至不去做。
2分钟是个泛指,强调的无非是“立刻去做”的重要性。
拖延和等待,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它将不断滋养恐惧,唯有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所以,今天就开始,挥剑斩拖延吧,现在就行动,立刻,马上。
六、鸭子定律
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
但潜入水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
优雅需要底气,华丽需要实力。那些漫不经心的轻松与自在,不过都是短暂的错觉。
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海,或大或小的风浪。平步青云终是侥幸,厚积薄发方是人间正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口水定律
当你红的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这就是“口水定律”。
这个定律,换句话说就是“人红是非多”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人没有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就像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长。
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生活的辩证法是,没有人能把风光占尽,有所得必有所失。既然享受了出名的红利,就要有接受他人吐口水甚至泼脏水的思想准备。
与其太在意他人的非议、活在别人的嘴里,不如静下来、沉住气,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八、在乎定律
你越在乎的东西越容易失去;内心越渴求,往往越容易失手。
一旦患得患失,气度和魄力全无。
一些人的欲望太强,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把每次机会都当成一夜暴富的救命稻草。于是患得患失,束手束脚,惊慌失措。
世间的大部分失败,其实是败给了“在乎”二字。
九、自在定律
看外界不顺眼,看外人不顺眼,往往是一个人的修行还不够。当你翻越千山,能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俗人都有世俗的一面,只不过每个人的世俗不同而已。
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原谅别人,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7:36 | 只看该作者
“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
“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10-18 07:40 编辑

皇帝出上联“昨日黄花闺女”,民间才女对出下联,堪称千古绝对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康熙第一)、年寿最高的皇帝,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有乾隆皇帝的身影,他曾多次下江南游玩,顺道去看看民间百姓的状况,在历史上,康熙皇帝也曾多次下江南,乾隆把祖父康熙作为自己的榜样,下江南的目的其实比较复杂,但在许多影视剧中大多是在惩治贪官污吏,游山玩水。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基本上是不能出宫的,他们犹如井底之蛙,了解世界全凭他人所说,这也是封建王朝非常大的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乾隆是一个非常爱玩的皇帝,他喜欢写诗,对对子,比如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曾被乾隆拿来做殿试的题目,虽有些任性,但也足以看出他有多喜欢对联。在影视剧可以清楚知道,乾隆每次出游几乎都会带上纪晓岚,有时候和珅也会一起,他们“扮猪吃老虎”,在他们身上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纪晓岚才华横溢,并且很会讨乾隆皇帝的喜欢,在江南地区时,纪晓岚曾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对答如流,乾隆皇帝自然不能示弱,也经常对对子,讲一讲诗词歌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一回,乾隆在民间看上了一名女子,她与平常女子有很大差别,气质由内而外的散发,举止之间透露出涵养,这让乾隆皇帝一见倾心,于是与她表明身边,将其纳入宫中。在与女子共度春宵后,乾隆皇帝非常的高兴,于是脱口而出:“昨日黄花闺女”,不由自主的说起了对联,本以为是一个人独唱独喝,没想到民间女子的回答让他刮目相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谁知这女子立马就对出下联:“今夕妇道人家”,这让乾隆惊讶不已,没想到这民间女子竟然是一个才女。在古代,女子是很难有机会受教育的,天下才子居多,才女稀缺,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女子除了有美丽的外表,还有如此文墨在肚,这更加受到乾隆皇帝的疼爱了。
此下联一出,堪称千古绝对,这并不是说下联有多么华丽,而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而定,面对一国之君,她丝毫没有畏惧,并且从容不迫对出下联,实属不一般。这位民间才女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了乾隆的珍惜,相比之下,当今社会中有太多的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华而不实。有才华、涵养的人到哪都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受人尊重,大家对此怎么看。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0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0-10-18 12:36 编辑

唐代才女出家成女道士,暗恋僧人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成千古名篇
      诗词歌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这样一道充满希望的光源一样,时刻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谈起唐诗宋词,很多人都会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只要朗诵一首诗词,就可以让自己穿越到唐宋时期。这种诗情画意的美感,只有热爱诗词的人才能身临其境。
      后人为了能够铭记诗词的魅力,编纂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一代又一代人,永远记住灿烂的华夏文明结晶。
      诗、词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一部《诗经》仿佛开启了古人,欣赏诗词之美的大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汉代的赋文、乐府民歌等,都是唐诗、宋词的思想起源。但诗词真正跃上文学舞台的巅峰时刻,却是在无比耀眼的唐、宋时期。据统计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高达2500多人,加上那些佚名诗人,合计创作诗歌50000多首。
      而宋代词人,更是可以用星光灿烂来形容,高达两万多名宋词创作者,创作出了比唐诗数量还多的宋词。
说起唐诗、宋词中的佼佼者,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诗仙、诗圣,以及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婉约派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事实上在唐朝时期除了众多男性诗人之外,还有被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的女性诗作者。
      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用清丽、婉转、多情的文字,表达了温婉、细腻的个人思想和情感。尤其是以女道士身份,闻名唐代诗坛的李治,更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开放女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唐代才女李治的诗歌人生
      史料中对李治的外貌和才华,曾不惜笔墨为其大肆渲染:“容貌俊美、天赋极高、幼显诗才”,仅十二个字就道出了她的与众不同。
      据《唐诗纪事》卷七八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说明在唐代四大女诗人中,李治因诗歌成就略胜一筹,而被誉为诗豪。
      《唐才子传》中有云:“美姿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其实,再一次道出了李治的过人之处。
就是这样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却爱上了一位僧人,写下一首诗并成千古佳句。史料中对她的记载虽然并不多,但却记述了她的人生轨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八至》中的爱情憧憬和向往
      长大成人之后的李治,按照当时的风俗,进入道观成为了一名女道士。由于当时的李治正处于青春年少之时,所以也不可避免的动起了春心。
      但由于碍于身份和颜面,所以她只能将这份爱恋深埋于心间,并幻化成一句句相思的诗句。
李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八至》,而这首诗歌就是她暗恋僧人写的情诗。
      全诗意境悠远、文字清丽、感情充沛,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一般,既有比较浓烈的相思之情,同时也有羞涩的内敛情愫。总而言之一首情诗一段情,一段相思只能风雨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词内容为:“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从这首诗歌表达的意境上来看,描写的是诗人李治与僧人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既有地域、空间,也有世俗意义上的距离。
可以说李治将这种爱而不能的感觉,通过一个“至”字表达的淋漓尽致。全诗中“至”字一共出现了八次,并且伴随着东西、深浅、日月、亲疏。
      这四个相对应的词语,仿佛在诉说着诗人与心上的朝夕不相见之苦。东西代表了距离上的相隔,最近的往往又是最远的,看似触手可及却又无法握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的一生总是面对分分合合,这世上的一切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李治将自己内心的爱恋,深深的埋藏在心底,以至于最后一生未嫁,这恐怕也是唐代才女的普遍归宿。
泰戈尔有一首著名情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这首诗歌,其实与《八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结 语
唐代女道士、诗人、才女李治,其实正应了一句老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虽然她长相清新脱俗、才华横溢,但却无法表达内心的爱恋,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之苦。
      《八至》一诗,虽然充满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在一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人们在研读这首《八至》时,依然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李治身为女道士,却爱上了一位僧人,这种世俗观念上的距离,就像东、西不相遇,清溪深浅不相依一样,总是充满太多无奈和遗憾。

  • 枯藤老树,好久没来论坛了!
  • 反红尘一僧领袖!

5
发表于 2020-10-18 14:5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次点击,我至少贡献了五次,还有谁进来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10-1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